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业亏三年 —— 私人银行, 没想象那么美

 梦的回声 2013-07-25

对普通百姓来说,私人银行是高端神秘的象征,那里财富滚滚,银行和富人们绑在一起大赚其钱。然而真实状况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坊间有私人银行“开业亏三年”的说法。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有钱人不愿意把钱交给私人银行呢?

说现状

真正的富人不愿来

在典雅宁静的贵宾室里,一边喝着红茶,一边欣赏着窗外的法国梧桐,身边有彬彬有礼的理财顾问量身打造理财方案,财富滚滚流进富人们的钱袋,这是普通人对私人银行的想象。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

国际上通常把可投资资产100万美元作为划分私人银行客户的标准。银监会规定中国私人银行客户的门槛是600万人民币。2008年中国私人银行业务起步之际,大部分银行的门槛是800万或1000万,还有的高达200万美元。然而现在许多银行纷纷下调门槛,除招行、民生等几家银行仍维持在1000万,大部分已降至最低规定的600万人民币,某国有大行甚至从200万美元降至600万人民币。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客户经理私下承诺资产500万甚至更低的也都可以成为私银客户。这其中除了竞争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私人银行没有理财的杀手锏,没有财富秘籍,真正的富人不愿意来。

毫无疑问,这些富人是银行的“富矿”,银行从一个高净值客户身上赚的利润可能比500个普通客户还多。据招商银行《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达80万亿人民币,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富人超过70万人。

谈竞争

理财主业没有杀手锏

由于理财上没有绝对的优势,各银行为留住私人银行客户,纷纷在“增值服务”上下功夫,服务项目可谓从摇篮到坟墓,包罗万象,这些服务成本相当高昂。

生活娱乐类服务是增值服务中的重头戏。某股份制银行主推旅游服务,近年先后组织了“赴纽约看收藏”、“赴伦敦/香港艺术鉴赏之旅”、“齐鲁大地学孔孟”、三亚成人礼、重走长征路等多次境内外活动;号称“每次活动均为客户量身定制。”据该行财富管理部的一位客户经理透露,这些旅游服务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极大,一次活动的旅行保险费用就达几十万元。

医疗保健、子女留学、海外移民等服务也是竞争的主打。多家银行的私人银行都提供专家预约挂号、养生保健专家咨询等服务。而子女教育事关财富传承,中国富人极为重视。交行私人财富管理部为此发布了留学潜在回报指数,明确指出这一指数的服务对象是交行私人银行客户。在投资移民方面,许多银行利用在香港、澳门和海外其他地区开设的分支机构满足客户需求。在一次有关投资香港的服务洽谈会上,记者听到某国有大行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说,他们在香港有分行,不仅能帮客户办理移民香港,“连请家教、雇保姆这些事也全包了。”

但真正的财富解决方案上,私人银行在产品和人员的配置上都难满足富人的需求。“觉得理财经理的眼光没比我高多少。”

提质疑

私人银行不够“私”

私人银行之所以令人感觉特殊,就特殊在“私”字上。尽管增值服务如此周到,但如果作为服务核心的投资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私人银行依旧不会被精明的高净值人群青睐。

据《华尔街日报》上周报道,上海复星集团创始人之一梁信军表示,他目前没有使用任何私人银行。他说:“我自己就是做投资的,所以我不需要私人银行来管理我的资产。”但他也表示:“如果银行能够把更多国际化的服务带到中国,我或许会重新考虑。”

曾撰写过《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的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昨天告诉记者,我国的私人银行服务与成熟的外资银行私人银行相比有较大差距。“国外的私人银行可以打通各个金融领域的服务,但我们还做不到。”据他介绍,财富传承是私人银行客户普遍看重的一点,但我国目前没有财产继承法,信托制度也不完善,何谈财富传承管理?此外,由于第三方理财机构比银行受到的监管少得多,很多注重隐私的富人把资产分流一部分交给这些机构。

“与信托、证券、基金公司相比,银行在综合性财富管理方面还是有优势的。”招商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监陈昆德对记者表示,他认为,“财富管理不是一次性投资,银行不能简单地只向客户销售产品,而是要向客户提供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这种方案要个性化有针对性,目前要做的就是帮助客户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资产损失。有真本事,钱自然会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