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颅CT检查的ABC

 老庄. 2013-07-28

       首先,作为一个相关行业的医生,仅从专业的角度,我必须说临床上大多数头颅CT检查都是不必要的。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医生没办法仅从专业的角度行医,为了 避免麻烦、纠纷,医生不得不使用过度检查保护自己,因为意外必然出现。在当前恶劣的医患关系的环境中,一个医生在他行医生涯中,只需要一次大的意外,就足 以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想实现医患双赢,普通人也有必要知道一些医学常识,这样医患沟通才会顺畅。现在,让我从专业角度叙 述,做头颅CT检查的最佳适应症,以及为何在这些情况下,MRI并非首选检查的理由。希望读者们,因此知道什么时候是一定要做,什么时候可以适当观察,根 据病情发展变化的趋势再决定。

       仅从专业角度,需要做头颅CT检查的最佳的适应症是:

       1、突然的偏瘫患者,即俗称的“中风”。首选检查是头颅CT。

因为有两种不同的原因引发中风——出血性的或者缺血性,原因不同治疗的手段也会大有差异,这时候,患者需要做头颅CT检查。因为CT能准确分辨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

       出血性中风,是指脑血管破裂,从血管中流出的血液,形成血凝块,产生脑内血肿,压迫相关脑组织,产生偏瘫症状。而缺血性中风,则是在脑血管内部,有栓子或 血管本身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堵塞血管,导致相应的脑组织缺乏血液供应,产生偏瘫和失语等症状。无论是哪种原因引发的中风,依血肿位置大小或者具体的被堵 塞的血管大小位置不同,在症状上表现不同。但不做CT检查,医生会难以做出具体的判断。同时,在症状相同的情形下,治疗手段和策略差异甚大。简单地说,出 血导致的大的脑血肿,可能需要用手术清除。而脑血栓,则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溶栓处理。但无论是手术处理还是溶血栓处理,还有其它因素需要充分考虑, 其中时间因素、出血量、以及医院的水准等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对于突发性中风患者,CT比磁共振(MRI)检查更好。无论从检查的效力,还是检查的时间,检查的流程,病人的配合程度,中风的首选检查是CT,当然,后续的检查根据情况可以选择MRI。

       2、脑外伤患者。则应该视情况而定。多数过度的检查,正是来自轻度脑外伤的患儿。

       脑外伤的程度轻重不一,谁应该立即做,谁应该先进行适度观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判断。仅从专业角度而言,昏迷的脑外伤患者;或者有过短暂昏迷的;耳朵流血的;鼻子流水的;面部、头颅肿胀看起来伤的不轻的。这些都是应该立即做头颅CT检查的适应症。

       因为,CT能准确发现面颅骨的微小骨折,即使颅底的骨折发现不了,也能通过颅内的游离气体等判断。同时,在这方面的检查上,MRI不是强项。脑组织的挫裂 伤、硬膜下/硬膜外的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CT也能准确显示。唯一不如MRI的地方是重型的颅脑损伤中的弥漫性轴索损伤,CT判断脑组织的损伤程度不如 MRI。但是,同中风一样,无论检查效力,时间、配合上,首选是CT,后续可以用MRI检查随访。看不懂医学名词不要紧,记住首诊应是CT。

       但是,儿童的情况就复杂了。不是病情复杂,而是人情复杂。一旦外伤,父母们都担心,医生们更害怕,所以,即使轻微的外伤,儿童们几乎都选择了CT检查。好多 是不必要的。所以,年轻的父母们,如果孩子头颅看上去伤的不重,可以向医生表明一下是否可以观察的态度,有了你们的这个配合态度,医生才敢真正的根据他的 判断来作出是观察还是必须马上检查CT的正确决定,要不医生可能会挨你们打的。

       还有的外伤是源于打架,车祸,这个更复杂了。医生会开出长长 的检查单,没办法,不要说是为了钱,更多的是怕隐患,怕纠纷,怕挨打。甚至某些患者家属会趁此机会,把医院能做的检查全部做完,哪怕毫无关系的检查,这就 完全和专业判断无关了,在这种时候,没有几个医生敢坚持专业判断的。临床实践不仅仅是治病救人,当前缺乏制度性保障,让医生仅仅专注于专业判断。他们必须 学会不被卷进纠纷的漩涡之中。

       3、突发的剧烈的头痛,应立刻做CT检查。

       这种头痛,往往是患者感到的有生以来最剧烈的头痛。 这也是首选CT检查的最佳适应症。作为医生应首先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性。自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源于脑内动脉瘤的破裂。非常凶险,像赵本山那样救 治过来的,除了及时,只能庆幸出血少,并且出血点,因自身凝血而自己止住了。

       除了上面3条剩下的严重情况,大多首诊可以不用作CT检查了,MRI检查更有利。有时,作了头颅的MRI检查,医生还会要求你重新作CT。这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

       ①出血的部位在颞叶,临床症状不典型,以至于医生无法判断。

       MRI对急性出血有时根据设备的不同和经验的多少,判断有困难,只能做CT进行确诊,排除或证实是否真的有颞叶出血。

       ②颅骨病变,而非脑组织的病变。

       CT对骨质破坏、受累等更直观,可能需要CT的表现来提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证据。

       ③部分肿瘤和类肿瘤病变。

       如少突胶质细胞瘤,颅咽管瘤等,这些病变CT上如果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效力很高。

       ④微小的动脉瘤。

       MRA(磁 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初筛应该和CTA(CT血管成像)效力等同,但因为不打药,不吃X线,所以应该是检查脑血管形态的首选。但同样由于成像原理的 不同,对微小的动脉瘤或血栓较多的动脉瘤(二者都是脑出血好发因素),MRA有局限,这时可能需要回头再作个CTA检查。

       医保政策及其它原因的CT检查

       作为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我常听见的自主要求做CT检查的患者,其理由通常是“我头晕,恶心,我要作个CT看看”;“我头痛十几年了,怕长瘤子,我要作个 CT看看”;“我有高血压,要作个CT看看,是不是毛细血管堵塞了”,“我失眠,多梦,我要作个CT看看”。.......,这些都是患者就诊时经常说 的。但其实,单纯就诊断效力来说,对上述问题,MRI的诊断效力都高于CT,并且由于没有X射线,更加安全。但考虑到医保的费用,经济问题,如果一年内只 作一次的话,头颅CT也可以作为替代,经济而且检查快捷。

       另外,有幽闭恐惧症的(在狭小密闭的空间里心慌胸闷出汗濒死感)和其他磁共振检查禁忌症(体内有电子耳蜗、心脏起搏器、颅内银夹,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的、食管支架等其他顺磁性/铁磁性金属异物或植入物的等),也无法作MRI检查。

       常见误区

       现在的中老年人,很多喜欢用CT、MRI来看看颅脑,看看血管堵塞了没,又用活血化瘀的药治疗半天,看看通了没。其实,脑血栓,无论大小血管,只要超过治疗的时间窗(尚无定论,主流的观点应该是小于4小时左右,还要神经内科的同道指点),就无再通的可能。症状的恢复是由于功能锻炼的代偿所致。

       所以,脑血栓和好多疾病一样,预防是最好的方式,而非治疗(除了有条件紧急溶栓的)。怎么预防呢,防治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一颤(房颤-心房纤颤),这个请心内科、神经内科的同道说话。

       附记:X线平片和CT的基本原理

       简 单说,X射线在穿透人体(物体)时会发生衰减(光子被物体吸收),射线强度会减低。穿透密度越大的物体,X射线强度的衰减会越大(光子被吸收的越多)。构 成人体的组织有血液、肌肉、骨骼等等,密度不一,所以穿透过人体的X射线的衰减程度不同。当我们拍X线片的时候,如胸部X线片,我们在前方放置一个能产生 X射线的球管,在紧贴的背部放置一个能对X射线感光的胶片(如最早的胶片摄影一样),从前方球管发射出的X射线穿透过我们的胸部,到达胶片,导致胶片感 光。由于穿透骨骼(如胸骨、肋骨)的X射线因为骨骼的密度大,被吸收的较多,射线强度衰减明显,感光胶片的能力弱;同时,穿透肺组织时,因为肺组织内含有 大量的空气,密度小,被吸收的少,射线强度衰减小,感光胶片的能力强,这样在胶片上产生了黑白不同的对比,就产生了一份胸部的X线片。这张片子上包含整个 胸部的前后重叠的组织,我们称之为平片。

       CT成像所应用的也是X线,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①后面放置胶片的位置改成了探测器,来探测衰 减后的X射线强度;②X射线不是仅仅一束,从一个方向射来,而是球管环绕身体一周(随着技术和算法的进步,可以半周,或更小)发射。采用这样的方式,物理 学家和数学家们可以利用探测器测得的信号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图像重建,可以得到所扫描部位的断层图像,所以CT叫计算机断层成像 (comptuerized tomography,CT)。断层的意思是指能够显示出一定厚度组织的断面结构。如横断面,通俗说就是类似虎头铡刀将人拦腰切断,我们可以由外向内看到 断面内的皮肤,皮下脂肪,肌肉,肋骨、肺组织、心脏、脊柱等等,CT就是达到了这个效果,所以,相比平片,对医生的帮助巨大。(这是基本的原理,肯定没说 清楚啊,非物理和数学专业的了解这些就差不多了吧。里面的错误留待物理和数学大拿们批评。现在的技术更进步了,我说不好了)。

       CT的副作用 就是X射线对人体组织的伤害所产生的。X射线穿透人体时,会对生物组织造成电离作用,破坏某些大分子结构,造成蛋白质、核酸的分子链断裂,染色体的畸变等 等。损伤的程度与照射时间和强度、照射范围正相关。对射线损伤比较敏感的组织有眼、甲状腺、性腺等,并且还有累积效应,儿童处于生长期,许多组织细胞处于 分裂期,对射线的敏感要高于成人。

       放射治疗肿瘤也是利用了射线(当然不仅仅是X射线了)的这种破坏作用,来杀伤肿瘤细胞的。单次X线平片由 于曝光时间短,Kv和mA低(这些都是发射X线时的参数),所以射线的损伤作用小,甚至可以忽略。根据原理,我们知道CT的射线量要远高于X射线,所以, 产生的危害要大于平片。但平片所显示的是所有照射部位组织的重叠影像,对病变的显示离CT差得太远,所以普通X线平片目前在临床上基本上处于筛选疾病和随 访观察的手段(除了骨骼系统。目前对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是需要三种影像资料CT、MRI、X线平片相互印证的)。CT成了不可或缺的手段。那么怎么样正 确应用CT呢?关于体检,卫生部有专文通知,我的微博上有解读。关于具体的疾病,还是听医生的吧。不要自作主张,不要表现出强烈的维权意识,否则医生为保 护自己,会导致好多过度检查的。

       记住,过度的CT检查对身体有一定伤害,伤害是无形的,远期的,并且可以多次累积。无谓的要求医生开检查单,也是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任的表现。


(作者:非临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