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拿”家里的钱家长该怎么办?

 東泰山人 2013-07-28

孩子“拿”家里的钱家长该怎么办?

大洋新闻 时间: 2013-07-28 来源: 信息时报

  □本版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潘小娴

  近段时间和一些年轻父母聊天,很多父母都不约而同地说到那么一个共同的话题:孩子到了六七岁上小学的年纪,往往就会偷拿家里的钱。这种行为让做父母的很焦虑,对孩子,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有些父母还说,就算打骂过后,孩子认错了,但是之后还会不断出现这种行为,这可怎么办才好?

  观念

  不要说“偷”

  而要说“拿”

  粒粒妈准备下楼买菜,因嫌手头的零钱太多,便随手把一些零钞丢在了桌面上。

  然而,买菜回来,她却发现这些零钞只剩一、两张了。初时,她还没有意识到年仅六岁半的儿子会偷钱。

  但当她简单追问儿子的时候,儿子却不仅表示没有见到钱,而且还颇为“好心”地提醒妈妈是不是记错了,桌子上原本并没有那么多钱。

  粒粒妈很生气地说:“你干嘛偷妈妈的钱?小小年纪就当小偷呀?”儿子大声争辩说:“我没偷,我只是拿桌上的钱而已。妈妈你冤枉我。”

  粒粒妈生气了,举手打了儿子几下,儿子吓哭了,从裤兜里拿出了“偷”去的钱,并发誓说“以后再也不敢偷妈妈的钱了。”

  粒粒妈说:“儿子不仅偷钱,还会为偷钱找理由和撒谎了;但打过之后,儿子依然还再偷,这该如何是好?儿子甚至还这样说,‘妈妈越打骂我,我就越喜欢偷妈妈的钱,我就爱惹她生气。”

  依照发展心理学家的说法,六七岁的孩子之所以偷拿父母的钱,有一部分是缘于“自我中心”,即在这一时期,孩子会认为世界是以他为中心的,头脑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概念,但对“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较模糊。“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只要他喜欢的东西,就肯定要归他所有,都认为是自己的。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都被大人宠着,在平时,吃、用、穿、玩等等都是先孩子后父母。在孩子眼里,父母的、爷爷奶奶的东西可能全是他的,想拿就拿。

  就像粒粒妈放在桌上的钱,粒粒就认为“妈妈的就是我的”,这是孩子成长轨迹中的过渡现象。

  对于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心理专家建议家长们不要轻易用“偷”这个字,因为六七岁的孩子,是非界限模糊,往往不把拿家里钱去花当成一种严重的错误行为,虽然孩子有可能会只觉得没经过爸爸妈妈同意不好,但花钱的需要占了上风,就去拿着花了,这是一种简单的“唯我”心理,一种单纯的“利己主义”,是孩子在没有建立成熟的道德观前的一种自发行为。

  如果用“拿”字来评判孩子的这种自发行为,说辞委婉,不会让孩子感到强大的压迫,这样孩子才能够接受父母的建议。

  如果家长用“偷”字来表达孩子的行为,一下子把孩子看扁了,就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可能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阴影。

  就像前面说的粒粒妈,如果她不武断地评判儿子“偷”,儿子也不会大声争辩,并走向极端,以偷父母的钱来惹父母生气。

  所以,粒粒妈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观念,不要说孩子“偷”,而要说“拿”;其次是不要打骂,因为打骂孩子只会让孩子心存怨恨,不打骂孩子,才能让孩子放下对抗情绪,愿意听父母的建议。

  过招

  应对孩子“拿”钱妙招

  孩子拿家里的钱,这种行为,就算今天改好,不拿了,但不能保证过几天还拿不拿。孩子肯定会出现反复的心理,所以家长一定要用反复的教育去解决问题。

  

  给孩子传递相信的信息

  如果孩子拿了你的钱,你不要生气,还可以笑着对孩子说:“我的钱好像少了,不知道哪去了。”并叫孩子一起找。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父母向孩子传递了相信他的信息。孩子是有虚荣心的,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这会使孩子愧疚,钱很快就会找到。

  

  告诉孩子“不择手段”很自私

  告诉孩子最让妈妈生气的不是拿钱,而是他“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想法,这种任性的、自私的、不计后果的想法是不能容忍的,并告诉他,钱会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小的毛病发展下去,会铸成大错;而如果孩子要花钱,要用合理的方式,比如和父母商量,和爷爷奶奶商量。

  

  适度给孩子零花钱

  孩子拿家里钱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比如买喜欢的文具、玩具,买喜欢吃的东西等。家长可以看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实际需要,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最重要的还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孩子有钱花之后,对父母留在家里的钱就不会那么关注了。

  

  适当控制孩子的物质欲望

  若在物质方面对孩子百依百顺,长此以往,一旦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不良后果。孩子拿家里钱的“拿钱主义”行为,就是一种很具体的表现。所以,应该让孩子懂得爱惜自己的物品,物尽其用,以减少孩子对金钱的欲望,也能相对地控制孩子的“拿钱主义”行为。

  经验

  从“拿钱”变成“赚钱”

  苏苏的儿子田田不到七岁就开始偷拿父母的钱,这让苏苏好紧张,后来,他打电话咨询了那些孩子已上初中的朋友们。

  朋友说,孩子都是有这样一个成长阶段的,一定要顺势去引导。尤其在现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到处都有经济因素在影响着当代的孩子们,因此还要适当给孩子一点点对金钱的支配权。

  于是苏苏和妻子决定要把事情做得郑重其事一点。周五晚上,吃晚饭后,苏苏开口说:“田田,你的七岁生日很快就要到了,爸爸问过老师,你已经可以自己拥有零花钱了。因此今天我们家正式来讨论一下零花钱的问题。”田田点了点头。

  苏苏又说:“田田,你是不是很想自己手头上抓有钱?”田田很肯定地点了点头。苏苏说:“那我们来订个协议好了,以后除了你买书的钱是爸爸妈妈出之外,我们每周都给你5元零花钱,这钱你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但你买玩具的钱也包括在这5元钱里面了。”

  田田一听给钱他,当即就同意了。“不过,以后你不准拿爸爸妈妈的钱。”田田脸红了:“我再也不拿爸爸妈妈的钱。”

  后来,苏苏和妻子把钱都锁得紧紧的,免得田田看到钱又想偷拿。每个星期给了田田5元钱后,他挺珍惜的,还要求父母给他买了个小钱包,把钱放进里面。

  过了一个多月,田田手头已有20多元钱了,可他一分也没花,他说要存多点钱,买个大玩具,那个玩具要100元呢,要积累5个月才够。

  后来,苏苏和妻子又提出了一个帮他快点赚钱买玩具的方法:如果每天吃饭时他帮全家人摆碗筷盛饭的活儿全包了,就可以每天给他5毛钱。

  田田可高兴了,每天积极地摆碗筷盛饭。忙活了三个月,终于赚到105元钱,他把玩具跑车买回来了,爱惜得不得了,谁碰一下,他都会提醒:“轻点呀,轻点呀,别碰坏了,那可是我辛苦了3个月的血汗钱买来的呀!”

  苏苏说,以前就算买给田田几百元的玩具,他也是经常乱丢乱扔的,没几天就缺胳膊断腿了。现在倒好,有了支配金钱的理财观念,就懂得爱惜了。而且,他还能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了。他说:赚钱原来这么辛苦的呀!爸爸妈妈,以后我多干点家务活,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太累了。

  从“拿钱”转变为理财,还培养出了田田对家庭的责任感,真是一举两得呀!苏苏总结说,家庭教育就是这样,有些道理,平时怎么讲,都很难让孩子明白的;有些甜头,也是得孩子自己亲自品尝,才知道珍惜的。

  改变霸道

  从培养爱心开始

  上期“亲子”版面说到“孩子霸道的问题”,其中谈到了有关杏子这个九岁小女孩的典型故事: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吃饭,什么好吃的菜,都会往自己的面前端,不给她端,就会哭闹个不停。

  自从刊登出九岁杏子的故事后,有很多家长也来信说及自己孩子长到八九岁还在餐桌上吃饭很霸道的话题。那么,家长该如何改变吃饭霸道的孩子呢?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以及家长,综合他们的建议,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养小动物。

  孩子霸道,大体都是因为缺乏爱心。养小动物,可以让孩子在饲养和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付出自己的呵护和关心,那么她会慢慢觉得,付出自己的关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父母再加以引导,对孩子说:“你看,小动物在你的爱护下,多么快乐。如果你对爷爷奶奶也这么有爱心,他们一定会很开心的。”说多了,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把爱心转移到爷爷奶奶父母身上去,霸心也会慢慢减弱了。

  2.请年纪大一点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

  孩子都会对比自己大一些的小朋友有崇拜心的,父母可以请三四个孩子崇拜的十一二岁大朋友到家里做客。吃饭时,让大朋友把爷爷奶奶爱吃的菜都摆到爷爷奶奶面前,并请爷爷奶奶先品尝。孩子看到自己崇拜的大朋友爱爷爷奶奶的举动,就算很想把自己喜欢吃的菜从爷爷奶奶那边端过来,也不好意思啦。次数多了,孩子自然就会觉得,我崇拜的哥哥姐姐都那么尊敬老人,自己也要向偶像学习,以后自然就会减少把菜端到自己桌边的举动了。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与孩子崇拜的大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如果孩子还是要把好吃的端到自己面前,那么可以叫大朋友们“依样画葫芦”,也说她喜欢的菜也是他们喜欢的,然后把孩子桌前的菜端到他们自己的面前。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是让孩子切身体会到这种霸道做法会给人带来多么不快乐,这样孩子就会反思自己,促使孩子减少霸道的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