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苏州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精评

 紫曦唯幂1 2013-07-23

2013年苏州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精评

  □周莉 冯汝汉

  【真题回放】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过怎样的眼神?那留在你记忆深处的眼神,又曾怎样长久地拨动着你的心弦?

  请以“遥远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命题综述】

  《遥远的眼神》是苏州市中考延续了五年的全命题作文,同时延续了往年作文题诗意化的风格,既相对保持了苏州市中考作文命题的连续性、稳定性,又稳中有变(2011年《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和2012年《心中有支欢乐的歌》都是“裸题”,而今年是题目加提示语),在变化中体现了应用性、开放性,凸显了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主体和学生独特情感体验的理念。但在题意把握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考察了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感悟力。

  【写作导航】

  其一,审题立意是关键。《遥远的眼神》蕴藉含蓄,意义丰富,给人一种悬虚的感觉,把握题意较有难度。题目是个偏正短语,“眼神”是中心语,是题眼,眼如心窗,要求考生能洞察心窗后面人情远近和冷暖。这就暗示考生必须重点写眼神。而“遥远”是一个修饰语,可以实指,即时间、空间的距离;也可以虚指,即思维过程、心灵距离之“远”,多为心灵的隔膜或情感的淡漠。另外提示语“在你的生活中”一句,则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的“我”贯穿全文。不能胡编造假。http://www.

  其二,选材求新拒平庸。这道题写作空间很广,可以选用的素材也很多,关键是切入角度要新颖。 “遥远”有多远?心灵有隔阂,对面看过来的眼神是“遥远”的;心与心相通,即便是相隔两千多年,如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眼神、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眼神、童话世界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眼神、远在故乡的老奶奶那关切的眼神、甚至于一个城市已经远去的“眼神”、一只猫的眼神等都可能是清晰而充满启示的。总之,一定要巧选角度,巧在从贴近生活亲人的眼神切入,从师生、朋友的眼神切入,从你熟悉的认真思考过的某一种眼神切入,撷取新颖生动的材料来表现主旨。

  其三,谋篇布局巧安排。构思时,要紧扣“眼神”,处理好虚实之间的搭配关系。或“以近写远”,虽然那“眼神”,那故事在时空上就发生在眼前,但因彼此行为或观念的差异而导致心与心的距离无限遥远,这种遥远的距离也许是亲情的巨大隔阂,也许是人生价值观的迥异,也许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顿悟等等。此种构思会让文章中人、事、情、理的矛盾冲突更加鲜明,只要处理好其中的对比变化,就能写出情感与理性有机结合的佳作来。或“以远写近”,从遥远拉回到眼前,体现眼神背后的情感变化。譬如那个“眼神”在时间上发生在过去,或者当事人现在空间上离“我”很远,然而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对“我”影响深远,至今难以忘怀,颇有“天涯若比邻”之意。这样的构思会更多地融入怀念、感恩、牵挂、激励之类的情感。不管从何角度构思,都要让“眼神”贯穿全文,运用虚实的手法,对“眼神”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拨动你心弦的“眼神”里的情感一步步变化的过程,从而层层铺垫出“遥远”。让故事通过“眼神”切进去,让故事在“眼神”中铺开来,最后让故事通过“眼神”收回来,由此让人在掩卷之余都能记住一个典型的“眼神”。

  其四,扬长避短显个性。在形式上,应根据个人情况,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且有把握写好的文体来写。建议你以写记叙文、散文为上策,尽情表现眼神的内涵或关爱或希望或忧虑等。如果你写记叙文,必须要有生活的感悟,为了体现“遥远”这两个字,可以用倒叙或插叙写过去的事,如果眼前的事必须在空间上有距离,或者是在思想认识上咫尺天涯。如果你写散文,可以写身边的亲人对“我”的眼神,也可以写某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对我们这一代人的眼神。譬如,“我”从宣传画上雷锋叔叔的眼神悟出了什么,“我”从希望工程的小女孩期盼的大眼睛里读到了什么;蒙娜丽莎、维纳斯的眼神离我们够遥远,但能给我们美的启迪或者智慧引发我们思考等。你如有兴趣,还可以用日记、书信等形式来写,在思考与细节上做文章。将“遥远”定义为回忆,先围绕“遥远的眼神”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写出时空距离的“遥远”;然后由“遥远”转到至今仍留在记忆深处,说明不曾遥远的是心的距离;最后整合升华,虚实转换,彰显“遥远”的眼神从未改变心灵的距离,如影相随,难以忘却。

  【佳作精评】

  ※佳作一

  遥远的眼神

  □苏州考生

  在我内心深处的那个隧道里,我不会忘记,小女孩那遥远的眼神……(开篇点题,且运用倒叙手法,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从而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

  “大哥哥,你……要蘑菇吗?”身后,一个怯生生的童音问。

  我忙回转头,眼前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孱弱的身子,穿着小红褂,乌黑的发辫,眼睛像一潭春水,挎一只盛满蘑菇的小篮。(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尤其是那双“眼睛”煞是可爱。) 这不是我在大山那边看到的放羊的小姑娘吗?——刚下汽车,我边在崎岖的山路上走,边欣赏久别的故乡迷人的山水。草坪上,一群羊像一片白云,一个小姑娘拿着羊鞭,偏着脑袋,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的网兜——没注意,她竟随着我走了不算近的一段路。(这是插叙,有增进读者对小姑娘情况的了解、使情节有张有弛之作用。)

  “你卖吗?”我打量着这小姑娘,反问道。

  “不……”她垂下睫毛不自在地用脚踢着地上的小草。(一个“不”字,写出了小姑娘胆怯、害羞的心态。)

  不卖?那怎么问我要不要呢?我莫名其妙了。(自言自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我……”她好像是鼓了鼓勇气,抬起头来,“我……我想换你那本书……”她大眼睛扑闪着,充满着恳求。

  噢,她是说兜里的书!我笑了,问道:“你识字吗?读几年级?”

  “我……退学了,读到三年级。”她眼里的光暗淡下去,小手摆弄着篮里的蘑菇。(“暗淡”的眼光袒露出小姑娘的内心世界。)

  “退学了?”我诧异了,她还这么小呀,“你不爱读书吗?”

  “怎么不爱?”没等我说完,她就抢着说,“是我妈让我退学的。”(简短的对话,辅以说话人的语调、神态、肖像等,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我很奇怪,现在农村都富了,怎么还有不让孩子念书的家长呢?(这段独白自然引发下文。)

  “爸妈下田,没空放羊,就让我退了学放羊……”

  好可怜的女孩!我问:“你学习好吗?”

  “嗯,我在学校考试总得第二,比第一名只差几分呢!我不愿退学,妈就把我的书包藏起来……老师怎么劝也劝不住她,就嘱咐我,退了学也别忘了学习,以后有了机会还让我复学。可是,我只有几本书,不够学……”她说着,望着遥远的天边,眼里闪着亮晶晶的泪珠。(这个较长的对话进一步勾勒出小姑娘爱读书、爱学习的性格特征。)

  一股热浪冲击着我的心扉。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我毫不犹豫地把所有适合她看的书拿出来,递给她:“这些都给你吧!”

  她眼里立刻闪出欣喜的光,把小手一擦,接过书,就往我网兜里倒蘑菇,我不要,她急了,把蘑菇倒在路边的草丛里,转身跑了。(动作描写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刚跑出不远,她回头向我招手时,重重地被草丛绊倒了。我正要去扶她,却见她倔强地爬起来,冲我一笑,又向远处的羊群跑去……

  我默默地注视着她远去的眼神,(再次点题。) 心里不知涌起了什么样的滋味,再也无心观察路边的景物了。

  啊,这可爱的女孩,那双普通而遥远的眼神,它暗淡而鲜明,它迷茫而坚定……(篇末照应开头,点题,余味无穷。)

  ●考场得分: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20分=60分。

  ●得分关键点:很感人的故事,很独特的视角,加上简洁而传神的肖像描写,抓住眼神的特征,在开头、正文以及文末描写得活灵活现,层层辅垫出“遥远”,让阅卷老师不感动都很难。尤其是运用语言描写十分成功,不是公式化的、肤浅的,它潜在着主要人物放羊女孩求学心切,不甘心失学的思想内涵。首先,开篇一句“大哥哥,你……要蘑菇吗?”就蕴含着女孩丰富的思想活动。假如真是卖蘑菇的,该问对方“你买蘑菇吗?”女孩不是卖蘑菇的,而是想用蘑菇换书,故才把问话中的“买”字换成“要”字,而且问语断续,问声怯怯,惟恐“我”说不要,忧虑的心理溢于言表。其次,女孩对退学、求学的经过娓娓道来,简洁明快,借助这自然而有个性的言语,可以透视出小女孩的心灵,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http://www.

  ※佳作二

  遥远的眼神

  □苏州考生

  一个人,一个眼神,一辈子回忆,我会珍藏。

  ——题记 (简短的题记,统领全文。)

  读初一时,我的语文老师姓王。老师的眼睛是双眼皮,但那眼神总是冷冷的,很复杂,感觉很遥远。可相处一段日子后,再仔细欣赏,她的眼神竟会说话,令人难以忘怀。(“眼神会说话”是文眼,揭示了王老师眼睛的本质特点。)

  记得她一开始教我们语文课时,就让我们一个接一个“开火车”回答问题。我心里很不舒服,心想,开什么“火车”,谁能回答就让谁举手吧,这么罗唆,真烦!终于轮到我们组“开火车”了,我的心突然跳得特别快。但是没办法,只得照办。快轮到我了,我赶紧开动脑筋思考。要我回答的问题是翻译一段古文。当我抬起头来时,这才发现:老师正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我,目光中满是热情的鼓励,好像在告诉我:大胆些,你能行!是的,我知道老师在鼓励我。我又回想起刚才老师的眼神,它是多么明亮啊。虽遥远,但不冷清,饱含着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详写“我”的亲身体验,来说明王老师的眼神“虽遥远,但不冷清”。)

  还有一次,也是上语文课,老师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这时有一名同学在做小动作,没有认真读书。老师看见了,瞪大了眼睛注视,好像在告诫他:上课要专心,不要做小动作。这个同学开始时没有看到,后来发觉了,马上认真朗读起来。这时,老师的眼睛是那么敏锐,那么严厉,但那双充满关爱与呵护的眼神,似一股乍暖乍暖的泉水般轻轻涌动,让人不感到遥远。 (详写用“我”目睹的事,来表现王老师那双充满关爱与呵护的眼神,“让人不感到遥远”。)

  每当下课时,王老师的眼睛就变得非常温和。她喜欢和同学们交谈,用她那热情温柔的眼神看着同学们。 (略写课余的事,来说明王老师的眼神“热情温柔”。)

  升初二后,我们换了语文老师。听说王老师回到离我们很远的老家教书去了。

  王老师离我们远了,那难忘的眼神也越来越遥远了。 (再点题目。) 但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神,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每每我一遇到挫折,那遥远的眼神中的暖流似乎没有尽头地在我身体中穿梭。读着王老师那遥远的眼神,我发现了一股“内力”,这是爱学生的“力”,这是爱事业的“力”。这股“力”,将永远催我奋发,催我前进…… (点明了王老师眼神的精神实质,表现了她时时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爱生敬业的高贵品质,这就升华了文章主旨。)

  ●考场得分: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18分=58分。

  ●得分关键点:这篇文章紧紧围绕“遥远的眼神”来选材、组材,突出了王老师关爱学生的个性。开篇点题,点明王老师的眼神“会说话”这一本质特点。接着选用几件平常小事具体反映王老师眼睛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含义:当“我”紧张时,老师的“目光中满是热情的鼓励,好像在告诉我:大胆些,你能行”;当同学溜号时,老师的眼睛变得“那么敏锐,那么严厉”,“好像在告诫他:上课要专心,不要做小动作”。结尾交代王老师的眼神虽“遥远”了,但“我发现了一股‘内力’”“催我奋发,催我前进”,使文章的主旨得以提升。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朴实。

  ※佳作三

  遥远的眼神

  □苏州考生

  我曾经和朋友炫耀过自己的眼睛,乌黑乌黑的,如同两颗珍珠镶在一张红润的小脸上,特别有神。(用生动的比喻起笔,引人眼球。) 然而朋友说,人老了,眼珠就黄了。(一个转折,自然过渡到下文。)

  当时就觉得那离我很遥远,离我的父母也很遥远。因为行将就木的人才会有黄眼珠,我这么认为。(点明题目。)

  父亲跟我训话时,我漫无目的地浏览着他的脸。父亲很帅,真的,这是我一直引以自豪的。他完美的轮廓很像刘德华,甚至超过他。因为父亲的眼睛特别有韵味,深沉中不乏一丝体贴,稳重中不乏一点温柔。(句式整齐,颇有意蕴。)他的双眼会关心倍至地爱护你,用人们常说的,从他眼中你能找到安全感。梁朝伟的眼睛是深邃而迷人的,可他不如父亲,父亲的眼神中还多了一点人情,那叫父爱。(用比较法细描父亲的外貌,尤其是眼睛的描写,突出了“父爱”的伟大。)

  可是那一次,(笔锋一转,承上启下。)目光刹那间定格在父亲的眼睛上,心不由一颤:遥远的眼神。(好一个“颤”字,直接点题。) 黄色的眼珠,如同琥珀一样,当中的一点黑渺小而又珍贵。(再用比喻,与上文形成对比。) 我好怕,我好怕父亲离开我。(运用重复手法,强烈表达对父亲的关爱之情。) 父亲今年才四十出头,他还很年轻,不知何时,岁月已毫不留情地剥下父亲的黑珍珠。眼珠中,我看见一个小人,是的,她占住了父亲所有的视线,她抢走了父亲的黑珍珠,如今还霸占着琥珀和那一点点墨黑。“恶毒的女人。”我咒骂道,“她吸走了父亲眼中的英气,只留下一双苍老的眼。”我的泪悄无声息地滚下来。泪珠放大了那个人,我看清了那父亲的“眼”中明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一张霸道而又不懂事的脸,一点一点地吮吸着父亲的爱,吮吸着父亲遥远的黑珍珠,然后丢下父亲一人在为她担心、顾虑。(描写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而父亲却无一丝后悔,无一句怨言。他心甘情愿,他愿意为她付出一切,黑珍珠越来越遥远了算什么,乌黑亮丽的头发算什么,白皙的双手又算什么呢。只要她好,只要她幸福,一切都好。(点明题目,深化题旨,耐人嘴嚼。)

  那不是我么?多么熟悉而又遥远的眼神,娇气而又蛮横的面孔,我不可思议,是我吸尽了父亲的年轻,吸尽了父亲的帅气,吸尽了父亲的真气。我,一个自私又自利的家伙。我无助害怕地哭了:“爸,我错了。” (设问句、感叹句的运用,加上一组排比句,强烈抒发了对父爱的感激之情。)

  父亲的黑眼神虽然遥远,但仍旧那么温柔、体贴,仍旧毫无怨言。没事,我心甘情愿,你是我女儿。(再点题旨,感悟深刻。)

  人们常说父亲的眼神,默默无语,很难读。其实,那只不过是人们的托辞、借口罢了。从父亲那遥远的眼神中,你能读懂一切…… (遥应开篇,结构圆合。)http://www.

  ●考场得分: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20分=60分。

  ●得分关键点:这篇考场作文构思精巧。全文只写了“父亲”的眼睛,本来并没有什么新意,但作者以远写近,截取了有关“父亲”眼珠由黑变黄的几个片段,从父亲遥远的“黑眼珠”拉回到眼前的“黄眼珠”,最后又“从父亲那遥远的眼神中,你能读懂一切”,生动而形象的对比描写,表现了“眼神”背后的情感变化,把含蓄的父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巧妙的构思,让我们得到了阅读的乐趣,更加感觉到父爱含蓄的要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