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户如何适应新的投资环境

 自主是道 2013-07-23

散户如何适应新的投资环境

 (2013-07-23 06:30:09)

散户如何适应新的投资环境

                               作者:孔浩

中国股市20多年的历程,大多投资者(散户)始终还是维持惯性投资思维,看大盘做个股,而近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以主板与创业板的严重分化,导致部分投资者开始反思---为何指数越来越与自己的投资结果毫无关系?一些散户开始改变自我投资思维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记得笔者早前写过一篇文章《从中外财经内容架构看不同市场的成熟度》一文,重点说明了中国股市的初级发展阶段才会有如此多非理性投资行为(每天预测大盘涨跌),国外的媒体几乎没有大幅的篇章去判断市场指数涨跌,在国外这会认为是投资的幼稚与不专业或不成熟的表现,任何市场这种模式长期实证也是亏多赚少。

事实上,一些先知先觉的散户早已开始反思自己, 特别是今年的主板与创业板严重分化的刺激,更加速了这一进程,部分投资者开始不看大盘而更多侧重于精选个股,这种投资思维慢慢慢慢盛行,我们看到,不管上证指数或者沪深300跌多么深,哪怕最近上证跌破了2000点,创业板指数也还是不断创新高。从这个角度去看,做一个假设:“或许未来大盘跌破1664,创业板也几乎难以想象会跌破580点了”。因此,从这个角度去看,精选个股的时代,看指数还有什么意义呢?哪怕上证跌到1000点还是一样赚钱,为何一定要抱着指数预测不放呢?当然,唯一的意义介入跟指数有关的基础产品或衍生品,例如投资指数基金,或操作股指期货等等。

看清各类指数的本质:一个事实,苹果公司一个企业,占纳斯达克指数的权重就近15%,理性投资者自知:不少人根据纳斯达克指数的判断去买中概股,例如奇虎360,新浪,百度等等一样不可靠。

拿大陆资本市场来说,沪深300与上证50的相关性,达到90%以上,因此,类似用50个最大权重蓝筹的涨跌去看整个市场2000多个股票的涨跌,这样的逻辑无疑是相当的荒谬。很多人说创业板指数好,就要买创业板,这更是一大错误:---更本质的是,356家创业板公司中,真正创业板指数上涨的核心权重也就30-50个个股,类似碧水源,富瑞特装,华谊兄弟,乐视网这类30-50家的的大涨特涨导致的,创业板相当多的公司当前还没有回到早前发行价,进200家创业板公司虽然近期都伴随指数大涨导致羊群效应涨幅有30%,但相对早前1-2年去看还是跌多为主,创业板指数可能未来继续涨,但丝毫不影响大多数人买创业板还是大亏,创业板哪怕未来涨到10000点,也一样大浪淘沙的过程,不少创业板就长远可能面临退市。因此,以上实证分析:不仅仅以沪深300主板指数或上证50去看整个市场的投资逻辑很荒谬,用创业板指数去看创业板的个股,同样及其荒谬。无疑,看指数做个股的时代一去不复还。

这个市场变了,如果还看大盘做个股,将来投资难免会处于非常尴尬的处境。精选个股,价值投资,坚韧耐心持有,才是王道。买银行股的投资者不必羡慕创业板,因为银行股的7%的股息率不是创业板所能比,哪怕长远涨不过创业板指,但是获得了更高的风险收益比;而持有创业板个股的投资者,要么一骑绝尘比持有银行好,大多数长远比持有银行股的朋友更容易淘汰。不同资产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仅仅如此。投资,回归到原点,还是精选价值个股,最终长远比的还是对时代洞察力与穿透力。                 

                       孔浩  陆家嘴  2013.07.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