分享

羊城晚报“微家书”征文比赛评选结果昨揭晓

 李茹2018 2013-07-18

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为纪念母亲节、父亲节,由羊城晚报联合颐和地产举办的《“微家书”——给爸爸妈妈一封信》有奖征文比赛,历时两个月,于昨日圆满收官。

  羊城晚报联合颐和地产举办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暨《“微家书”——给爸爸妈妈一封信》有奖征文比赛5月6日正式启动,并以“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拉开了活动帷幕。

  线上,征文比赛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参与,征文启事的微博阅读量超过一千万次,转发量超过一万次、评论量超过5000次;线下,征文比赛在全国各地引起了热烈反响,来自北京、上海、重庆、辽宁、湖南、贵州等多个省市的读者寄来800多封家书。

  家书的作者,有8岁的学龄孩童,为妈妈写下夹杂着拼音的心声,稚嫩却不失认真,小心翼翼地折叠信纸塞进信封;有74岁的黄发垂髫者,顶着炎炎烈日登门送家书到羊城晚报社。

  他们的感情炙热而浓厚——对父母双亲的爱,对公公婆婆的爱,对继父继母的爱,对天国里亲人的爱……

  各种爱,跃然笔端,溢满信纸。

  羊城晚报精心挑选了37篇微博投稿、14篇读者来信作为候选作品。昨日上午,在羊城晚报编辑楼八楼,羊城晚报社社委孙璇,颐和地产董事、副总裁赵永爽,羊城晚报社首席评论员何龙,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张梅,著名文化学者、自由撰稿人余以为,网络名人劳毅波等十位评委展开讨论和评选。

  评委们表示,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是主动的,但子女对父母的爱可能是被动的,“微家书”帮助人们找回最纯朴、最自然的感情,给当下浮躁的社会带来一方净土。

  严格按照征文启事的标准,秉持公开透明原则,经过投票,征文评选共评出一等奖一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各3000元;三等奖二十名,奖金各500元。

  “微家书”征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1名(奖金5000元)

  @yingtao258

  二等奖2名(奖金各3000元)

  @相绝一、广东清远读者王然升

  三等奖20名(奖金各500元)

  1、广州市读者项鸿儒

  2、网友@何宇昂

  3、网友@胡英俊08

  4、网友@小小星orz

  5、网友@冰与火0714

  6、网友@杰toyou

  7、广东广州市读者史艳萍

  8、网友@裴平2011

  9、湖北潜江市彭振林

  10、网友@551和558

  11、湖北武汉市读者何盛宽

  12、网友@可爱的娟娟

  13、江苏省宜兴市读者鲍维平

  14、网友@西门小豹子

  15、网友@霜夜白

  16、网友@黄洁宇

  17、广东深圳上芬小学三年级一班

  学生黄钧义

  18、网友@米思特y

  19、广东东莞市读者苏兆强

  20、广东广州海珠区新港西路读者

  张五凡

  获奖“微家书”选登

  @yingtao258的“微家书”——

  现在,我仍记得妈牵着我和妹妹的手走进你家,那时我五岁,妹三岁。人都笑你一小伙娶了一位“拖油瓶”的女人。可你却无怨无悔,还不让母亲再生。就这样我和妹还是用“哎”来称呼你,这一声“哎”叫了二十多年,而你却说“哎就哎,自家的孩子怎么叫都成。”今天,我要大喊一声“爹”,还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到!(获一等奖)

  @相绝一的“微家书”——

  爸,父亲节送啥礼物给您呢?就送西瓜籽吧!小时家穷,看别家孩子吃西瓜籽,我也吵着要。后来您买了一小袋,嗑完皮将仁放到我嘴里,我说爸爸你也吃,你说皮咸咸的更好吃,我也想要,你又骗我说皮对小孩不好……这次买了一大包西瓜籽,我一个个都给去了皮,回去带给您……(获二等奖)

  王然升的“微家书”——

  昨接家乡示谕,得知举家老幼平安,不胜雀跃,儿在外务工甚惟平心,勿念。为男远隔关山,未能晨昏奉侍双亲甚愧。吾在离留之际,叮嘱贤内助朝夕奉侍,无谕工作甚累,入门脸必须和颜悦色。伏望双亲,大人强饭加衣,诸儿细务,置之度外,免得多费精神。安享期颐。谨以恭请夏安。(获二等奖)


  评委也来写“微家书”

  羊城晚报社社委孙璇的“微家书”——

  妈:今天母亲节,我请你下馆子,你别心疼。我说一个秘密:儿时家穷,我最喜欢生病,因为生病就像过年,你会给我弄很多好吃的。你盼我吃光,吃我吃剩的,我开心,你更开心——这镜头,至今烙在我心里。再说一个请求:现在,你别再老是坚持吃完剩菜才吃新菜了——你节俭持家,心疼晚辈,但晚辈也心疼你。

  颐和集团董事、副总裁赵永爽的“微家书”——

  老爹:儿子继承了你的酒风,醉过没浪过。老爹:儿子继承了你的党风,爱财而取之有道。老爹:儿子继承了你的作风,不坑人、守正义。老爹:儿子没能继承你的牌技,扑克、麻将一窍不通。老爹:儿子没能继承你的朴素,名表、跑车样样乐购。老爹:儿子没能继承你的低调,为了事业和生意四处张牙舞爪。老爹,你跟老娘都老了,该让我养护你们了,就老老实实跟我过吧!踏踏实实吃我的、喝我的、花我的吧!

  羊城晚报社首席评论员何龙的“微家书”——

  我苦苦搜索怀念父母的表达,才发现文字是如此的苍白。父母离开人间时,我都没有见他们最后一面。这种遗憾像鞭子不时抽打我的内心,成为我永远的痛。在另一世界,任何交通工具都无法抵达。阴阳相隔时,一切怀念、追悔和表达都注定是无效的。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在他们还认得出我们时,怀念不如相见!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张梅的“微家书”——

  母亲:记得小时候的广州,天气潮热,“文革”期间,父亲去干校,我就常常跟你睡。还记得你打着扇子唱着童谣哄着我入睡的情景。这是我一生中最温馨的记忆。后来母亲生病住院,我就常常在病床前唱歌给她听。我小时候爱动,上海的姨妈在我家里住了半年,见到我都是从阳台翻进去的。但母亲从来就没有说过我。因为我是小女儿,她就是宠我。 

  网络知名人士劳毅波的“微家书”——

  我童年患严重肾病综合症,全身浮肿,医院通知准备后事。父母泣不成声,决意遍寻广州民间偏方。连续多个星期天,爸爸借一辆自行车,按民间偏方,一间一间找中草药店买药,妈妈熬药。我浮肿消退,爸爸骑车从珠江路奔向清平路,凭医院的证明去买野生果子狸肉回家,好让我滋补复原。父母爱如山,救我一小命。

  著名文化学者、自由撰稿人余以为的“微家书”——

  还记得某年春节,我吐掉汤渣,您狠狠地揍我,原来那是您和妈妈省吃俭用买来鹿茸炖的汤。您在我身上寄托的梦想,很沉重,就像那碗鹿茸汤,重得让我想逃避。现在我面对孩子,总想起当年的您教训我的音容,此刻我已理解,怒也是爱的方式。我们成年以后,邻人不相信豁达开朗的您曾是严父。爸,父亲节快乐!

  广东实验中学学生处副主任蓝敏的“微家书”——

  外公:二十年阴阳相隔,您最疼爱的外孙女也已经做妈妈了。最记得小时候,酷热的夏夜我在门口竹床上躺着乘凉,您用粗糙的手在我腿上擦防蚊花露水,摇着蒲扇直到我睡着。那粗糙的手带来的温暖和安全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永不会忘记。我会努力做让您自豪的长孙,永远思念您!

  羊城晚报社新媒体部副主任尹安学的“微家书”——

  大大,我一直很喜欢李春波的《一封家书》,读高中离家远,每周回一次,我无数次哼唱这首歌,表达想家的心;没想到,当年歌词映照了我的现在,“我现在广州”,你们却在3000里外的老家,一次回家费尽周折。亲爱的大大,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希望你和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我放心不下……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研二学生高溦的“微家书”——

  爸:您最近很忙吧,为了我们能有个更好的生活,您辛苦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您和妈妈身体健健康康的就够了,其他的东西我可以慢慢来,咱不着急一毕业就该有房什么的,不要为了这些把身子累垮了,多不值得。没有您和妈妈的家,那真心觉得没意义啊。请照顾好您自己,我爱你!父亲节快乐!


http://www./ePaper/ycwb/html/2013-06/25/content_186306.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