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飞往特拉维夫的航班,在凌晨3点抵达了本。古里安机场,从机场去往耶路撒冷大约1个小时的车程。抵达耶路撒冷的时候天空渐渐泛出了微红。在酒店安顿下来,推开房间的那扇大窗,第一眼的耶路撒冷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圣城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的街道上独自行走的犹太教徒
圣城对我的诱惑力完全抵消了长途飞行和时差带来的劳顿。欣赏完了耶路撒冷的朝霞,稍作休整,我便带上相机出门了。我们的酒店位于这座城市的西部,也就是繁华的都会区,然而时间尚早,街上不见多少的行人。统一而协调的米黄色调的建筑是这座城市给我最初的印象。而这片新区的布局又非常接近于欧洲的城市,以至于让我有一点点回到了法国南部的某座城市的错觉。
戴着小帽的犹太青年
现实和想象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别,耶路撒冷亦是如此。在我的印象之中,她是古老而保守,充满着神秘感与矛盾的地方,或许应该有一点警报声与不安的紧张感才更加的符合吧。而此时眼前的这座城市,却是如此的安静祥和。这些浮光掠影的片段感受,使我的内心涌起了一股去发掘她的冲动。
可是由于中午还有安排,早上的时间不是非常的充裕,自然也不能走的太远。回酒店的路上,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这时候便能够看到穿梭在这座城市的各色人等,穿着黑西服带着帽子的犹太教徒,戴着小帽的犹太人,包裹着头巾的穆斯林妇女,还有俊俏的以色列警察,和成群结队的全副武装的军人。
在老城守卫的以色列军人
如此这般的一切,才让我真正的感觉到了身处耶路撒冷。对的,耶路撒冷便应该是这个样子。通往老城的路。步行街上的雕塑,这个街道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是东西耶路撒冷的分界线。耶路撒冷的街道上,步入眼帘的是独自行走的犹太教徒;戴着小帽的犹太青年;匆匆而过的犹太老人;还有远处在步行街小广场上休息的女警以及街边玩耍的以色列小朋友。
这个街道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是东西耶路撒冷的分界线
街边玩耍的以色列小朋友
在1967年的战争之后,以色列占领了整个的耶路撒冷,之后便将这里改造成为了现在的模样,这里放着很多艺术家的雕塑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