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国结婚份子钱飙涨是为啥

 灵魂出窍KKK 2013-07-24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美国女子坦妮娅日前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婚礼,她和男友一同随礼100美元。没过几天这位朋友就通过社交网站发私信抱怨她的随礼太少。坦妮娅也有自己的苦衷,刚参加工作的她还背负着巨额助学贷款,100美元已是自己所能承担的极限。

这种出钱不讨好的事情,着实让世界各国的人们觉得随礼难。在韩国,每年春秋季是“随份子”的高峰期。据韩媒4月报道,一项调查显示,韩国人结婚礼金平均会送6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30),关系好的涨至10万,近七成韩国人认为送结婚礼金是负担。

面对“红色炸弹”,英国人关注更多的不是“腰包”而是“面子”。据统计,英国人参加一次婚礼的平均花费是440英镑(约合人民币4000),大概相当于一周的薪水。这笔钱的3/4都用于服装打扮,只有100多英镑是赠送给新婚夫妇的礼金。不过,按照一个人平均每年参加5次婚礼计算,相当于一个多月的工资就打水漂了。

 各国结婚份子钱飙涨是为啥


前段时间,一位好朋友跟我聊起人情份子的问题,他说今年年初的时候,他算了一笔账,上一年他全年工资3万左右,全年光随份子就送出去了2万多,他说多亏了自己的老婆也有固定收入,要不然生活就要出现困难。

众所周知,在发达国家有两件事情是逃不掉的,纳税和办公室政治。在中国你也许可以逃掉纳税,但是最近我发现还有一个东西是中国人逃不掉的,那就是随份子。在中国,随份子要比纳税复杂和难以逃脱。

如今,“随份子”已经越来越国际化。对于美国、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而言,国人“随份子”的目的更多是爱护个人面子或者处理朋友关系,以此维持一种“礼尚往来”的人际关系。可在中国,一个靠人脉关系与金钱堆积而形成的社会,“随份子”不仅是维护个人面子、处理朋友关系的方式,而是有更多的利益目的。

据说随份子的起源是这样的:在以前,某一家人有事,但是经济条件不好,于是大家有钱的给钱,有物的给物,帮其渡过难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送礼、搭份子”的习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习俗已经变了味道,因为中国人已经习惯被绑架“消费”了,人们也已经习惯用份子的数目来衡量一些东西,而且中国人又是不愿意吃亏的。“我现在随上你的份子,等我将来有事儿的时候你自然也跑不了”。否则就落个心里没数的评价。每个人都不喜欢随,每个人都不得不随,就这样大家互相绑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恶性循环。

本来,适当的“随份子”是一种正常的人际交往,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挚爱亲朋,随上一份礼物、礼金,既表达心意,又有助于延续友谊、增进感情。在礼尚往来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会更加亲密、融洽。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一个有人情味的社会有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但时下“人情风”越刮越烈,“份子”越随越多,不但早已失去了其沟通情感的本来意义,甚至造成了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更令人担忧的是,“随份子”在一些地方还演变为变相的“行贿索贿”,成为部分人敛财、聚财的一种手段,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随份子”原本是善事,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各国的“随份子”习俗也随之发生了恶性的变化。“随份子”的初衷是助人为乐,而今却成为“出资人”的负担,一种不得不背负的经济压力。这与当初的“礼尚往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初衷已经大相径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