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财务中的几个数字定律

 xc活人的娄子 2013-07-27

 


2011年年中的时候,全球著名的市场调查机构IPSOS发布了一篇《中国家庭理财调查报告》,报告中分析了中国家庭的理财现状:如果有十个家庭在那里,其中有六个家庭正在理财,剩下两个家庭坚决反对理财,就愿意把钱存银行,还有两个家庭正在犹豫,要不要把钱拿去理财。

之所以有高达40%的家庭对理财抱有反对或者迟疑的态度,根本原因只有一个——他们不知道怎样去理财。或者不敢尝试,或者虽然尝试,但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理财方法导致投资亏损,于是觉得理财是骗人的,避而远之。

理财的核心其实只有两个,一是要有理财的态度。比如之前讲的,要精打细算,要懂得把握当下生活舒适度和未来生活安全性的平衡,就是要会花钱;其次,就是要懂得理财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能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具体情况里面。

财富规划其实是个很个性化的事情,每个家庭的收入情况不一样、性格千差万别、可以开发的资源不同,这些都决定了你的理财方式跟别的家庭不尽相同。但是所有的家庭理财也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说理财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虽然可能很简单,但是它是已经被无数人证实过的行之有效的基本财富处理方式。所以掌握这些原则,即使没有更多的理财动作,你也能让家庭财富稳定,抗风险能力也会较之其他家庭更高。

4321原则

所谓4321,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家庭的收入分成四份,比例分别为40%30%20%10%,把这些钱分别用于投资、基础生活开销、机动备用金,以及保险和储蓄。

这种划分理论比较像我们开始提到的理财金字塔,只是把风险投资和稳妥投资合并成为40%,剩下的60%分散成为了基础生活开销、备用金以及保险、储蓄。

相比于理财金字塔,4321的划分原则更容易操作。但是有一个缺陷,就是针对的人群一般是每月盈余在5000元以上的,这样意义会比较大一些。比如你可以拿2000元去进行基金定投、股票,或者其他投资项目,剩下的3000元分散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如果收入只有两三千,或者尽管收入很高,日常开支也很高,算下来盈余不多,4321的法则就不适用了。你总不至于每个月只给自己留六七百的生活开支吧?

所以上述比例只是参考,如果月盈余不多,那么还是应该在削减弹性支出和储蓄上多下功夫,投资的钱少一些,但是着重倾向于高风险投资,这样才会在最大限度地保证家庭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尽量博得最大收益。

80法则

所谓80法则是理财投资中常常会提到的一个法则,意思就是放在高风险投资产品里面的资产不要超过80减去你的年龄数。

比如说你今年30岁,包括存款在内的现金资产有20万,按照80法则,你放在高风险投资里面的资产不可以超过50%,也就是10万。而到了50岁,你的现金资产有200万,那么也只能放30%,也就是60万在高风险投资中。

80法则的目的很明显,其实就是强调了年龄和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年龄越大,就越要减少高风险项目的投资比例,从收益的追求转向本金的保障。

双十定律

双十定律的规划对象主要是保险。所谓双十,就是指保险额度应该为10年的家庭年收入,而保费的支出应该为家庭年收入的10%

打个比方,你目前的家庭年收入是10万,那么购买的意外、医疗、财产等保险的总保额应该在100万左右,而保费不能超过一万。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你可以用最少的钱去获得足够多的保障。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降低保额甚至只买社保来控制保费开支,然而这样的结果则是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你辛苦积累的财产可能因为风险瞬间消亡。

不过三定律

所谓不过三定律,意思就是房贷的负担不要超过家庭月收入的30%。比如你家庭月收入是1.5万,那么房贷最好不要超过5000元。而关于如何减少房贷压力的问题,我们下一章会专门进行讨论。

72法则

这可能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一个理财法则。所谓72法则,其实是关于复利计算的。

打个比方,你有10万元投入到一个理财收益为7%的项目里面,按照一般人的概念,一年收益7000元而已,如果按照这个速度,资产翻倍大概需要14年的样子。事实上果真如此吗?如果你把每年的收益也投资进去,让这笔钱也产生收益,收益的收益继续产生新的收益,如此累积就有了复利,也就是过去常说的利滚利。而按照72法则来计算,用72除以收益的百分值7,实际上大概只需要10年就可以实现资产翻番的目标。

72法则的意义在于帮我们意识到了复利的价值。而且很容易计算自己资产翻倍的时间。比如你有100万去做12%收益的理财产品,只需要6年就可以让自己的资产变成200万。如果持续保持这个收益,从100万到资产上千万,只需要不到20年。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72法则来估算高通胀下资产的贬值速度——假设当下的通胀率是3.5%,用72除以3.5,结果是20.4,意思就是你现在100万的资产,到了20.4年以后,只能买到现在50万就能买到的东西了。

其实无论哪种法则或者定律,都只是给我们设立了一个简单的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财,出问题的几率不大,不过要想获得收益的稳定保障,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家庭个性,制定自己专属的收支和理财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