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摩托日记:沿着切?格瓦拉的足迹

 goosyzsu 2013-07-25

长江商报消息 袁越,网上著名的“土摩托”,《三联生活周刊》的特约撰稿人。很多人熟知他,是从那个有趣的“生命八卦”专栏开始的,但其实,袁越在《三联生活周刊》开的第一个专栏是“旅游与地理”。

每次旅行,袁越会考虑将要去的地方,可以解答自己内心的何种疑惑。“我想知道人类共同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于是去了非洲,去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看到了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的样子;我想知道宗教是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于是去了印度和尼泊尔,体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

近日,《土摩托看世界》出版,从这本书中你可以读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去到不同的国家你会发现,其实人有各种各样的活法,没有错的,只要活得高兴就可以。”

本报记者 周桐如采写 受访人供图

与阿根廷“问题少年”谈人生

袁越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旅行爱好者。对他来说,真正的旅行,是2003年的阿根廷之旅。

2003年,已经35岁的袁越和两个朋友一起去阿根廷参加友人的婚礼,在此之前,他只去过三个国家:中国、美国、墨西哥。但沿着切?格瓦拉的足迹在阿根廷走了一圈后,袁越发现,这个国家不但一点都不危险,且风景极好。

在阿根廷境内的21天,袁越和他的朋友们,最北走到伊瓜苏瀑布,最南走到卡拉法特冰川,最东到达马德普拉塔的海滩,最西到达埃尔查尔腾的瑟拉托里冰山和巴里洛切的千岛湖,最后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待了5天。

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袁越看来,就像一个没落的欧洲贵族。满城的欧式建筑和咖啡馆,每天深夜2点都还顾客盈门。袁越说,咖啡馆外经常可见一群人聚众辩论、演讲,自己曾亲眼看到一群人围住一个壮汉,听他演讲。从他的衣着打扮看得出是一个穷人,演讲的内容许是在声讨富人的为富不仁。袁越从一旁偷偷拍照,被他发现,“他对着镜头给了我一个中指,我立刻回敬了他一个中指,他却冲我哈哈大笑,似乎要和我称兄道弟。”

袁越十分热衷与当地人一起,体验他们的生活。在帕塔格尼亚,他与当地人一起攀爬冰山;在农民家里品尝原汁原味的马黛茶和葡萄酒;走访在阿根廷开餐馆的中国人;观看丰田杯足球赛;与阿根廷的三个“问题”少年闲聊人生。在阿根廷的一切,都让袁越觉得无比有趣。“对我来讲,第一次去那种比较陌生的地方,那种新鲜刺激感是很强的。”

在南非,见到三头狮子和一头羚牛的对抗

阿根廷之旅对袁越的影响,远不止改变他对旅行的印象这么简单。2005年,从美国回国前,袁越看到电影《摩托日记》后发现,自己在阿根廷所走的路线,竟与切?格瓦拉在阿根廷境内骑行时的路线几乎一致。为着这种巧合,袁越回国后开了一个博客,名为“土摩托日记”,以此来纪念那次旅行。袁越没想到的是,土摩托这个网名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他的真名。

阿根廷之行的第二个影响,几乎可以算的上是改变了袁越的人生轨迹。某一天,袁越突发奇想,把在阿根廷旅行的经历总结成了一篇游记,取名为《格瓦拉的阿根廷》,发给了《三联生活周刊》。从此便开始了“旅游与地理”,袁越开始了更远的旅行。

2006年1月,袁越将第一次“公费旅行”的目的地选在了南非,那也是他第一次没有朋友作伴的完全自助行。袁越说,选择南非,是因为那里是人类起源的地方,“我一直就想去那里看看,我想知道人类共同的祖先是怎么生活的。”

在南非的立法首都开普敦,袁越住在当地的一家背包客旅馆里,和来自不同国家的散客搭伙,先后去了好望角、贫民窟、曼德拉纪念馆、葡萄酒庄园和企鹅岛。“这种玩法又便宜又有‘艳遇’,比组团好玩多了。”在南非逗留一个星期后,袁越和一众背包客搭上了一辆越野大巴,在南部非洲5国晃了两个礼拜。在路上,他们一起在野外搭帐篷做饭,观察沿途的野生动物,探访贫民窟。

袁越印象最深的是在博茨瓦纳,在导游的带领下,他们一行进了一片动物保护区,而他们的座驾是一辆没有护栏、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四面透风的敞篷吉普。沿途,袁越看到了无数种叫不出名字的鹿、猴子和鸟;与一头狮子保持在1米左右的距离;还亲眼看到三头狮子和一头羚牛的对抗。“双方都瞪大了眼睛保持着进攻的姿势,很长时间都不动。这种最逼真的动物世界中一触即发的大战相当具有现场感,比电视上的凶猛多了。”

这趟旅行,让袁越对非洲的印象,从之前的完全模糊,到开始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野。“感触最深的就是非洲的野生状况。在那片土地上,野生动物到处跑。站在那里,你可以想象咱们的祖先是怎样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

如今,袁越平均每年有大约一半的时间是在国外。旅行对他而言,不是为了放松,而是为了探寻,借助考察目的地国家的自然与历史,发现有趣的问题,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他去宣布破产后的冰岛考察当地的经济状况,从地理、自然环境的角度告诉读者这个国家为什么会破产;为了了解人类发展史,他在秘鲁待了长达一个月,考察了印加古城库斯科,拜访了的的喀喀湖的水上人家,从空中欣赏了纳斯卡地画,徒步印加古道直达马楚皮楚;为了了解日本震后的救援情况,他跑到极难进入的日本本岛,重现了日本大地震及抗震救灾的细节。

最后的玛雅人:不修水渠、不犁地,全靠雨水灌溉,全吃素

在袁越的诸多探寻之旅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他对玛雅文明的探索。因为一直对玛雅文明有着浓厚的兴趣,也为了掀开笼罩在玛雅人身上的神秘面纱,2010年底,袁越踏上了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的发源地。

在这座神秘的岛上,袁越去的第一个地方,是帕伦克遗址,它位于帕伦克小镇的山上。在当地导游的引导下,袁越钻进通往山上的小树林,沿着碎石向上攀爬。脚下的碎石,据说是当初玛雅人用来砌墙的材料,因风雨的缘故,才从山坡上滚下。在所攀爬的十米多高的小山包上,袁越邂逅了骷髅殿和红女王殿两座玛雅特色的金字塔。而给袁越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并未对游人开放的“铭文殿”。这座高25米的金字塔,塔顶有6根石柱,其中有3根刻有620个玛雅象形文字,据说是破解玛雅密码的关键之一。

从帕伦克出发,袁越又到达了另一处玛雅遗址——提克尔。虽然此行的主要行程仍是攀爬各种不同高度、不同造型的金字塔,但在提克尔,袁越了解到玛雅金字塔的石阶原来常用作刑罚;玛雅的贵族和平民阶层可以用身高、骨架来进行区分,因为贵族不但身形高大,而且因为酷爱整形的缘故,他们的头骨很容易变形。

除了探寻玛雅人的历史,袁越还走访了在帕伦克生活着的的玛雅人的后裔。与旅行团一起,袁越来到了海拔超过2500米的恰穆拉村,这个村子是玛雅文明的一支——佐奇莱斯族的聚集地。袁越发现,这个村子延续了玛雅人的耕种传统,不修水渠、不犁地,全靠雨水灌溉。而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几乎全素,只靠玉米、豆子和青南瓜过活。“玛雅人的生活看上去和其他地方没什么两样,隐藏在丛林中的神秘的玛雅金字塔,离他们已经很远了。”

对话

把自己放到陌生的地方去

长江地理:你将阿根廷之旅称为自己的第一次背包客旅行。这趟旅行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袁越:我觉得,背包旅行需要很多条件。旅行的那个国家要满足安全、廉价、设施完善、好玩,有一些大家公认的符号等条件。而这些,阿根廷全都有。如果一开始背包的生涯是在阿根廷开始的话,就会觉得这是件很好玩的事。

长江地理:你怎么定义自己的旅行?

袁越:大部分的旅行可能都是度假,而我是工作,去了一个地方,要写稿子,要做采访。和朋友去旅行时,可能只是把你在一个城市的小圈子挪到另一个地方去了。但我是把自己放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考察这个地方的地理,经济政治结构,以及文化、宗教。

长江地理:你是学理科出身,又曾留学美国,这样的经历对旅行有什么影响?

袁越:有时候你看到的事情可能是表面的,但我会琢磨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不会被它的表面所迷惑,这是理科训练带来的好处。

因为在国外生活过很多年,我对外国文化已经没有什么神秘感了。很多在国内生活的人,偶尔出国就会莫名的兴奋,看到很多东西就会兴奋过头,但我就不会这样。我不会再迷信这些东西。

长江地理:去年年底,你在尤卡坦半岛考察了数个玛雅古迹。这次行走最有趣的是什么?

袁越:那个地方的很多古迹保存得非常好,在那里旅行,会有一种自己当考古学家的感觉。在那里,你可以从头到尾看到一个考古学家是怎么工作的,他是怎么发现的古迹,怎么去分析它,通过这个过程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生存的状况,看到一个完整的链条。有一种自己参与历史的感觉。

长江地理:你觉得行走对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袁越:我的旅行很多都是去小国家,这让我见识到在主流媒体上看不到的状况,特别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看一个事情不会再拘泥于中国的一亩三分地。

很多人拿中国的东西当做普世的,说怎样怎样是不对。但出去了之后你会发现,还有很多人在不同的地方过着不一样的生活。

长江地理:你曾说,希望借助旅行,从中发现些有趣的问题,寻找能为自己所用的规律。这些年,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问题?又寻找到哪些能为自己所用的规律?

袁越:问题和规律我其实一直在寻找,我可能一辈子都给不了你确切的答案。

目前发现的有,比如通过旅行我发现民主制度不是万能的。可能我以前会觉得,只要民主一切都好了,但到了很多国家你会知道,很多国家是民主的,但实际状况糟得一塌糊涂。通过对当地的探访,你会知道,民主制度不是万能的,还有很多条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另外一个就是参差多态。在很多媒体的宣传中,可能人的幸福就是一种模式,但其实不是。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活法,幸福这个概念有很多不同的定义,生活方式也有不同的定义。去到不同的国家你会发现,其实人有各种各样的活法,没有错的,只要活得高兴就可以。

长江地理:接下来,你还想去哪些地方?

袁越:我想再去一次印度,那个地方很神秘。还有菲律宾的火山岛,我很喜欢各种小岛。

人物简介:

袁越,自称土摩托,《三联生活周刊》特约撰稿人,负责“生命八卦”专栏的写作,并在生命科学、环境保护、人文旅游以及音乐等领域多有涉猎。已出版书籍《来自民间的叛逆》、《20世纪最后的草根艺术》、《生命八卦》、《土摩托看世界》。

玛雅地穴。

巴布亚新几内亚Tari男子头饰。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