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识别启功书法

 任如居士艺苑 2013-07-29

 

 当代名气最大、赝品最多的书法家,非启功先生莫属。启功先生不但取得了卓著的国学和书画艺术成就,而且树立了文化学人的道德典范。他典雅俊秀的书法,雅俗共赏,誉满海内外,深得大家喜爱。但喜爱归喜爱,层出不穷的赝品却使得众多爱好者望而止步。

    自2009年春季以来,启功先生书法作品的价格呈现稳步上扬的趋势,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鱼目混珠的赝品也屡屡拍出高价,而且被众多行家看真。真金白银买件价格不菲的赝品挂在家中当宝贝欣赏、收藏,实在是冤枉不过的事情。

  启功书法——端庄精致的皇家楼阁

    启功先生的书法,总体风格是属于崇尚唯美主义的“理性派”书风,着眼于书法的造型与结构,偏重于静态的建筑性的美,也就是说,他的书法是属于写得好看端庄这一类的,这一点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看到他书法后的最直观感受。

    欧阳询讲:“点画调匀,上下均平”,指一幅书法作品完成后,我们看上去造型与结构是非常匀称的,各个笔画之间的搭配与组合是美观的。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其平面严谨对称,主次分明,结构精严,布局严整。我们说启功先生书法有静态的建筑性的美,说是像故宫,不知道对不对,但起码像端庄精致的皇家楼阁吧。

   “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偶作擘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启功先生的这首诗道出了他早年学习书法的方向和取法的途径。他学习欧阳询、赵孟頫、董其昌、柳公权等人的书法也基本属于唯美派,只不过董其昌的书法又多了道家放逸的一面,这也是他比赵孟頫高明的一点。

    非常理性的人在写书法时,是用法度,用他的书法造型规律来控制线条运行的。心境喜怒哀乐的不同与变化只会影响书法作品质量的高低,而不会通过线条表达出来,也就是只求点画的优美,不求情绪上的起伏变化。启功先生分别在上午、下午和晚上写的三件书法,我们从中无法看出他这一天心情好坏所发生的变化。

    欣赏启功的书法作品,我们会发现,启功先生同时期书写内容相同的书法作品,其间的变化是非常小的。如图一中国嘉德2009年春季第1006号拍品,图二《启功先生赠友人书画集》第37号作品,书写时间同为1980年1月,两件作品字的结体和整体章法几乎同出一辙,但二者都是真迹,不存在蛋与鸡的关系。但这种作品中的过度雷同也为作伪者临摹仿作提供了方便,提供了卖出赝品的合理理由。

       启功笔法——翩翩太极

    启功先生在《书法概论》中谈到用笔时曾说:“用笔无疑是指每个笔划的写法,即毛笔在纸上活动所表现出的效果。当然笔毛不聚拢,或行笔时毛笔不顺,写出的效果当然不会好。或者写出的笔划,一边光滑,一边破烂,这是把笔头卧在纸上横擦而出的结果。笔划两面光滑,是写字最起码的条件。要使笔划两面光滑,就必须笔头正,笔毛顺。从前人说的‘中锋’,并不神秘,只是笔头正,并且笔毛顺而已。”

    启功先生书法的这种中锋运笔,每个点画在行进推移的过程中,是顺着笔头平行运行的,运行时的痕迹,也就是线条的特征。假设这个笔的笔毫只有三根,这三根笔毫运行的中间过程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就是平行的三条线,没有任何的交叉,只是在结尾的时候,随着收笔动作取向的不同交叉粘连在一起。这种运行轨迹在枯笔或飞白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清晰。

    启功先生这里谈到的“笔头正,笔毛顺”的“中锋”,也正是他本人一直沿用的中锋用笔习惯。

    我们可以对启功先生擅长的楷书、行书作品中“点”、“横”、“钩”、“竖”、“撇”、“短撇”、“提”、“捺”、“辶”等基本笔画进行分析,来总结启功先生书法笔法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先看这幅书法作品,见图三。

    横——“春”字的三横,“十”的横,“百”字的第一个横,“笔”字的横,同为横,但它们的用笔方法是不同的。“春”字和“琚”字的第一横,有个很明显的侧锋转向中锋的动作。笔画的起始处有小小的弯曲,笔力稍微显得羸弱。“笔”字的后三横,顺势牵连而下,用笔也是由侧锋转向中锋的,只不过速度略快些而已。当侧锋转中锋的运行速度慢的时候,侧锋部分线条过长,整个笔画的力道就显得更加弱些,如“妙”字中“女”字的横画和“墨”字中间的长横。

    比较之下,“春”字第二和第三横画,尤其是“百”字和“十”字的第一横,力度饱满充盈,起笔爽利、俊朗,犹如刀切。究其原因,是这几个横的起笔中有一个在空中没有落到纸上的笔锋换面转向动作,它也绝不是简单的逆笔藏锋。自然垂直你的右手臂,从右往左,再由左至右连续用手掌自然扇风。这个书法动作就好比是先用你手心的一面去写,但不落在纸上,当向右开始推移的时候,再用手背的一面去写。

    当笔毫中一面的墨快用完的时候,换成有墨的另一面去写,线条中墨色的枯润自然变化出来。大家可以观察“精”字中“米”的墨色变化。这个换锋、换面的笔法,在启功先生很多书法赝品中是无法见到的。

    竖——这幅作品中“笔”字的长竖,起笔逆顶上行,然后顺势下行,爽利收笔。“竿”和“十”中的竖,为短竖,在收笔的时候,有一个或轻或重的上行或轻顿的收笔动作。收笔速度慢的时候,难免像“竿”字最后一竖一样,显得有些呆板。启功先生有时喜欢把整个笔锋一压到底下行写竖,力度尚可,但线条缺乏弹性,难免僵硬。一个字中多个竖画连续写的时候,又有些轻微的不同。如图四中的“无”字。启功先生灵活运用,咱们也要灵活地去分析。

    点——一个点,两个点,三点水,四点水的写法还是中锋用笔,收笔取向不同。启功先生在写三点水,或者四点水的时候,也会出现小幅度的换锋动作。大家多看看图五这幅作品中的“江”、“鱼”、“照”、“数”、“灯”、“鸣”中点的写法,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撇—— 启功先生书法中的“撇”,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写法:“尺”字的“撇”,中锋运笔,收尾处有个回锋动作,有时不露锋芒,有时则顺势出锋。“春”、“琚”和“妙”的撇,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中锋用笔,然后再提笔迅速收锋。

    短 撇——启功先生写的时候,有时是逆笔转锋,有时是侧锋转中锋。大家可以多看看他作品中的“水”字。

    钩—— 启功先生写的大都圆润耐看,其中竖钩颇具功力。竖钩分为两种不同的写法,一种竖钩,中锋运笔到底,顺着笔势根据不同方向挑出笔锋。如这幅作品,图六中的“学”、“为”、“范”的钩,这些钩的写法难度不大。但有个“读”字的短竖钩,难度很大,这里也有一个上行换面的动作,连启功先生自己在写“读”的时候,也不是次次都能达到这个“读”字效果的。难就难在短线条,既有力度,又有变化。

    “觅”、“晚”、“年”字的钩,启功先生写得极为潇洒、舒展,最具“启体”特色。

    另外一种竖钩的写法,如“知”字和“花”字的竖钩,启功先生不太常用。这个竖钩在由竖向钩转变的弯角处,使用了一个折笔,由中锋转向中锋完成,这样就多了变化,也增强了线条的力量感。

    提——启功先生大都采用逆笔折锋上行的用笔方法,使得折角处显得俊秀很多。

    捺——一种是中锋运笔,快速提笔收锋。这在启功先生的楷书作品中极为常见。另外一种是中锋起笔,略向右下方向行笔,结尾处以折笔回锋。这种写法,以“人”字最富代表性,如图七。

    辶——一种是常规的写法,如图七中的“还”字。一种是转变成草书中的钩的写法,如图四中的“随”、“廻”、“迷”三字。另外一种是“点”和“钩”结合起来的写法,不常见。这件作品是启功先生的一件书法精品,“无”、“觅”二字尤为精彩,可惜的是“花”和“迷”字的结构写坏了。

    起笔时的取势与动作,收笔时笔锋的走向,前后笔画的牵连映带,提按的轻重,这些决定了不同书家的风格,甚至决定了字体。我们把启功先生行书中笔画的牵连处去掉,是不是整体看起来又是一幅楷书作品呢?行书的形成早于楷书。这是可以充分论证的。

    我们分析启功先生书法中这些基本点画的用笔方法,是为了得出其书法整体上用笔的特点和一般性的规律,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假设真迹和赝品的辨别是像DNA检验一样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先找对启功先生书法中的DNA,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而用笔方法就是这个DNA,点画就是最简单的DNA组合方式。

    但书法中各个笔画的写法,在不同的字体间,有时是互相转化的,如“横”转化为“点”, “点“转化为”“横”,“辶”转化“勾”等等。还有很多启功先生富有自己面貌特色的点画,我们没有分析到,大家可以多看启功先生权威的书法作品集,多看真品原作,细心揣摩。启功先生的用笔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1)以中锋用笔为主,侧锋为辅;

(2)提按用力均匀,线条笔画相对粗细变化不大;

(3)折笔换面与换锋灵活运用;

(4)笔画衔接处多以折笔灵活取向。

    如果,我们把每个书法家掌握的笔法比作是拳法的话,那么启功先生的拳法就是太极拳。太极拳要求稳定心性,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上下相随,协调完整,用力均匀,圆活连贯, 讲究一招一式的准确,追求的是平静安舒的神态。启功先生唯美的理性的书风、中锋的笔法、用力均匀的提按、笔画间的自然连贯,不正像一位气度翩翩的人在练太极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