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的回族武状元[转]

 昵称11971456 2013-07-24

文化扁(5) 武术

三、  清代的回族武状元


明清两代,有着尚武传统的回回民族曾涌现出大量的武备人才,其中有些人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做出了一定贡献。在清代,回族将领大多是经由武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有些回族将领还曾以高超的射艺和武功考中武科状元。自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武科,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的1200年间,中国历史上共诞生了有案可稽的281位武状元,可谓凤毛麟角。其中清代武科最盛,共有109位武状元,其中可以确证为回族的,即有五位,再加上武举人及以军功入仕的著名将领,则人数更众。回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却为中国提供了这么多的优秀的将才,并且勇赴国难,留芳青史者不在少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以下是清代的五位回族武状元:

杨谦,字先豫,江苏仪征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他参加江苏武举乡试,技压群雄,夺取第一,成为武解元。康熙帝南巡,杨谦与众官迎接圣驾时被皇帝看中,特准他进京应试,于是杨谦奉旨进京。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杨谦会试被取中,进入殿试,又获第一,御赐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武状元,授头等侍卫。后晋升为天津府镇总兵。杨谦是解元、状元的所谓“两元及第”,这在整个清代武举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自然不比寻常,非常荣耀。他很可能是清代109榜武科考试中的第一位回族武状元。杨谦在担任总兵时,“勤训练,多仕绩”,他与弟弟杨凯二人,都被世人称为儒将。他的弟弟杨凯文武全才,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武进士,曾官至湖广提督。

哈攀龙,直隶河间人。他于雍正十年(1732年)乡试中举。乾隆二年(1737年)得中丁巳榜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武状元,授头等侍卫。从乾隆七年(1742年)开始,哈攀龙历任福建兴化镇(今蒲田)城守副将、河南南阳镇总兵,福建海坛镇、漳州镇总兵。乾隆十三年(1748年),赴金川军营,屡立战功。十八年(1753年)制定“整饬弁兵条例六项”。二十一年(1756年)授湖广提督,第二年调任贵州提督。乾隆二十五年病卒于北京。哈攀龙之子哈国兴,乾隆十七年(1752年)武进士,三等侍卫。出为云南督标右营游击,迁东川营参将,后战死金川,以恩授参赞大臣、加赠太子太保、谥壮武,入祀昭忠祠,图绘紫光阁。另一子哈国泰官至总兵。其长孙哈文虎(国兴之子)以守备官在木果木战役中阵亡,入祀昭忠祠。乾隆皇帝曾制词赞哈氏家族云:“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

哈廷梁,直隶献县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武状元,授头等侍卫。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出任四川普安营参将,三十年(1765年)累迁出任四川泰宁营化林协副将。

马殿甲,河南邓州人,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武状元,授头等侍卫。在镇压新疆张格尔叛乱中,屡立战功,赏戴花翎。历任保定营参将、河间协副将、提标中营参营参将、兼署右营游击、金华协副将、广东南韵连镇总兵、广东陆路提督、广西提督等职务。

丁殿祥,原名丁殿宁,字菘生,山东青州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武状元。其状元府第至解放前后仍保留完好,现在一些老人对此仍有记忆。据记载,他中武状元时“年二十七岁,授一等侍卫,放六安游击”,后又任六安参将、广西参将、寿州游击、义宁协镇、协办阅兵大臣等职,诰封武功将军。他的母亲教子甚严,造就了他刚毅纯诚、孝友忠贞、清廉自持的品格。嘉庆十九年,丁殿祥曾出资维修青州城里清真寺北配殿,并书写“道衍精一”匾额。道光十年(1830年),他在广西病卒,年四十三岁。长子治平,武生,署益都汛千总;次子端平,候补把总。此外,丁氏家族历来有习武传统,殿祥弟兄六人俱习武。六弟殿甲于道光十二年中武进士,授二等侍卫,放玉田营都司。他的家族中后来“若武举、若武生者绵绵不断”。

 


感谢浏览伊斯兰之光(norislam.com)资讯,欢迎转载并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