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玉亮:让口技登上大雅之堂

 湘江来客 2013-07-28
牛玉亮:让口技登上大雅之堂
   发布时间: 2013-07-21 23:52          文章来源: 北晨网

   【内容摘要】:  珠市口西的一条胡同里,一个普通的老北京小院内,伴随着屋檐下玉鸟的婉转低鸣,与口技大师牛玉亮的采访就在这里开始了。  2011年,口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牛玉亮担起了传承人的担子,他说:“现在恨不得让我的学生把我所有会的东西都学过去,可是太难了。”虽然已招收了10多位亲传弟子,各种口技培训

  珠市口西的一条胡同里,一个普通的老北京小院内,伴随着屋檐下玉鸟的婉转低鸣,与口技大师牛玉亮的采访就在这里开始了。
  2011年,口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牛玉亮担起了传承人的担子,他说:“现在恨不得让我的学生把我所有会的东西都学过去,可是太难了。”虽然已招收了10多位亲传弟子,各种口技培训班和讲座也成了他现在的主要工作,但已经75岁的牛玉亮仍然很担忧。
  屋里的台桌上,放着几本书稿和剧本。牛玉亮拿起一本,封面上写着《中国口技》,“这是电子打印稿,今年10月份差不多能出版,都是我和学生们整理的。”同时由他录制的光盘《口技教学与欣赏》也将制作完成。
  不过最近让牛玉亮操心的是,由西城区文委牵头的口技专场演出。为了操持好这场定于10月中旬的口技盛会,牛玉亮创作了不少新节目,像口技情景剧、口技民俗舞蹈、口技小乐队、口技沙画表演等,他说:“把新兴艺术和口技相结合,得去尝试一下才知道好不好。”
  口技始于战国时期
  说起口技的传承,我的师父是周志成,我的师爷叫尹士林,再往上就说不清楚了,查了资料才知道,口技传承自“百鸟张”张昆山,再往上是“画眉杨”。
  口技的历史比较长,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孟尝君靠门客学鸡鸣脱险逃出函谷关,这是对口技最早的记载,但那时口技只用于军事。真正开始在民间表演,是宋徽宗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隔壁戏,口技艺人开始在茶楼酒肆活跃,走堂会,也有了学象声社。口技当时叫口戏、百戏,也叫肖声。
  宋代最出名的就是“刘百禽”,能学百鸟鸣,是口技表演的鼻祖。再往后有“文八娘”,以叫卖为主,是民间第一位女口技艺人。
  相声和口技原本是一家
  所谓叫卖艺术,是一种民间自发传唱、具有特殊情感的声音艺术,带有老北京的民间风情。相声原来就是口技,后来才分的家。口技里有模仿地方方言的,相声里叫“地理图”。
  真正系统地开始表演口技是“画眉杨”,他学的“二鸟争食”,是人为地编了一个故事,把两只争食的画眉鸟人物化了。这个段子一直流传到现在,体现了口技深厚的功力,同时也有鸟叫声的特征,鸟和鸟的叫声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功。
  师爷让口技走出八尺屏障
  近代最重要的一个口技代表人物是“百鸟张”张昆山,当时在老北京的天桥,他的“百鸟争鸣”是一绝。“百鸟张”之后,就是我师爷尹士林了。
  我师爷是我们口技改革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以前隔壁戏要在帐子里听,只听其声,不见其人。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我师爷把口技变成了视听艺术,打破了以往“围设青绫好隐身,象声一一妙于真”的表演方式,走出了八尺屏障,走上了舞台。我师爷的口技代表作有《纺棉花》、《推小车》等。
  我师父周志成和师叔孙泰也是口技界的重点人物。周志成和孙泰原是亲兄弟,小时候家里很苦,孙泰被过继给一户孙姓人家。孙泰16岁时到上海流浪,遇到我师爷尹士林,后来我师父也去了上海。
  我师父和师叔走遍了世界五大洲。在新加坡大舞台,我师父还和卓别林一起表演,这是他一辈子都记得的事。
  周总理批示口技不能外传
  1965年,我师叔孙泰在华沙获得口技表演艺术金质奖章,这是中国口技头一次获得这么大的奖。
  上个世纪50年代,师父和师叔在莫斯科演出,苏联国家大马戏团特别想用两个最好的节目跟我们交换口技表演的“秘笈”,上报给周总理后,周总理亲自批示说,“口技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节目,不能外传要保护”。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师父进了上海杂技团。当时全国有40多个杂技团,几乎每个杂技团的口技演员都是我师父教的。我师父做的这件事非常有意义,文化遗产就得靠人才来传承。
  牙齿是口技的“挡风墙”
  我拜师是1956年的事,但喜欢口技,得打小时候说起。
  北京东郊朝阳区的高碑店村是我的老家,我的父亲是卖小金鱼儿的。那时的高碑店村,通惠河河水清亮,池塘边蛙鸣鸟叫,我小时候就很爱学这些叫声。那会儿也不知道还有专门学口技的,一直到我后来工作,跟着武汉杂技团去上海表演,看到了周志成、孙泰老师的表演,兴奋的我当时就想拜师。师父看我长得精神,牙齿也好,特别满意。为什么要看牙齿呢?牙齿是口技的“挡风墙”,学鸟叫,牙齿漏风不行。
  黄莺当了我8天“鸟老师”
  生活知识的广博,对口技表演作用很大。口技演员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1958年,我在芜湖演出。早晨上山出早功,山上有个庙,庙顶上落了一只黄莺,叫声特别好听,我就学它叫,因为不知道是哪里传来的声音,它便害怕不叫了。过了一会儿,它试探着又叫了几声,一来二去,随着我模仿它的叫声越来越像,它也和我熟了,同我对鸣起来。
  这只黄莺是我的“鸟老师”,整整教了我8天,每天早上它都会准时地落在庙前的树上等我。第9天我离开时,看见它还在那里等我,心里特别难受。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
  口技不是学声音是门艺术
  学口技,不单要学狗叫、猫叫,还得理解它们,知道它们叫声的意思。口技表演讲究“声有韵,韵传神,神化艺,艺有情”。声情并茂,这是艺术的修养。
  我在北京大学“国是论坛”讲课时说,学口技不是为了学声音,学声音就太俗了。我给很多国家的领导人表演过口技,让口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为什么人家听了都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艺术?光靠声音不行,你还得会表演,要惟妙惟肖,要以假乱真,要恰如其分。
  60多年的从艺经验告诉我,学口技第一要真——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基本功、真实的知识;第二要准,声音要到位;最后要美,用声音把生活的美好展现在舞台上。
  在我有生之年,我最关心的是把我所会的传统技艺传给我的后辈,不让它们失传。作为传承人,我更有这个责任。 
  晨报记者 何安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