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瓶子草

 ntfzwh 2013-07-22
发表于 2013-6-26 22:15: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原文http://www./howto/Propagation/SarraceniaSeed.php写的有点略啰嗦,我捡重点翻译,前面花的结构如何授粉我直接跳过了……主要喜欢存花粉方法及缸养一些我们国内资料未提及及不同的地方
SarraceniaFlower.jpg 
关于未翻译的前几段省略若干字本渡鸦的吐槽:花的结构就是这样,stigma柱头 sepal花萼 petal花冠 stamens雄蕊 style花柱
受粉就是把花粉抹在柱头上,你说你不知道花粉在哪?我觉得你可以告别养花了T^T


以下渡鸦翻译的
保存花粉:把花粉刷在铝箔上,把铝箔折成信封,放入冰箱冷藏,能在冷藏室中保存一个月甚至以上,由于不同品种花期不同,这样保存对于杂交很必要
很多瓶子草属植物自花授粉不亲和,如果需要得到优质种子你需要杂交同种的非克隆株,黄瓶子草是最需要注意的如果你需要大量种子及健康植株,Sflava var. atropurpureaSflava var. rubricorpora 是最难自花授粉的,这些植物趋向于一棵只开一朵花,这样有更低概率自花授粉使有害基因纯合如果你非自然地使其自交,这些有害基因就会表达。红瓶则是另外一个极端,他们趋向于每棵植株开数朵花,自花授粉并不是那么大问题。
现在你可以停止扮演小蜜蜂,你只要等五个月如果你授粉成功然后你可以获得种子

你可以收集种子在果实变褐色开裂之前收种子从而提早得到幼苗,如果你的花开在四月,你可能在八月中旬获得有生命力的种子但最好等到九月。当果实变成褐色,立即收集好防止种子在果实开裂后四散,把果实放在纸信封里使其完全干燥开裂,之后小心地收集种子。



使种子发芽
瓶子草的种子很诡异,它表面有蜡质使其有疏水性,我估计这是使其在洪水中漂浮方便扩散,这也令其难以迅速发芽,它需要等待水分将蜡质带走这样胚才开始发育,你需要等N多时间但是你需要立刻获得苗……放松吧……
这里有一些声明关于使瓶草发芽的方法,不要浪费掉你的时间和种子,当然,你总会有发芽的但是你需要用一些好办法(吐槽鬼佬真啰嗦,坑爹)
如果你住在瓶草原产地或者类似的环境,你可以忽视掉所有的以下的话,只要把种子在秋天播在一个装满泥炭15公分的容器中扔在外面,然后等着自然萌发,只需要在植株长成前防止大雨浇就好了。考虑一下草场景观生物研究站的方法:确保你用雨水,渗透过滤的水,电离水,或者蒸馏水如果你那里自来水很硬。检查你们城市的自来水公司水质报告,总固体溶解量小于100ppm最佳
春化的方式是把种子冷藏四个礼拜,在冰箱里干燥储存不会春化,春化是指把种子放在寒冷潮湿的环境,通常使用天然基质,使种子相信环境适宜生长(这句话说的好萌,但是略民科……);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水苔剁碎沾上纯净水。活水苔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你能挤出水,但是袋中不会有积水。如果你没有水苔,你可以用泥炭藓(WTFsphagnum不就是水苔-----泥炭藓么?peatmoss不也是水苔---泥炭藓么,这是什么情况谁能解释一下)这玩意非常湿你得挤出大部分水确保袋中有足够空气,如果水苔太湿,种子可能会挂掉。。。
如果种子太老你需要在春化前将其浸泡,把种子放入装有纯净水及一点洗涤剂的盘子里(就是用手沾点洗涤剂放里面)(译者认为就是让洗涤剂除去蜡质方便春化)
另外一种方法是把种子播花盆里然后把盆套袋,放在冰箱,车库及其他阴凉地方,或者你可以用草场景观生物研究站的方法,把种子种在有其他花盆保护的花盆里

把种子播在有剁碎的水苔或者泥炭的小黑方里,如果你用自封袋春化,把种子用中号播种勺弄出来,用标准8.5cm的小黑房最好,如果有活水苔最好用这玩意,把活水苔切碎,并且时刻留心别让这玩意长太多或者把幼苗移走。如果你木有活水苔,用剁碎的长纤维水苔(加水前剁碎)或者泥炭珍珠岩。每个种子之间5mm距离
把播种花盆套袋放荧光灯底下,如果你土没放满花盆你可以直接盖保鲜膜。不要放直射阳光下或者离灯太近,那样你就获得了熟豆芽…….保持20~25摄氏度,苗会在2~4周长齐
(吐槽:其实我觉得这几段对于知道瓶草要春化的大家都是废话)
当苗长齐了,把袋子拿走放进透气的鱼缸里,或者如果气候湿润可以和大苗放在一起,
(吐槽:这一段感觉就这一句重点)
养小苗
你可以在鱼缸里把小苗养个一两年在她们进入成年之前,当苗有五片真叶,你就可以间苗把他们分到距离2公分,如果你用长水苔播种最好换成碎的一公分长的水苔防止移栽伤根,你需要把苗放进一个鱼缸有四个荧光灯管或者同等亮度的灯,每天光照16-18小时(吐槽:WTF一天这么长光照怪不得长得猛),最好把鱼缸四周放上铝箔或者镜子使植物获得更多光,当苗大了换更大盆……
SarSeedlingTerr.jpg (镜子不止可以补光,而且会让你的植物看起来多一倍嘿嘿)

如果你有大棚温度维持15~32摄氏度,你也可以把苗放那,在中高纬地区冬天补光防止休眠,这样苗会很好地膨大到更大尺寸,它们很快就可以单独用8.5CM黑方了

温室苗有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野放,,在早春,寒冷的夜晚会导致休眠并使它们几个月停止生长,春天太晚或初夏,阳光会烧伤叶子,瓶草很强悍它们很快会恢复,但是你应该把精力放在快速生长上,不想在收到打击在一系列坑爹的努力后,植株会返回一年前的状态如果驯化出现问题……

如果你很小心的话,你可以施肥,植株很喜欢叶面肥比如Miracid和高氮兰花肥(吐槽:不知道金坷垃行不),确保用正常用量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以及用雨水或者纯净水溶剂,用Miracid不要用多于每加仑一茶匙,别把肥施在瓶里,如果你的瓶草放养或者在明亮大棚,你也可以施在土里
SarMaxHeadroom.jpg 三年的苗就可以像打鸡血一样长得飞快了

以下小狄:

在几位版主面前发个经验贴,确实是有点班门弄斧,其实是想大家在这里交流一下心得和经验,普及食虫植物为目的,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1。种下新瓶子     刚买回来的植株,下土种植时手法很重要,一般我们先将介质充分弄湿,甚至可以用水浸泡,目的是为了介质充分吸收水分,避免种下后形成干燥气泡区域,尤其是新泥炭,要是这个区域形成在根部,问题就大了。
气泡.jpg 新瓶.jpg 种完后,把瓶子草放到一个只有散射光的地方(避开高温),腰水约盆子的5分1,约3天后你就可以只放半厘米的腰水了。



      2。新瓶子开始适应,长出新芽。      这个过程会视个体和环境,几星期至几个月不等,但许多朋友的草会在这个阶段死亡,绝大部分原因是过于折腾。短时间内不断尝试新方法,套袋,高腰水,强光照···你的小草还没有适应呢,植物的应激过于强烈,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养殖,请给他们一个稳定的环境,同时相信他们的生命力。

      3。瓶子稳定,开始进入野放环境。     这里需要渐进,我的做法是把它们放到场地(其他成年瓶子草的环境中,试想一下,野外的幼小个体,都长在其他高于它的植株或母体旁边,这就避免了强烈的阳光导致幼小的个体死亡。它们是需要时间来变强壮的),但我想要他们先适应温度,毕竟像紫瓶这类根部对于突如其来的高温还是比较敏感的。遮阳网是个很好的选择,它可以阻挡50%的阳光和有效降温。如果你想要模拟树下光斑的环境,不妨在遮阳网上开N个孔。(以上做法是有场地的朋友可以参考,而在家中的朋友也可以寻找一个类似的环境)
遮阳.jpg

4。完全开放式养殖       绝大部分的瓶子草都可以说是“太阳之子”,在充足的光照下,你可以看到鲜艳的色彩,粗壮的株干,如杂草般的长势。但是来到这里,依然很多朋友的瓶子草出现很多问题,最大问题就是解决腰水的困惑。但是还是要说,想要养瓶子草 ,提供不了充分日照,养好是很困难的。
    图解腰水问题:  大家会看到很多不同的声音:“我干了就浇,不腰水;我在强晒,一定腰水····”,那看看下面的图先吧。循环.jpg 

这图的关键词是:充足的光照,充足的水分,透气的介质。根部进行有氧呼吸,供应水分和养分,水分到达叶子的气孔呼出,这就是蒸腾作用。这里形成了植株根部的大气循环和整个植株的水分循环。如果你的环境打破了这个循环的平衡,植株得病。
为什么会烂根?当光照不足而介质过于潮湿甚至被腰水浸泡,而蒸腾作用强度不大,根部会缺氧,进行无氧呼吸,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会过量就会使到植株酒精中毒而死亡,简单来说,窒息。   瓶子草的根系跟水稻很相似,他们可以在被水浸泡的环境中进行呼吸,但你要想象一下如果把水稻种在你家中的话···     
我在种植后期放弃了铺水苔,原因是水苔用的时间久了会长绿藻,覆盖在介质表面,不利于根部大气循环。而且阻碍分株生长。  
          


      养瓶子草其实只需要一些种植的基本知识就能养好,大家放心去养吧,同时也为了普及食虫植物,谨发此贴,谢谢。

肥.jpg (22.86 KB, 下载次数: 0)

肥.jpg


表于 2010-8-12 15:06:03 |只看该作者
1.jpg2.jpg3.jpg4.jpg5.jpg6.jpg7.jpg8.jpg9.jpg10.jpg
2010-8-12 15:05 上传
下载附件 (32.17 KB)


相信瓶子草最大傷害除了受細菌感染之外 另一個就是薊馬
薊馬太細小 但傷害也很大.. 可以將一個瓶子生長完全扭曲變形
很難徹底清除  噴藥只能控制數量   
如果植株數量少 可以逐一隔離 每天以人手抹走葉上薊馬 
直到所有蟲卵孵化然後滅絕所有幼蟲為止
但植株太多 那就要定期噴藥 
如果你能夠狠心剪掉所有受感染的葉片 再施藥 會比較快清除
因為薊馬很懂得在嫩葉上產卵
其後便從預防成蟲入侵著手了
我相信大家還有其他方法去對付薊馬 讓我們學習及改良方法!

5

主题

0

好友

2094

积分

中级玩家

正宗狸花野猫

Rank: 3Rank: 3

金钱
2399
注册时间
2009-6-12
积分
2094
精华
0
帖子
1889
26#
 发表于 2010-8-14 00:11:0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馬修 


    我现在的蓟马问题暂时解决掉了,不过为了防反复,这周周日我还是要喷一次药的,以前就是以为能抓得掉,所以就懒得喷药了,结果根本就不可能抓得完,主要是量太少,用药的浓度不好掌握,前一次喷药就是浓度太低,发现喷过了蓟马还在那里到处飞(气死我了),{:1_267:}索性干脆加一倍浓度再喷,下午复查,哈哈,满叶子的尸体,这下心情舒服好多,虽然往后几天都还有蓟马成虫羽化出来,但是毕竟还在药效期内,今天怎么也不发现有成虫的痕迹了,危害状也没有发现新的(红瓶猪),3天喷两次药,搞得我喉咙痛了一周
至于药剂呢,我用的是吡虫啉90%可湿性粉剂,这个是小剂量最好掌握浓度的剂型了,低毒,具触杀和胃毒,有内吸作用,喷用后也能使植株带毒一周(反正菜粉蝶幼虫喷后4天才死,这是做环境消毒喷其他野草的),吡虫啉一直是防治蓟马最常用的药

 发表于 2010-9-15 20:05:09 |只看该作者
瓶子草都很高很大咯~很好的教育贴~你的紫瓶子如何变红的?
music659 发表于 2010-9-15 11:03



    弱碱土质,全日光照,定期施肥···呃··我想应该没有了。应该是属于野外放养,棚子除了挡雨基本没其他作用。

瓶子草从S到L所需要的时间最快是1年左右,每当天气冷的时候,瓶子草就开始长侧芽了(当年生长得比较好的植株侧芽会少点),1~7,8个侧芽不等。等到侧芽可以看到清晰的圆形鳞茎时,选择天气凉快的时节就可以进行分株了。

工具:火机(火源),  刀片。

取出植株是,用清水冲洗根部,注意不要伤害到根尖。然后就可以如下图进行分株操作。
个头大的侧芽,可以很容易的掰开分离,注意,掰开的时候一下一下的轻力进行,不要一下子用力,容易压伤鳞茎。
分株1.jpg 
如果分株很难取出,就用烧过的刀片(消毒),打开切口帮助掰开侧芽,尽量选取强壮和有根的侧芽,成活有保障点。侧芽分离后向上抽出,尽量不要从左右抽出,不然容易伤害到根部。
分株2.jpg 
之后的栽种就和新植株一样处理。湿度高点。瓶子草适应新环境能力比较强,1~2星期后就可以尝试放回一般环境中去了。(不足之处,望各位指教一下。) 

学习了,不过我的才刚种下,侧芽吗,明年才有可能啊,弱碱性土?楼主用的什么土啊? ...
arcticblue 发表于 2010-9-21 19:57



    用一般的泥炭,如果杂质多,颗粒大的泥炭,直接拿来种大的瓶子,珍珠岩我都不放了。弱碱性土质紫瓶用的,但是一般的泥炭就可以种好的了。


第七页 未完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项目(SEB201130258);无锡市农业科技支撑项目(CLE01N1113)
中文摘要:为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对铁皮石斛幼苗耐热性的诱导效应,以移栽半年的铁皮石斛幼苗为实验材料,对不同浓度水杨酸诱导高温胁迫下铁皮石斛幼苗的耐热性进行外观评价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动态测定,观察其动态变化趋势并筛选最佳施用浓度。结果显示:在高温胁迫环境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SA处理均能有效缓解高温对铁皮石斛植株伤害;1.5~2.0 mmol·L-1 SA处理使铁皮石斛叶片中SOD、POD活性显著提高,0.5~1.5 mmol·L-1 SA处理叶片中CAT、APX活性显著提高;1.5~2.0 mmol·L-1 SA处理可显著促进叶片Pro、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有效抑制MDA含量的增加,且不同浓度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研究表明,适宜浓度水杨酸处理能提高铁皮石斛幼苗的耐热性,并以1.5 mmol·L-1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高温锻炼 高温锻炼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热性。一般是将萌动的种子, 在适当高温下锻炼一定时间再播种。高温时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发生变化, 诱发一些热稳定蛋白质合成, 提高植物的抗热性。
 
  改善栽培技术 改善栽培技术也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热性, 如合理灌溉, 增加小气候湿度, 促进蒸腾, 有利于降温; 采用高秆与矮秆、 耐热作物与不耐热作物间作套种, 人工遮荫; 少施 N肥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化学制剂处理 喷洒C a C l 2、 Z n S O4、 KH2PO 4 等可增加生物膜的热稳定性; 施用生长素、 激动素等生理活性物质, 能防止高温造成损伤。
(责任编辑:植物百科)

 

    近年来,对HSF已进行了许多细致深入的研究。不同物种的HSF蛋白在结构上有相同的结构域,根据寡聚域的区别,HSF可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热激因子广泛的参与热激,氧化等胁迫应答和和植物发育调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AHSF在研究方法、生理功能和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  热激因子概述

1.l  热激因子的定义及分类

    HSF是一种具有转录调节活性的蛋白质,充当高度冗余且灵活的基因网络,能特异的结合到位于防御基因启动子区HSE(heat shock promoter elements)上的共有序列,控制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包括几个重要的结构域:DNA结合域(DBD)、寡聚域(OD)、核定位信号(NLS)C末端的激活域(CTAD)。基于OD的区别,将植物转录因子分为ABC三类。

l.2  热激因子的作用机制

    热激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HSR)都在转录水平上被HSF调控。在未激活之前,HSF在细胞质中以单体形式存在;一旦被激活,形成三聚体并转入核内特异的结合到启动子区热激元件上,从而介导热激基因的转录,导致热激蛋白的积累以应对热胁迫。因此HSF-HSE的特异性识别和相互作用是细胞胁迫应答中一个关键的调节机制。

l.3  AHSF的研究方法

l.3.1  生物信息学方法

    对于某物种中AHSF的研究,首先从生物信息学入手,根据HSF的保守序列,对目的植物的基因组序列或者表达序列标签(EST)cDNA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可从中发现可能的未知基因。

l.3.2  分子生物学方法

    目前,HSFs的研究主要处于不同胁迫条件下,转录水平上HSF表达模式的变化研究,通常采用Northern blotRT-PCR的方法。绿色荧光蛋白构建融合基因以确定HSF亚细胞定位,基因敲除、RNAi和过量表达等功能基因分析方法也在HSF的研究中广泛使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和凝胶阻滞技术也被用于HSF调控机制的研究。郭丽红等通过该技术获得了拟南芥中HSFA1a结合靶标基因库。Andreas Reindl等在体外通过亲和层析和凝胶阻滞实验发现拟南芥HS-FAla能直接和TBP(通用的TATA框结合转录旧子)相互作用,并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验证了体内的AtHSFlAtTBP1的相互作用。

2  AHSF的生物学功能

    植物AHSF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番茄和拟南芥中。虽然有些HS成员已经进行胁迫应答和发育调控相关的研究,但作为植物体内一个庞大的基因家族,我们对其生物学功能还知之甚少。

2.1  A类热激因子参与热激应答

2.1.1  HSF的表达与耐热性获得

    在热胁迫的情况下,A类热激因子能诱导各种防御基因参与热胁迫应答。就表达特性而言,HSFs家族成员可分为组成型和诱导型表达两种。在拟南芥中,热激因子HSFAla(AtHSFl)AtHSFA1b(AtHSF3)都是组成型表达的,其中HSFA l a在热激下表达水平比平时增加两倍,而AtHSFAlb在转基因植物中过量表达时对热激应答去抑制并赋予耐热性。

    HSFAl不同的是,拟南芥热激圈子HSFA2在通常条件下不表达,但当植物受到环境胁迫时HSFA2基因迅速表达以应答环境胁迫,而且这种应答信号能被放大。Ayako Nishizawa-Yokoi等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HSPl8.2-CI启动子构建载体的瞬时表达实验分析显示:TATA近端热激元件的两个模块是对HSFA2的转录活性所必需的。进一步的电泳迁移位移分析证实HSE上蛋白复合物形成的增加在强光胁迫下被明显的抑制,但在敲除HSFA2的植物株系中能恢复。这就验证了AtHSFA2基因是环境胁迫的诱导基因。Akiko Sugio等通过拟南芥HSFA2敲除和过量表达植物的鉴定表明HSFA2是胞质蛋白应答(CPR)的调控成分之一。事实上HS-Fs并非单一的起作用,而是协调起作用的。

2.1.2  HSF对转录因子的调控与热激反应

    HSF作为转录因子,可能影响到大量基因的表达,包括一些其它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拟南芥HSFA3是唯一的DREB2A-CA正调控的HSF基因,HSFA3DREB2A胁迫调控系统的转录下游调控许多热诱导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耐热性。Yoshida等通过对HSFA3表达模式分析和HSFA3的反式激活分析揭示HSFA3的表达在热激下被直接调控。对HS-FA3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植物的微点阵分析也表明HSFA3的过量表达促进许多热诱导基因的表达。

2.2  HSF通过调节APX的活性参与氧化胁迫

    HSF的表达模式和相互作用的特异性表明在热和氧化胁迫信号途径中可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关联,这在理解植物非生物胁迫耐性的潜在机制上起着重要的作用。Lingrui Zhang等发现HSFA2的断裂导致更严重的氧化胁迫和更多的细胞死亡,表明HSFA2保护细胞免受热激诱导的氧化损伤。lrina I. Panchuk等通过比较野生型拟南芥和过量表达HSF3的转基因植物发现:在热激下,转基因植物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在转基因植物被影响,而且和一个新的耐热的亚型APXs相关。在HSF3转基因植物中,APXs活性在正常的温度下能检测到,并在严重的热激(44)之后持续不变;在非转基因植物中,APXs在正常温度下不能检测到,但能被适度的热激诱导,这说明热激与氧化胁迫信号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相当多的证据支持,在对哺乳动物,果蝇和酵母HSFs研究中发现植物HSFs作为ROS的直接传感器。在酵母巾,HSF在氧化胁迫下对Cu/Zn SOD的激活,呈现了一个直接的调控循环,即O2- 激活诱导Cu/Zn SOD的酵母HSF,其能清除O2-并抑制HSF的活性。

2.3  A类热激因子在发育调节中的作用

    除了能在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外,HSF还能参与植物的发育调节,主要表现在花粉和种子发育阶段。HSFA9被鉴定是在向日葵和拟南芥胚胎发育和种子成熟中一个特异的HSF。最近报道拟南芥HSFA9的表达被种子特异性转录因子AB3控制。此外,烟草种子中过量表达向日葵HaHSFA9可增强HSPs的累积,并提高种子寿命。而且种子特异的转录因子HaHSFA9的异位过量表达对营养器官中严重的脱水赋予抗性。

3  存在问题

3.1  研究模式局限

    不同生物中HSF家旗成员数差异很大,如线虫、果蝇中只有1HSF,酵母中只有1HSF3个相关蛋白,人有4HSF,而拟南芥和番茄中均有20多个HSF。然而,植物HSF这样一个复杂的网络家族,目前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单基因的研究模式,即使是针对网络的研究也是基因芯片对拟南芥不同胁迫和发育阶段中,各HSFmRNA水平的变化。胁迫条件也主要针对氧化、热、光胁迫和化学物质诱导,其他的涉及较少。就物种而言,也主要针对番茄、水稻和拟南芥等模式植物。

    就单基因研究而言,其程度也主要局限在表型阶段,比如获得某个HSF的过量表达转基因植物株系,评价植物的耐热性是否增加。Baoge Zhu等研究发现黄豆GmHSfA1在不同组织中也属组成型表达,GmHSFAl过量表达转基因大豆株系,在热激下显示耐热性明显的增强。Yokotani等从水稻中分离出负责高温胁迫耐性的基因,通过在拟南芥耐热株系中插入编码OsHSFA2ecDNA,微点阵分析证实在非胁迫条件下过量表达OsHSFA2e的转基因拟南芥能大量表达和胁迫相关的基因,包括几类热激蛋白。

3.2  HSF参与热激和氧化、通路是否有交叉性

    植物在多变的环境中,有时同时遭受各种非环境胁迫,如热和氧化,是否两者存在交叉性,是氧化引起热激,还是热激引起氧化胁迫?热激能引起线粒体功能的损伤,提高许多活性氧(ROS)清除酶的稳态水平转录和蛋白水平。另外,获得的耐性,例如植物在温和的热预处理之后形成的耐热性,表明部分通过增加阻止氧化损伤的细胞基质来调控。还有研究证实ROS清除机制对保护植物免于温度胁迫和强光和温度共同胁迫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热激和氧化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仍不清楚,但是调控ROS产量因此可能是基因工程的有希望的途径,以增加植物对温度胁迫和强光和温度共同胁迫的耐性。

3.3  HSF与靶标基因/效应基因间的研究

    目前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已经成为研究转录因子的常用方法,郭丽红等利用ChipHSF与靶标基因/效应基因间直接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证明该方法可行性好。另外对于植物体内转录因子的激活活性研究,可以采取转录因子瞬时表达系统验证。

    但是凝胶阻滞和Chip实验的技术障碍是蛋白质的活性表达,研究其表达特性也并非易事,Kenji Yamada等通过构建几个拟南芥HSF的原核表达载体在细菌中进行热激表达,结果发现只有AtHSFAld能表达出可溶性蛋白。目前大肠杆菌是异源表达常用的宿主,但是因为不同基因的结构唯一 mR-NA 翻译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常形成包涵体,如何表达获得可溶性的蛋白还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4  展望

    HSF是一类转录因子,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尤以植物中最多最复杂,热、氧化等各种胁迫条件和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能改变HSF的表达模式,各种HSF单独或协调作用在维持植物细胞的稳态及细胞生存中精准的发挥作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使得单个HSF受不同的胁迫条件促发并分离特异的目标基因成为了可能,同时也使植物中HSF的研究变得尤为复杂和重要。

    目前,植物HSFs从结构到机理研究已有一定的进展,但是进一步弄清植物不同HSFs的具体功能,在胁迫应答和发育调节中作用,热激等胁迫信号的产生、传递及其调控的具体机制,及其与氧化胁迫等其它信号通路之间的协同反应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温度能严重的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而理论上转录因子能调控大量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表型,能克服单基因遗传操作不能得到表型的缺陷。那么能否通过基因操作提高植物对逆境的耐受性,特别是耐热性,是农业上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潜在的基因操作靶点,但是现在尚未见相关应用研究的报道。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 650224) 

    文章采集:caisy

    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拟南芥-碳代谢网络对甲醛脱毒作用的机理研究”,30970263)资助

注: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本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辣椒热胁迫及耐热性研究进展


来源:北京农业信息网-科技要闻-国内 网页  发布日期:2009-11-06 00:23:28    点击次数:390  

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快速发展,CO2、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可避免,辣椒生产,尤其是越夏生产面临着热胁迫(Heat stress)的严峻挑战。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据统计,2005年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60hm2,占蔬菜种植总面积近10%。但辣椒具有喜温不耐热的特性,其开花期的生长适温为2025,超过30℃就会发生热胁迫,引起严重的授粉受精不良和落花落果,使坐果率降至10%20%,产量锐减,品质下降。因此,有关辣椒耐热性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内外研究者已经从多个角度对热胁迫下的辣椒生长发育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提高辣椒耐热性的措施。现拟对近年来辣椒耐热性生理生化机理、耐热性鉴定方法与其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揭示辣椒耐热机制和提高辣椒耐热性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l热胁迫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晌

热胁迫会对辣椒光合作用、生殖生长、抗氧化系统、Ca2+分布、激素水平等方面产生干扰,从而影响辣椒的生长发育。

1.l热胁迫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因而,热胁迫对辣椒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研究表明,热胁迫能引起辣椒叫片的净光合速率(Pn)持续下降,其原因根据胁迫强度和胁迫持续时间的不同分为气孔因素和非气空因素。

马德华等发现热胁迫下辣椒叶片Pn下降的同叫,气孔导度(Cs)持续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则表现先下降后上升。因此,认为热胁迫初期,Pn的下降主要由Cs下降造成的,叶片同化CO2的能力并未受到影响;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非气孔因素成为Pn下降的主要原因,叶片同化CO2的能力受到破坏。吴韩英等发现,中度热胁迫并没有引起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发生明显变化,而在重度热胁迫下,Fv/Fm大幅度下降。因此,认为气孔因素对Pn的抑制在中度热胁迫中占主导地位,而非气孔因素在重度热胁迫的Pn抑制中起主要作用。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热胁迫初期或中度热胁迫条件下,辣椒叶片的光合机构并未受到伤害,此时Pn下降的原因以气孔因素为主;而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或重度热胁迫条件下,辣椒叶片的光合机构开始受到破坏,此时,Pn的下降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

1.2热胁迫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蒸腾作用对于降低植物叶片温度、缓解热胁迫伤害具有重要作用,但热胁迫下辣椒叶片蒸腾速率急剧下降,而叶表温度则表现持续上升,说明叶片调节叶表温度的能力下降,从而使辣椒受到热胁迫伤害。潘宝贵等则认为热胁迫下辣椒植株通过降低蒸腾速率来避免水分蒸发过多导致植株萎蔫,而耐热品种的这种保护能力更强。

徐剑锋却观察到热胁迫能引起辣椒植株蒸腾加剧,但耐热品种的叶细胞则含有更多的束缚水和更高的蒸腾速率。曹振木等认为辣椒耐热品系通过保持较高的蒸腾速率而使叫片具有更高的相对湿度,从而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

有关热胁迫对辣椒蒸腾作用影响的不同研究结果可能是由于处理时土壤水分状况的差异造成的,土壤供水充足,辣椒植株则可能通过加强蒸腾来降低体温;土壤供水不足,辣椒植株只能通过降低蒸腾速率来避免水分蒸发,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研究。

l.3热胁迫对生殖生长的影响

热胁迫能造成辣椒花药和花粉发育异常,具体表现为:小孢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严重滞后;形成左右对称型和直线型等异常四分体;成熟花粉严重皱缩,且不能形成外壁结构,导致花药开裂率降低,花粉生活力和萌发率下降。热胁迫还会造成花粉管伸长减慢,并产生不均匀加粗,而且扭曲变形、末端膨大,导致雄配子错过雌配子的最佳受精时间而导致落花落果。但热胁迫下耐热品种花药和花粉发育的异常程度低于热敏品种,而且雌蕊比雄蕊更能忍受热胁迫。

辣椒花粉发育和萌发的异常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有关。Aloni等。研究发现,热胁迫条件下辣椒花粉中的酸性转化酶活性降低,导致从叶片等源器官运来的蔗糖无法水解:Karni等也发现,热胁迫降低了辣椒花粉中果糖激酶的活性,从而不能为花粉的发育和萌发提供能量与原料物质,最终导致花粉生活力和萌发率降低。

辣椒开花后遇到热胁迫会加快果实的成熟,使成熟期提前1015d,但果实变小、重量变轻,而且单果种子数减少、异常种子比率增加,种子发芽能力与种子活力也相应降低。

l.4热胁迫对辣椒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在遇到热胁迫时,辣椒叶片中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等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明显升高。这些过量的ROS攻击细胞膜时,会引起膜脂过氧化,使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胞内电解质渗漏率增加,细胞功能丧失。

与其他植物一样,辣椒清除体内的过量ROS主要依赖抗氧化物质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等和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热胁迫能造成辣椒叶片中GSHAsA的含量下降,SOD活性降低,POD活性增加,说明热胁迫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辣椒的抗氧化系统。但徐剑锋等却观察到热胁迫下辣椒叶片SODPOD的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并且耐热品种较热敏品种增幅大而减幅小;而CAT活性持续上升,并且耐热品种的上升幅度大于热敏品种,这些结果说明,在热胁迫初期辣椒会启动抗氧化系统的保护机制,但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抗氧化系统被破坏,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热害症状,而CAT的热稳定性高于SODPOT

与以上结果不同的是,Anderson等认为CAT与辣椒的耐热性无关,理由是该酶的底物H2O2对辣椒叶片的热伤害并无直接作用,而且耐热性强的幼苗的CAT活性反而较低。因此,热胁迫下辣椒体内过量ROS的清除涉及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其机制的完全阐明还有大量工作有待开展。

l.5热胁迫对Ca2+分布的影响

正常温度下,辣椒叶肉细胞的Ca2+主要分布于细胞间隙和细胞壁中,叶绿体中也有出现。热胁迫条件下,Ca2+大量进入细胞质,叶绿体结构受到破坏时,Ca2+也释放出来进入细胞质,胞内Ca2+浓度迅速升高。王建波等认为细胞质中Ca2+水平过度增加后,Ca2+会与细胞质中的磷酸根结合,形成磷酸钙沉淀,从而扰乱以无机磷为基础的能量代谢,最终对辣椒叶肉细胞造成损伤。

热胁迫使处于分裂期的辣椒小孢子母细胞和四分体小孢子的细胞质、细胞核、质膜内侧和液泡膜上Ca2+明显增多,从而对花粉的发育造成干扰,但热胁迫对成熟花粉中的Ca2+分布并无明显影响。尽管辣椒雌蕊对热胁迫忍受能力较强,但热胁迫下花柱引导组织细胞质和细胞核中Ca2+浓度升高,而细胞间隙仍有大量Ca2+,导致细胞内外的Ca2+浓度梯度减小甚至消失,无法引导花粉管定向生长,受精过程无法完成。

1.6热胁迫对辣椒激素水平的影响

辣椒在热胁迫下发生的器官脱落与植物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热胁迫下,辣椒叶片和根冠细胞中脱落酸浓度增加明显,加速了叶片的脱落和根系的衰老。Huberman等则发现,热胁迫下辣椒花器官中的乙烯合成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在引起器官脱落最严重的高温下,乙烯反而减少。他们还观察到热胁迫下辣椒花器官内生长素水平下降较少,但其运输活性却明显降低。因此推测,内源生长素水平的降低可能导致了脱落区对乙烯敏感性的增加,从而在乙烯合成没有增加甚至减少的情况下都会引起辣椒花器官脱落。

2辣椒耐热性的鉴定

准确鉴定辣椒的耐热性是研究辣椒热胁迫和提高辣椒耐热性的重要基础。目前,常用的鉴定指标有以下几类:胁迫类指标,如叶片丙二醛含量、电解质渗漏率、热致死时间等;保护类指标,如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光合作用类指标,如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生殖类指标,如花粉生活力、花粉萌发率、花粉管生长速度、单果种子数等。

这些指标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热胁迫对辣椒生长的影响,但由于辣椒耐热性涉及的代谢过程较多,有时用单一指标很难全面反应辣椒材料的耐热性,需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如Reddy等评价辣椒花粉的耐热性时,建议用累积温度响应指数(CTRI)确定辣椒的耐热性,该指数为8个胁迫响应参数相对值的总和,即花粉最高萌发率,花粉管最大长度,花粉萌发的最低、最适、最高温度、花粉管生长的最低、最适、最高温度。

3提高辣椒耐热性的措施

3.1热锻炼

用高于适宜生长温度510的亚致死高温进行短时处理(即热激)可提高植物的耐热性,这个现象称热锻炼(Heat acclimation)。热锻炼是提高植物耐热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改变基因表达模式,诱导合成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保护植物细胞免受热胁迫伤害。

周人纲等发现辣椒在40下锻炼24h可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其50热致死时间明显延长。张宗申等检测到辣椒叶片的小分子量热激蛋白(Small HSP, sHSP)在热激条件下大量诱导表达。将辣椒叶片叶绿体sHSP基因CaHSP18和细胞质sHSP基因CaHSP26分别转入大肠杆菌,可以明显提高后者在高温下的细胞活力。

3.2外源化学物质处理

喷施某些外源化学物质可以减少热胁迫对辣椒细胞功能的影响,从而提高辣椒的耐热性。研究表明,外源Ca2+预处理能增强热胁迫下辣椒各种具膜细胞器超微结构的稳定性,保持膜结合Ca2+-ATP酶的活性,维持胞内Ca2+浓度的动态平衡,抑制热胁迫对GSHASA的破坏。外源草酸处理则可在辣椒细胞间隙形成草酸钙沉淀,使胞内Ca2+外流,从而减轻热胁迫下胞内高浓度Ca2+的毒害作用,同时还能减缓热胁迫下叶片GSHASA的下降趋势。

适当地增硒可以提高辣椒叶片叶绿索b含最,从而降低叶绿索a/b的比值,提高净光合速率;同时,提高GPXPOD活性,降低MDA,从而提高辣椒植株的耐热性。但增硒对光合速率作用的大小及其正效作用范围的宽窄,与辣椒的基因型有很大的关系。

3.3培育耐热品种

使用耐热品种是辣椒生产中应对热胁迫最经济有效,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最友好的方法。目前,经过辣椒育种者的努力,已有一些综合性状优良的辣椒耐热品种培育出来,如‘湘辣2号’、‘鄂椒1号’等,该研究所在课题组培育的‘农城椒3号’也表现出很强的耐热能力。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辣椒耐热性的遗传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辣椒耐热优良品种的选育进程。

4展望

热胁迫已经成为辣椒生产中不可忽视的环境因子,而耐热性的提高有赖于耐热机制的最终阐明和耐热品种的选育。前人已经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辣椒耐热性研究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借此机遇,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深入研究辣椒耐热性的遗传规律,指导耐热新品种的选育;筛选与辣椒耐热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或进行QTL定位,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加快育种进程;克隆辣椒耐热相关基因,探讨辣椒耐热性形成的分子机制;根据辣椒耐热性形成的机制,改良栽培技术,保护辣椒免受热胁迫的伤害。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文章采集:caisy

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1467);“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D01A7


高温胁迫下植物抗性生理研究进展

商侃侃 张德顺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200232
 

摘要:温度是影响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生态因子,全球变化使得高温热害变得非常突出,成为限制植物分布、生长和生产力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本文综述了热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应对高温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机理,以期为绿化植物的引种驯化、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和植物良种的选育和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温胁迫;生理生化效应;热激蛋白

    频繁的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其在大气中的含量逐步上升,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在最近的100年内全球气温上升了大约0.3~0.6[1],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再升高5.5K[2]。同时,全球变暖也会引发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如局部地区的异常高温、干旱等[3~6]。城市化导致的热岛效应,使城市局部地区的温度更高,有些城市的热岛效应影响高达10[5]。这些都使得高温热害变得非常突出,影响了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7],成为限制植物分布、生长和生产力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8~10]

植物抗逆性潜能和特殊生境下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是当前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1]。而植物对胁迫的生理响应往往先于外在形态表现。本文综述了热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应对高温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机理,以期为绿化植物的引种驯化、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和植物良种的选育和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高温对植物的膜伤害

1.1 细胞膜结构

细胞膜作为联系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介质,它的组成、性质与细胞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而外界环境对植物的胁迫危害首先在膜系统中表现出来。高温是改变生物膜结构和破坏其功能的一个重要的胁迫因子,所以细胞膜被认为是受热害影响的主要部位。高温胁迫改变了膜脂组成,破坏了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内膜系统的结构完整性,膜上离子载体的种类和作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膜的选择性吸收的丧失和电解质的渗漏[3,12]Barger[13]认为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越不容易受到高温热害而发生破坏和液化,其抗热性也就越强。植物经过适当的高温锻炼之后,其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上升。Sharkey[14]也认为通过改变类囊体膜脂质成分能够提高植物抵抗适度高温的能力。此外,也有研究发现,膜脂中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与柑桔的抗热性呈正相关,亚麻酸含量、亚麻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棕榈酸的比值均与其抗热性呈负相关[15]。因此,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可以作为植物抗热性的指标之一。

1.2 膜脂过氧化

高温对细胞膜的伤害的另一种表现是膜脂过氧化。植物在高温下产生的超氧自由基、单线态氧、过氧化物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等活性氧,对生化分子和膜具有巨大的潜在毒性[8,10,14,16]。据估计植物消耗的氧的1%转向于产生各种活性氧自由基,促使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为丙二醛,与酶蛋白发生链式聚合反应,使酶蛋白失去活性而对植物体造成伤害[8,17,18]

高温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植物叶片和根系是对高温热害非常敏感的器官[19,20]。而两者又是植物各项生理活动的主要功能器官,高温引起了相关功能器官的变化,进而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等生理活动。

2.1 高温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素是其中最重要的细胞器。光合作用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其最敏感的部位是光系统Ⅱ,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在西南桦[3]、樟树[21]、桑树[22]、美国紫荆[23]、橡树[24]等研究中都有证实。主要是因为高温胁迫可诱导光系统Ⅱ活性中心转化为无活性中心[25],叶绿体的结构发生改变[26],引起叶绿素的降解,造成CO2溶解度、Rubisco酶对CO2的亲和力和光合系统中关键组分热稳定性的降低[23],以及气孔导度降低影响植物的碳同化[24],这些都会抑制植物体光合作用。Chaitanya[22]对不同高温持续时间处理下桑树的参与光合作用的酶和叶片蛋白质的活性的研究后,发现高温影响了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II活性,处理时间越长影响越大。Hamerlynck[24]对两种橡树的研究认为气孔导度能快速调整光合作用能力的短期改变及长期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叶片气孔逐步关闭,气孔导度减小,净光合速率下降。另外,高温也会影响卡尔文循环中酶的活性和植物对还原型辅酶Ⅱ的利用[27,28]。但在这方面也有不同的意见,Sharkey[14]则认为适当的高温胁迫尽管会使植物光合速率降低直至零,但其对光系统II伤害很小甚至没有,而与类囊体相关性更大。

2.2 高温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呼吸作用的温度系数(Q10[29]。超过最适温度后,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这是因为高温加速了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的钝化,发生了不可逆的失活,提高了生物合成、运输和蛋白质周转速率而导致能量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呼吸作用可以降解、清除高温胁迫下体内的一些有害物质,从而同抗热性有较密切的关系。

2.3 高温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蒸腾作用在植物对水分、矿质离子的吸收、运输和降低叶片温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叶片的气孔开度逐渐增大,加大了水分子从细胞表面蒸发和通过气孔的扩散速率,促进了蒸腾作用。当温度升高到对植物造成胁迫时,气孔开度开始减小,蒸腾作用随之下降,影响了植物对矿质离子的运输和水分的需求。土壤温度过高,加速根的老化,影响了根系活力,吸收面积减少,吸收速率下降。陈志刚等[3]研究发现高温处理下西南桦蒸腾速率有明显下降,根系活力也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影响到植物的吸收转化功能。

与高温相关的生理生化效应

根据Shelford的耐受性定律,生物对环境因子都有一个能耐受的的范围,即生态幅。一旦环境因子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生态幅,就成为了不利于生物生长和发育的逆境。高温胁迫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逆境[26]。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生理代谢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和形成了一套维持自身内稳态的生理机制。通过生理上的适应,植物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可以进行小的调整,主要体现在生理生化上的变化。

3.1 抗氧化系统

Fridovich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生物自由基伤害假说以来,已广泛应用于植物抗逆性生理机制研究,植物为了逃避或者抵抗这种高温胁迫的伤害,激起或提高了植物体内清除活性氧、保护膜系统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活性。该系统主要由抗氧化酶类和小分子抗氧化剂类组成,前者包括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等,统称为细胞的保护酶系统;后者则包括α维生素E、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泛醌、甘露糖醇、细胞色素f和类胡萝卜素等小分子抗氧化剂。

研究表明热锻炼能提高植物抗氧化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水平[28],耐热品系的抗氧化系统活性比感热品系高,但各物种间以及同一物种不同抗氧化物质的活性与高温的关系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同时还与胁迫处理时间相关。Bowler[30]认为虽然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清除活性氧,减轻膜脂过氧化的伤害,但是这种保护作用是有限的。彭永宏等[31]则认为品种耐热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无一致规律。Arriqoani[32]研究发现植物中的H2O2主要由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清除,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不大,其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酶促反应具有较高的Km值而无法使H2O2浓度降到不足以伤害细胞的阈值以下。王悠等[15]则认为导致不同品系海带耐热性差异的并非其抗氧化系统基础活性的高低,而是该系统对高温胁迫的应激性和敏感性差异。Chaitanya[8]的研究表明抗氧化系统活性在三种桑树的栽培品系中都有所提高,但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差异,品种间也有相差。Faria[17]对橡树小苗的研究认为驯化时过氧化氢酶积累表现的活性随时间变化体现出显著的处理间差异。Gulen[10] 研究发现,逐步热胁迫和瞬时热胁迫都能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但逐步热胁迫处理下植物过氧化物酶活性比瞬时热胁迫处理的来得高,这可能是因为植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断提高的温度条件下,更能激起植物潜在的耐热潜能。谷文众等[33]43℃处理下的银杏研究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出现突然下降,45℃下处理16小时后植株就死亡,表明银杏抗热性较差。说明处理时间即持续高温对抗氧化系统活性具有很大的影响,持续高温有可能会造成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34]

3.2 渗透调节物质

渗透调节是植物在胁迫下降低渗透势、抵抗逆境胁迫的一种重要方式,由渗透调节物质来实现。这类物质主要有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酚类[11,22,27,35~37]。在高温环境下,植物主动积累这些物质,抵抗热胁迫的伤害。

目前对植物体中脯氨酸的渗透调节作用研究最多,认为高温条件下植物体内的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渗透作用最为有效,这在猕猴桃、柑桔、桑树、多枝柳、梭梭和头状沙拐枣的研究中得到证实[22,31,37],并且发现抗热品种比不抗热品种可积累更多的脯氨酸,抗热较强的品种比较弱的积累量高。氨基丁酸、丙氨酸、异戊二烯等其他一些渗透调节物质对植物抗热性作用的研究也有相关报道[13,14]Rivero[35]发现马铃薯和西瓜在热胁迫下导致了苯酚被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氧化,产生了可溶性酚类。而且多酚类多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被认为是植物高温胁迫的驯化机制。Chaitanya[22]则在研究了桑树叶片在高温胁迫下的代谢反应后,认为叶片在高温下降低了淀粉含量、破坏了蔗糖-淀粉平衡而影响了整个糖代谢,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总的氨基酸含量增加,以此来调整植物对高温的适应。Griffin[23]在两种不同生态型的美国紫荆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生态型植物在热和干旱的共同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和多羟基化合物含量都非常高,东部紫荆的渗透势明显较低,对高温和干旱都有很强的抗性。

3.3 植物激素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身产生一类能调节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在正常环境下这类激素维持在某一恒定的范围内调节着植物的生长。在遭受环境胁迫后植物体内往往迅速积累大量的脱落酸和乙烯,伴随胁迫的解除,它们的含量也回落。

高温胁迫下也会导致植物体内相关激素的变化。Mazorra[38]发现马铃薯叶片中油菜素甾醇类物质在高温下能刺激超氧歧化酶的活性,使之增强,被认为是保护植物免受热害的生长促进物质。通过施加外源亚精氨发现,低浓度的内源生长物质能稳定胁迫环境下的生物膜以及参与卡尔文循环的酶[39]。对水杨酸的研究发现,热驯化极大提高了植物叶片的内源水杨酸的总浓度,改变了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浓度,提高了植物的耐热性[40],认为水杨酸与热胁迫在提高耐热性上具有相似的机理[40,41],但其对各种抗氧化物质的影响颇有争议。

3.4 热激蛋白

最先在细菌、酵母菌中发现高温诱导下原先正常温度下存在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被抑制,而诱发一些新的蛋白质的合成,这些由高温诱导的新蛋白质叫热激蛋白(HSPs),后来在高等植物中亦有发现。HSPs是相当大的一类蛋白质,包括HSP9090kDa),HSP7070kDa)和HSP6060kDa)三类[42,43],它们分布于不同的细胞器中:细胞溶质、叶绿体、线粒体和内质网。但在其他一些研究中也发现有更小的蛋白质分子,Gifford[44]研究了三种松树和两种云杉发现热激除了诱导分子量83kDa72kDa的热激蛋白的合成外,也合成了一些小分子量蛋白质,大小范围为16~20.5kDa。植物经过高温锻炼后,可以同时观察到高温下仍存活的蛋白和热激蛋白,有些蛋白质功能发生了改变,而不能适应的植物没有能力实现这些变化,所以热激蛋白被认为与植物的抗热性相关。但并不是每一种植物在高温胁迫下都会产生热激蛋白来抵抗胁迫。Lubaretz[45]认为多年生植物器官中热激蛋白的出现似乎与贮藏的蛋白质有关,不含有蛋白质的植物或者植物生长的某个阶段在热胁迫或热锻练下不会产生热激蛋白。

4   结语

近年来在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耐盐碱性等方面已经有了系统研究,随着全球气温逐步上升,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抗热性研究也有大量的报道,探索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研究技术,如电导率法、电阻法、叶绿素荧光法、核磁共振法等测定植物的抗逆性,其中电导率法测定细胞膜渗透性和叶绿素荧光法测定光合器官的稳定性作为一个有效手段已广泛用于植物的抗热性研究[9,10,46,47],而叶绿素荧光快速增加的临界温度可以说明植物种内抗热能力的可塑性。因此,可以借鉴和运用这些成熟技术,为从生理生态学角度分析和研究城市绿化植物特别是行道树种的抗热性提供技术支持。因为行道树生长在硬质下垫面环境中,太阳光的直射与反射以及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局部高温对其影响更明显。

细胞膜结构、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机制、植物激素、热激蛋白等方面在植物抵抗高温胁迫中都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对其解释存在有不同的观点和不能确定的认识。高温下,活性氧的作用、Rubisco酶钝化的作用、热激蛋白种类及其分子机理和抗氧化系统各物质的规律性依然是今后植物抗热性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前对农作物、经济作物以及一些绿化苗木抗热性研究主要是在人工气候室的条件下进行的,不能说明气温升高引发的其它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生理的综合影响。因为已有研究表明,一种胁迫处理能够提高植物对另外一种胁迫的抗性,如通过干旱预处理能更多地积累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维持较高的叶片水含量、气孔导度、呼吸速率,提高了植物的抗热性[48]。而且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是不同胁迫因子共同作用下,特别是模拟田间环境下植物的耐性研究,这些研究的目的是要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提高植物耐性[49]Atkin[50]认为同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中(高山和低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热驯化的程度也有极大的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引种驯化的方法创造一个自然升温的条件,在大自然这个天然试验场中进行研究。

   由于植物各生长时期对环境的敏感性不同,且当前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某个时期某个阶段的研究,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长期驯化和进化的过程,需要对植物生活史进行持续研究。高温胁迫下,植物生理变化研究需要与植物形态、遗传上的变化相结合,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植物抗热性生理生态学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水杨酸(SA)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不仅能调节植物的一些生长发育过程,还在植物胁迫抗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简要综述了SA在诱导植物抗性方面的作用,分析和揭示了水杨酸增强植物抗性的初步机理。 

关键词:水杨酸;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抗性


  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的化学成分是邻羟基苯甲酸,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小分子酚类物质。1763年水杨酸被发现存在于柳树的树皮中。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发现SA作为一种植物内源信号,对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起调控作用。 
  关于水杨酸与植物抗逆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SA应用于植物抗生物胁迫的研究逐渐成为植物抗逆性的热点。近十多年来,关于SA对植物抗病的诱导及其作用机制、SA转导途径等方面的研究业已取得重大进展。此外,SA用于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的研究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深入研究SA在抗逆境胁迫方面的作用与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 水杨酸与植物抗生物胁迫 
   
  SA在植物抗病反应中作为信号分子,当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后,会诱发SA的形成,同时在被侵染部位以局部组织迅速坏死的方式来阻止病害的扩散,即发生过敏性反应(HR);在一定时期内,当该植物体内再次经受同种病原微生物侵害时,不仅是侵染部位,未侵染部位也获得了对此种病原及一些类似病原的抗性,即产生系统获得性抗性(SAR)[1],同时形成致病相关蛋白抵抗病原微生物,提高抗病能力。 
  SA在植物抗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外源SA可诱发植物积累致病相关蛋白(PRs)并产生抗病性。PRs是一类逆境蛋白,被认为在植物的抗病中起重要作用。实验证明,外施SA于烟草,浓度越高,致病相关蛋白质产生就越多,对花叶病病毒的抗性越强。 
  1.2 SA诱导植物产生SAR。以坏死型病原微生物接种或其他诱抗因子处理植株下部叶片,上部未处理叶片也能获得对2次接种病原物的抗性,这种抗病性即为SAR。把细菌中编码水杨酸羟化酶的nahG 基因转入烟草和拟南芥细胞后发现,病原物侵染后,这两种转基因植物的SA积累受到了抑制,从而削弱了它们限制病原物扩展和产生SAR的能力。[2] 
  1.3SA促进叶片中木质素含量的增加。植物受到病原物刺激后,会产生一种较为明显的防卫反应--木质素沉积,这导致细胞壁的木质化,从而加强机械保护,阻止病害的进一步渗透。实验证明,这种防卫反应的发生与SA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如用0.01mmol/L SA处理后,叶片中木质素含量会迅速增加,抗病能力等到了显著的提高。[3] 
  1.4 SA诱导植物保卫素(PA)的产生。PA是受病原侵染或某些非生物制剂处理后由植物合成的,并在植物组织内积累起来的对病原物有毒性的低分子量物质。PA的快速合成与积累是植物重要的抗病防卫反应。目前已在17种植物中发现并鉴定了200多种PA。一般抗病及感病植株中均可积累PA,但在抗病植株中形成速度快、数量大,均能起到及时防止病原侵染的效果。 
   
  2 水杨酸与植物非生物胁迫 
   
  2.1 水杨酸与植物抗盐性 
  SA与植物抗盐性有关。盐胁迫引发氧化胁迫,引起细胞代谢紊乱,最终抑制植物生长。在植物抗病研究中发现,SA及其类似物往往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盐性状,如诱导气孔关闭,降低叶片蒸腾强度,提高SOD、P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改善细胞的代谢,最终缓解盐胁迫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时丽冉等[4] 对玉米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2.2 水杨酸与植物抗寒性 
  在低温胁迫下,植物体内产生大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使植物膜系统受到伤害。由于植物体内SA受体蛋白基因与过氧化物酶基因高度同源,因此,外源SA进入体内能够激活SOD和POD的活性,如外源施加SA及其类似物均能减轻玉米幼苗遭受低温胁迫的毒害症状。冷害条件下外源SA能提高水稻种子和玉米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性指数,降低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 [5] 
  2.3 水杨酸与植物抗旱性 
  膜脂过氧化是造成水分胁迫下细胞膜系统受损伤的主要因素,与盐胁迫类似。SA作为植物内源信号分子组成部分,在植物细胞信息传递和代谢中,特别是干旱条件下,降低植物体自由基含量、减轻细胞膜脂过氧化、保护生物大分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方面有重要作用。陶宗娅等[6]对小麦的研究表明,渗透胁迫下1.0mmol/L SA能起到一定的缓解干旱的作用。 
  2.4 水杨酸与植物抗热性 
  高温使植物硫代巴比妥酸水平升高并降低植物的存活率,外源SA等可以提高植物的耐热性,降低硫代巴比妥酸水平,提高植物的存活率。詹妍妮等[7]研究了外源SA对高温胁迫下葡萄细胞中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葡萄叶肉细胞的MDA含量显著降低,SOD、CAT活性都明显升高,说明SA处理可提高植物的耐热性,可能通过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来诱导植物体对热胁迫产生抗性。
 2.5 水杨酸与植物抗重金属、铝毒、铁毒特性 
  外施SA有助于缓解重金属毒害,增强植物的抗性反应。重金属可诱导植物体内抗氧化系统保护酶活性升高,触发热激蛋白、Dnaj-like蛋白、几丁质酶、PRP、GRP和PR蛋白等防卫基因的表达,提高植物的抗重金属能力。重金属胁迫后植物内源SA水平升高,外施SA也诱导内源SA含量升高,同时增强了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研究表明,SA被用于缓解铝毒、铁毒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8、9] 
  2.6 水杨酸与植物抗紫外辐射和臭氧能力 
   紫外辐射可诱使DNA形成二聚体,从而抑制复制和转录。植物受到紫外胁迫时内源SA及其葡萄糖苷水平升高,对烟草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同时,经紫外线照射的烟草叶片有PRs积累,增强了其对后续TMV侵染的抗性,表明紫外线和TMV激活了一条共同的信号转导途径,导致SA和PRs的积累和抗病性的增强。[10]烟草经臭氧处理后积累SA,对TMV侵染的抗性增强。 
   
  3 讨论 
   
  近几年来,许多科学家和学者对水杨酸与植物胁迫抗性进行了研究,而且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SA作为一种新的植物激素,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来调节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从而达到不同的生理效应。SA在诱导植物胁迫抗性方面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不同植物或相同植物的不同组织SA诱导植物抗性的机制均可能不同,要全面了解SA诱导植物抗性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康多酚:抗热 http:///html/product/2013-7-10/382.html


来源:蓝天园林     发布时间:2006-03-29

    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不仅受遗传因子、栽培环境及管理技术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生长激素的调节与控制,如促进与抑制林木生长,加快木质化进程,以及化学整形等,从而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一、促进林木生长

    在林木迅速生长期间,对植物生长激素的反应十分敏感,处理后能显著促进林木的生长。在园林生产上促进林木生长常用的植物生长激素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芸苔素内酯及多效唑等,可促进茎杆伸长、植株增高、促进腋芽和匍匐茎的生长。

    对一二年生的槭树、橡树、桦树及樟树等,用200~400毫克/升赤霉素药液喷洒植株,可促进幼树生长,高度显著增加。

    在印度杜鹃茎伸长生长期间,用100~200毫克/升赤霉素药液喷洒叶面数次,可明显促进生长;在杜鹃花蕾形成期间,用2.7%赤霉素羊毛酯涂布花蕾,能大大地提前开花,或用1000毫克/升赤霉素药液每周喷洒植株1次,约喷洒5次,可有效延长花期达一个月以上,增大花形,花色艳丽;在冬季用100毫克/升赤霉素药液喷洒3次,可提前开花,延长开花期。

    在月季栽植前用100~300毫克/升赤霉素药液沾根5秒钟,可降低萌芽率,可促进植株生长;当蔷薇、月季萌芽后,用10~100毫克/升赤霉素药液,喷洒幼芽一次,可明显促进枝芽的生长。

    在报春花抽生花序后,用50毫克/升赤霉素药液喷洒花序1次,隔5~7天,再喷洒一次,可增加株高和促进开花。在佛手生长和结果期间,用0.3毫克/升多效唑+5毫克/升细胞分裂素混合液,喷洒植株,能提高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与利用率,植株生长快,佛手果实大。

    当圣诞樱桃树长高10~15厘米时,喷洒250毫克/升赤霉素药液1次,隔10~15天再喷洒1次,可促进茎杆生长。

    在樟子松幼苗生长旺盛时期,用1000毫克/升多效唑药液喷洒植株,可促进茎杆增粗生长、加快枝条木质化。

    在早春,用0.5~1毫克/升芸苔素内酯溶液淋浇1年生湿地松苗木,夏季能促进植株长高,秋季则促进茎枝加粗生长,并能提高耐热性和抗寒性。

    二、 调控林木矮化

    在园林树木栽培过程中,由于植株营养生长过旺,植株高大,枝叶过分繁茂,影响开花、结果,降低观赏价值,或影响花坛、景观的布局。因此,在园林生产上或园林工程建设上,合理应用比久、青鲜素、多效唑、矮壮素及整形素等植物生长延缓和抑制剂,可抑制茎枝生长,矮化株形,促进分枝和花芽分化,提高观赏价值。

    当日本女贞春季萌芽生长10~15天,或者修剪后,用2500~5000毫克/升比久药液喷洒植株叶面,可抑制植株长高,控制侧枝生长,改善株形。

    在春季2~3月间,用4.6~9.2%青鲜素药液喷洒白杨树,或用1500~3000毫克/升青鲜素药液喷洒白蜡树,均可控制枝芽萌发,抑制枝条生长。

    当大叶黄杨冬季修剪成形后,于翌年新梢萌发前,用2000~4000毫克/升多效唑药液喷洒叶面,促进节间短缩,茎增粗,叶片簇生,保持较好株形,提高观赏效果。

    当木槿新芽长到5~7厘米时,用1000毫克/升矮壮素喷洒叶面,使植株矮化,效果明显。

    当苏铁新叶弯曲生长时,用1~3毫克/升矮壮素药液喷洒,每周1次,连续喷洒3次,可使弯曲的新叶矮化,叶色更加浓绿,提高观赏价值。

    在秋末冬初,用300~1000毫克/升多效唑药液喷洒赤桉叶面,或用1000毫克/升多效唑药液浇施土中,能够抑制冬梢生长和腋芽萌芽,停止冬季生长,增强抗寒力。

    在春季行道树腋芽开始生长时,用1000~2500毫克/升青鲜素药液喷洒叶面,能抑制顶芽和树体的生长,保持树形正常,减少人工修剪劳力和费用。

    当年生盆栽紫薇新枝生长至5厘米时,用1000毫克/升比久药液喷洒叶面,可矮化植株,提高观赏价值。

    当盆栽桂花达到矮化整形效果时,可在春季萌发新梢前,用800毫克/升多效唑药液喷洒植株促进节间缩短,新叶增厚,株形紧凑,提高观赏性。

    在盆栽扶桑移出室外前,用500~1000毫升多效唑药液浇施盆土中,可使枝条粗短,缩小冠幅,多开花,达到矮化效果;并根据矮化程度,可在6月中旬再浇施药液1次。

    盆栽矮化竹可用100~1000毫克/升矮壮素、多效唑、整形素或者青鲜素等药液喷洒植株,以保持矮化株形;当竹笋出土长高至20厘米时,可选上述一种药液注入竹腔,每次注1~2节,每节3~5毫升即可,如抑制效果不明显,间隔3~5天后再注1次,可明显抑制竹节间生长,控制矮化,降低高度。

    春季盆栽柑桔开始生长时,在盆土中浇施125~250毫克/升多效唑药液,可有效抑制枝梢伸长生长,提高矮枝比例,增加当年结果率和翌年花芽分化率。

    盆栽桃进入春季生长,新梢生长至5~10厘米时,用1000~1500毫克/升比久药液喷洒叶面,间隔10~15天后,再喷一次;或在盆栽桃开花后,每盆用0.5克40%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加水浇施盆土,以防止桃株徒长,提高观赏效果。

    三、 林木化学整形

    一些园林树木,特别是景观中用作绿篱的植物,往往需要进行修剪、打尖或整形来提高观赏性,特别在生长旺盛时期,常要耗费大量劳力和生产成本。在园林生产上和园林工程建设中,应用植物生长激素取代人工打尖,抑制新梢生长,不仅整形效果好,而且可以减少修剪次数,压缩生产用工,降低成本。应用化学整形的药剂有青鲜素、脂肪族醇素和多效唑等。

    在海桐新梢抽出5~9厘米时,用1000~4000毫克/升多效唑药液喷洒叶面,可杀伤顶芽,诱导侧枝萌芽。

    用2000毫克/升多效唑药液喷洒水蜡绿篱,或浇施根部,可明显控制新梢生长,防止老化和徒长,达到美观的整形效果,可减少修剪,甚至可不修剪,降低养护成本。

    女贞、鼠李及火棘等绿篱植物在春季腋芽萌发生长时,或者在第一次人工修剪后,用1000~2500毫克/升青鲜素药液喷洒植株,可抑制新梢生长,促进植株下部侧芽萌发,株形密集,观赏效果好,并可减少以后的人工修剪。

    综上所述,在园林生产和园林工程中,应用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林木生长、调控林木矮化及林木整形时,要根据市场和生产实际需求进行处理。不同林木种类对不同药剂的浓度、施药时间、次数及方法等,会有不同的反应,初次使用时还需经过试验,待取得明显效果后,再全面推广。值得注意的是在林木上应用生长激素时,加强林木的肥水管理,才能获得最佳效益。

要:水杨酸是一种植物体内产生的简单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近年来, 水杨酸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学最重要、发展最迅速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衰老调控及抗逆诱导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关键词:水杨酸;植物;生理作用 
   
  1引言。水杨酸(Salicylic acid,简称SA),即邻羟基苯甲酸,是一种植物体内产生的简单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由于SA是植物体内合成、含量很低的有机物, 1992年,Raskin提出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新的植物内源激素。现在已经可以从34种植物的再生组织和叶片中鉴定出SA的存在。SA可以以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游离态SA呈结晶状,结合态SA是由SA与糖苷、糖脂、甲基或氨基酸等结合形成的水杨酸-葡萄糖苷等复合物。乙酰水杨酸(ASA)和甲基水杨酸酯(MeSA)是SA的衍生物,在植物体内很容易转化为SA发挥作用。 
  20世纪60年代后,人们开始发现SA在植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SA是植物抗病反应的信号分子和诱导植物对非生物逆境反应的抗逆信号分子。近年来, SA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学最重要、发展最迅速的研究领域之一。目前,对SA在植物体内生理作用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它的抗病性和信号转导方面。但SA在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衰老调控及抗逆诱导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2 SA在植物体内的代谢 
  SA就是邻羟基苯甲酸,纯品为粉状结晶,熔点157~159℃,可溶于水,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其饱和水溶液的pH为2.4。在301nm波长光激发下,SA可发出412nm的荧光,利用这个性质可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植物组织中的SA含量。SA在植物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即自由态和结合态。自由态的SA有生理活性,能在韧皮部中运输。而Metraux认为外源施加SA很难从被处理部位运输到非处理部位,只有内源合成的SA可以通过维管组织向外运输。烟草受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后,SA的水平显著增高,产生的SA很快与葡萄糖形成SA-β-葡萄糖苷(SAG)。SAG不表现生理活性,作为SA的一种储藏形式调节体内SA的水平,SAG同样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在其他植物中也发现SA的衍生物。Malary等向烟草叶片中引入标记的SA,发现约有20%没有以SA和SAG的形式回收,SA的其它形式是否存在目前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在植物体内SA的生物合成走莽草酸途径,通过来自反式肉桂酸的两条形成SA,即可先β-氧化产生苯甲酸(BA),而后羟基化形成SA或先邻羟基化产生邻香豆酸,后者再β-氧化形成SA。实际上以哪种途径为主?1993年Yalpani等的示踪试验表明,烟草接种TMV后增加的SA首先来自BA,认为植物体内反式肉桂酸是通过BA到SA的。并且其限速步骤是从反式肉桂酸到BA的β-氧化,苯甲酸羟化作用是此途径的最后一步,烟草中苯甲酸羟化酶(BA2H)可催化此反应步骤。而且BA2H的活性随BA含量的升高而增强。实际上,在植物体内BA不仅来源于反式肉桂酸,还是黄酮类化合物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之一。因此,调节植物体内SA含量苯甲酸羟化酶是最受重视的关键酶之一。 
  3 SA与植物抗环境胁迫 
  3.1 SA与植物抗低温 
  研究发现, SA处理能诱导产热,而植物产热是其本身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因此,李德红和潘瑞炽认为, SA可能与植物的抗低温有关。Janda等报道,用0. 5 mmol/L的SA预处理玉米幼苗对随后低温处理的耐受能力增强。预处理1 d后,过氧化氢同工酶比无SA处理的新增1条酶带。因此推测, SA可能通过诱导抗氧化酶类的产生增强玉米幼苗的耐冷性。黄爱霞和佘小平通过对SA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SA能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减缓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从而提高了黄瓜幼苗的抗低温能力。康国章等的研究结果表明, SA可提高香蕉幼苗的抗寒性,在低温胁迫期间, SA能提高香蕉幼苗的光合能力,减少电解质的泄漏,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SOD等保护酶的活性。吕军芬等研究发现,不同浓度SA处理西瓜幼苗叶片后, 1. 0mmo1/L的SA处理的幼苗脯氨酸(Pro)含量增加,POD、CAT和三磷酸腺苷(ATP)酶等保护酶活性均比对照提高,而且SA可减缓低温下叶绿素含量下降,降低质膜相对透性,增强西瓜幼苗的抗低温能力。 
  3.2 SA与植物抗旱 
  干旱下, SA可能诱导某些抗性基因的表达。Senaratna等发现,用0. 1~0. 5 mmol/L的SA或MeSA处理豌豆和番茄幼苗,能增强植株对干旱的抵抗能力。汪晓峰等研究指出,在小麦幼苗期用SA处理,可保护中度水分胁迫下幼苗叶片免受水分胁迫引起的膜损伤。陶宗娅等的研究表明,外源SA延缓干旱胁迫下小麦苗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趋势,提高SOD、POD和CAT等保护酶的活性,降低质膜透性。水分亏缺条件下, 0. 05%的ASA可以明显降低小麦幼苗超氧物阴离子(O·2)的含量,ASA既有直接清除O·2的作用,又可以提高SOD活性来清除O·2。研究还发现,中度水分胁迫(10% PFG处理48 h)导致小麦幼苗叶片膜显著受损伤, SOD活性下降,MDA含量明显上升,在胁迫期间外施250μmol/L的SA虽不能阻止叶片膜受损伤,但在小麦种子吸胀和萌发期间,经相同浓度SA预处理,则同样强度的水分胁迫不会对幼苗细胞膜造成损伤。曹翠玲等研究指出,不同浓度的SA喷施玉米叶片后,可以增强玉米幼苗积累可溶性糖和Pro,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下降,叶片内的水分含量升高,抗旱性增强。 
  3.3 SA与植物抗盐 
  在植物抗病研究中发现, SA和ASA往往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盐性状。据此推测, SA可能与植物抗盐有关。1. 2%的NaCl胁迫下,小麦叶片和根中ATP含量明显下降。盐胁迫下外施0. 1 g/L的SA或ASA使幼苗叶片内ATP含量高于盐处理。研究发现,盐胁迫下, 0. 1 g/L的SA和0. 2 g/L的ASA处理能显著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提高萌发的小麦胚乳内α-淀粉酶、蛋白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SOD、POD的含量,降低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减少膜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SOD和POD的主要功能是消除盐胁迫诱导产生的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降低膜脂过氧化,维持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减少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MDA的累积,缓解盐胁迫对小麦的伤害,提高其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对水稻的研究发现,NaCl胁迫下SA浸种处理后,水稻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加,CAT活性提高,电导率降低,MDA含量减少。佘小平等研究发现, SA能够明显缓解盐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幼苗相对含水量提高,Na+,K+向上运输选择性下降,子叶中SOD和POD活性增强致使膜质过氧化水平和质膜透性降低。 
  3.4SA与植物抗热 
  热胁迫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植物受到高于最适生长温度5℃以上的高温胁迫时,正常蛋白质合成即受到抑制。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夏季的"干热风"导致果树落花落果,南方的高温天气引起小麦和水稻结实率降低的现象时有发生。Yalpani等研究证明,烟草受到热胁迫时其内源SA及β-O-D葡萄糖水杨酸(SAG)水平升高。马德华等研究发现,高温驯化使黄瓜叶片内游离态SA增加2.5倍以上。Scott等提出, 1~100μmol/L水杨酸类均可保护某些植物幼苗及组织免受热激伤害。实验研究还发现:培养在含SA介质中的马铃薯组织抗热性提高。有研究证明,芥菜幼苗喷施10~500μmol/L的SA,耐受55℃热激的能力可以延长1. 5 h,在此浓度范围内,耐热性随SA浓度增加而增强,但高于500μmol/L时则不能诱导耐热性;而且100 mol/L的SA对芥菜幼苗耐热性诱导的时序变化与预先使幼苗在45℃适应1 h的效果类似。在含有10μmmol/L的水杨酸培养介质中生长的拟南芥植株经历40℃, 1 h的热激胁迫后,比不经SA处理的植株生存率提高5倍,电解质泄露率降低50%;用37℃处理SA缺失型拟南芥突变体(NahG)1 h,其生存率接近于零,远低于野生型的生存率。 
  4 SA的其它生理作用 
  SA对植物其它生理过程的影响表现为:诱导植物开花,影响性别分化,参与气孔运动调节,调节植物的光周期以及引起植物花序生热等。 

  SA对植物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并且不同浓度的SA对不同植物种类、同一种类的不同品种和同一品种的不同器官作用存在差异,随着对SA生理效应的深入研究和SA作用机制的不断揭示, SA在植物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