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家之间如何相处?

 赶路听风 2013-07-21

亲家之间如何相处?

 

如果你打算结婚,你必定给你的父母增加一层社会关系---亲家。

无论如何,两家的父母一般来说还是免不了要见面的,即使不见面,在心目中依然有对方存在,因为两家的父母都关心对方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对方能给自己的孩子幸福吗?惟有子子代(孙子)才是双方共同爱护的焦点,因为这个孩子承载着双方的基因。

 

虽然这对关系是为基因延续而建立,但却是毫无基因情素的一对关系。决定关系状态的是财产、地位、人品、文化等等社会因素。由此演绎了许多人间悲剧,最著名的外国当数罗米欧与朱丽叶,中国当数梁山伯与祝英台。

假设男女青年真的因感情碰撞出火花而要结为夫妻,不论事前还是事后,双方父母还是会介入进来的。就我国现状来排列,大概有以下几种亲家组合。

富裕富裕、富裕贫穷、贫穷贫穷、

权贵权贵、权贵平民、平民平民、

城市城市、城市农村、农村农村、

高知高知、文化高文化低。

 

由于各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差异,人的素质和道德观念就有差异,甚至于言谈举止都不为对方所接纳。事实上双方父母对对方的态度必定会间接影响到夫妻双方的关系。即便最理智的夫妻,也会为此而不愉快。

 

现实是回避不了的。

 

许多年轻人天真地认为婚姻应建立在纯洁的感情基础上,不应该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如果把纯洁的感情作为婚姻的必要条件,家庭背景则是充分条件。在建立必要条件之前就注意到充分条件,岂不可以把事情办得更加完美?所以,在感情基础上实现门当户对实在堪称完美婚姻.由于文学作品的渲染,人与人平等的理想观念对年轻人影响很大,甚至认为考虑家庭背景是不齿的。殊不知现实中的人与人关系不可能平等,即便联姻,也不可能把高低扯平。事实上,高的一方如果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倒是可以善待低的一方,而低的一方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却不会被高的一方接受,因为实力的强弱不能提供相应的支持,应了一句老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实在无法求得必要和充分条件的统一,只好将亲家关系淡化。小家庭三口分别看望双方父母,不要硬将他们拉到一起。即使是门当户对的亲家,也有必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要有经济上的纠葛,尽一些传统礼数就足够了,别给孩子们添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所谓远香近臭绝非空穴来风。

 

其实贫穷贫穷、平民平民、农村农村未必就是坏事,虽然物质上是困难的,心灵上却是安宁的。如果非要打破平衡去寻求物质的充裕,内心可能会承受煎熬。

 

不信?可以一试。

 

摘自竹林采菇博客

 

 

 婚姻咨询师建议:

     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小夫妻的生活,同时,亲家双方要把握好距离,太远和太近都不好,平时少聚到一起,因为两家文化层次、修养、观点不同,很容易有意见。亲家沟通的时候注意语气要柔和,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好的亲家关系会让夫妻感情更甜蜜。

    只要以诚相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远不近,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以礼相待,以诚相待,没事别太近。不要刻意交往,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避免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