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素婚宴震了乡亲
本报记者王萌文/图 10月15日,本版《“素食风”吹来,“芝麻糊”开花》报道中提到,在食疗养生店打工的胶州青年小乌办了一场新潮的素食婚宴,小乌为啥要办素食婚宴?亲朋好友们是否接受?婚宴办得成功吗?记者采访了小乌和他的妻子小段。 “我们俩是朋友介绍认识的,两人挺合得来,可因为我吃素的事,没少闹别扭。”小乌开朗地讲起了他们的爱情故事。简而言之,小段看上小乌,是因为“冬天的时候,小乌给他姥姥家拉煤,我当时觉得这男的很孝顺,以后肯定对我也不错”;小乌看上小段是因为“我认识她之前,不会上网,她教我用QQ聊天,说这样比打电话省钱,我心想她这么会省钱,将来肯定是个勤俭持家的好媳妇。”两个年轻人以共同的孝顺、节俭等传统美德走到了一起,但一开始却没有“吃”到一起去。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父母自己种菜,平时家里不怎么吃肉。后来到青岛打工,正好在专卖素食的小店打工。老板要求我们学习一些食疗养生的知识,我一学习,才知道吃素食,少长病。我就开始吃素了。别人说,吃素食很时尚,我倒不是因为时尚,我只是接受了素食的观念,时间一长,对油荤的东西,从身体上有排斥反应了。”但小段可不适应,“我从健康的角度建议她和我一起吃素,她就嫌我管她。后来我就不再勉强她了,没想到,日久天长,她反而被我传染地不怎么吃肉了。”小乌对这个结果,很是满意。 2010年相识,到今年,感情成熟了,开始谈婚论嫁了。婚礼的时间定在了9月9日。小乌坚持要办素食婚宴,为此,两人又别扭上了。 媳妇说:哪有结婚吃萝卜白菜的? 办“素食婚宴”这么前卫的事情,能被小乌传统观念极浓的家人接受吗?小乌同父母一商量,却出奇顺利:“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做主。你怎么办,我们老的都没意见。” 不过这事到了媳妇那边,却遭到了否定。 “媳妇一开始觉得办素食婚宴会不会太寒酸了,哪有人结婚请客吃萝卜白菜的?”看着媳妇有所不悦,乌先生开始做起了她的思想工作:“吃素不是光吃萝卜白菜,其实素食也可以有很多花样的,平时用肉、鱼之类能做的菜,咱这场婚礼中一样都不缺,而且我还能跟你保证做出来的味道和肉食差不了多少,一般人不细吃都尝不出来。而且现代人平时吃太多的肉食了,对身体也没什么好处,咱办一顿素食宴,也算是为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不是?”媳妇见说理说不过他,更是为了尊重他的习惯,于是便勉强同意了。 “他们同意了之后,我也没再和丈母娘家商量,就决定这么办了。幸好事后他们也没有说些什么。”乌先生说。 宾客说:这事挺新奇 9月9日,这一场特殊的婚宴在胶州市胶北镇杏花村隆重举行,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直说:这种婚宴在俺们胶北可是头一家哩! 乌先生婚礼中的大多数宾客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素食婚宴。从表面看来,这婚宴和平常的婚宴没什么两样,红烧狮子头、葱爆海参……一样不少地摆上席来,等宾客们将满桌子“鸡鸭鱼肉”夹进嘴里一品尝,有的客人露出异样的神情:“咦?这怎么和平时的肉味不一样啊?”可也有多数客人完全没感觉:“挺好的,没什么不同啊。” 当大家被告知这是一场全素宴,满满18道菜都是素菜,所谓的鸡鸭鱼肉、海参大虾全都是以豆类、菌类为原料做成的时,客人都大吃一惊。 乌先生的同事高女士对记者说,婚礼上的菜都做得非常漂亮,“那些仿荤的菜和真的肉味差别不大,我那桌上大多数人都没有尝出来,一些尝出来的人也都觉得这事挺新奇的,他们都没有见过素食婚宴。”高女士说,除了没有肉,她没觉得这场婚礼和普通婚礼有任何差别。 不过这可不是高女士第一次参加素食婚宴。“我和小乌都是在一个店工作的,我们单位大多数人都是吃素的。像我们住集体宿舍,平时的饭菜是大家轮流着做,烧的也都是应季的蔬菜。”因为朋友圈子中很多人都是素食主义者,所以高女士在这之前已经参加过两三场素食婚宴了。 事实证明,没有肉的婚礼一点都不比普通婚礼冷清,大家还都是好好热闹了一番。“其实很多人都没尝出来这些肉菜根本不是肉做的,就算是尝出来的,也不会认为我们这么做有什么不妥。” 婚礼最热闹的桥段之一便是新郎新娘的敬酒环节,但是在这场婚宴中能喝酒吗?对此乌先生说:“你都不让人家吃肉了,还能不让人家喝点酒吗?”乌先生的婚宴上主要提供啤酒,但是也为爱喝白酒的人准备了低酒精度的白酒。“就算不吃素,我也不太能喝酒。喝上之后身体很不舒服,所以要是有人向我们敬酒,都是我媳妇替我喝了。”当记者问当天乌先生一共喝了多少酒时,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大约只有一瓶啤酒吧。” 新郎说:成本不比普通婚宴便宜 虽说婚礼上没有一道肉菜,但这场婚宴的成本却并不比普通的婚礼便宜。乌先生对记者说,由于素食在青岛并不是很流行,他在婚礼之前就到处托朋友打听哪儿有能做素食的厨师。最后,千方百计从淄博请来一位厨师。 “办一场素食婚宴的人工成本太贵了,在我们老家,平常的一桌酒席,人工成本也就只有60块钱,但我们这个是300块钱一桌。”不只是人工成本高,一些“假荤食”的花销也不少。 “以海参来说吧,平常我们买一只海参也就10块钱左右,但是我们买的这种‘假海参,每个要花15到20块钱!”这样总共算下来,我们这场婚宴一桌要花700块钱左右。而在乌先生的老家,平常的一桌婚礼酒席的花费是600到800块钱,“一开始我甚至都以为这场酒席要比平常人的贵很多,但是最后算下来,也没有差多少钱,可能是青菜多、酒水少的缘故吧。” 小乌夫妇吃素,是习惯,是观念,也符合小两口节俭持家的生活原则。但他们并不能代表当下素食风的所有追随者。那么,新兴的素食者,他们又为什么要吃素?他们从吃素中又获得了什么?且看本版后续报道。
相关信息葡萄酒中竟有二氧化硫?(记者胡蝶实习生陆叶)市民蔡先生与高中同学聚会喝酒,听到一个说法:红葡萄酒虽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益,但因为含二氧化硫,喝多了不好。昨天,他找本报求证,为什么二氧化硫这种与酸雨、空气污染物相关的物质,会跟葡萄酒扯上关系?记者走访一些大型超市的红酒专柜发现,不论40多元一瓶还是1000多元一瓶的干红,不论国产品牌还是进口红酒,绝大多数的确都注明了含有二氧化硫。一款产自法国波尔多、直接在当地灌装的罗莎琳干红葡萄酒,注明原料是“葡萄汁和微量二氧化硫”。售货员说:“标签上没写的,照样含有二氧化硫。”武汉红酒经销商汪涛介绍,二氧化硫是酿造葡萄酒必须的物质,行业普遍使用。没有它,葡萄酒短短几个月就会坏掉。它 2012-10-17http://www./content/1851883/ 大米不再是餐桌上唯一的“饭”(记者孙珺)大米不再是唯一的“饭”。昨天是世界粮食日,家住唐家墩的市民周宏鸣说,自己一家三口一月吃的大米,不到二十斤,只有十年前的一半的饭量。超市里,大米的销量总体平稳,中商平价的买手韩靖留意到,市民买米,不再是大袋大袋往家扛,而是5斤、10斤的称,有时候,换换口味,吃点五谷杂粮。燕麦、荞麦、谷子、小米等杂粮的销量一直看涨。“我花20多块钱,买了两个面包,一杯咖啡。”昨天,在武昌街道口85度C面包店里,大二学生高凌买了一份西式午餐。她说,很多同学放弃了普通的米饭配菜,偶尔到校门口面包店解决午饭、晚饭。武汉烘焙专业委员会主任胡军也有同感武汉有大小蛋糕店800多家,去年,烘焙市场一年的销售额大 2012-10-17http://www./content/1851882/ 让老人不再靠牙床吃饭冯征本报记者方芳深秋时节,北京口腔医院技工中心工作人员冯征踏上去怀柔山区的路,不为赏景,只为看看患者王大爷的假牙还好不好使。一见面,老人就兴冲冲地跟冯征说:“这牙可好了,我都能啃鸡爪子了!”他还特地拿出两块饼干,咔哧、咔哧地嚼起来。冯征欣喜地发现王大爷因为戴了假牙,原先干瘪的两腮饱满了,脸色也红润了。冯征与王大爷结缘是在2009年,这一年,市政府实施了一项惠民工程为全市60岁以上全口无牙低保老人免费镶牙。冯征所在的北京口腔医院承担了接收疑难病例转诊和义齿制作等任务。很多老人多年无牙,牙龈萎缩严重,医院专门成立了志愿专家组,到怀柔、平谷等远郊区进行疑难病例会诊。冯征就是志愿者之一。冯征第一次 2012-10-17http://www./content/1851881/ 多地粮食局“禁食”体验饥饿本报漫画任梦真>广州一名男子为了宣传爱粮节粮,在自家小区17楼天台上绝食一天,体验24小时饥饿。图/>>>广州一名男子为了宣传爱粮节粮,在自家小区17楼天台上绝食一天,体验24小时饥饿。图/昨天是10月16日,是第32个“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局当天向全国粮食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在今年的世界粮食日自愿参加0时至24时的“纪念世界粮食日、饥饿二十四小时”的饥饿体验活动。当天国家粮食局食堂关闭一天。粮食局关食堂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同时,今年“世界粮食日”所在的这一周也是我国的第22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为了隆 2012-10-17http://www./content/1851880/ 水磨沟区成立首家“党课超市”水磨沟区成立首家“党课超市”(记者史漓莎)昨日,水磨沟区首家“党课超市”在南湖北路街道苏州路立交桥社区成立。当日,80多位党员人手一张党课“预订单”,拿着这张单子,就知道党员群众到底想听什么样的党课,这种由“填鸭式”授课变党员“自主择课”的形式,被党员们亲切地称为“党课超市”。当天,社区向居民党员征求关于单位化管理如何与党建服务结合的问题,大家纷纷写上自己的意见和期待。“这种以更贴合实际的方式选择讨论内容,更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有三十年党龄的居民祝少权说。苏州路立交桥社区主任徐成杰说,今后社区将每月的党员志愿服务日活动,纳入网格化管理,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参与日常的便民服务,尽可能增强党员 2012-10-17http://www./content/18518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