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炒作校花是大学精神沦丧,还是媒体跑题太远?

 xiongmao007 2013-07-21
最近是各大高校招生季,在日趋残酷的生源争夺战中,某些高校频频祭出“校花”这一杀手锏,以吸引考生和家长的眼球。6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网站主页发出一幅美女毕业生单人照,在网上引发关注,一些网友称该女生为“人大女神”。人民大学门户网站的访问量短时间内大幅飙升,一度瘫痪。

  “人大女神”刚刚消停没几日,这两天网上又冒出一个“武大女神”黄灿灿。有关报道称,“武大女神”与“黄灿灿”两个热词在百度搜索风云榜一路飙升,微博搜索热门话题排行第一,猫扑论坛帖总计浏览量超过200万,“武大女神”黄某的风头,已然盖过“人大女神”。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四大职能。虽然上述四大职能中,第一项是人才培养,但目前中国尚没有哪家大学对外声称开办了美女专业。如此说来,培养美女显然不是现代大学的职能。大学作为引领风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地,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思考,在世人看来,本是一块净土。某些高校热衷于打“校花”牌,不是比拼本校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实力,显然是是大学精神的沦丧。

  当然,各路“校花”得以在网上疯传,以至于引发相关高校校友间的“口水仗”,媒体推波助澜功不可没。少数媒体对“三俗”的炒作显得特别来劲,不断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和当局的容忍限度。热衷于低级趣味的背后,是少数媒体社会担当的缺失。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社会责任是媒体和记者赢得受众尊敬和市场份额的关键,也是媒体赖以生存的无形资产。然而,少数媒体和记者的表现实在差强人意。少数媒体为了追求发行量、点击率,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这一现象令人担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假新闻不断,低俗炒作频频上演,就连声称某些“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媒体,也出现了“乌龙”新闻。个别媒体甚至片面解读中央精神,完全丧失了媒体的基本立场和社会责任。

  媒体所拥有的权力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都必须加强自律,同时也要自觉接受外部监督。新闻媒体一旦失去公信力,忘记了自己的社会担当,靠炒作低俗的东西来博眼球,其结局必然会被公众无情抛弃。还希望少数媒体三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