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境内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温暖而湿润。冬短夏长,春秋
两季长短相当。
年平均气温为21.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3.1℃;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8.7℃。
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多达1649毫米,年平均湿度为81%。
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季节为:1月1日至2月10日为冬季,2月11日至4月15日为春季,4月16日至10月25日为夏季,10月26日至12月31日为秋季。个别偏暖年份候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不出现冬季。
早春(2~3月)多低温阴雨,气温波动多变。 2~3月份冷空气活动频繁,多低温阴雨或长阴雨,天气多变,气温波动明显,热量不稳定。据气象局观测,1959~1991年,历年2月份低温阴雨日数占全月日数的34%,最低气温可降至2℃以下,以2月上旬为全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偏暖年份在16℃以上,偏冷年份在12℃以下;日照时数为全年各月最少。3月份气温略升高,波动也较小,但最低气温仍可降至7℃以下(1986年3月1日曾降至3.1℃);日照时数较2月份略多,但阴雨日数为全年各月之冠。
晚春初夏(4~6月)温热潮湿,大雨频繁。4月份气温明显回升,中旬后期进入夏季,降水量大增,大雨时有出现,汛期开始。4~6月降水量多,雨日多,大雨暴雨多,相对湿度大。大雨以上雨日平均每年有9天,占全年大雨日总数的45%。6月份降水量仅次于全年最多的8月份,雨日为全年各月之首。4~6月份多吹暖湿偏南风,个别年份5月份开始受台风影响,风力一般在9级以下,多数伴有大暴雨。6月中下旬气温较高,天气转为炎热,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盛夏初秋(7~9月)高温炎热,时有台风。7~8月份,太阳照射时间最长,光照充足,月平均日照时数在220小时以上,且热量多,为全年最炎热时段,时有高温天气出现,日平均气温可升至31℃以上,最高气温超过37℃。7~9月为台风活动盛期,年均出现1.5个。其中8月份次数最多,9月份风力最强。7月份台风风力一般在9级以下。这段期间的降水量主要靠台风雨,有利于解除旱象和高温。7月份是夏季风盛行期,偏南风频率达60%。
晚秋(10~11月)凉爽干燥,偶有台风冷害。这段期间,气温一般在20~25℃之间,降水量较少,雨日不多,光照仍充足,天色多晴朗,相对湿度小,为秋高气爽时段。有些年份降水量不足20毫米,出现秋旱。有些年份冷空气活动频繁,10月份最低气温可降至12℃以下,11月份降至8℃以下,可造成冷害。秋季台风仍可出现,据县气象局记录,1959~1991年,平均七年一遇。
冬(12~1月)短无严寒,偶有霜冻。最低气温在0℃以上,候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平均每年2.6候(相当于13天),最早始于12月中旬,最迟为翌年2月下旬,有的年份候平均气温均在10℃以上,可谓没有冬天。1月冷空气活动最盛,月平均气温最低,偏北风最盛,其频率达60%以上。12月至翌年1月降水量最少,日照仍多,湿度小,比较干燥。强冷空气影响时,间有霜冻出现,相当于三年两遇,年平均霜日1.7日。
自然灾害
该区的自然灾害有水灾、台风、低温阴雨、低温霜冻、干旱、冰雹、龙卷风、寒露风和地震等。其中危害较大为水灾、台风、低温阴雨、低温霜冻和干旱。
一、水灾
该境处于西、北两江下游,每年4~9月汛期,两江水位暴涨,加上适逢多雨和台风季节,地水、天水并至,容易造成洪涝。近30多年汛期年均降水量为131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81%,最多年份达2008毫米。其中端午节前后( 5月下旬至6月下旬)是一个集中期,历年年均降雨量358.6毫米,最多年份达659.7毫米,平均雨日26日,最多年份达33日,民间习称"龙舟水"。7~9月为后汛期,雨日较前汛期少,但台风暴雨多,洪峰到达时,狂风激水拍击堤围,危害性也颇大。历史上,前、后汛期均有漫江决堤或围内积水无法排出而导致塘水过面和稻田遭淹的灾情发生。建县后,有水灾记载的年份共175年,平均3年一遇。特大水灾平均70年一遇。
二、风灾
1.台风 每年5月中旬至11月上旬均可影响县境,以7~9月居多。建县后,有台风成灾记录的年份共103年,平均5年一遇。
2.寒露风 寒露节气前后(公历9月20日至10月20日),北方冷空气南下,日平均气温低于23.0℃,持续3天以上,称"寒露风"。寒露风可使晚造禾抽穗受阻,降低结实率。据县气象局记录,1960~1991年寒露风天气相当于3年两遇,其中轻度占75%,中度占20%,重度占5%。
3.龙卷风 境内偶有龙卷风,受灾仅限于局部地区。
三、低温
1.低温霜冻 多出现于12月至翌年2月的干冷天气,严重时对喜温塘鱼和香蕉等越冬作物构成危害。据气象局记录,1960~1991年,霜冻平均两年一遇,以1月份居多,最多霜日9天,一般2~3天。
2. 低温阴雨 为日平均气温低于12℃达3天以上的阴雨天,通常出现于12月至翌年3月。据气象局记录,1960~1991年, 平均每年出现低温阴雨过程3.8次共30天。出现最多的时段为1月30日至2月9日。严重时可冻死喜温塘鱼、香蕉和导致稻禾烂秧死秧。
四、干旱
该地月降水相对变率大,干旱现象时有发生。据气象局观测,1960~1991年,出现不同程度干旱的年份占80%,年均发生1.7次,其中轻旱占51%,中旱占37%,大旱占12%。干旱的特点是春少,夏轻,秋冬多而重。春旱平均4年一遇,夏旱平均5年一遇,秋冬干旱平均2年一遇。
五、其他自然灾害
地震 顺德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珠江三角洲断块区的西江沉降区内,周边地区都有大于4.0级的破坏性地震带存在。但县境地震活动程度较低,历史上无强震记录。
冰雹 为小范围的灾害性天气,出现于春、夏季。本县历史上有降雹记载的年份共33年,平均16年一遇。
雷暴 顺德属多雷暴地区,年均雷暴日数80天,造成雷击灾害的强雷暴约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