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孙中山成为革命先行者

 老农看天下 2013-07-22
孙中山
孙中山

  孙中山率先举起革命大旗,向清王朝挑战。以至在他最初发动起义的时候,“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他是孤独的先行者!

  反过来,我们要追问,为什么是孙中山率先举起革命大旗?为什么当绝大多数知识人还走着读书考科举做官的老路的时候,在革命大潮还没有真正兴起的时候,孙中山却已坚决屏弃清政权?偶然吗,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孙中山的故乡赋予了他不同于内陆知识人的成长环境。

  众所周知,孙中山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翠亨处于珠江三角洲,与澳门极近。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珠江三角洲一带是近代中国最先对外开放和感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地区,这里的人率先背离中国传统,倡导学习西方。另一方面,这里与北京距离遥远,又是偏远和清朝统治薄弱的地区,造反者革命者容易在这里滋生成长。孙中山正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地方。最早的中国留美学生之一,第一个获得美国大学学位的容闳,出生地在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特区),比翠亨更靠近澳门。太平天国造反领袖洪秀全、冯云山和洪仁玕出自花县,算是珠江三角洲的边缘。洪仁玕还写下《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以后,维新运动的倡导者康有为是南海人,梁启超是新会人。孙中山的老师、早期启蒙思想家之一、居住在香港的何启,也是南海人。出身买办商人,后来进入李鸿章等创办的新式企业工作,也是早期启蒙思想家的郑观应是香山人。

  我们注意上述人物的出身背景,会发现除了康有为和梁启超外,他们都没有传统的功名——进士或举人,换句话说,他们没有传统士大夫的地位和经历,当然他们的学识并不低下贫乏,只是他们是从另一个途径获得知识的。也正是如此,他们很容易背离传统社会。

  笔者就已故陈旭麓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辞典》所收籍贯在香山、南海、顺德、新会、番禺、花县、佛山、三水几个县的人物(除个别外,出生时间限定1800-1890年)做粗略的统计(不包括孙中山自己)。该辞典共收这几个县的人物96人。其中有进士功名的只有6人,占6.25%;而在国外留学成就很高的就有5人,他们是容闳、伍廷芳、何启、詹天佑、王宠惠,他们都获得了货真价实的现代教育学位;在海外有学习、经商经历的和华侨39人,占40%;参加过晚清革命或太平天国等造反的有56人,竟占58%,仅黄花岗起义牺牲的就有16人;相比之下,有过任官(包括军官)经历的只有18人,占19%,而这18人中还有如下情形:清新军高级军官许崇智是同盟会员,做过知县的陈景华后来参加革命,侍郎级的伍廷芳和高级军官徐绍桢在武昌起义后站到革命阵营。

  上面的粗略统计说明了一个事实:这里不仅是中国传统和现存秩序影响的边缘的和薄弱的地带,是西方影响率先登陆的地方,而且有着最适合造反者和革命者成长的土壤!中国最早的革命先行者在这里诞生决非偶然!

  如果说家乡环境给了孙中山率先革命的第一个动力的话,那么他的求学和成长经历就是第二个动力。这也是他区别于康有为等人的地方。

  孙中山的早年经历,早已为人们熟悉,似乎已无需多费笔墨。但是,为了说明笔者的想法,还是需要对他的早年生活和经历作一番描述。

  1879年,孙中山到檀香山投奔他的哥哥。他在这里进入英国教会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学习,这所学校全部用英语教学。1882年毕业后,他又入夏威夷群岛的最高学府奥阿厚书院学习,这是美国教会办的学校。在到檀香山之前,因为家境并不富裕,孙中山9(周)岁才进村塾读书,时间只有两年,大概只能读到《三字经》、《千字文》之类较简单的入门书。孙中山自己说:“忆吾幼年,从学村塾,仅识之无。”[4]换句话说,孙中山在少年时代没有系统接受儒家教育,反倒是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教育。由于哥哥孙眉强烈反对孙中山入教,孙中山于1883年回到中国。但是回到中国的孙中山并没有研习传统学问,而是到香港的学校读书。当孙中山1892年从西医书院毕业时,他已经26岁了。如果说孙中山周围的文化氛围首先影响到他的话,那么早年的孙中山没有接受系统的传统教育这一事实,则对他以后选择反清革命的人生道路发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1894年,正是甲午战争爆发那一年,孙中山写了一封约8千字的《上李鸿章书》。本文感兴趣的并不是他的上书本身,而是他上书失败后与康有为完全不同的选择。孙中山绝对不是遇到挫折就退缩的人,从他以后的经历我们应该明白,他反倒是一个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人,那么,是什么使孙中山一次上书不成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康有为却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书以求得皇帝的支持?这还要到他们的经历中寻求答案:孙中山少受传统的儒家教育,他不是传统的士大夫,他的头脑中根本就没有传统的那套忠君观念。所以,他不同于康有为,上书不成,他立即开始了革命的活动。

  作为革命家,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敢于蔑视权威的气概,这些孙中山都具备。但是这必须有上述两个条件,才能成为最早的革命者。我们再比较谭嗣同。作为湖南人的谭嗣同性格倔强,思想激进,叛逆意识强烈,就此点来说,谭也可能成为最早的革命者,但是他始终没有投身革命。是因为谭的出身、成长环境限制了他。谭是巡抚的儿子,他的周围都是饱读传统诗书的士大夫,对于这些人来说,革命不仅是掉脑袋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那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因此,谭不能从周围得到革命的共鸣,他不可能成为最早的革命者。

  考察孙中山最早的革命同志,如杨衢云、陆皓东、陈少白、郑士良、史坚如等,都有类似孙中山的出身地域背景和知识背景,可见孙中山成为革命先行者不是偶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