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振华教授辨证思维方法选析1

 皆有心源 2013-07-21
1 阴阳分析思维法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阴阳对立统一思想被中医吸收,成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全部学术思想理论基础之一,并与中医学的理法方药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医学所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在近代名老中医临床思维中,阴阳分析法既是指导思想,又是辨证施治的方法。中医的阴阳分析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将阴阳状况作为区分病理或者生理的标准。《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在病理上,“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其次,在诊断治疗中运用阴阳分析法,名老中医在诊断中无不以阴阳作为总纲,遵守“善诊者,查色按脉,先别阴阳”的法则。李振华教授在辨证时通过四诊合参,重点是舌、脉诊,分清病证的阴阳属性,以阴阳为主统领虚实寒热表里。
例1 刘某,女,48岁,1990年3月11日初诊。大便溏泻15年。初因饮食不节致泄泻,虽长期服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但病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每因饮食不调或劳累使症状加重。1985年曾服中药及中药灌肠,泄泻终未痊愈。1989年1O月因饮食生冷致病情加重,经某医院纤维肠镜检查提示:肠粘膜充血水肿明显,有散在糜烂,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诊见:黎明前腹痛肠鸣,大便溏薄,甚或泻下为完谷不化,日3~5次,食少腹胀,肛门下坠,畏寒肢冷,身倦乏力,面色萎黄,呈慢性病容,形体消瘦,舌质淡,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泄泻(脾肾阳虚、中气下陷型)。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治则:温补脾肾,益气升阳。处方:党参12g,白术1Og,茯苓20g,桂枝5g,炒白芍10g,生黄芪15g,柴胡6 g,升麻6g,薏苡仁30g,诃子肉12g,砂仁8g,陈皮10 g,泽泻10 g,炮姜5 g,制附子10 g,炙甘草6g,生姜3片,每日 1剂,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12剂后,腹胀、畏寒肢冷减轻,大便日行1~2次,便质仍溏薄,于黎明之时仍需排便,左下腹胀痛,原方中加赤石脂12g。
三诊:又服12剂后,大便时成形,时溏薄,日行1次,多在晨起后排便,肛门已无下坠感,饮食增加,腹胀大减,仍时感左下腹疼痛,方中去柴胡、升麻、赤石脂,加煨豆蔻10g,五味子10g,补骨脂10g,吴茱萸5g,以增强温补脾肾之力。
四诊:上方继服3O剂,诸症消失,精神、饮食好转,大便正常,面色红润,体重增加3 kg,嘱其继服香砂六君子丸、四神丸,以巩固疗效。患者坚持服用丸剂近2个月,复查肠镜提示肠粘膜光滑,色泽正常,病获痊愈。1992年12月患者来郑告知其身体健康,已恢复正常工作。
李老认为:本病因饮食不节而罹患泄泻,病程日久致脾肾阳虚,不能腐熟水谷以运化精微,以致肾失充养,命门火衰。黎明之前,阳气未复,阴气更盛,中寒凝滞则发为五更泄泻,腹痛肠鸣;命门火衰不能助脾腐熟水谷,故时有完谷不化;脾胃虚弱则脾气不能升发,清阳易于下陷,故稍有饮食不调或劳累则大便次数显著增加,肛门下坠,下肢轻度浮肿;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故食少腹胀;阳虚则外寒,故畏寒肢冷;久泻不止,脾胃愈虚,生化精微亦受影响,气血化源不足,是以面色萎黄,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脾肾阳虚、中气不足之象。脾阳与肾中真阳关系密切,命门之火能助脾胃腐熟水谷,帮助肠胃消化吸收,若肾阳虚衰,则命门之火不足,脾阳受其影响,不能腐熟水谷,因而引起泄泻、完谷不化,正如《景岳全书》所载:“因丹田不暖,所以尾闾不固,阴中少火,所以中焦易寒,此其咎在下焦,故日真阴不足也。”故本病案通过病证分析,是脾肾阳虚为主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