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6000年前神秘古城 考古专家曹传松(曹德盛后裔)

 曹国书馆 2013-07-22

湖南6000年前神秘古城:形成了系统防御(图)

2010年08月11日 14:35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3)  【字体:↑大 ↓小
发掘出的房屋台基

  没有人会想到,湖南澧阳平原上一个规模巨大的土岗,竟然是6000年前的神秘古城!考古发掘队在多年的挖掘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古城历经4次筑城,形成了系统防御 ,成为南方古代筑城史上的惊人之作 。不仅如此,这里还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稻田,并由此启发了稻作农业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的全新角度,成为城头山考古发掘中的重要收获之一……这座目前国内考古发掘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城址,不止一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城头山古城遗址有8万多平方米,目前只发掘了 6000多平方米,依据目前的考古发掘速度,全部发掘完毕至少需要200 年的时间,古城中更多的秘密和更加惊人的发现还将继续。

  □1979年7月27日,在湖南澧县车溪乡南岳村,刚刚结束一次乡下的文物调查工作之后,澧县文化馆文物考古的曹传松和同事王本浩正在返回县城的路上。就在他们转过一片树林后,突然,一座高高的土岗吸引了曹传松的注意:在广阔而平坦的澧阳平原上,一般情况下是很少能见到如此大的高岗 。直觉和经验告诉他,也许这下面极有可能会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二天一早,由于工作缠身,曹传松就让王本浩再去一次南岳村,到那个高岗上仔细察看一下。

  王本浩不虚此行。他带回的消息让焦急等待中的曹传松兴奋异常,王本浩说这个高岗圆圆的,有很多的文化层和陶片。

  迫不及待的曹传松再次赶往了南岳村。

  曹传松从村民家里借了把锄头,在高岗的西南角找了一个自然的土坡,然后开始慢慢地掏挖表土,只挖了一小块儿,就发现这里的土层并非自然形成,像是人工翻动过的,似乎还有夯筑过的痕迹。这个发现让他心中为之一动。

  曹传松又换了几个地方继续去挖,结果却令人颇感意外:这里的土层土质竟然与墓葬封土堆的类型极其相似!

  □村里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这位老人提供的线索令曹传松更加感到震惊。

  原来,这里的地名叫城头山,相传很久以前,这片高岗之上曾经建过一个都城,有东、西、南、北四个门,什么年代已经说不清了。

  当时,湖南境内还没有发现过一座古代的城址,如果城头山这座古城是确凿无疑的话,那将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欣喜异常的曹传松立即打电话把这个情况向省博物馆考古部作了汇报。

  何介钧是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时任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部的负责人,在接到曹传松的报告后不久,就专程来到了澧县城头山。

  何介钧和曹传松开始分别在高岗的不同位置进行散点式的初步探测。

  他们发现,在高岗不同区域的水平层面大致都可以找到相同的历史文化层,说明这片土岗应该是一个整体。然而,随着深度不同,土质却开始发生变化,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表现出来。

  显然,墓葬是不具备这种特点的,只有经历岁月变迁的城址才可能有这样的特征,探测的结果强化了他们对城址的判断。

  □一天,高岗下的水塘忽然引起了曹传松的注意,来去多少次了 ,眼前的水塘还是原来的那个水塘,这一次他却感到了不同:这似乎不仅仅是个养鱼的水塘,很可能是和古城配套的一项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

  曹传松沿着高岗外围走到了水塘的尽头,残墙下是南岳村生产队长邹先民家的一片稻田,曹传松决定找他了解情况。

  邹先民告诉曹传松,开阔的水域并非是专门挖开的水塘,从他记事起就是现在的样子,而且是环绕着这片高岗的。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他曾经带领村民把东面和南面的水塘填平,改造成稻田,只留下了西北的一片作为鱼塘之用。

  邹先民的解释立刻解开了曹传松心中的疑惑,同时也印证了自己的判断,曹传松说:当时自己就很敏感地感觉到,这个水塘就是护城河。

  城外的水塘可能就是原来的护城河,夯土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共同构成了古城的防御体系,显然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筑城思路。

  尽管城头山作为古城遗址得到初步确认,但是,由于发掘城址相当复杂,更重要的是缺乏经验,发掘计划被谨慎地搁置下来。

  一座初现端倪的古城随即被时间的尘埃掩埋了,那些高岗下令人期待的秘密又陷入沉睡之中,它们在等待着苏醒的一天,而这一等就是12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