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黄金等身的巨炮

 LM0318 2013-07-29

与黄金等身的巨炮

2009-12-30 10:01 
                                  与黄金等身的巨炮
   去厦门的那天,是2009年8月14日,台风“莫拉克”贴着厦门海面掠过之后几天。早晨起来,太阳便明晃晃地悬在当头,倾泄着38摄氏度的高温,热得男女诸游客们纷纷躲藏到林荫里,在炙热的海风里如小狗一般吐着舌头。
                         
                      从这些当地人光着上身就能感受到天多热了吧!  

    打着小花伞,同样也是香汗淋漓的导游何美女,操着动听的“鸟语”,热情介绍厦门的风光历史和人文景点。据她说:厦门不大,较有名的景点只不过有四处,分别是:胡里山炮台、南普陀、鼓浪屿和陈嘉庚墓。概括起来就是:一块石头,一门炮,一个墓地,一个庙。
   哈!经美女如此介绍,我立马就记下来了——我们此次要去的地方,正是这举世无双的“一门炮”。
   胡里山炮台坐落在厦门大学对面的胡里山上。车子进入厦门沿着演武大桥直行,就到了胡里山。在这儿行驶,你压根分不出车子是在桥上还是和路上,因为我们是行驶在一条号称亚洲最长、建在海上的高速公路——飞虹一般连接环岛南路的演武大桥上。 
  

            号称亚洲最长、建在海上的高速公路连接环岛南路的演武大桥 
    胡里山炮台依山临海,视野宽广,控扼着进出厦门的航道。据说是由一位名叫汉纳根的德国人设计的,是研究我国海防军事史、洋务运动史和兵工构筑技术的珍贵史迹。
   我们登上胡里山炮台时,已经到了上午9点半,正赶上清兵进行大炮操演。

                                                           胡里山炮王

    火热的日头当空挂着,投下来一片眩目的光。在数百游客的啧啧称奇中,伴随着“嘟嘟”的牛角号,一队身着清朝军服,执戈挎刀的兵丁们,在一名胸前绣着虎豹的四品武官(大约相当于如今的少将吧?)带领下,整齐列队步出营房,呈圆圈阵式,在一门用现代工艺制造出来的老式前膛大炮上折腾起来。 
  

     随着那位四品武官手中的小红旗上下舞动,兵丁们装弹、转炮、点火,一串串口令响在游人耳畔……
     随着“开炮”的口令,大炮发出“嗵”的一声巨响,炮口喷出一股子浓烟烈火,却不见弹丸飞出去。片刻之后,手执单筒望远镜的观察哨大声报告:“炮弹击中目标!” 看着现代人作秀式的表演,游人群中发出会心的笑声。 
  

   漫步于胡里山炮台,可以看到:炮台依山而建,因地制宜,修成了一座半地堡、半城垣式的复合型巨大阵地。台面不用岩石、水泥,而采用民间的“三合土”。即:灰、沙、土拌以乌樟树汁、糯米浆、红糖、草纸巾,黏性极好,坚固无比。
   尤其是兵营内那20多间房子的拱券式屋顶,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用优质花岗岩筑成的城门、城墙、城楼、护城壕、清兵营房和炮台等保留完整,是研究我国海防军事史、洋务运动史和兵工构筑技术的珍贵史迹。
   资料显示:胡里山炮台始建于清道光三年,即1823年,鸦片战争中被毁。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募得白银10万余两进行重建,历时5年建成。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炮台依山临海,视野宽广,控扼厦门港。炮台原装备着2门克虏伯主炮,及副炮2门,小炮10门,配炮兵140名。现存东炮台的主炮炮身长13.96米,炮口内径28公分,炮重48974公斤,全重59888公斤,有效射程16406米,经专家认定是世界上保存最好、最大的克虏伯大炮,有“世界古炮王”之称。 
   与其并列的,是一门由葡萄牙人于十三世纪制作的小炮,长度仅为11厘米,重0.22公斤,直径2.4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火炮。这样,胡里山炮台就拥有了当今世界最大和最小的两门炮
   炮台现存东炮台大炮一尊,护炮二尊。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西炮被拆毁。据地当老人回忆,当时,厦门铁工厂因缺乏原料,便以每斤8分钱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下了胡里山炮台上的两尊大炮。某晚,当时的市委书记到铁工厂检查炼钢情况,发现工厂车间的过道里堆放着已经锯断了的大炮炮筒,经询问得知该厂购买和拆解胡里山炮台西炮的经过后,心痛地说:不要再去拆东炮了,留一尊作个历史纪念吧!至于购炮款额由市委付给。于是,东炮便幸运地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这两尊巨炮在当时的威力,是任何炮火都无可匹敌的,确实发挥了重要的威慑作用。
   史载,1900年8月,日军派陆战队登陆,妄图独占厦门。消息传到胡里山炮台,守台官兵立即脱去炮衣,掉转炮口,对准鼓浪屿上的日本领事馆和海面上的日舰,日军慑于大炮的威力,不得不撤兵回舰。  
   1937年9月3日,3艘日本军舰闯入厦门外港,炮击胡里山炮台和曾厝海军机场。胡里山炮台开炮还击,这就是厦门历史上有名的“厦门要塞保卫战”。当时,克虏伯大炮以每分钟两炮的巨大威力,将日军830吨级的驱逐舰“若竹”号拦腰击中,该舰之后沉没于外洋。日本的海陆空军整整攻打了8个月之久,才占领了厦门这么一个小小的岛屿城市。
   1938年5月,胡里山炮台被日军占领,日军在西炮炮身上刻下“大日本皇军山本联队占领金厦要塞纪念”。
   1949年10月17日,我解放军解放厦门,先头部队见到日军在这门炮上刻字,战士们也在西炮上镌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建阳部队于1949年10月17日解放厦门纪念”字样,以示后人。
    克虏伯巨炮的炮台前有一段介绍文字,我用相机拍了下来。现在将其原文抄录如下——“胡里山炮台原来安装了两尊德国克虏伯兵工厂1893年制造的全钢炮,编号为L/40C/86、L/40C/87,口径280毫米,膛线84条,炮重50吨,炮长13.13米,炮轮轨道直径7.36米,炮高4.6米,宽5.29米,可360度旋转,射程16000米。两炮厂价银16万两,海运和保险费银约4万两。从闽江口运至胡里山的运费为1.5万两,加上炮台的建筑工料费,全部费用在30万两白银以上。”
   ……时光如梭。转眼间,胡里山炮台上这尊全世界独一无二的280毫米克虏伯大炮,从1893年从它的德国家乡飘洋过海来到这里,在海风中屹立已经整整119个年头了。在海洋气候、海洋酸雨无情的侵袭和腐蚀下,早已锈迹斑斑,“老态龙钟”。
   为了让胡里山炮台上的这尊克虏伯大炮得到修复保护,从2006年12月31日起,巨炮的修复保护工程正式开工。厦门市投入339.6万元,对炮台区域内600多平方米面积进行维修,该工程已于去年12月30日竣工验收。 
                              炮王进行维修后以新面貌和观众见面 

写在最后的话——
   围绕该巨炮,有一组有趣的数字。
   ——2000年4月,国家文物局认为该炮“为世界现存十九世纪制造的最大、完整保存在炮台原址上的后膛海岸炮”。同年8月,上海吉尼斯总部授予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大炮“最佳项目奖”。
    ——2000年11月,根据德国克虏伯历史档案馆在全球各地调查证实:克虏伯家族自十八世纪初生产销售世界各国的各种口径克虏伯大炮,截至2001年底为止,除中国厦门胡里山炮台仅剩一门280毫米的克虏伯大炮完整保留在其炮台原址上之外,其他国家的保存率为零。
    ——2002年1月,德国埃森克虏伯历史档案馆签署声明确认:“中国厦门胡里山炮台保存的克虏伯大炮,是世界上现仍保存在原址的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
    ——2002年夏,德国克虏伯集团总裁到胡里山炮台参观克虏伯大炮。看到其家族生产的克虏伯大炮竟然还完整地被保留在原炮址,惊喜万分!当即提出要用与巨炮重量等身的60吨黄金,将大炮换回德国。但被我国有关部门宛拒……
   60吨黄金,让俺来算算值个什么价……此炮按现行黄金价格计算,约价值12多亿美元吧?
    12多亿美元呵,该是个什么概念?
   用河南话讲,那就是:俺滴个老娘嗳!这鳖孙巨炮乍恁值钱咧!
    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