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标准化为“全景栾川”助力

 智慧旅游519 2013-07-25
按国家标准建设的栾川五星级旅游公厕
栾川庄子村标准化农家宾馆
栾川老君山景区旅游服务中心

 

 编者按:洛阳是全国第二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一年多来,按照国家旅游局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洛阳市把旅游标准化作为旅游产业打基础、树形象、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全市动员,全面参与,全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涌现出一批工作优秀县(区)和单位。洛阳的旅游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国家旅游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业界的广泛关注。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对洛阳部分旅游标准化工作优秀县(区)和单位的做法及经验进行介绍,敬请关注。

    ●洛阳市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报道之一

    □胡建武吴钧君

    “全景栾川,即: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通过旅游业的引领发展,努力打造宜游、宜居、宜业的美丽栾川、幸福栾川。”这是栾川县委书记樊国玺为栾川未来描绘的美好蓝图。

    栾川是洛阳伏牛山腹地的一个山区小县、人口小县。同时,栾川也是河南省的旅游大县,全国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旅游业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栾川模式”。2012年以来,栾川县以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为载体,锁定“全景栾川”目标,不断贯彻标准、创造标准、超越标准,创新发展。使栾川实现了项目突破、经济突围、面貌突变,令人期待的“栾川梦”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政府主导:发挥部门联动力量

    旅游发展不是一家部门的工作,而是全民参与的一项社会工程。旅游工作由县委书记、县长直接抓,县委副书记具体抓,7名副县级领导分工抓。全县31个县直单位一把手和14个乡镇的乡镇长具体负责。栾川的做法在全国亦不多见。

    栾川县委书记樊国玺提出“要把旅游标准化作为引领栾川旅游全面提质的龙头”。栾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昝宏仓在县政府常务会议提出:“将旅游标准化工作纳入2012年、2013年政府工作计划和年度考核目标。”旅游标准化成为了栾川县旅游业发展的头等大事。

    栾川从旅游、质监、安监、规划、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抽调13名工作人员,组建了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办公室。各乡镇、各有关单位、旅游景区、宾馆饭店等试点单位也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旅游标准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明确一名领导主抓,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旅游标准化工作。形成了上下对应、职责明确、覆盖面广的工作体系,为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在第一时间召开了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动员大会。按照《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表》内容,制定下发了《栾川县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工作方案》、《栾川县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责任分工》和《栾川县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考核办法》,围绕十大行业提升,逐条将任务落实到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县政府设立了5000万元的标准化创建专项经费。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支持各乡镇、各试点单位开展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栾川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副书记宗玉红说。

    栾川县的各乡镇、有关县直单位都向县政府提交了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工作承诺书。县里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半个月召开一次旅游标准化工作例会,进行一次排名通报,对排名末尾的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县委、县政府将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责任目标考核管理体系统一考核,对未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造成创建失分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随着创建工作的快速推进,旅游标准化深入人心。栾川形成了人人学标准、人人用标准的良好氛围。不论是旅游景区、大型商场、娱乐经营单位,还是农家宾馆、社会餐馆、旅游商品企业,都经过旅游标准化的培训。栾川的旅游服务质量和县域整体形象明显提升。2013年上半年,栾川县共接待游客416.8万人次,同比增长17.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16.5%,旅游业引领带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生态建设的示范:山沟沟成了度假村

    两年前,位于栾川县庙子镇的庄子村,还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人均耕地不足6分,五花八门的砖房分布于河两旁。村民主要依靠农耕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两年后,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81家具有豫西特色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玫瑰、油葵、蓝莓、连翘五彩缤纷的花朵形成一片片迷人的花海,红的、黄的、绿的、粉的,美丽乡村成为都市人的向往。

    栾川县副县长张向阳介绍:“2012年栾川县被洛阳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全市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庄子村是我县确定的旅游标准化示范村,村内的道路、标识、建筑、配套设施以及外部的生态环境都是严格按照旅游的要求和标准来打造的。”

    “在栾川,一亩地大约能够产800斤粮食。政府直接将粮食补给群众,将土地流转出来,再聘请农户在自己的地里种植芳香植物挣工钱。这种一地两补的流转方式受到了村民的欢迎,政府很顺利地主导了耕地的用途。”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主任孙欣欣告诉笔者:“同时,政府以1:1补贴的形式,按照旅游的标准将整村的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实施穿衣戴帽工程,使原本形态各异的砖房变成了具有典型豫西特色的别墅。”

    从表面上看,政府的做法亏大了。不仅耕地的效益没了,而且补贴了大量的资金。深层次看,政府将全村的耕地进行流转,全部种上芳香植物。通过公司化运作,产生更大的收益。将房屋进行特色化改造,使整个庄子村的生态环境大幅提升。为该村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给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念“生态经”结“经济果”。良好的生态环境,古朴的田园村落,为庄子村聚足了人气和财气。来自郑州、洛阳、新乡、南阳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以前过年都没见过这么多人。”庄子村村民张古栾说。有人气,就有需求,就有消费。村民们开始自发的做起了农家乐。“政府聘请城里五星级酒店的大厨给我们培训,带我们到成都的三圣花乡考察,还成立了村级的农家宾馆管委会,统一进行食宿预订、管理和宣传,帮助我们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作为受益者之一的张古栾对政府的做法十分认可。目前,庄子村已经按照豫西特色完成了220户房屋的改造。其中有81户开始经营农家乐,解决了460余人的就业问题,使当地的农民就地转化为了旅游从业者,产生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不仅如此,一些大的开发商也看中了这里的生态环境。总投资10亿元,涵盖温泉服务、度假木屋、养生别苑、户外运动场、企业家俱乐部、牧歌田园等项目在内的伏牛山居旅游综合体项目就在这里落地。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创利税2000万元。生态提升给庄子村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在栾川县,像庄子一样的旅游特色村还有16个。旅游标准化建设,使乡村游变成了香饽饽,昔日无人问津的山沟沟,发展成为了特色鲜明的度假村。

    以人为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7月的栾川,郁郁葱葱,生意盎然。美丽的山花恣意绽放,洁净的空气清爽宜人。宽阔的迎宾大道旁仿木旅游标识牌简洁、时尚,引人注目。新建的自驾游服务中心和星级公厕成为了城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走进栾川县城,最直观的体验就是方便。“我们投资500万元构建了全县的标识系统,投资1250万元建设了8个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投资100多万元对全县33座旅游厕所进行了星级改造。让所有来栾的游客都能直接享受到最便捷的服务。”栾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昝宏仓介绍。

    “我们委托专业设计公司制作了《栾川县旅游标准化城市导向系统设计方案》,而且每一块标识都经过了国家标准委专家的审核把关。在外型上追求美观、系统,具有地方特色;在色彩上追求柔和、醒目,与外围环境协调;在标识符上追求规范、标准,容易识别;在功能上追求具体、实用,体现人性化。”栾川旅工委主任孙欣欣说。

    据悉,目前栾川已新增、改造道路交通引导标识80块,新增信息版面标识牌20块,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铭牌179块,旅游咨询内外标识128块,旅游公厕指示及内外标识牌16套,形成了完备的旅游标识系统。

    笔者来到栾川乡自驾游服务区。排队加油的车辆秩序井然。旅游超市内颇具栾川特色的旅游商品吸引了游客的眼球。一旁的五星级旅游公厕新颖美观。问询大厅里触摸屏一体机、多媒体影音系统、服务台、展示柜、游客休闲座椅、LED显示屏等设施一应俱全。3名年轻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几位背包客介绍鸡冠洞景区的情况。

    “自驾游服务区,主要是依托加油站进行扩建的。配套餐饮、停车、购物、信息咨询、公厕等服务元素,形成了六位一体、功能完备的服务中心。”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李戈接待了我们,“县里专门组织了服务标准化培训,让我们熟悉县情、景区门票价格、宾馆饭店、旅行社的基本信息。掌握标准的服务用语和服务动作。”

    临走时,李戈为我们送上了精美的栾川地图、画册、旅游指南,还为我们推荐了“全景栾川”官方微信、微博平台。通过扫描二维码,我们轻松地掌握了栾川县“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全面信息。

    创新标准:立体化提升旅游品质

    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这是栾川县创建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的基本思路。栾川在做好洛阳市定的7家试点单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将试点单位范围扩大到179家。使旅游标准涵盖到了景区、宾馆、餐饮、购物、交通、娱乐、医疗、农业、乡村等各行业。

    “旅游标准化的实质意义在于规范发展、提升水平。对已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严格贯彻执行,对某些优势产业,要结合栾川实际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地方标准,创造新标准。”县委副书记宗玉红一语中的。

    乡村旅游是栾川旅游发展的关键和亮点。栾川县通过标准化、特色化、立体化提升旅游品质,为洛阳乃至河南的旅游标准化工作树立了标杆。

    该县制定了《栾川县农家宾馆服务规范》,确定了293家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结合现有的农家乐基础,强调参与性、体验性、认知性,挖掘特色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森林文化等文化特色。运用石质、木质材料,统一农家宾馆的桌椅,体现生态元素。以山珍、野味、养生宴、药膳为突破口,开发特色餐饮。实现了农家乐的差异化、主题化发展;结合《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标准》,开展农家宾馆综合环境整治和服务行为规范活动。通过考核评选出星级农家,旅游部门依据国标制作星级标识牌,物价部门按照星级对农家宾馆统一进行核价,悬挂价格公示牌,打造品牌农家,确保诚信经营;结合生态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农业经营者延伸产业链,建设了合峪镇柳坪村生态采摘园、三川镇彩叶林基地、赤土店镇油菜花海庄园等8个以农业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庄园。形成了“一村一主题”、“一户一特色”的发展格局。

    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不仅给乡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给栾川的各个景区提出了新要求。

    “在栾川,所有的A级景区每年都要进行内部自查,要对照国家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整改。目前,我县的各个景区都在按照《国家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进行提升,不断丰富游客在栾川的旅游体验内容。目的就在于实现栾川旅游产品由单纯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休闲型转变,旅游收入由门票经济向旅游产业经济转变。”栾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向阳的思路非常清晰。

    2013年,栾川县共启动了21个旅游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5.06亿元。老君山金顶复建工程、夜游鸡冠洞项目、冰雪文化体育公园、九龙山温泉度假旅游区、倒回沟避暑度假区、伊河源山地度假区、金牛湖滨水度假区等一大批高端度假型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产品种类,夯实了旅游发展的基础,极大增强了栾川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2013年是全景栾川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旅游标准化建设的关键一年。面对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伏牛山生态功能区和洛阳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重大机遇,栾川在不断探索。

    “我们将以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为引擎,以建设全景栾川为根本目标,打造国家山地度假区、北方休闲养生福地、中原避暑胜地、伏牛山四季运动营地、豫西乡村旅游示范基地5张名片,使栾川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伏牛山区的游客集散中心,成为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的典范,成为八方游客的度假天堂、全县人民的幸福家园。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旅游业‘千百亿’目标,即: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游客人均消费达到1000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0亿元的宏伟目标。”县委书记樊国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