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口控制的底线应为世代更替水平

 amlcaroline 2013-07-23
人口控制的底线应为世代更替水平

何亚福

中国人口学界有一个很奇怪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人口学家都认为“中国人口太多”,都主张大量减少中国人口。至于把中国人口减少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达到所谓的“适度人口”),不同的人口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宋健认为中国的适度人口是6.5亿~7亿,李伟雄认为中国的适度人口是5亿~8亿,李小平(网名“半个诗人”)认为中国的适度人口是3亿……现在中国的政策生育率只有1.4左右,我们知道,人口学上的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是2.1,既然1.4的政策生育率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口政策的一个目标是要大量减少现有的人口数量。

然而,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包括人口密度比中国大得多的国家)是把大量减少本国人口作为人口政策的目标。只要回顾一下人类历史就会发现,从几千年前一直到现在,人类数量的总趋势是越来越多,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这说明了人口增长并不妨碍经济发展。至今为止,没有任何经济上可信的理由证明这个趋势会停止。中国历史上的所谓“盛世”,往往是人口增长迅速的时期;而衰落和战乱时期,往往是人口急剧减少的时期。有人说:“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是由于人口太多,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口,所以才发生农民起义。”然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主要是由于土地兼并、贫富两极分化以及暴政引起的,而不是由于人口太多。例如,陈胜、吴广起义时,中国人口只有两千万。

只要科学技术在进步,地球(或一个国家)能养活的人口必定是越来越多的,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高的,几千年来的历史已证明了这一点。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一生中所创造的价值是大于他(她)的消费的,所以,人口增长对人类的发展是起到积极作用的。当然,如果人口增长过快,少儿抚养比过高,也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暂时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适当控制人口的增长是必要的。然而,控制人口增长也要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世代更替水平。一个国家的人口既然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这就证明这个国家能养活这个数量的人口,否则人口不可能增长到这个规模。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能养活的人口必定是越来越多的,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高的。例如,现在中国能养活的人口必定比50年前多,50年后中国能养活的人口必定比现在多。

以粮食为例,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仅为1.13亿吨,1999年达到5.08亿吨,50年增加了4.5倍,与此同时人口增加了2.4倍。可见,粮食产量的增加超过了人口的增长。在这50年间,总土地面积基本没变,人口增加了,人均土地减少了,而人均粮食却提高了。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农业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50年后的粮食产量一定会比现在更多。既然未来中国能养活的人口比现在多,而且生活水平也比现在高,那么人口政策的底线应当是保持这个人口数量,而不应当是企图大量减少这个人口数量。也就是说,政策生育率不应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有人说:“从2000年到2003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四年下降,谁能保证50年后的粮食产量比现在更多?”其实,2000年到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农业政策的问题。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最主要的因素是农民没有种粮的积极性,你再好的东西他不种,他种了是赔本的,这是谷贱伤了农了。” 一次,他到湖南南部进行超级水稻的验收,一个老农对他说了这样的话,袁隆平说:“他走过来,他说袁老师我要特别地感谢你,我种了一辈子田,从来没看见这么高的产量。但另外一方面,他说我还要埋怨你,你把产量搞的这么高,现在稻谷不值钱,他说我没有效益呀。”从2004年起,由于实行了取消农业税等惠农措施,粮食产量又开始回升。从2004年到2006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连续三年增长。

有人说:“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越多,人均资源就越少;人口越少,人均资源就越多。”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刻舟求剑”的观点,它以为自然资源是固定不变的。而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是不断增加的。从材料资源来说,最初人类只知道用木头、石头做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开发了陶瓷、铜、铁、铝、合金、塑料、光纤、复合材料、有机材料等等。从能源资源来说,最初人类只懂得用木柴做能源,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开发了水能、风能、煤炭、天然气、石油、太阳能、核能、氢能等等。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人口越多,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就越大。

现在有些国家的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但人口负增长决不是这些国家追求的目标,相反,很多国家都在鼓励生育。例如,日本自从2005年进入人口负增长之后,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意识到,经济萧条之后还可复苏,但是少子化与老龄社会是限制日本走入复苏的长期制约因素。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日本正在开始逐渐消失。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人口进入负增长,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这些国家已经竭尽全力鼓励生育也无法奏效;而将来中国进入人口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计划生育。

不久前,美国上映的一部科幻片《人类之子》描述了这样一种情景:2027年,人类不知何故丧失了生育能力,已经有18年没出生一个婴儿了……这种情景会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吗?现在断言还为时过早。不过,近几十年来,人类的生育能力不断降低,已婚人群中不孕不育比例呈上升趋势,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一旦完成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实质性转变,要促使生育率的回升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计生委把“少生了3亿人”当作“丰功伟绩”来宣传;然而,将来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时,人们才会认识到,“少生了3亿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