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堂》辨清误区 巧控糖

 图书 馆员 2013-07-25

专家:杨晓晖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辨清误区 巧控糖-1》糖尿病、无糖食品、蔗糖、葡萄糖、甜味剂

 


无糖糕点、无糖饼干、无糖奶粉……随着健康饮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无糖食品出现在市面上,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些所谓的无糖食品到底含不含糖呢?对糖尿病患者能否起到降糖的作用呢?敬请收看: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主任医师杨晓晖主讲的《辨清误区巧控糖》。

2013年7月23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1》

无糖食品是指不含有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它的目的不是以调节血糖为主,而单纯为了增加美好的口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我们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 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即0.5克)。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无糖食品是不存在的。一般每100克产品要加40克的蔗糖,现在却只有0.5克了,剩下的35克用什么来凑体积呢?一般来说,用来做填充的大都是淀粉、淀粉水解物或糊精之类的碳水化合物。而这些所谓的无糖食品内含有的淀粉在体内会转化成葡萄糖,实际还是糖的来源之一,跟吃馒头、米饭一样,同样也会导致血糖的升高。所以,无糖食物本身就是含有热量的,如果过多食用同样会影响血糖。

2013年7月23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1》

专家提示,“无糖”只是没有蔗糖而已。但是,它必须含有相当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品种。市面上常见的无糖食物,如无糖饼干、无糖蛋糕、无糖豆奶粉等等,这些无糖食品多是没有添加蔗糖,而是用甜味剂来代替糖的食品。

2013年7月23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1》

2013年7月23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1》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甜味剂都是安全的。专家提醒高血糖患者在购买无糖食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通过无糖食品的配料表,看清该产品是用什么甜味剂代替了有关糖类,不能盲目食用,不是所有甜味剂都不含热量,其中有些甜味剂也含有葡萄糖等其他糖类,所以一定要会选择甜味剂。

2013年7月23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1》

2013年7月23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1》

2013年7月23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1》

2013年7月23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1》

2013年7月23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1》

 

《辨清误区 巧控糖-2》低血糖、血糖监测、升糖指数

 

 

糖尿病是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甜蜜杀手”,严格地控制血糖是延缓病程、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然而在我国,“控糖”的误区使很多人面临更大的死亡风险——低血糖。频繁地出现低血糖,到底是不是糖尿病的先兆呢?

2013年7月24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2》

专家提示,如果在饭后2个小时,频繁地出现低血糖,需到医院排查是否患有糖尿病。正常人胰岛素分泌高峰在餐后3060 分钟,而糖尿病人在餐后24 小时;糖尿病人在进餐后血糖达到高峰了,而胰岛素分泌还没达到高峰;等到体内血糖开始下降时,却迎来了胰岛素的分泌高峰,从而发生了低血糖。详情请看本期节目。

2013年7月24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2》
心慌、发抖、出虚汗是低血糖的常见症状,但是许多低血糖深藏不露,低血糖的早期以脑功能失常为表现,症状不易察觉。专家提示,如果身边有糖尿病的亲友,请留心观察以下不典型的低血糖症状,这对防止更严重的脑损害十分重要。否则,当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时,会立刻陷入昏迷、神志不清的危险状态。详情请看本期节目。

2013年7月24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2》

2013年7月24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2》
专家提示,如果家有糖尿病的老人,请在老人的老年证后加一张纸条,注明老人是糖尿病患者,以免老人在外出游玩时发生危险,从而节省检查和等待的时间。突发低血糖时,人们往往首选甜度很高的糖块,其实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提前准备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饼干,才是更安全的急救措施。更多内容请收看本期节目。

2013年7月24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2》

2013年7月24日播出《辨清误区 <wbr>巧控糖-2》
 

《养生堂》抓住控糖的黄金时间
《抓住控糖的黄金时间》 关键词:大庆糖尿病、研究预防、糖耐量低减、干预时间、饮食运动
专家:李光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教授


三十年前,当很多人还不知道糖尿病是什么的时候,我国糖尿病研究领域的泰斗潘孝仁教授预见到,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于是,他带领课题组,联合大庆当地33家诊疗单位,与11万大庆人一起,开启了世界上第一个糖尿病防治的大型研究。而潘孝仁教授的学生李光伟作为执行参与者,经历了整整三十年的研究过程。课题组为什么选择大庆这个石油城市?这项研究到底为全世界糖尿病研究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敬请收看阜外医院李光伟教授为您讲解《抓住控糖黄金时间》。

2016年2月4日播出《抓住控糖的黄金时间》

2016年2月4日播出《抓住控糖的黄金时间》
1986年,课题组在大庆进行了广泛的筛查,最终选择了五百多位糖耐量低减的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为什么选择这些人群?随访结果表明,糖尿病改变了人群疾病死亡原因的顺序,而糖耐量低减人群虽然不属于糖尿病,但是它的死亡原因和死亡率却无限地向糖尿病靠近。而且,糖尿病引起的大血管病变从糖前期就开始了。因此,如何在将一只脚已经迈入糖尿病大军的糖前期人群,拉回正常的生活轨迹,成为大庆糖尿病研究的重点。那么,他们从这项研究中到底得出什么的结论呢?详情敬请关注本期节目。
2016年2月4日播出《抓住控糖的黄金时间》

2016年2月4日播出《抓住控糖的黄金时间》
找到了糖尿病预防的重点人群,对他们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黄金时间是什么时候呢?通过大庆糖尿病二十多年的调查,课题组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段关键时间里,糖尿病发病率直线上升,而在这个时间点之后,发病率却突然变少。因此,把握这个黄金时间,及时预防糖尿病,刻不容缓。
2016年2月4日播出《抓住控糖的黄金时间》
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如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大庆糖尿病研究讲参与实验的人群分成了四组:饮食组、运动组、饮食+运动组、参照组。每个组都有具体的干预方式,而且都只是中等强度的干预,人们能够长期坚持。他们究竟是如何做的,才取得这么明显的效果?
2016年2月4日播出《抓住控糖的黄金时间》

2016年2月4日播出《抓住控糖的黄金时间》

2016年2月4日播出《抓住控糖的黄金时间》


 

辨清误区巧控糖

(18集 珍藏版)

 

《要命的低血糖》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认知功能障碍、昏迷、癫痫、偏瘫、紧张、心慌、大汗、思维混乱、行为异常、饥饿感、胰岛素使用、糖果

专家:纪立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主任医师  

      魏雅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今年84岁的唐奶奶一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病史,与94岁的老伴互相照顾,生活质量很高,并且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治疗,血糖一直控制得还不错,但是就在2013年的一天晚上睡觉时,唐奶奶出现了昏迷的状态,由于是晚上,家里人都没有发现,等白天发现并且到医院就诊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认知功能障碍,经过检查,发现造成这种后果的元凶竟然就是“低血糖”!专家告诉我们,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辛辛苦苦大半辈子,一直努力的将血糖控制在一个平稳的范围内,但就因为一次低血糖的发生,很有可能将之前的所有努力都毁于一旦,究竟这是为什么?低血糖又为什么会对大脑产生影响呢?敬请关注2月28日17:25分北京卫视播出的《养生堂》,我们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魏雅楠,为您讲述《要命的低血糖》。

2016年2月28日播出《要命的低血糖》

2016年2月28日播出《要命的低血糖》

2016年2月28日播出《要命的低血糖》
糖尿病是一个进展性的疾病,在早期的时候,可以通过饮食控制、用口服药来控制血糖,到了糖尿病稍微晚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用胰岛素、或者是增加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来控制血糖,这些药物就好像一把双刃剑,一个刃是帮助大家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让我们活的时间更长更健康,而另外一个刃就是,一旦使用不当反而会造成伤害,对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讲,如果使用胰岛素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风险在30%到50%,服用口服的降糖药物,特别是磺脲类药物的时候,出现低血糖的风险在16%到20%,面对高血糖的并发症,和低血糖的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如何能在这个两难的问题之中找到平衡呢?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知道低血糖发生的雷区在哪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期节目。

2016年2月28日播出《要命的低血糖》

2016年2月28日播出《要命的低血糖》
当白菜遇到了尿盆,它们之间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在一个寒冷冬天的晚上,75岁的张大爷,竟将白菜当成了尿盆来使用,而且第二天完全不记得自己发生过的这些事情,令他产生如此怪异举动的元凶竟然也是“低血糖”!专家告诉我们,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大脑本身不储存葡萄糖也不产生葡萄糖,完全靠血管里的葡萄糖来提供它的生命活动,大脑平常要利用我们吃进去葡萄糖的50%左右,所以当血管中的葡萄糖很低,大脑没有葡萄糖的供应时,它的细胞就会发生功能的异常,从而导致一些怪异的行为发生。为了减少低血糖对大脑的伤害,我们就需要随时注意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究竟在低血糖发生的时候有哪些蛛丝马迹会提示我们呢?请收看本期节目。

2016年2月28日播出《要命的低血糖》

2016年2月28日播出《要命的低血糖》

2016年2月28日播出《要命的低血糖》

2016年2月28日播出《要命的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通常都会随身携带一些糖果,用来以防低血糖的发生,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糖果,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低血糖患者来救急呢?专家告诉我们,见效最快的就是葡萄糖片或者葡萄糖粉,如果没有葡萄糖的话,尽量选择水果糖,而不要选择巧克力和奶糖,因为水果糖里面的蔗糖是属于大分子结构的,是一个一个葡萄糖连起来的串,当我们把含有蔗糖的这种食品吃进去之后,它会被分解成一个一个葡萄糖,然后提升我们的血糖,而巧克力、奶糖的口感更好,但是它们含有脂肪,脂肪和糖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它提升血糖的速度相对更慢,所以建议大家优先选择的是随身携带水果糖。不仅选择糖果的种类要讲究,就连糖果的包装也是特别需要注意的,究竟哪一种包装的糖果更适合低血糖发生的时候来吃呢?请关注本期节目。

2016年2月28日播出《要命的低血糖》

2016年2月28日播出《要命的低血糖》

2016年2月28日播出《要命的低血糖》


《警惕让人变“傻”的糖尿病》
关键词: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最强大脑、海马
专家:郭立新北内分泌科主任

聪明的小明,进入老年居然变“傻”,到底是因为脑卒中、糖尿病,还是抑郁症呢?专家指出:三种都有可能,但导致小明变“傻”的罪魁祸首是糖尿病。糖尿病到底为什么会导致人的认知功能出现问题呢?又有什么办法可以早发现、早预防呢?专家通过游戏、问卷等方式,形象的做了解读。北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做客《养生堂》,教给您如何警惕有可能让人变“傻”的糖尿病!

2016年3月14日播出 <wbr>《警惕让人变“傻”的糖尿病》
《养生堂》的最强大脑在哪里?现场直接出题,进行测试!专家通过游戏,告诉您最强大脑里面都有哪些奥秘!如果我们没有保护好大脑中的海马体,又会有哪些可怕的后果。专家指出:有些糖尿病就会造成人的记忆、计算、语言等能力的下降,甚至导致痴呆!那么人们最常见的认知功能减退,会有什么表现呢?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养生堂》。

2016年3月14日播出 <wbr>《警惕让人变“傻”的糖尿病》

2016年3月14日播出 <wbr>《警惕让人变“傻”的糖尿病》

2016年3月14日播出 <wbr>《警惕让人变“傻”的糖尿病》

    或许家里的老人,甚至有可能自己,在不经意间,已经面临认知功能的障碍了!那么生活当中的哪些细节,会提示您需要提高重视了呢?专家给出了一个非常贴近百姓生活的记忆问卷,可以让您很方便的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有了变“傻”的可能。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养生堂》。

2016年3月14日播出 <wbr>《警惕让人变“傻”的糖尿病》

2016年3月14日播出 <wbr>《警惕让人变“傻”的糖尿病》

2016年3月14日播出 <wbr>《警惕让人变“傻”的糖尿病》

    谁都不愿意有一天会变“傻”!那么有哪些预防的办法吗?专家给出了四种方法:多读书、改变生活习惯、控制指标、饮食调节。那么这些办法到底应该怎么操作,其中又有什么诀窍呢?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养生堂》。

2016年3月14日播出 <wbr>《警惕让人变“傻”的糖尿病》

2016年3月14日播出 <wbr>《警惕让人变“傻”的糖尿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