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尝思作为一个家族,就应该有自己的家谱,就好象一个国家应该有自己的史志一样。国不可一日无史,家族岂能一世无谱?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有它的发展史,历史记录下氏族、国家、人类的繁衍生息过程。家庭是家族的细胞,家族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个家族繁衍、迁徙、生息的历史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史。纂修家谱就是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侧面保存佐证资料。从家族来看,家谱可以详世系、厚伦谊、序昭穆、联亲疏、严冒紊、备遗忘。凡尊祖者必敬宗,爱亲者必收族,展卷而兴孝悌之思。又因家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况我孟氏家族发祥于轩辕黄帝,迨至战国,孟子将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发扬光大,他的道德思想功业卓著,其人格品质同日月生辉,一直影响到当今社会,影响到海内外,更直接激励我孟氏的子孙后代。 孟子距今已越二千三百七十余年,人口繁衍越来越多。原于漫长的历史演变,朝代更迭,我孟氏后裔相当多的族众前前后后相继离开故里,奔徙他乡而定居。形成了支支派派的流寓户。据故里孟府档案载:同治年间所续修的《孟子世家谱》中仅记有十一派、二十户;而各《孟子世家流寓支谱》中不完全统计也仅有二、三百支。这绝不是孟氏的全部!事实证明更大量的支派族人在孟府中却找不到传世家谱,甚至一开始迁出就没有谱。分析原因不外乎在历史的长河中或避战乱、或逃灾逃难等因离乡背井,而后又原于生计、交通等诸多不便,与故里失去联系,铸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现实。甚至已有谱的宗亲户,其宝贵的家谱在“文革”中被毁之一炬。 无谱以及失谱的广大宗亲离开故里多年,却不忘先祖,追根溯源,靠前辈人的代代记录,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传世“家谱”,借以表达敦亲睦族的浓厚宗族观念。为了规范孟氏家谱的纂修,在《孟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的计划安排下,编写出了这本小册子,借此,建议广大宗亲尽可能地为完成《孟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准备续修全国一统的《孟子世家谱》提供自己支派的信息资料。 编写之中不免有谬误,宗亲一旦发现,尽快指出斧正。 编者:《孟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 孟令保 2010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