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禧VS同治:更年期与青春期的战争

 看见就非常 2013-07-28
慈禧VS同治:更年期与青春期的战争 
节选自《清朝其实很有趣儿》,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相比于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对小皇帝同治更为严厉,丝毫不假辞色。这是因为小皇帝是她亲生的,她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窝囊废,唯其以严格的教育,才能够让儿子成长为一个有为的大好青年。而且慈禧这个人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却思维缜密,头脑过人,所以她理所当然地也就成为了小皇帝同治心目中的威权象征。
  伴随小皇帝开始出现的,是他的独立人格渐渐形成。凡是两足灵长类,都需要这样一个过程,要形成自己的独立性人格,首先就要摆脱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感,也就是要推翻权威,建立起以自己的认知观念为核心的崭新人格。
  普遍的规律是,女孩子心目中的威权,是母亲;男孩子心目中的威权,是父亲。所以一旦到了少年叛逆的年龄,男孩子就开始跟父亲顶撞,而女孩子呢,则是左瞧母亲不顺眼,右瞧母亲不对劲儿,动不动就要找点小麻烦,闹点小情绪。这是更年期与青春期的战争,没有一个家庭能够避免。
但是在小同治这一家子中,他有俩老妈,却偏偏少了少年人的偶像代表父亲,实际上东太后慈安替代了他母亲的位置,而西太后慈禧则转移到了小同治父亲的位置上,俩人联手培育小同治。这就意味着,小同治必然要与生母慈禧展开对抗。
  这一次激烈的对抗发生在1872年,小同治已经17岁了,男性生理已经形成,正在喷薄欲发的激昂阶段,宫里的美少女们,少不得千方百计找借口寻理由往小皇帝身边凑。
  得赶紧给小同治找个媳妇,否则的话,后面的事情会是很麻烦……
  西太后慈禧抢先推荐人选:“我推荐侍郎凤秀的女儿,那丫头貌美无双,聪明伶俐,有着母仪天下的威仪……”
  东太后慈安断然否定了慈禧的提案:“我反对,凤秀家的女儿看起来鬼精鬼精的,但我听说那姑娘名声不是太好,好像她的男朋友多了一些……让她来当皇后,皇冠也会染得绿油油的,不可以。”
  慈禧大诧:“有没有搞错?凤秀家的女儿绝不是坏女生,我敢保证……”
  慈安说:“我推荐崇绮家的女儿阿鲁特,那姑娘仪态端庄,作风正派,嫁给小同治正合适。”
  慈禧说:“我反对,我坚持让儿子娶凤秀家的女儿。”
  慈安说:“我说咱们俩就别争了,何不把小同治叫过来,让他自己来挑,你看如何?”
  慈禧心想,我自己的儿子,当然不会让老妈难堪,他肯定会挑老妈推荐的凤秀家的女儿……当即点头答应:“好,就让小同治自己来挑吧。”
  小同治来了,左看看,右看看,问慈禧:“老妈,你想让我娶哪个姑娘?”
  慈禧喜得眉眼挤作一堆:“乖儿子,老妈当然希望你娶凤秀家的女儿,你看那孩子多水灵……”
  同治说:“既然老妈希望我娶凤秀家的女儿的话,那么,我决定,我就娶阿鲁特当老婆了。”
  “什么?”慈禧急了,“傻儿子,你别跟老妈倔,老妈还是为了你好……阿鲁特那丫头不行的,她没文化。”
  “阿鲁特咋就没文化呢?”慈安不爱听这话,“要不这样好了,咱们把阿鲁特那孩子叫过来,让小同治当面考考她……”
  小姑娘阿鲁特来了,脸颊羞红,站在小同治面前,等小同治出考题。就听小同治问道:“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什么?”阿鲁特回答:“是黄河入海流……”同治乐了:“那欲穷千里目的下一句,又是什么?”阿鲁特回答:“更上一层楼……”
  慈安在一边听得乐了:“你看人家这姑娘,那真叫经典娴熟,对答如流啊,是谁乱嚼舌根子,说人家孩子没文化的?”
  慈禧被气得半死,却也无可奈何,只好眼看着儿子娶了阿鲁特为皇后,凤秀家的女儿却只是落了个“慧妃”的职称。眼看着儿子天天搂着阿鲁特不松手,慈禧心里好不难过,就劝儿子说:“儿子啊,慧妃那孩子,又聪明又懂事,你经常往人家那里走一走,皇后有点太贪恋床笫了,你以后要尽量少跟皇后上床,保养自己的身体要紧……”慧妃贤明,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礼节,皇帝毋辙至宫中,致妨政务。慈禧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她绝对是一个蠢透了的母亲。明明是在儿子叛逆的时代,她偏偏要指教儿子,除了激起小同治更加激昂的叛逆情绪,别的作用是起不到的。
  从此,小同治再也不搭理凤秀的女儿慧妃,就让这可怜的姑娘一个人在冷宫里独守空床。

九州之铁铸此错

  少年人的学习与人格成长,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所有的孩子,都要先识数,学习一加一等于二,然后再学乘除法,学三角,学代数,学几何,学微积分……当年咸丰临死之前,给儿子小顺治留下了一道基础练习题,就是如何干掉八个辅政老头。可是没曾想,孩子他妈斜刺里杀出,自己把这道题给做了。
  做了就做了吧,第一道题让老妈做了,那就让儿子做下一道题好了……
  没那好事,母亲替儿子把一加一这道题给做了,然后让不会做这道题的儿子去解微积分,那能解得了吗?放在小同治这里,情形就是:他甚至连最起码的政治斗争经验都欠奉,又如何处理得了国家大事?
  说到底,政治斗争不过是人际关系的总和。早年的小康熙,就是在摆平鳌拜的时候,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从此有了清晰的政治头脑。可临到小同治,八个辅政的老头被他老妈急不可耐地打掉了,小同治又去何处学习政治斗争经验?
  没有经验,就会闹出大笑话。遂有日本国公使来朝,引发了同治时代的一次深层次国际关系危机。
  这一次日本公使副岛种臣来朝,递交国书的时候是站着的,最多是冲皇帝鞠一个躬,这标志着中国皇家正式宣布他们与国际友人平等了——只是承认皇帝和各级领导和外国友人平等,老百姓仍然需要趴在地上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总算是大清帝国不得不作出的让步。
  政治斗争就是这样,你一让步,对方就会趁势逼入,咄咄逼人。
  日本公使副岛种臣递交过国书之后,就派随行的副使柳原前光则到总理衙门串门聊天,见到了办事大臣毛昶熙和董恂。
  柳原前光则说:“有个事我得跟你说一下,最近我们几条旅游船,途经台湾,不过就是开了几枪,打了几炮……没想到你们台湾的百姓又是冲我们敲锣,又是冲我们打鼓,弓箭鱼叉冲我们乱抛一气……我们认为这种行为是极不友好的,我想请你们哥俩儿给我一个解释。”
  “哈哈哈……”办事大臣毛昶熙和董恂仰天长笑:“你们放着和谐的日子不过,跑台湾那么远的地方干什么去?这不是明显找揍吗?”
  中国大臣的讲话,听得日本来使目瞪口呆,旋即回去报告领导去了。事情闹大了,日本人趁机出兵侵略台湾。
  朝廷这边把两个乱讲话的大臣打个半死,派了林则徐的女婿深葆桢急赴台湾,布置台湾防务工作……
  推究这次事件,责任还在小同治身上,因为这时候两宫太后已经还政,主持朝廷工作的就是小同治。最起码,他也要负起个领导责任来。
  慈禧很愤怒,认为同治甫一亲政,就弄出这么大的乱子来,责任都在皇后阿鲁特身上。如果不是这丫头过于贪恋床笫之欢,肯定不会出这样的事……
  实际上,我们已经分析过了,这次事件的真正责任人,正是慈禧太后自己。可谁又敢跟慈禧太后说出这句话?不想混了是不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