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又名茶辣、气辣子,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接近成熟的果实。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具有温中散寒、止痛降逆、理气燥湿、镇痛镇静、驱蛔、抗菌的功效。本品外用可治疗下列多种疾病。 1.高血压:吴茱萸研末,每次取20-40克,以米醋调敷两足心(最好睡前敷,用布包裹)。连敷12~24小后血压开始下降,症状减轻。
2.口腔溃疡:吴茱萸l0克,研末,以米醋调成稀糊状,涂敷于两足心,外用纱布扎紧。每天涂敷l2~24小时。涂敷2~3次可生效。
3.黄水疮:吴茱萸研粉,以凡士林调制成lO%软膏,涂搽患处(先用温水洗净)。每日l~2次。治疗4-6次后可以治愈。尤其是止痒效果显著。
4.湿疹:吴茱萸研末,以凡士林调成30%软膏,涂搽患处,每日2次。l周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可治愈。
5.妇女阴下湿痒:吴茱萸适量,煎汤频洗患处,立即见效。
6.消化不良(胃寒型):吴茱萸l0克,以食醋20毫升调成糊状,加温至40℃ 摊于洁净棉布上,贴敷于脐部,用胶布固定。12小时换药1次(若同时取吴茱萸5克、生姜3片煎服,疗效更佳)。连敷2~3次显效。
7.赤白痢疾:吴茱萸、黄连、木香各6克,研成粉末,以水调敷脐部。每天2次,每次4~6小时,轻症者疗效显著。
8.腰腿风湿冷痛:吴茱萸l5克,研末,以米酒拌匀,炒热,摊于油纸上敷患处,用布包扎,立即止痛。
9.寒凝头痛:吴茱萸15-20克,煎汤趁热熏洗头部,每天1次。
10.牙痛:吴茱萸6克,米酒l00ml,以文火煎煮l0分钟。待药酒凉后加入冰片l克调匀,即可含漱。l~2次即见效。
11.小儿流涎:吴茱萸3份,胆南星、五味子1份,以陈米醋调匀,涂敷两足心,外用纱布固定。每天涂敷lO小时,一般3次显效。
吴茱萸药源广泛,但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本品外用一般用6~40克,研成粉末,分别以水、酒、醋、油、凡士林等调成药备用。
方法 取吴茱萸适量研成极细粉末,醋调成糊状备用,每晚临睡前热水泡脚19-20分钟后,取麝香止痛膏或医用胶布剪成3*3CM大小,将调好的药做成直径1.2CM,厚0.25CM的圆柱形小药饼,置于胶布中央,临睡前敷于足底涌泉穴,连用1-2周见效。 适应证:失眠 小儿夜间哭闹、咽痛。 中医专家解释:吴茱萸性温热,取其“引火归元”“上病下取”之义。 吴茱萸穴位外敷治疗婴儿喉喘鸣 治疗方法: 取吴茱萸10g,研极细末,用醋调和如稠粥状,敷于双足涌泉穴通处,也可摊至整个足心。外用棉布,48小时除掉,间隔2天再敷,连敷3次。 吴茱萸性辛、热,味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 醋调吴茱萸足心治疗婴儿喉喘鸣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醋吴茱萸在足底产生温和的刺激作用,通过经络或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 从而减轻乃至消除面部毛细血管病理性异常扩张或收缩,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消除了上呼吸道鼻腔等处的黏膜组织的炎症、过敏性肿胀,从而达到呼吸畅通,喘鸣消失。 1 治疗口腔炎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8..实用偏方秘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