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浪中医

 灰二狼1 2013-07-24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化痰止咳平喘药(二十七):旋覆花

    旋复花,其主治当以泄散风寒,疏通脉络为专主,《别录》治风气湿痹,皮间死肉,通血脉,宗爽去头目风,皆其轻疏泄散之功也。以治风寒喘嗽,寒饮渍肺,最是正法。或谓旋复花降气,寒邪在肺者,不宜早用,则止知疏泄之力足以下降,而不知其飞扬之性本 旋覆花能…[详细]2013-07-11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消食药(二十六):神曲

    “神曲,辛甘气温,其物本于白面、杏仁、赤小豆、青蒿、苍耳、红蓼六味,作饼蒸郁而成,其性六味为一,故能散气调中,温胃化痰,逐水消滞,小儿补脾,医多用此以为调治,盖取辛不甚散,甘不甚壅,温不见燥也。然必合以补脾等药,并施则佳。”…[详细]2013-07-11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消食药(二十五):麦芽

    大麦芽,能入脾胃,消化一切饮食积聚,为补助脾胃之辅佐品,若与参、术、芪并用,能运化其补益之力,不致作胀满,为其性善消化,兼能通利二便,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夫肝主疏泄,为肾行气,为其力能舒肝,善助肝木疏泄以行肾气,故又善于催生。至妇人…[详细]2013-07-11

  • 中药属性莲子和芡实的异同点

    新浪中医语:中药当中有很多中药的药性也是一样的,有很多共同点,不同的中药当然也有不同的药性,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莲子和芡实的异同点吧。…[详细]2013-07-11

  • 服用中药时注意四大禁忌

    新浪中医语:吃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都会有吃药的情况,但是也往往都不是很在意,不过我们也都知道吃温性祛寒药、喝凉性绿豆汤,就会降低药性。再吃一些中药时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我们都要看清楚服药说明或者听医生的服药嘱咐,否则也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对…[详细]2013-07-11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消食药(二十四):莱菔子

    “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正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详细]2013-07-10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消食药(二十三):山楂

    “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止属消导之健矣。至于儿枕作痛,力能以止;痘疮不起,力能以发;犹见通淤运化之速。”…[详细]2013-07-10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化痰止咳平喘药(四十):杏仁

    “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杏仁气味俱备,故凡肺经感受风寒,而见喘嗽咳逆、胸满便秘、烦热头痛,与夫蛊毒、疮疡、狗毒、面毒、锡毒、金疮,无不可以调治。东垣论杏仁与紫菀,均属宣肺除郁…[详细]2013-07-10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化痰止咳平喘药(三十九):百部

    百部,杀虫而不耗气血,最有益于人,但其力甚微,用之不妨多也。然必与参、茯、芪、术同用为佳。大约用百部自一钱为始,可用至三、四钱止,既益肺胃脾之气,又能杀虫。倘痨病有传尸之虫者,须同地骨皮、沙参、丹皮、熟地、山茱共用为好。”…[详细]2013-07-10

  • 中药柏子仁养心安神方

    新浪中医语:柏子仁又名柏仁、柏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果实,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柏子仁性平味甘,入心、肝、肾、大肠经,具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等症。《日华子本草》载“治风,润皮肤。”《药品化义》载“柏子仁香气…[详细]2013-07-10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止血药(二十二):紫株

    解诸毒物,痈疽,喉痹,毒肿,下瘘,蛇虺虫螫,狂犬毒,并煮汁服;亦煮汁洗疮肿,除血长肤。…[详细]2013-07-09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止血药(二十一):仙鹤草

    对于咳血,常以本晶配白芨,生藕节、黄芩,炒栀子,阿胶珠等同用,对吐血可配合炒黄芩、知母,白芨,乌贼骨、焦三仙,焦槟榔、茜草炭等同用,对于宫出血,可配合益母草,桑寄生,当归炭、生地炭,白芍,阿胶,艾炭等同用。…[详细]2013-07-09

  • “果中仙品金佛手”理气化瘀食疗方

    新浪中医语: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称“金佛手”。 佛手的叶色泽苍翠,四季常青。佛手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苦、温,入肝、…[详细]2013-07-09

  • 紧急情况中药救急安宫牛黄丸

    新浪中医语:掌握正确的急救信息和知识是帮助我们挽救生命的最重要措施,在急救措施中,掌握正确的用药信息及时给伤者止痛消疾也是很重要的。面对紧急措施,中医常采用安宫牛黄丸。此药为急救中常用到的药物,具有很多功效,例如:中风、偏瘫,伴有高热昏迷的…[详细]2013-07-09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止血药(二十):血余炭

    血余者,发也,不煅则其质不化,故必煅为炭然后入药。其性能化瘀血、生新血有似三七,故善治吐血、衄血。而常服之又可治劳瘵,因劳瘵之人,其血必虚而且瘀,故《金匮》谓之血痹虚劳。”“其化瘀之力,,又善治鼻痹,是以久久服之,自能奏效。血余能化瘀血、生…[详细]2013-07-08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止血药(十九):三七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主要有两大功用,一是止血,一是散瘀消肿而定痛。本品常用于各种出血。例如配沙参、炒山栀,黄芩,白芨、杏仁、生藕节、枇杷叶等,可用干咳血,配生赭石,竹茹、黄芩炭,白芨、焦神曲、乌贼骨,仙鹤草、灶心土等,可用于吐血,配白茅根,…[详细]2013-07-08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止血药(十八):地锦草

    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善通流血脉,专消解毒疮。凡血病而因热所使者,用之合宜。设非血热为病,而胃气薄弱者,又当斟酌行之。…[详细]2013-07-08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化痰止咳平喘药(三十八):紫菀

    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详细]2013-07-05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化痰止咳平喘药(三十七):洋金花

    “大闹杨花,食能杀人,迷闷人。不过用三分,但服俱去心蒂。若食后迷闷,用黄糖可解,甘草亦可。”“少服止痛,通关利窍,去头风。”…[详细]2013-07-05

  • 《中药备忘录》热药之化痰止咳平喘药(三十六):白果

    白果又名银杏。味甘苦涩,性平。主要用为收肺益气,定喘治嗽药。并有缩小便,止白带的作用。对哮喘痪嗽,常配合麻黄、苏于,冬花,半夏,桑皮、杏仁、黄芩、甘草(白果定喘汤)等同用。对久嗽失音,可配桑皮、茯苓,麦冬、蝉衣等同用。…[详细]2013-07-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