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第街与许地

 中思网祥哥 2013-07-27

高第街位于广州越秀区,连接北京路和起义路,是广州著名的古老商业街之一。高第街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广州高第街许地,为著名的许氏家族的发祥地,是第一大盐商许拜庭故居。还是鲁迅夫人许广平童年生活的地方,许地就是许氏家族聚居的地方。清道光年间族人修祠建宅,有家庙、戏台、书室、花园等,古色古香,雅致非常。今已历十代,该家族出了不少知名人士,如清代的广州名绅许祥光、民国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红军将领许卓、教育家许崇清和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等。现其房舍多已损毁另建,唯宗祠一带仍留昔日风貌。

   关于高第街名称的由来,传说以前这条街上有个财主的女儿与一个叫高弟的小伙子相爱,被财主家的佣人揭发,两人私奔出走。后来高弟夫妻在外发达回到这里,见到财主已家道中落,于是买下整条街。街名于是就叫高弟街。后来,有一个秀才路经此地,认为高第街名太俗,于是改一字,取高中科举、高家府第之意,高第街一名流传至今。

建国前,高第街是广州著名商业中心之一,在一里长街中,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著名的老字号有九同章三多轩等。当时街内店铺多为前店后作坊式工场,是广州有名的日用百货的集散地。

建国后,高第街起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时高第街成为广州服装等个体户有名的兴旺街,可以讲到广州必到高第街,不到算白来.后来又推行入室经营,街中间的点档全拆了,而且经营又转为批发为主。

在广州市北京路高第街,有一条小巷叫许地。这里是广州第一家族”——许氏家族的故园。

200年来,这个家族繁衍已逾十代,名人辈出,传奇迭现:鸦片战争时期领导绅民抗英的许祥光、浙江巡抚许应鑅、满清政府一品大员许应骙、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三任中山大学校长的教育家许崇清、鲁迅夫人许广平、革命烈士许卓……或功名赫赫,官居显位;或金戈铁马,笑傲疆场;或仗剑携酒,快意恩仇;或推窗画眉,情深意长,他们都是曾经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

 1772-1846年,清代广州富商,广州许地许氏家族尊崇的第一代祖先,曾因出资组织剿灭海盗而被清政府封赏,斥资在高第街购买屋宇,被后人称为许地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前后,一名叫许永名的潮汕汉子离开了广东汕头的沟南乡(即汕头市沟南许地),来到广州府,做起小本生意。10年后,40岁的许永名娶了一位黄姓穷儒17岁的女儿。婚后第二年,生下长子许拜庭,后来又诞下两子。10多年后,许永名患病不治离世。黄氏带着3个儿子回到许永名的老家。岂料,许永名在老家已有发妻。极度失望的黄氏带着3个儿子回到广州。由于生活无着,舅父将年仅13岁的许拜庭托付给一个姓董的盐商,到盐号当童工。

有一次,许拜庭出海购盐,在返回广州途中,突遇飓风。同行的3艘盐船,只有一艘船在许拜庭的沉着指挥下,逃出飓风,抵达广州。这次的经历让许拜庭名噪一时。董姓盐商赠与许拜庭股份若干,许拜庭便当上了老板。后来,许拜庭独立出来,与弟弟一起经营盐业,迅速地崛起于广州盐业界,成为富甲一方的盐商巨贾。他娶了七房妻妾,生下11个儿子和8个女儿。

嘉庆十五年(1810年),已经成为广州府盐业巨贾的38岁的许拜庭自建剿盗队伍,积极参与剿捕海盗,并获得议叙府同知加一级,继而又获得了晋封中议大夫的奖赏。许拜庭选定高第街作为许氏家族的永久性居住之地。他斥资在高第街的中段,购置了几处当时没落人家的屋宇,拓建连成一体,前临街圩,后靠玉带濠。雕梁画栋,豪华异常。从此,人们称这一带为许地

许广平是第五代,许广平的父亲许炳橒因系庶出,在这个大家族中处于受歧视被排挤的地位。他是个半开化的绅士,从小就具有叛逆精神的许广平经过斗争,居然被允许像男孩子一样读书、学官话、上学堂,连缠足的罪也免了。

许炳橒在许广平出生的第三天,就在与朋友的喝酒碰杯中,把她许给了香港的一个马姓人家。从此,这门娃娃亲就像梦魇一样,压在许广平、许父乃至整个许家的头上。照那时的眼光看,马家与许家结亲已是门不当、户不对,何况马家又不是什么好人家,而是横行乡里的劣绅。因此,许广平懂事后,就坚决反对这门亲事。渐渐地许家上下也不支持这门亲事。后由许广平的三哥出面,才退掉了这门亲事。

许广平在天津北洋女师时,就投入五四运动,是天津学生运动的中坚分子。1922年,许广平考入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与时任国文系讲师的鲁迅相识,在此后的学习生活和共同战斗中相爱。

有一次鲁迅笑着问许广平:许应骙是你什么人?许广平答:是叔祖。”“哼!鲁迅半开玩笑地说:我从小就吃过你们许家的亏。原来,青年时期的鲁迅拼命阅读《天演论》等鼓吹维新论的书籍,不料被叔祖发现,并命他抄写许应骙驳斥康有为的《明白回奏折》。他做梦也没有想到,20多年后会与许应骙的侄孙女产生一段爱情。

  许地原来保存了大量的民居建筑和祠堂建筑,规模也较大,布局整齐。但由于改建和拆建,许地变得地形复杂,巷道纵横,民居参差。而家庙位于许地41号后座,现在则是一座两进的祠堂,金字架封风火山墙,灰碌筒瓦,正脊饰有灰塑博古纹。头门两次间有垫台,虾弓梁上有石雕狮子。天井两侧有廊。墀头上尚存砖雕,依稀可见繁花人物图案。门口两边的裔传太岳,宗启禺山对联和门前两侧蹲着的一对石狮已不存在。家祠的用途也改变了,现为越秀区离退休教工的活动中心。2002年7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