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滇文化的生命赞歌:牛虎铜案[2P

 aylyq1g 2013-07-21
     



  牛虎铜案,高四十三厘米,长七十六厘米,宽三十六厘米,战国中晚期,云南省博物馆藏。
  牛虎铜案是云南青铜文化的标志性器物,1972年出土于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滇族古墓群中,属战国中晚期的第24号墓,现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该铜案由一大一小的两头牛与一虎组成,以大牛四腿为器足,“挖空”牛背使之成为盛放物品的下凹盘形。牛尾部攀爬一虎,口咬牛尾,前爪紧扣案缘,躬身,后腿蹬立在牛腿上。大牛足间铸连横档,前后两横档上,一头体量稍小的立牛横出于大牛腹下。因其以牛、虎为造型,且“牛背”下凹可盛物,当年的发掘报告命名为“牛虎铜案”,沿用至今。
  据当年的发掘领队张增祺先生回忆,在发掘李家山时,24号墓的牛虎铜案出土后被当地老百姓讹传为该墓挖出了一头牛,甚至还会叫,以至于来看热闹的人摩肩接踵,把附近的庄稼都踩倒了一大片。
  牛虎铜案的表现主题,众说纷纭,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母牛护犊”,“表现了伟大的母爱”,但仔细思索,却似是而非。江川是“滇国”故地,李家山古墓群主要是滇国贵族墓葬群,24号墓中埋葬的是滇国身份显赫的人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作为承载滇文化的重要媒介,青铜器的众多主题是围绕着祭祀与战争展开的。牛虎铜案应该是滇国最重要的宗教祭祀礼器之一,如果说它表达的是动物性的“母爱”,这种主题与其用途相距甚远并不具备合理性。
  在滇国,虎为百兽之王,是权威的象征;牛是财富和生命的标志。虎噬牛既是现实世界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之间关系的真实反映,也包含了滇人对“死亡”这一生命终极命题的认识与理解。小牛从大牛腹下步出,与其解释为“母牛护犊”,不如说是代表着“新生”,是生命的一种新陈代谢。牛虎铜案既包含了“死亡”,又孕育了“新生”,巧妙地通过“牛”这一特殊媒介来表达滇人对财富、生命与风调雨顺、牲畜繁衍、国泰民安的渴求。它是一曲生命的礼赞,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韶光飞逝,而艺术恒久。牛虎铜案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造型、独特的主题表达、高超的铸造工艺,在云南乃至于中国、世界古代艺术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璀璨的一笔。它不仅是云南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它的身上,还折射出北方草原文化动物搏斗类题材的影响,而以动物为器物主体的构思则可能是接受了楚文化的一些因素。它是滇族“多样统一”、“写实创新”艺术理念最典型的体现,是滇族青铜艺术美妙的天籁之音里,最高亢、最动人、最震撼的生命乐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