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年轻朋友一家三口打算去欧洲自驾游,我们建议他们camping 。今晚我们相聚一堂谈论欧游camping 之事。2002年,曾去过欧洲的老Y,希望带我和儿子去欧洲自助游。这是我第一次去欧洲。后来又去了几次,但还是第一次印象最深。这篇文章是老Y那年回来后写的,发表在当年的《旅行家》杂志上。我早已将此文转到qq里,今天为了年轻的朋友们,加上照片再转一次。 在欧洲Camping 2002年8月我们夫妻俩带着儿子到欧洲作了一次自助游。 行前,在网上查找有关欧洲旅游的资料,看到一个网页,名字好像是《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好奇地点开一看,讲的是camping——扎帐篷野营,心想与我们毫无关系,没看两眼便把它关了。没想到这次去欧洲却好好地camping了一把。 意外的决定
我们的地图标明特里尔西南6公里的地方有camping营地,但是因为天已全黑,从市里面往郊外去,找一个小小的camping营地还是有些困难。我们边走边问,最后遇到一位“德国雷锋”,他给我们讲了路线后还怕我们找不到,干脆骑着他的自行车给我们引路。这位德国先生一身运动打扮,在前面骑得飞快,左转右转,大约十来分钟,差不多把我们送到营地才跟我们“拜拜”。遇到这样的热心人,让我们十分感动。 车开进营地,车道两边排列着一辆辆的旅行房车和一个个的帐篷,因为时间太晚,camping的人们都已进入梦乡,只有不太亮的路灯还照着静悄悄的营地。我们在车道的尽头找到一块空草地,在车灯的照明下,轻手轻脚地开始支帐篷。因为是第一次支帐篷,摸索了好久才支起来。其实我们的帐篷构造十分简单,它是圆拱形的,由三条平行的龙骨撑起来,每条龙骨是由六根碳纤维杆拼接起来的,这种碳纤维杆又细又轻,有很好的弹性和强度。拼接起来的龙骨有3m长,可以弯成直径约2m的半圆拱。把三条龙骨穿过帐篷外层的防雨布的定位小孔,弯成拱形,往草地上一支,再向外拉几条缆索便成了。帐篷里面,下有一层防潮塑料布,上有一层衬布,衬布把帐篷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空间,大间做“卧室”,小间可放脱下的鞋或其他杂物,我们把这戏称为“一房一厅”。支完帐篷再铺上充气床垫,用脚踩小风箱给它充气。这样有点费事,后来看到人家借助汽车充气机充气,才后悔没装这种并不复杂的设备。 由于时间太晚,营地的盥洗间已停止供应热水,用冷水匆匆洗了一下后,一家三口便钻进帐篷,每人一个睡袋,睡下了。充气床垫又柔和又隔潮,感觉不逊于席梦思,即使稍挤一点,我们还是带着新奇的感觉很快就睡着了。 早上醒来,钻出帐篷,才看清我们营地的“面目”:这是一片很平整的绿草地,四周有很整齐的木栅栏围着,营地紧靠一条河,这是莱茵河的支流摩泽尔河,河边泊着几条漂亮的游艇,清晨河面上还飘着淡淡的水汽,不时有水鸟从河面上低低地飞过,河对岸的山林给朝阳抹上淡淡的橙色,我们真象置身在一幅美妙的水彩画中了。 在我们旁边camping的人们还毫无动静,我们轻手轻脚地把帐篷拆开,压缩进一个个的小包里,开着车又上路了。一路上,我们还在兴奋地议论着第一次camping的感受,觉得camping真是够浪漫、够自在的,以后的旅途还要继续 camping下去。 接下去,我们连续camping了三次,第一次是在靠近圣哥阿的莱茵河边,第二次是在海德堡过去几公里的内卡尔河边,第三次是在德国瑞士边境的康士坦茨湖边。我们原计划camping 两次以后住一次酒店,结果一下就camping了四次,在德国过了四个晚上,竟没有住一次酒店。 灵活的选择 离开德国进入瑞士,天气变了,恐怕要下雨,我们担心在雨中camping可能不太好受,于是决定不再camping,去住酒店。在瑞士的著名旅游城市因特拉肯,我们找到一家酒店,价钱不贵,我们一连住了两天,住酒店比住帐篷当然舒服了,我们好好休整了一下。在旅途中根据情况变化,交替的选择住酒店或者camping是明智之举。 离开瑞士进入意大利,我们先游览米兰。游完米兰,时间还不太晚,我们继续向威尼斯前进。路上又遇到了大雨,我们还是决定住酒店,在离威尼斯还有30多公里的帕多瓦过夜。可是,为找酒店,我们足足花了1个半小时。 第二天,我们游览威尼斯。所有的旅游资料都说威尼斯的酒店很紧张,又贵又难找,所以我们根本没考虑在威尼斯住酒店。在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我们整整游了一天,傍晚才向佛罗伦萨方向前进,途中在费拉拉市旁边的一个camping营地又camping了一次。 糊涂的一夜 接下来的一天,我们游览佛罗伦萨和比萨,游完比萨,天色已晚,我们想找酒店过夜,在比萨问了几个酒店都已客满,我们决定沿着海边的公路向罗马方向继续前进,一路上有许多小城镇,我们以为离开佛罗伦萨、比萨这样著名的旅游城市在这些小城镇找个酒店应该很容易,准备在路上随便找个酒店住一夜,第二天美美地欣赏一下意大利的海岸风光。我们一边走,一边找酒店,路上遇到好几个camping营地,我们也没进去,一方面是担心海风大,camping可能不太好受,另一方面是对找酒店还抱着希望。结果才知道,我们完全错了。海边是度假者的天堂,各处酒店都已爆棚,我们从傍晚找到天黑也没找到酒店。天越黑,心里越着急,看着红灿灿的太阳从海面上落下去这样壮丽的景象也无心欣赏。找不到酒店,我们只有继续向前走,一直到深夜一点,我们对找酒店彻底失望了。 这时离罗马已经不太远了,小庄想一直开到罗马去,我们担心他太累,不安全,想就在车上坐几个小时算了。正在犹豫之间,路边出现了一个camping 营地的指路牌,还是camping去吧。我们离开公路,沿着指路牌的方向前去,走了一段路,不见camping营地,却见在一片草地前坚着一块牌,是个什么俱乐部,里面没有camping营地的设施,也没有管理人员的办公房,有许多旅行房车却没有一个帐篷,觉得很奇怪。这么晚了,也没法去搞清楚这是什么地方,不管三七二十一,快快支起帐篷来睡下再说。听小庄说,在欧洲,在不是camping营地的地方支帐篷过夜恐怕会被人家干预,这一觉睡得有点不踏实。第二天天亮,周围的人还没有起来,我们已经收好帐篷离去了。就这样,我们糊里糊涂的完成了我们在欧洲的最后一次camping。幸亏是这个糊涂camping,否则我们这一夜只能在汽车上捱了 在camping营地,我们看着他们或在草地上晒太阳或在水里游泳,或在旅行房车旁摆个桌子用餐,或在旅行房车外挂一个灯读书,真是潇洒极了,舒服极了。 我们这次在欧洲呆了15天,过了14个晚上,共camping了6次。营地的费用一般是按人数、帐篷数、小汽车或旅行房车数计算的,有些地方还要另外收一点电费和淋浴费等。我们每次camping的营地费平均约30欧元,camping用品的租金平摊到每次约为27欧元,这样加起来,每次camping的费用总共为57欧元,而我们住酒店的费用平均约为80欧元(一星、二星级)。相比之下,当然camping比住酒店能省一些钱,但更重要的是,camping自在、方便,适合作所谓的“深度旅游”。 如果您有机会到欧洲开车自助游,如果您想要每天游览不同的地方,如果您希望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行走,那么我们建议您带上帐篷,camping去吧。 ( 刊载于《旅行家》杂志2003年10月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