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尼亚加拉大瀑布游记
2013-07-18 | 阅:  转:  |  分享 
  
尼亚加拉大瀑布游记

人行道2006-10-17发表

尼亚加拉河是美、加两国的界河,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不知何年何代一匹天马,狂奔于此,踩得地陷天塌,构造出56米高、670米宽的,水势澎湃,声震如雷的,北美最壮丽的自然奇观—尼亚加拉瀑布。这美景奇观,诗人难写,画家难画。山羊岛又把瀑布分为两截,一截留美(婚纱瀑布),一截送加(马蹄瀑布),但也难使美、加同此凉热。加拿大得天独厚,观赏地势最佳。美国只落得撑举两幅美妙的山水画让加拿大人赏玩。

走出小车,尼亚加拉瀑布以震耳欲聋之轰鸣迎接我们。首先映入眼帘是加拿大瀑布又称为马蹄瀑布(HorseshoeFalls)溅起的巨大浪花、水柱和直冲云天紫烟(据说有时高达100多米)。我们站在高岸观看河中的瀑布,怎么也找不到杜诗仙看到的“挂前川”、“落九天”的高飘诗情画意,呈现眼前是丰沛浩瀚河水的倒灌所形成翻江倒海的壮阔,无法和“布”相联系。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在这里倒有几分贴切。雷霆万钧之气势所形成的云蒸雾绕已不是香炉的袅袅紫烟,给它阳光,它就灿烂,辉映出的是七色彩虹。沿江而下来到美国瀑布又称为婚纱瀑布的对面,此处游人已失去高位的优势。河面较上游宽阔,只见对面河岸披挂着一幅白得耀眼的水帘帷幔。水帘极为宽广细致,有如新娘的婚纱。河床乱石叠砌,水帘漩涡款款而下,与垂落如注的马蹄瀑布相比,有新人般的矜持和文静。因此这里成为情侣幽会和新婚夫妇度蜜月的胜地。

在美国瀑布下端的尼亚加拉河上筑有一桥,称为彩虹桥(RainbowBridge),贯通美加的海关桥、友谊桥。桥与瀑布交相辉映,不失为瀑布景观增辉添彩之笔。

为降低游人的观看高度,游客还可以选择“瀑布后的旅行”(JourneyBehindtheFalls)。游客沿两条很长的隧道直达河岸半腰的“石屋平台”,它离瀑布之近伸手可触。在这个高度上我想也找不“挂前川”“落九天”的感觉。在这里,瀑布以毫不吝啬地把它的圣水倾盆般地泼向游人来表示欢迎。不过是游人在云遮雾罩中,在轰鸣的不甚和谐的自然乐曲中享受泼水节的快乐。

近瀑布而戏水永远是游人的渴望。我们选择乘“雾中少女”(MaidoftheMist)号游船沿河而上,看新娘,绕山羊断壁,直达马蹄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时除了水你什么也看不见:面前是宽大狂泻而下的水墙,使你有身处天塌地陷如临深渊之感。空中大雨滂沱、冷风袭人;河水汹涌,如戏蛟龙;游船地动山摇,惊心动魄。与其说是观赏,不如说此时游人已成了被水戏的弄潮儿,浑身是水,更添几分迷茫、几分震撼,也有几分胆怯。游船穿梭于水雾之中,在岸上游人看来如同“雾中少女”,人游于景,又融于景,倒有人景交融之趣。

我们和一般游客一样,沿尼亚加拉河岸宽阔的道路从正面欣赏瀑布。沿河游客,

或凭栏驻足赞造化之鬼斧神工,或摄影留形叹人生之渺小短暂;或投币就镜望远,

或重温蜜月幽会;整个河畔高树参天,绿草铺地,还点缀些美人翠草,悬挂些蔓茎碎花。领略了自然的神气,再坐卧于这一尘不染仙境的草坪或树下稍事休息,此时我的心似乎也圣洁起来。慵看瀑布全貌,倾听万世不绝的自然乐章的低沉轰鸣。距离抹去了他们的威严,只有那远处辉耀的白烟标示出它们的存在,河畔公园高处耸立很多高楼高塔,有钱的游客可以在这里赌博、休闲度假,登天塔而揽全景。其中天塔(SkylonTower)高达160米,塔里设有剧院,游戏场所,最上层是旋转餐厅和了望台。直达塔顶的电梯面向景区,一路上去波澜壮阔,尽收眼底。入夜后整个景区是灯光的海洋,变动中的五颜六色交相辉映,尼亚加拉景区比白天多了些流光,多了些色彩、多了些动感,也多了些神秘,总之更加绚丽多彩。

壮哉!尼亚加拉瀑布,再见!尼亚加拉瀑布。

附记:

2005年我们去加拿大探望爱女晓东一家。7月17号晓林来加看望我们,22号驱车游览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瀑布,特记之如上。写这种风景名胜的名人雅士的盛名之作比比皆是,我因闲来无事,班门弄斧而已。



献花(0)
+1
(本文系丑牛童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