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湖大盗”马化腾

 曹国书馆 2013-07-19

他是“QQ之父”、“微信之父”,也是互联网行业的“公敌”,他性格羞涩却荣耀四海;他从不以创业导师和商业领袖自居,却以凶猛的技术革命推动一个民族走向文明。
  从携QQ在即时通信领域大败MSN到推出门户网站改写新浪、搜狐、网易三足鼎立格局,从推出腾讯搜搜蚕食百度搜索引擎市场到进军电子商务领域让马云破口大骂……十余年间,“性格羞涩”的马化腾如“江湖大盗”一般,以“创新性复制”低调而又迅猛蚕食着竞争对手的市场、一步一步地开拓着属于自己的帝国。而今,他携微信向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发出挑战。
  可以想见,多年以后,“性格羞涩”在成为马化腾本人留给中国IT商业世界的个人形象的同时,也会构成一道商业命题乃至社会命题:在“执两用中”传统根深蒂固的儒家国度,一个寻常人是如何抓住“革命性”技术赋予自己的机会,度过政治上、商业上的潜礁暗滩,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民族带来启蒙与希望。
  微信风波
  2013年3月31日,深圳,2013中国IT领袖峰会正在进行。主持人数字中国联合会主席吴鹰及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先后出现在讲台上。大学讲师出身的马云不改其商业领袖兼人生导师的本色,以“人生不是用来做事的,而是用来享受生活的”开篇讲述了自己对于时下谈论最多的“中国梦”乃至中国IT产业管理思想的理解,只见马云双手放在讲台两侧,目光平视讲台下方,气定神闲,他行云流水般地控制着自己的演讲节奏,用刻意的停顿与不时出现的名言警句掌控着会场的氛围,间或出现的幽默更是让观众席不时传来叹服的微笑。之后是李彦宏,同马云相比,李彦宏话语急促,目光闪烁,言谈之间也少了很多“火花”。
  再然后,话筒递给了李彦宏旁边的马化腾。如果说马云俨然一副思想领袖派头,拿起话筒即可散发出笼罩会场的气场,让听众无不凝神静听;李彦宏像邻家男孩,讲起话来笑容满面,虽说少了马云的威严感与思想的穿透力,却胜在平易近人的话,那么,马化腾则是木讷茫然,一副彻头彻尾的程序员模样。
  接到话筒之前,马化腾匆匆喝了一口矿泉水,接到话筒之后,他面无表情,仿佛忘记了这是一个有观众的对话环节,绝少和台下观众做眼神上互动。在讲话中间,马化腾甚至也不忘时不时地拿起沙发扶手上自己的i-phone瞄一眼,在简单几句客套之后,他一本正经地说“关于运营商说的(微信)占用流量、信令过多的问题,我们最近内部也做了研究,我正好趁这个机会给大家讲一下……”,此后,他的讲话中充满着寻常人难以理解的技术名词,他似乎把这个对话环节看做是一次难得的通信技术报告会……
  这是典型的专属于马化腾的、与外界交流的方式,语言从来不是他的擅长……
  与中国IT江湖的其他互联网大佬相比,马化腾堪称异类:他从不主动做杂志的封面人物,也绝少像马云一般站上讲台向普罗大众宣扬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信念;更无意于像张朝阳一样做主持、买豪车、在媒体面前放大自己的焦虑与狂妄;他甚至也不愿意像自己的好友——网易的丁磊一般,偶尔以“养猪”这样极端的个人化行为搅动公众神经,表达个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
  在喧嚣的中国IT圈,马化腾始终有意无意地将自己隐匿在腾讯公司那只憨态可掬的企鹅背后:有关马化腾的个人采访基本没有,关于他的故事更多的是据说和传言,很少能得到确认。
  对于马化腾而言,直接的、面对面地与外界交流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即便接受采访,也更多是公司行为,从最开始QQ命名纠纷到腾讯上市,从之后的3Q大战再到2013年初春时节沸沸扬扬的微信风波……马化腾的每一次抛头露面都带有例行公事的色彩,而无论是深陷纠纷,还是身披荣耀,出现在镁光灯前的马化腾始终面无表情……对于潮流变化迅速,喜欢标新立异的IT圈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马化腾本人所呈现的更多的是这般低调到甚至有些僵硬的形象——他的性情、他的价值观、他的困境与挣扎统统隐匿在这般低调的表象之下。
  然而,只要有中国人上网的地方,就会有QQ,当那只憨态可掬的企鹅跳动,所有人都无法忽视马化腾的影响力。
  2013年4月11日晚,腾讯公司微信团队以微信的方式向每一名微信用户发送消息,“微信要对用户收费,纯属有人恶意造谣”,至此,掀起满城风雨的“微信收费”终于画下句点。
  马化腾虽然低调,但却从来不失凶猛与敏捷……
  初创腾讯
  时间倒回至15年前,1998年10月,深圳一家咖啡馆。
  27岁的马化腾和大学同学张志东相约坐在咖啡桌前,他们年轻的、依旧带有几份青涩的眉宇间不时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他们正在为自己新公司的名字而殚精竭虑——阳光从咖啡馆硕大的玻璃窗中投射下来,映在马化腾和张志东年轻的脸上,尽管这家新公司的名字和未来前景依旧模糊且不可知,二人的讨论也变得日趋绵长与琐碎,但这显然无法阻挡马化腾和张志东义无反顾的雄心与对互联网行业未来的无限向往……
  马化腾和张志东的雄心和向往来自大洋彼岸。3年前,1995年8月9日,网景公司(Netscape)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每股28美元并迅速冲高至71美元。全世界沸腾了,这是一家创业仅仅两年、上市当日甚至还没有盈利的公司,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1500人小镇的公司创始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也在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1996年,安德森登上《时代》杂志封面,配题为《The Golden Geeks》(《黄金极客》)……同一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出版《数字化生存》一书,宣称“信息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
  马克·安德森的财富神话与尼葛洛庞帝的积极鼓吹让“互联网”这个二十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遍布全世界的年轻人心中激荡起财富与梦想的火花,彼时正在深圳奋斗的马化腾自然也没有例外。
  1998年,距离马化腾第一次踏上深圳这片热土已经14年过去了。
  出生于1971年的马化腾祖籍潮汕人,自小在海南长大。1984年,13岁的马化腾随父母定居深圳。他进入深圳市唯一的市级重点中学——深圳中学,高考之后进入深圳大学。彼时的深圳大学人才荟萃,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就出身于深圳大学。大学期间,马化腾痴迷于计算机技术,一个广泛流传的段子是:在校期间,他经常利用计算机天赋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比如编一些小程序把学校机房的电脑硬盘锁死,让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马化腾也是各种病毒的克星,普通的病毒对他来说手到擒来,机房的老师也经常向他求助。
  实际上,祖籍潮汕、受教育于深圳构成了理解马化腾性格禀赋与价值取向的两个绝佳视角。
  潮汕人从来都不曾缺席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民营经济舞台:李嘉诚祖籍潮汕,黄光裕祖籍潮汕,深圳早期1.4万多个三资企业中,近40%为潮汕人投资……在积极加入创富潮流的同时,潮汕商人阶层也形成了独特的商业哲学:“换出财源”、“现金为王”、“商者无域”。“换出财源”是指潮汕商人虽门路不同,各走一径,但擅长与同乡彼此换货,资源共享;“现金为王”指潮汕商人看重现金流,见利必出货,“百赊不如五个现”;“商者无域”是说潮汕商人头脑灵活,什么赚钱做什么,随时准备变化,灵活适应市场。这一切似乎都可以与马化腾的处世方式和后来腾讯公司的市场策略之间找到若有若无的关联……
  如果说潮汕为马化腾注入了传统的人生信条与商业智慧的话,那么,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先发之地的深圳则给予了马化腾关于互联网的宏大想象:中国网络上可考的第一个公众BBS“一网情深”开通于深圳;中国有据可查的第一家网吧“卡萨布兰卡电子咖啡屋”同样开通于深圳蛇口……
  1993年大学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润讯,从工程师做起。1998年2月,老友丁磊将网易免费邮箱系统及163.net域名以119万元的价格卖出的消息让马化腾认准互联网才是未来的方向。也是在这一年,微软在海外发布Windows98,张朝阳推出“搜狐”,互联网浪潮席卷中国……1998年10月,马化腾向润迅公司递交了辞职信,1998年11月11日,马化腾创办腾讯。
  在深圳润讯公司里流传着一个版本:当年马化腾曾向润讯公司提出过开发类QQ软件的建议,但没有引起润讯高层的任何兴趣。润讯一位中层干部透露:“在当时的讨论中,有人说:‘这东西究竟是收钱还是不收钱?如果不收钱,我做它来干什么’。”
  创建QQ
  腾讯最初的业务围绕着网络寻呼展开,那时的马化腾与创业“元老”一起挤在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小厂房办公,名片上也没“总经理”这样的头衔,只印着“工程师”。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为了让这个草创初期的公司生存,腾讯公司还做网页设计、系统集成、程序设计等日后看来和腾讯主业没有任何关联的业务。
  1998年,美国在线(AOL)以2.87亿美元将风靡全球的ICQ品牌收入囊中,这确认了即时通信(IM)的市场前景,1999年2月,马化腾推出中文OICQ测试版。早期的OICQ几乎可被视为ICQ的汉化版,但也是从第一版OICQ开始,那种专属于腾讯的,带有强烈马化腾个人色彩的创新思路开始出现:OICQ复制ICQ,但又绝不仅仅停留在单纯复制的阶段——马化腾从来不擅长如乔布斯一般剑走偏锋,搞颠覆性的革命创新,他是中庸的,是渐进的;马化腾也从来不愿做在布满荆棘的荒野中开路的勇士,他只会让自己沉降在被网民认可的“大路”上,提供给网民最细致入微的使用体验,他是专注的,也是实用主义的……即便在最早期的版本上,你也可以领会到马化腾对互联网产品细节的痴迷与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他的OICQ不但集合了ICQ所有的优点,更是创造了一些ICQ没有的功能:具备离线消息功能、提供个性化头像……
  马化腾推出OICQ的第一个测试版本不久,用户数量就迎来“爆炸式”增长。
  今天看来,OICQ早期的爆炸性增长与其优异的用户体验有关,但也离不开马化腾在产品推广上的匠心独运:他去大学的BBS里面发帖,当时互联网在国内起步不久,新潮的大学生是上网冲浪的主要人群,BBS也是他们常常光顾的地方。很快,这款便捷好用的即时通信工具替代了ICQ。同一年,蔡智恒的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出版并在网络上受到热捧,“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
  蔡智恒用温馨调皮笔触写出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个青年大学生的心,同样打动大学生的还有刺激崭新的网络生活方式。
  作为一项免费服务,OICQ用户量的激增很快让马化腾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他甚至一度四处奔走,希望可以卖掉OICQ:他去找联想投资,连报告都没递到朱立南(时任联想投资总裁)手上,就被下面人以看不太懂为由,将其扫地出门;与其他公司谈判,每当进行到实质性阶段时,对方公司就说“不理解腾讯技术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表示只能按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多少个桌椅板凳来买”……由于谈判不顺,马化腾无奈放弃了卖出QQ的想法。
  尽管马化腾在卖出QQ的道路上步履维艰,但OICQ的用户量依旧在持续攀升,1999年11月注册用户突破100万;2000年4月,因法律纠纷马化腾将OICQ改名为QQ,该月注册用户达500万;2000年5月同时在线人数首次突破10万大关,5月28日《人民日报》还对此进行了报道,6月注册用户数再破1000万……庞大的用户数量最终也为马化腾带来了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和PCCW(香港电讯盈科公司)的风险投资。2000年的一天,马化腾拜会IDG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林栋梁,林问马化腾,“你觉得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马化腾如此回答,“以色列的ICQ卖了几亿美元,它有多少多少用户。我现在有多少多少用户,所以我就值这么多钱。”林栋梁几年后回忆说,他就是因为这句话才投资腾讯的。
  突破了最初的资本瓶颈,QQ的用户数量继续攀升,之后,广告、会员服务、QQ秀、短信铃声的推出也让QQ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2001年7月,腾讯实现正现金流,到2001年年底,实现了1022万元人民币的纯利润;2002年,腾讯净利润1.44亿元;2003年,腾讯净利润3.38亿元……
  2004年的6月16日,马化腾、张志东等腾讯元老站在香港联交所的中央,目不转睛地看着头上的屏幕——“恭贺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此次上市,腾讯造就了5个亿万富翁,7个千万富翁。根据持股比例,马化腾因持有14.43%的股权,账面财富是8.98亿港元;张志东拥有6.43%的股权,账面财富为4亿港元……这一切距离马化腾和张志东坐在深圳的咖啡馆里满怀激荡,谈论大洋彼岸的马克·安德森仅仅过去了6年时光……

  全网公敌
  在迅速以QQ抢占即时通讯市场之后,马化腾的步伐并没有任何意义上的休整,相反,他一边依旧痴迷于不懈提升QQ的用户体验,不断将QQ这一主营业务夯实、巩固、拓展,另一方面,以QQ为原点,马化腾开始了四面出击,在中国的互联网疆域中跑马圈地的征程。
  从携QQ在即时通信领域大战微软MSN到推出QQ游戏,将原有的游戏平台公司联众挑落马下;从推出门户网站,改写新浪、搜狐、网易三足鼎立格局到2006年3月推出腾讯搜搜蚕食百度搜索引擎市场;从推出腾讯拍拍进军电子商务领域让马云破口大骂到2008年9月推出QQ影音,让暴风影音创始人冯鑫夜不能寐……马化腾低调而又凶猛地开拓着自己的帝国,他的战术如出一辙:找到最新的市场——追踪、创造性的复制该市场中的最新产品——精益求精地提高产品品质——导入经QQ积累的海量的互联网用户资源——将对手打垮、将市场占为己有……这一切让马化腾的财富逐渐增加、腾讯帝国的疆域持续扩大,也最终为马化腾与腾讯带来了“全网公敌”的骂名……
  时至今日,腾讯在中国互联网上早已成为一种包裹寰宇的存在,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力量如果想要使用中国互联网就都无法摆脱腾讯的身影:对于亿万中国网民而言,腾讯是他们在线联系的手段,交换QQ号乃至今天的微信号早已成为中国人际交往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阿里巴巴、百度、新浪这样业已开疆扩土的网络诸侯而言,如何与腾讯这样的掠食者相处、如何与腾讯争夺新生的市场、如何避免腾讯入侵自己的“地盘”也干系重大,马化腾的那只外表憨态可掬的企鹅注定时常浮现在马云,李彦宏和曹国伟的睡梦中,搅碎他们的美梦;对于王兴(美团CEO)、李学凌(多玩CEO)这样的网络创业者而言,如何在腾讯笼罩的中国互联网世界中找到机会的缝隙,则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正如360董事长周鸿祎在一次互联网论坛上所说的“今天的所有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们在创业之时都要问自己一句,如果腾讯来了,你准备怎么办?”……
  马化腾以QQ为根据地实现腾讯帝国扩张的过程同样是马化腾与中国互联网各方诸侯结怨的过程,其中最具有戏剧性的莫过于爆发于2010年的3Q大战。
  2010年11月3日下午6点,腾讯发布《致QQ用户的一封信》,让用户在QQ和360之间“二选一”,3Q大战就此爆发,两家互联网公司以如此方式开展竞争让舆论大跌眼镜,当天浙江电视台主持人钟山则在节目中大骂:“哪像两个大公司的作派,就像两个小孩打架之后,其中一个要挟别人,你要跟我好就不能跟他好。奉劝腾讯,不要绑架用户,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可是离了用户的心,你一定玩不转,小心企鹅变烧鹅!”,第二天,腾讯股票从前一天的187港元最低跌至178.60港元,成为当日表现最差的蓝筹股。
  在360问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周鸿祎虽然极力称赞腾讯,但在他心头,腾讯始终是一个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周鸿祎的担心很快成为现实,2010年春节,QQ医生被曝出依靠不安装就无法登录QQ的强硬手段。一夜间占据国内1亿台左右电脑,市场份额近40%。这对于以网络杀毒作为自己立身之本的周鸿祎而言,无疑于釜底抽薪……
  周鸿祎决定绝地反击,2010年9月27日,360曝光QQ窥视用户隐私,随后推出扣扣保镖,该软件具有防止QQ扫描本地文件,拦截QQ弹窗广告等功能。与软件方面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攻势相伴随,周鸿祎也频频亮相于媒体,对马化腾不乏微词,一时间关于“马化腾身价300亿,居然还要领取深圳经济适用房补贴”的新闻甚嚣尘上,2010年11月,周鸿祎甚至向媒体爆料,“360接到很多投诉,把我也惹急了,就发短信骂他(马化腾)几句。”
  周鸿祎的挑衅超越了马化腾的底线,此后,腾讯发布《致QQ用户的一封信》。
  事后,马化腾如此解释腾讯发布《致QQ用户的一封信》的原因:“(2010年)11月3日3点,我们发现外挂的感染速度已经加快了……那个时候其实已有2000万用户被感染了,理论上360公司是可以通过2000万用户影响到8亿人……所以才被迫采取一个紧急避险行为。”
  “既没有马云那么好的口才,也没有李彦宏那么帅……大家都在圈地,他们(马云、李彦宏)圈的都是楼,可以直接住。我们圈到的却是荒地,只能从铲沙、挖土开始,建自己的楼。”尽管马化腾曾在多个场合将自己与马云、李彦宏比较,自嘲自己的不幸,但实际上,如果要在现在的中国互联网中找出一个“公敌”,非马化腾莫属。
  将“3Q大战”置于马化腾乃至腾讯帝国的霸业历程中加以衡量,马化腾与周鸿祎的个人恩怨不过是马化腾与整个中国互联网“结怨”的一个缩影,在此之前,马化腾乃至腾讯早已被众多互联网大佬看不惯:早在2006年,新浪创始人王志东公开指责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是明目张胆的抄袭;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也质疑腾讯的创新能力,称其不仅不是卓越的创新者,而是中小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天敌”……
  2010年6月3Q大战激战正酣之时,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发布微博,称“某网站贪得无厌、没有它不染指的领域、没有它不想做的产品,这样下去物极必反,与全网为敌,必将死无葬身之地”;7月,《计算机世界》刊登了一篇题为《“狗日的”腾讯》封面文章,把腾讯作为互联网公敌进行批判,杂志封面更是采用了一只身中多刀的腾讯企鹅作为封面……
  从今天的角度回望,对于腾讯整个企业而言,2010年由周鸿祎引发的“反腾讯浪潮”具备一定的必然性,成名之前可以秉承“闷声发大财”的哲学并依靠“创新性复制”开疆扩土,当QQ霸业既成,腾讯就必须转换节奏,重新找到自己的发展模式;对于马化腾本人而言,“反腾讯浪潮”也注定会在其内心引发经久不息的波动,这让一向秉承潮汕人实用主义思维逻辑的他困惑不已,并随之开始艰难的反思与蜕变,也成为马化腾人生境界升华的契机。
  在很多人看来,腾讯是中国目前最接近Google的一家本土互联网公司。因为虽然Google目前的主要盈利点还是围绕其搜索产品,但它也是邮箱、地图、音乐无所不做,腾讯也是如此,虽然号称全民公敌,但它的主要收入仍然来自QQ,而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却指出这只是表面现象:“腾讯和Google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他指出,Gmail、Google地图等产品虽然不赚钱,但是它们之所以被开发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理念:就信息整合与信息呈现。相比之下,腾讯的产品则显得杂乱无章,QQ、电子商务与门户业务之间并不必然的关联,其他公司单独做也能成功。
  简而言之,在谢文看来,虽然腾讯与谷歌具备相近的产品架构,但谷歌是一家有自己价值观的企业——所有产品都具备一定的价值追求,而腾讯的产品规划依旧停留在简单逐利的动机之上。如果腾讯要真正成为谷歌那样具有全世界影响力的公司,那么超越简单的复制,提出自己企业的价值观并不懈追求就必然成为腾讯乃至马化腾实现自我更新的关键。
  好在,马化腾的反思已经开始。“我们也在反思开放性不足的问题。过去我们做得的确比较少……过去我们所谓的开放是我们自己的部门一家一家谈的,包括很多游戏开发商、内容提供商、生活服务平台上的供应商……我们也希望能够跟更多草根网站分享我们整个用户平台,这是一步一步走的。”
  3Q大战之后,马化腾如此自省过去的不足,而今,微信的出现则再一次将马化腾推到了新征途的起点,有人称微信将成为腾讯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又一个QQ,马化腾也多次表示,微信又可能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实现国际化的突破口……
  马化腾的征途依然遥远,他依然具备给予中国互联网惊喜的广阔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