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岛小路: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典范

 智慧旅游519 2013-07-25

    2009年,我参加了在韩国济州岛举办的首届亚太地区文化与创意旅游论坛,在会上,第一次听到了韩国旅游中一个很独特的词语:“偶来”。会后,论坛组委会根据大家的要求,安排了一次对偶来的实地考察,直到考察之后我才搞明白,原来这是济州岛旅游的一个新创意。

    济州“偶来”即Olle,是济州岛方言,指的是济州岛传统上乡村家家户户从自己家的门口到大路的小路,也可以说是从大路进入自己家的小路。“偶来小路”像一场旋风,横扫韩国,被誉为“韩国最具代表性的徒步小道”,还被评为韩国人最想去的国内七大著名旅游景点之首,2010年,韩国体育文化观光部和韩国观光公社授予它“韩国观光之星”称号,2011年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亚洲都市景观奖。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真正动了要认真了解一下其中原委的念头。

    2013年上半年,我两次去济州岛,曾两次专门拜访了济州偶来基金会,与韩国的一些旅游学者进行了交流,并专门走了一段济州西归浦市的一段偶来,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济州岛上的偶来曾是当地最普通不过的小路,最不起眼的东西,然而,今天,环绕整个济州岛的偶来小路作为网络真正成了世界生态旅游的典范,值得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认真研究之一案例,如果真心要发展生态旅游,而不是在打着“生态旅游”的幌子,仅仅把谋求商业利益作为唯一标准行事的话,那么济州偶来案例能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借鉴与启示。就在今年4月份,美国的一位资深媒体人伊丽莎白·柏克出版了一本关于世界旅游的书,书名是《超额预订:旅游大爆炸》,对当前全球旅游大发展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理性的分析,读着这本书,就越觉得“济州偶来”案例的意义所在。

    缘起:一位资深媒体人的梦想

    “济州偶来”创意来自于一位具有特殊经历的资深媒体人,而这个想法产生于创意者一次无奈的海外“逃避旅行”途中。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徐明淑,于1985年进入媒体圈,从事编辑、记者工作,2000年,韩国出了一件颠覆传统媒体的创举,著名媒体人吴连镐在首尔创办了世界首个以原创新闻为主要内容在线报纸OhmyNews(《哦,我的新闻》),这在新闻界称之为“公民新闻”,每个公民都可以以记者的身份写稿,专业记者做指导,编辑把关,凡是稿件被采用的“记者”都可以按照稿子的质量领取稿费。这个网站出现之后,立刻对韩国各种媒体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据后来的专业调查显示,在该网站创立后的4年中,使韩国17%的订户取消了报纸的购买或订阅,该网站的日访问量达700万人次,页面日均点击量高达2500万,占据了韩国网络新闻市场份额的33.62%,并被英国《卫报》誉为“世界范围内对本国事务影响最大的新闻网站”。2005年,徐明淑加盟这个媒体,并被聘为总编辑。可以想象,无论做时事周刊的总编还是做“公民新闻”网站的主编,这都是个十分辛苦熬人的工作,为此,她也不得不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尽管她非常喜欢媒体这个职业,但确实感到压力非常大,总是感到疲惫不堪,她曾有一次,竟然在一个与前总统金大中小范围的记者谈话会上睡着了,被总统和大家发现的尴尬成为广为流传的媒体笑话。于是,2006年9月的一天,她突然下定了决心,终止了23年的媒体生涯,给自己放个长假,要彻底放松一下。经过了一个月的准备,只身一人飞往西班牙,选择了具有千年历史的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做一次彻底的静心康复旅行。

    圣地亚哥之路是世界著名的朝圣之路,它与基督教相关。圣地亚哥是西班牙西北部的一个古老城市,其全称为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deCompostela),与罗马、耶路撒冷齐名,构成世界三大基督圣城之一。那里有著名的孔波斯特拉大教堂,而这个大教堂是为纪念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圣詹姆斯而建,原因是在这个地方找到了圣詹姆斯的遗骸。自中世纪开始,这座古城成为世界各地信徒朝圣之地,于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从欧洲各地到这一圣城的朝圣之路,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从法国到圣地亚哥的这条朝圣之路,也被称“圣詹姆斯之路”或“法国之路”,总长度达800公里,一般人大多要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朝圣行程。这条漫长而艰辛的步行之路吸引着世界各地有着不同信仰、不同地位、不同境遇之人前去体验,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使不少人改变了人生的道路,于是,这条路被很多人誉为“人生的转折点”。慢慢地,这条路又逐渐变成了旅游胜地,人们走在这条路上,以一种新的方式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寻求冒险的刺激,体验独特的文化,当然也包括与陌生的“同路人”的交流。现在,这条朝圣之路已被欧洲议会命名为欧洲文化之路,并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变成了举世闻名的文化、宗教旅游胜地,每年接待世界各地的游客20多万人次。

    和大多数“朝圣者”一样,徐明淑在这条朝圣之路上度过了36天。走在这条古道上,沿途的风光、风情与历史遗址以及途中结识的人,都给她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从中受到很大的鼓舞、激励,也能静下心来,对人生的道路进行了深刻地思考。

    这次旅行对徐明淑来说是永生难忘的,就是这次旅行使她下定决心,要在自己的家乡济州岛要创建一条能产生同样效应的步行路。徐明淑觉得当时的韩国人确实是过着一种极其忙乱狂热而又一意孤行的日子。平常的日子里,大家总是那么急急忙忙、火烧火燎的,事事急功近利,人人只想成功,贪得无厌。人们忘掉了如何放松自己,如何去应付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遇到一些小麻烦就会过分地懊丧,碰到一些挫折就束手无策。近些年来,韩国人自杀率的不断上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于是,她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圆梦。她当时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明确,就是要创建一条人们可以自由畅行的小路,把济州岛最本真、最美的东西展现出来,让大家享受,让人们放松,把它建设成为“世界最美丽、最平和的小路”。这是一位热爱家乡的游子的梦想,是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而为世人造福的梦想,与个人的名利无关。

    圆梦:一个心底承诺的兑现

    西班牙的圣詹姆斯之路给了徐明淑灵感,也为她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概念与定式,这是她规划梦想的第一步。但是,这条路要建在自己的家乡济州岛,就是要在自己最熟悉的家乡土地上修造一条独特的济州之路,让更多的人在这条路上得到自己曾经在那遥远的西班牙历史古道上的类似体验。“济州偶来”在韩语中用的是Ollegil。这个词由两部分组成,后面的gil是韩语,意为路或小径;前面的Olle是济州方言。因此,这个合成词就是用济州话中所表示的一种只在济州岛才有的那种小路。“偶来”是“连接大街与家门的窄道”,也就是说,这是济州岛乡间所固有的一种从家门走向大路的小径,是家家户户与外部相连接的途径。有意思的是,在韩语中,Olle的发音又和“你要来(这儿)吗”相同,因此,Jejuolle又可以理解为“你要来济州吗”。于是,Je-juolle这个词语,不仅具有独特的济州特色,又切合好客的寓意。

    2007年9月,济州岛上修建了第一条偶来,被确定为偶来1号,《济州偶来》导游书上描述这段小路时说,“这仿佛是用各色美丽的布料点缀起来的包袱皮般绚丽秀美,这是只有在济州岛才能看到的景象。”

    经过了5年多的努力,到2012年底,全岛共建成26条偶来,基本上把整个济州岛环绕起来,合计总长度达422公里。这显然是个巨大的工程,它已经成为济州岛上一个耀眼的珍珠项链,也成了济州岛乃至整个韩国旅游的一张名片。徐明淑最初的梦想已经实现了。

    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自己努力在做的事不被理解。一位事业正处于巅峰期的媒体人,突然宣布退出,回家修小路,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出来的决定,同样,这也是一般人也难以理解的。对此,徐明淑很苦恼,但是并没有因此而却步。首先是她妈妈不理解。那些年,妈妈和她都住在首都首尔。当她告诉妈妈要辞去媒体工作回济州岛修路时,妈妈的第一个反应是闺女真是个“疯丫头”,她说,“迄今为止,我一直骄傲地说我女儿是一个媒体公司的主编。现在是否我要说我的女儿回老家去修路去了?”而当地百姓也持怀疑态度,有的老人讲,“在我们这里,这些年那些耗资数十万亿韩元建造的奇特旅游景区都不能吸引多少人来,你弄那些孩子气的小路能有什么用?”的确,那个时期济州岛旅游业发展很不景气,随着韩国人出境旅游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国外去旅游度假,原本作为蜜月旅游火热的济州岛也变得冷清了许多。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汽车,尽管开车在济州岛也可以看上几天,但人们觉得在济州岛旅游度假既不便宜,也不好玩儿。于是更使人觉得靠岛上的小路吸引游客尤其不可思议。对此,徐明淑心里很清楚,在这时候任何语言上的辩解都是苍白无力的,只能用行动、用结果来取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世上无难事,但需要用心去做,贵在坚持。第一条小路的修建费时1年多,人们看到了她的诚意,看到了她的努力,不少人在这条偶来小路上开始体验到它对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济州偶来的问世在韩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韩国大陆徒步者蜂拥而入,因为这正是人们一直在寻找的享受济州岛风情的新方式,口碑的宣传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头一年体验济州偶来的徒步者超过3000人次,而到这个项目的第2个年头,体验济州偶来的人数激增到3万人,到了第3年,已有20多万人亲自体验过济州偶来。回忆起这个过程,徐明淑感慨万千,在短时间内,社会对这些偶来小路产生了如此大的反响是她自己没有想到的。一时间,人们形容说韩国出现了个“偶来综合症”,在谈话中出现了一些与偶来相关的流行语,像什么把修小路叫做“做偶来”,把走小路的人叫“偶来客”、“偶来迷”、“偶来移民”;说去“做偶来”成了去济州岛旅游的代名词。

    事实胜于雄辩,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包括一些政府领导人都开始关注这一项目,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支持。

    创意:放松心境,自然和谐

    体验过济州偶来的人,或者仔细研究过济州偶来的人,大凡都会得出这样一个共同的结论:偶来的创意在于让人放松心境,获得幸福,而这一切都靠的是济州本色。人们把济州偶来的一些做法,称作“偶来精神”。

    第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现有资源。在旅游创意中,不少地方往往走“无中生有”的路,总想用大智慧创造出惊人之举,但不少地方导致了事倍功半的窘境,花巨金造出来的东西得不到预想的赏识,或只是昙花一现。济州偶来的创意者认为,济州岛的大地上有很多小路,有很多很好的小路,它们朴实无华,但是济州人的社会发展的见证。他们不想花大钱大兴土木去造什么天下第一,就是尽力把那些现有的小路修整好,把断开的小路连接起来,把已经废弃消失的小路恢复起来,把人们忘却的路再找回来,把从来没有的路开辟出来,形成一些通畅完整的小路。在这些小路上漫步,人们能够看到最真实、最朴素、最完整的济州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既欣赏风景,又体验生活。济州偶来不仅在郊野,也进入社区,当年的村落,现在有的成了城镇,外来人在路上可以了解当年和现在的济州,而济州人通过这条可以重新认识自己,发现美丽,结交朋友。

    第二是让来走偶来的人享受充分的自由。现在,济州偶来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步行道体系,每一条小路都有自己突出的特点,而且,所有这些偶来是彻底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在这些小路上,只有通途,没有障碍,人们可以在任何季节、任何时间在那里漫步。这个创意的核心就是“心态静,节奏慢,自由自在”。走在这些偶来小路上,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力选择不同的方向和方式行走,速度可快可慢,距离可长可短,随时可停可走,进出完全自愿。在这400多公里的济州偶来网络中,无论何地,都没有收费的门槛,全部向所有的人开放,不管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享受同样的待遇。这样的设施,恐怕在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是很好见到的。

    第三是人性化的设计让人感到亲切。在这些偶来小路上,你几乎看不到有什么人在服务,但是,你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有很多人在为此做着贡献。这是只有道路而没有边界的景区,但每条偶来的起止点都设有起止碑,它们是标识性石墩,其侧面有偶来小路的编号,向上的平面上刻画着这条偶来的区位示意图。在偶来途中所有出现岔道的地方都有双向双色木板方向标,或在地面或岩石上设有路标,在栈道或林中有双色丝带标识,悬挂在步行者最容易发现的地方。在特定的路段会有善意温馨的提醒,以时时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一段距离之后,总会有避难所的指示牌,以便让步行者在遇到恶劣天气发生时方便地找到避难之所;在适当的地点会见到独特简朴的卫生间,不管设施如何简朴,但总是干干净净,安全方便。济州偶来的路标都非常醒目,易于辨认,代表大海的蓝色和代表柑橘的黄色,让人随时随地感受到济州的韵味,济州的本色;所有的标识,蓝色指向前进的方向,而黄色指的是你的来处,总让人有种永不迷路的安全感。这些细节总让人随时都会感受到有人关怀的温暖。

    作为偶来的精神之一,这里的一切都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种理念:在偶来小路上行走,就是要人们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用赶时间、比速度。济州偶来小路越来越多,有主线也有辅线,线路有长有短,难度有高有低,但从来不给每条线路冠以特定的主题,让人们走在路上,就是要感到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总能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态。

    第四是时时处处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济州偶来,如前面所说,并非是专门统一建造的人行步道,而是将原有小路和栈道的断头连接起来,形成步行道,没有任何机动车辆的干扰。这和中国一些地方专门设计建造的标准化的步道大相径庭。偶来小路大多是自然的小路,有的是用当地独特的黑色火山岩装饰,有些是木栈道穿越树林或海边,更多的一些田间步行小路,路边野花野草相伴,或以不同形状的石块为界。作为海岛,济州岛有着自己的小气候,即使是在冬天,也充满着生气,一种像芦花一样高高的植物,一年四季长在路边,独成一景。在偶来途中设立的路标、告示牌,也都充分地考虑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所有偶来的宽度一般不超过一米,只要有可能,都不用沥青铺地或水泥硬化。路标的材质都是就地取材,不仅与整体环境相匹配,而且要保证无污染。

    此外,还开展了清洁偶来活动,参与体验偶来活动者可以在偶来线路起点领取垃圾袋,在沿途顺便把见到的垃圾收入袋中,在偶来的终点把垃圾交给那里的管理人员,并获得一个清洁偶来印章,获得5个印章者可以获赠一个偶来水瓶,这既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奖励。在参与偶来步行者中,大家都争相参与这一活动,很显然,人们所期待的并不是那份奖赏,而是那种荣誉与责任。

    为了实现环境友好的理念,偶来基金会花了许多心思。作为一条必须恪守的原则,从一开始就提出“远离水泥”的信条,这也是几张偶来突出的精神之一。偶来小路就是让人们的脚踏在天然的路上,这可以是泥土,可以是石头,而绝不是人为的硬化,让走在路上的人直接感觉到大自然的接触。

□张广瑞

    (上接7月5日6版)

    运营: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很显然,“济州偶来”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靠个人或一个民间机构的力量和热情是难以完成的,这个梦想的实现,必须靠社会的认可与支持。2007年9月4日,为了完成这一事业,徐明淑注册了一个非营利机构——“济州偶来”(JejuOlleTrail),即济州偶来基金会(JejuOlleFounda-tion)。到2013年初,整个基金会只有正式员工12人。这些年来,这样一个基金会,开展了包括开发、维护、修理以及管理、推广等一系列的工作,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这个基金会创办伊始,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走的就是“依靠社会、大家事大家做”的路子,这个机构也和“济州偶来”一样,也是完全开放型的,广泛地吸收社会参与。

    其一,基金会作为公益机构,不谋私利。偶来基金会做的是修桥补路的善事,但不拥有任何土地,不从偶来小路的开发中谋求任何私利,一直坚持与土地所有者进行协商,共同把这些小路联系起来,变为步行者的通途。没有私欲,不求功利,成为这个基金会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动力。

    其二,基金会实行志愿者制,齐心协力开发经营“济州偶来”。“济州偶来”基金会偶来的建设中实行的是志愿者计划,凡是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人,只要承诺每月捐助1万韩元(相当于10美元)或一次性捐助10万韩元者,既可以注册为“济州偶来”的正式会员,正式会员就是注册的志愿者。到2013年初,全韩国共有会员800人,其中济州道100人。基金会为这些会员提供徽章、小纪念品以及《济州偶来旅游指南》和《会员通讯》等信息服务。这些会员一年中至少要到这些偶来两三次,参与徒步旅行活动,或参与偶来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自愿的、不计报酬的。

    其三,多种形式积极争取社区的支持。办起这样一项事业,必须要得到社会的支持,但是“济州偶来”基金会所寻求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支持,更看重多种实际的支持。吸纳企业和社团的资金或特定项目捐助获得的经费主要是用来做导游资料的印制、会员护照的推广、路标制作以及其它相关设施的建造和维修等。与此同时,他们积极想办法寻求社会各方的支持,让更多的人为这一项目献计献策,解决各种难题。例如,许多公营与私营机构在偶来小路的建设中无偿地提供人力、物力、技术和设备的支持,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就是来自军事部门的支持。因为在开辟新路段时,经常会遇到巨石、沟壑挡路,克服这些大障碍,经常需要当地部队的帮助。

    其四,创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努力实现游客与当地居民共赢。“济州偶来”创立以来,努力推广一种称作“一家公司一偶来”的

    合作机制。济州道政府对在岛企业的社会责任有明确的规定,一年中要把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公益事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于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济州偶来基金会与在济州岛的企业协商,在“济州偶来小路”沿线的村落搭建产品销售平台,确定一个村落与一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济州偶来”会员预交39.8万韩元(相当于2400元人民币)的年费,每月就有固定数量的新鲜蔬菜、水果和海产品按时快递到家,所有的运营费用由合同公司负担。这样做,当地居民可以方便地把自己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而会员们可以买到质量好且价格优惠的商品,省去了中介的费用。这就是“一家公司一偶来”的合作方式。“济州偶来”广泛地分布在全岛沿海地区,与当地城镇和社会融合在一起,这一活动的开展就是让“偶来族”和支持偶来小路活动的居民们和谐相处,让当地居民从中受益。偶来族在旅行中可以亲身体验风景和民情,同时有机会品尝、购买当地的特产,让游客感受到如在亲戚朋友家一样亲切与信赖。这样做,又使大公司帮助了当地的微小企业,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其五,偶来小路的开发真正使当地人受益。从直接的意义上说,开发偶来小路是为更多的人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与机会,但同时产生的另外一个结果是让偶来沿线的当地人切实受益。因为,游客在偶来的旅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消费大多是在当地社区,这包括当地人家庭经营的小餐馆、家庭旅馆和民宿、集市或便利店,享用的是当地的农产品、海产品,购买的是当地人利用当地材料和传统技艺自己制作的具有本地特色的纪念品。到2012年,“济州偶来”沿线的餐馆、旅馆和商业点已达250多个,它们的有关信息都发布在《“济州偶来”旅游指南》和偶来基金会的网站上,其产品或服务的品种、价格和联系方式都是公开透明的。通过这样的活动,还能够促进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相互了解和交流,这也是偶来能够始终得到当地社区的支持并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所在。

    在今天的济州岛上,旅游者到处可以见到“欢迎”的标语或标牌,而这些欢迎的标语大多数是来自数以百计的当地的家庭旅馆、餐馆或商店的主人。济州岛当地人如此真心诚意地对来自外地旅游者的欢迎,这在济州旅游发展史上还真是头一次。也正是同样的原因,当地人主动找到“济州偶来”基金会,请他们把“济州偶来”连到自己的家门口,并保证按照要求做好自己的事。

    “济州偶来”发展的深刻意义还在于惠及特殊群体。济州岛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近些年来,许多年轻人为了觅寻更好的发展机会,离开了海岛,到大城市或海外去发展,从而出现了不少空壳家庭,只有老人留守,这些乡村的老年人不仅获得收入的能力低,而且寂寞与孤独也

    越来越成了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此,“济州偶来”基金会帮助偶来沿线村庄的老年人,把闲置的房舍进行整理,向前来做偶来的人出租,这样做不仅使他们有了新的收入来源,也使他们有了和别人说话聊天的机会。住在这样的家庭旅馆里,游客真正体验了当地人的好客、慷慨与特有的风俗,也使当地人拉近了与外来人的距离,日子过得有意思了。

    “济州偶来”是个非营利机构,但也开动脑筋,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推广偶来的旅行方式,通过开发纪念品的方式获得开展活动的部分资金。“济州偶来”专门印制了《“济州偶来”护照》,游客每走过一条偶来,可以在《护照》上盖章留念。同时还出售以干崽娃娃为吉祥物的玩具、钥匙环和带有偶来标识的多功能围巾、风雨衣、水瓶扣、日记簿、明信片和台历等获得一些收入。与其说这是一种获得收入的途径,不如说它的意义更体现在满足游客的兴趣与扩大偶来的影响上。在这里,不得不说一说作为偶来吉祥物的干崽娃娃。无论是行走在“济州偶来”小路上,还是在阅读与偶来相关的宣传品或网站上,人们都会注意到一个济州特有矮种马的形象。济州岛人把它称作干崽,真实的意思是“小懒虫”,它身体矮小,总是慢悠悠地在田野走动,形象可爱,正好符合了偶来小路倡导的那种平和的“慢生活”。这是“济州偶来”创始人把它作为吉祥物的原因所在。

    此外,凭着媒体人敏锐的观察,徐明淑发现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社会现象:韩国妇女非常讲究穿着打扮,而在进入新世纪以来,韩国的服装价格降低了2/3,这使韩国妇女感到买衣服便宜多了,因此,为了追求时髦,一件衣服穿的时间越来越短,每年会有上百吨的衣物被当作废品而丢弃。于是,她想到给这些被遗弃的废物一个好用场:动员当地人采用民间手工艺把这些回收来的衣物做成干崽娃娃,作为“济州偶来”的正式纪念品出售。“济州偶来”基金会开展了一个干崽娃娃作坊项目,成立了干崽娃娃作坊合作社,组织当地居民用回收来的衣物、床上用品等布料手工缝制干崽娃娃。这些干崽娃娃由“济州偶来”基金会统一组织

    理想:尽享平和与美丽

    销售,统一定价为1.5万韩元(约10元人民币)一只。而且,这个合作社还积极鼓励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新移民参与,让当地人把传统工艺传授给她们。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当地人与新移民的接触,使外来人有了归属感,同时也使不同文化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这个小小的合作社使当地社区增加了就业,赢得了收入,促进了社会和谐,同时,销售干崽纪念品的收入还可以用来保护和维护偶来小路。

    “济州偶来”组织的宗旨就是创造“世间最美丽、最平和的小路——济州偶来”,“济州偶来”人的梦想就是“有一天,世界能变成一个人与自然共生的真正的幸福之所”。为此,他们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尽量让更多的人享受济州的美丽风景和美好的风情,它号召人们在“济州偶来”上,“不要比速度,悠闲慢慢走”。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游客轻松、愉快,以最好的心境体验最美的环境。为了使残疾人也能和正常人一样参与偶来的体验,在现有的偶来中设计了轮椅区段,现在这些轮椅区段的总长度相当于“济州偶来”全长的10%。在这些路段上,无论是电动轮椅还是婴儿车都可以通行无阻,“坐着轮椅也可以享受漫步大自然的乐趣”。“济州偶来”基金会不仅为乘坐轮椅的人设置了专门的导向标识,安排了为残疾人服务的义工,而且还设置了轮椅租赁中心,携带残疾人福利卡的人可以得到免费服务。

    当谈及“济州偶来”发挥的作用时,徐明淑总是非常低调。一次,一位记者说,“就一定意义而言,偶来显然是一场革命,它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徐女士的回答意味深长,她觉得这样说有点夸大其词。她认为,偶来应当是一条心灵的康复之路,而不是什么历史、生态或文化之路,她无意用这条路去教育别人,只想让人们得到自己的体验,主要是想通过偶来小路提供一个机会,让人们好好看看自己,想想自己是否过得很好,怎样才能够克服现有的困苦。她认为,济州有很多历史遗址和出色的风景,而偶来小路仅仅是为了让人们观察济州岛平民的生活,看看那些蕴藏着宁静和美丽的树林和海滩。她觉

    启示:生态旅游发展的真谛

    得,动听的故事是走在小路上的人们创造出来的。徐女士说,在这条路上,几乎没有一天不见到有人落泪的,尽管原因会各有不同。慰藉心灵,敞开心扉,也许这就是“济州偶来”人恪守创意的动力所在。

    褒扬这些偶来小路,人们使用不同词语。有人说,在偶来小路上走一走,有两件“最好的东西”,一件是这些偶来一年四季都开放,因此人们任何时候都可以欣赏济州岛的美景;另一件是,如果你是和家人或朋友前来,同时可以得到两件礼物:一个礼物是你们可以一起享受大自然,另一个礼物是你们得到了更多可以在一起的时间。徐明淑在这个方面非常自信,她觉得,社会之所以对“济州偶来”反映强烈,是因为城市生活让人们感到受到伤害,并深感疲倦。她自己也曾是欲望的奴隶,因为回想一下,好像城市就是人们的欲望所在,想尽千方百计要脱离乡村,奔向城市。但是,她并不认为人们要丢弃欲望,相反,只是要让人们有个时间反思一下,自己正在往哪里去。人们需要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来做这件事,只是长期以来没有找到这样的好地方。“济州偶来”就是为更多的人提供这样的场所。她承认,她现在这样做也是在抢地方,抢机会,因为现在能这样做的余地越来越小了。

    “济州偶来”从发起人的灵感到梦想的实现,整个过程不过5年多的时间。“济州偶来”受到了韩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支持,其创意理念、运营方式和积极效果从一个侧面诠释了“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真谛。学界和政府经常讲“旅游是创造幸福的”,而这一点在“济州偶来”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生态旅游在满足旅游者旅游愿望的同时,还必须体现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并能使当地社区在经济上得到好处,这些目标在“济州偶来”的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实现。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测算,在济州参与偶来旅行的人,其消费超过一般旅游者,2010年偶来在当地产生的经济影响超过2520亿韩

    元,到2015年预计将达9548亿韩元。偶来旅游提高了当地公共交通的利用率,也增加了当地人的就业机会,它实实在在地促进了乡村发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这一切,也是当地社会和政府支持“济州偶来”的主要原因。尽管从一开始徐明淑并没有把“济州偶来”当作旅游产品来做,但发展到今天,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一种旅游产品的概念,它本身成为韩国“生态旅游”的代名词,韩国“济州偶来”的理念通过数以百万计的旅游者传遍整个韩国,也以不同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徐明淑认为,也许最初人们对偶来小路的兴趣是岛上独特的自然风光,在小路上走一走会感到心旷神怡。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是游客的亲身经历。小路是“济州偶来”基金会设计的,但是如果没有社会的支持,到一定时候它就会达到极限,难以持续。如果在那里吃不好,如果当地人不友善,来过一次的人不会再来,也不会火热到现在的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济州偶来”是个奇迹,是所有徒步旅行者追求的梦想。让徐明淑感到自豪的是,这项工作的开展是在没有资本投资、也没有动用政府资源的条件下完成的。这是普通人汗水的结晶,这一点可以说是“济州偶来”真正的伟大之处。

    在当今世界里,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步行道,人们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心境在这些小路上行走。然而,“济州偶来”是独特的,能像徐明淑这样坚持不懈、执着奋斗的也并不多。尽管徐明淑并没有把“济州偶来”作为旅游产品向世界推销,但人们相信,在国民旅游兴趣不断变化、世界旅游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济州岛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超过500万人次,其中“济州偶来”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近些年来,济州岛大力推广会议与奖励旅游,很多组织者决定把济州岛作为目的地时,总会把“济州偶来”这一特殊产品考虑进去,它确实成为济州生态旅游的一个新亮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济州偶来”应当称得上是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典范。

    最近,“济州偶来”的一位朋友给我发来邮件说,欢迎我再次光临“济州偶来”,并盼望着将来有一天能在“北京偶来”或“中国偶来”上漫步。我想我一定还会去体验“济州偶来”的,也相信像“济州偶来”这样的小路也会在中国出现,让它也能成为中国旅游之梦的一个元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