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光总归诗格秀

 冰雪雅室 2013-07-23

时光总归诗格秀

绵长的秋雨终于告一段落了,久违的太阳跳出了云层,暖暖的阳光铺满了来去的道路。阳光下的山峦格外的醒目,虽然已是深秋,这里的山依旧葱茏苍郁。每有余暇,我都会坐在那个廊亭下,等着黄昏的来临。

金银花藤上还散发着夏的气息,它们并未在秋风秋雨中褪尽春华。一个人就这样地坐着,守着天空,看南来北往的飞鸟从辽远的天际穿过,倾心聆听着黄昏的脚步愈走愈近。偶尔将视线从书页间移开,黄昏就在一不留神间悄然来临了。当我的身体乃至我的整个灵魂都被俘虏进它的怀抱时,才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温暖,不是午阳的炙热镣铐,亦不是晨曦的含情脉脉,恰是母亲的怀抱,那般地温暖安心让人依恋。
  
那里真的是一个让人安静思考的好所在,你可以静心在自己的邻域信马由缰让创意自由驰骋,也可以谛听百鸟的梵唱参悟大道自然的哲学。看着那些脸容,虽叫不出名字,却是那般的熟悉亲切,每一次的相逢仅需点头致意,一个微笑便诉尽了一日的心情。

这里的一切都是静谧美好的,连着那入秋的忍冬都仿佛读懂了这里每一个聆听秋意之人的心思,竭力绽放着最后一丝绿意,却是那般地善解人意。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与文字恋爱。心爱的书籍,或置于膝上,或平放在石桌上,而他们自己的造型却是怎么舒心怎么摆。

时光就这样在书页沙沙声中流走,从来这样逝去的时光,在最后回味时却是有着时间沉淀的香味的。这里的天有时蓝得如同倒映在月牙泉下的天空,泛着蓝水晶的幽光。常觉得,黄昏是一日中最美妙的时候,不去想白居易迟暮之年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惜语,只需怀着几分烂漫畅想着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情境。

这里的美是别致而静谧的,你可以静静地听着自然的律动,也可以清晰地掌握自己生命的脉搏;你可以用自己的文字记录它的点滴,也可以用自己的到来为它的存在增添几分华彩。它从不问你来自何方,你曾经的过往,在这里你只是现在的你,因为当你踏入这里的第一步时,你的过去早已不重要,而你的未来就在你的心中,你的脚下。

一直喜欢守着安静的黄昏,记得幼时,常喜在夏日暑气即将消逝的时候,独坐河边,看着一湾河水东流,嘴里却时不时念叨几句那时不知何意的诗句。那年月总想着要当个诗人,去写那流传千古的诗词,却往往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然而现在经过浮世侵染后,曾经的那个心愿、那种习惯,却也是奢侈了。而像现在这般让视线徜徉在文字之间,守着一个个黄昏和日落,却是那般让自己心安。

心里有一种渴望,它在我的心底像病毒一样繁殖着。每当夕阳铺满天边,它就在我的心底蠢蠢欲动,啃食着我的每一根神经。那天外的三四颗星是它致命的伤,那一刻它在星空下服贴了,像初生的婴儿以它最纯的目光凝视着天幕。还有那轮瘦月,挂着光阴的流苏,经过不明的时光轨迹,浅浅渐渐地洒在我的全身。

亭子的四周飘来凉飕飕的风,藤叶也跟着在风中飞舞,像飞不过沧海的蝶,亦如晚间朦胧的梦。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悄然远去,秋日的夜晚夹杂着冬的寒意轻扫面颊。

归途永远都是闲庭信步,踩着自己的影子,想着年少的那些梦。记得那些年总想离家出走,如《十八岁出门远行》的那个少年一般,随便背着个行囊,去看这世界的山水万千。只是与他不同的是,那时自己却另外怀揣了一个更为紧要的梦,用文字去丈量走过的土地,只是当那个大前提最后总是因为某些事情被扼杀了时,那个年少更为紧要的梦也就无疾而终。到如今想来,却不知是应该惋惜长叹,还是检视曾经的轻狂岁月。那些年总幻想着世界以我为中心,自由和快乐无处不在,虽然无知了些,却是真正体会了什么是年少无忧。当结束了那段很是自我的时光后,才懂得没有你,世界照样正常运转,只是于某些人而言,没有了你,他们的世界就会改变很多。

每一段光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诗格,每一段时光都是一首动人的诗。幼年是一句唐诗,“日出江花红胜火”,简短灵动;少年是一阕宋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婉转无忧;中年是一首元曲,“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都心头”,沉甸坚忍;老年是一本无字书,幼年童趣,少年无忧,中年责任,都如天边游云,只消清风一缕便会随风而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