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购进的广西萤火虫是野生的 奢侈的浪漫快停止吧

 昵称12040654 2013-07-19

青岛购进的广西萤火虫是野生的 奢侈的浪漫快停止吧

http://www./来源:发布日期:2013-7-19 10:29:42 点击:5


村民带记者找到吴老板的萤火虫养殖基地。


现场死的萤火虫幼虫。

    核心提示

    近日,本报和山东媒体报道了“青岛购进广西萤火虫”的消息后,被大量转载。市民、读者和网友在热议的同时也提出了疑问:山东青岛中山公园的萤火虫是否真的来自广西?来自广西哪里?萤火虫是否真的可以人工养殖呢?

    7月18日,本报记者带着大家的疑问展开进一步调查核实。经多方调查确认,青岛中山公园的萤火虫的确来自广西武鸣县两江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7月10日山东青岛从广西首次购进10000只萤火虫后,16日又再次购买了2000只萤火虫。与此同时,国内研究萤火虫专家也确认,在自然环境、科研技术等诸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确实可以人工养殖萤火虫。

    质疑

    青岛从 广西购萤火虫?

    近日,山东青岛中山公园为了让人们也能在城市里看到萤火虫飞舞的情景,从广西引进了10000只萤火虫。然而这些美丽的小虫仅在青岛待了3天就有一半死去,对此,本报(详见7月17日8版报道)和青岛媒体均做详细报道。报道一出,引起了市民、网友、读者的关注,网络大量转载。

    有市民担心,青岛中山公园从千里之外的广西购进萤火虫,就在它们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之前,虫子就可能死掉,此外,这些虫子也有可能在被捕捉过程中死掉。

    有市民质疑,萤火虫是否来自广西。也有专家提出:“目前在内陆还没有企业可以人工养殖萤火虫。企业要与科研机构联合才能人工养殖。”更有网友问,这么多的萤火虫是人工养殖的还是野生的?

    探访

    收购的萤火虫是 野外捕捉的

    揭开“养殖基地” 的真实面目

    昨日上午,本报记者来到了南宁市武鸣县两江镇福江村,探访萤火虫生态链。记者几度试图联系提供萤火虫给青岛中山公园的吴老板(应当事者的要求隐去其名字,相关报道详见7月17日8版)无果。

    在福江村村口,记者向一位女士询问哪里有萤火虫出售。这位姓吴的女士听后,脱口而出:“我村里就有人向村民收购,吴老板就是其中一位。”

    吴女士说:“这里的萤火虫并非人工养殖,而是村民自己去抓的。”

    提到村中是否有“养殖基地”和这个基地的负责人吴老板时,吴女士不加思考地说:“村里人几乎都认识他,没听说他正在养萤火虫。”

    随后,记者进入福江村,在一个岔路口遇到村民吴明。提到“养殖基地”和吴老板,吴明说的确存在过这个“养殖基地”,吴老板是他们同一个村的村民。

    记者提出去看看这个“基地”,随后吴明叫来同时做萤火虫生意的人,他叫吴东平。

    吴东平说,在这个村上销售萤火虫的就只有他和吴老板,“我在阿里巴巴开了一个网店,销售萤火虫。青岛中山公园曾经在网上跟我联系过,说订购10000只萤火虫,但是我觉得路途太远了,萤火虫只能存活7-8天,所以就没有做这单生意,后来就找到吴老板了。”

    在吴东平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吴老板所谓的“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养殖基地”其实就是一张一亩大的池塘,池塘弃用太久,已经布满了半米高的水葫芦。池塘中间插着几根原本用于固定纱网的竹竿。

    吴东平向记者介绍,这就是吴老板的“萤火虫养殖基地”。“2009年,村里将这个池塘承包给吴老板,他曾经在这个池塘拉纱网,确实开展过人工养殖萤火虫。”吴东平笑着说,人工养殖的萤火虫成本高,成活率低,技术又不过关,后来便放弃了人工养殖。所谓的“基地”就不存在了。

    “青岛从这里购进的萤火虫,都不是人工养殖的,是吴老板向村民收购的,而村民则是在野外捕捉的。”村民说。

    实情

    通过村民抓虫子再转卖 他们其实是 萤火虫经纪人

    吴东平说,萤火虫很难养,一只成虫最多活7-8天。如果没有客户来要货,养殖的萤火虫就会全部死光,由此带来的就是巨大的亏损。

    吴老板和吴东平两人拿到萤火虫的主要方式就是靠村民到田野去抓,他们以1.5元/只的价格从村民的手中收购萤火虫,再以2-4元/只的批发价卖出,从中赚取利润。“如果你们要货量大的话,我可以叫村民们马上去抓,一个村民一晚抓20只都不是问题,抓10000只萤火虫三四天足够。”吴东平对此很有信心。

    7月18日,当天记者在采访中,当地的村民告诉记者,这几天又有2000只萤火虫被卖到了青岛。据《半岛都市报》报道,16日下午6时许,青岛中山公园又接到了从广西运来的一批萤火虫2000只。截至16日下午6时许,中山公园第一次引进的上万只萤火虫已经死亡了约2/3。

    那么萤火虫是如何运送的呢? “我们先把萤火虫装在一个罐子里面,罐子里放有水、叶子等东西,也就是说在瓶子里面营造了一个萤火虫的生存条件,就通过快运发货了。”吴东平说。

    追问

    人工养殖难度很大吗? 捕捉野生虫破坏生态

    有读者问,是否能人工养殖萤火虫?昨天下午,本报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研究昆虫的相关专家。

    昨日下午6时,记者电话采访了研究萤火虫的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保护系昆虫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付新华,他十分肯定地说,完全可以人工养殖萤火虫。在韩国、日本甚至我国台湾地区都有大型萤火虫养殖基地,但是目前中国大陆由于技术的尚未完全成熟还没有大型的人工养殖萤火虫基地,即使有也是技术不成熟的。因为大量饲养萤火虫需要相当专业的科学技术,并不是一般人所想的简单喂养就可以。萤火虫要求的生长环境非常高,不建议异地放养。

    据介绍,中国大陆出现的所谓的大型萤火虫养殖基地,实际都是通过捕捉野生萤火虫来进行贩卖,捕捉的大多是野生萤火虫成虫,这就让成虫失去了繁殖下一代的机会,使萤火虫的数量急剧减少。而萤火虫作为生态链的一环,数量的锐减会破坏生态环境,使生态链难以维持。

    提到捕捉野生萤火虫,付新华教授十分痛心:“要保护生态平衡就离不开保护萤火虫,除了谴责这些捕捉野生萤火虫的无良商家,作为市民,在赏萤的时候应该科学赏萤,避免光线直接照射萤火虫,更不要捕捉。”

    广西昆虫专家张永强教授说,人工养殖萤火虫是可以的,由于受到技术条件限制,加之萤火虫的习性要求,要有为其提供一定的生存环境才能养殖,在南宁,由于受条件限制,大量养殖难度比较大,少量的养殖还可以。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一位姓韦的副研究员说:“每个物种在生物链中都有其独特的位置,如果缺失了其中的一环,便会使得生态失衡。萤火虫捕食一些对农作物有害昆虫,对农业有帮助,它也是益虫。”

    为什么运到青岛的萤火虫会大批死亡,韦副研究员说:“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或许是两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如温度、湿度的差异等;也有可能是在捕捉时雌雄的比例不均,造成萤火虫难以繁殖。”

    韦副研究员认为人工养殖萤火虫在理论上是有可能的,但要充分了解萤火虫的生活习性,经过长期的观察后找到其生长的规律才可以,实现难度很大。(记者 梁乾胜 实习生 谭均强 韦一扬/文 记者 徐天保/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