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算理与算法并重,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培养readdata
2013-07-29 | 阅:  转:  |  分享 
  
算理与算法并重,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泸县玄滩小学·唐克明

十多年来的小学数学课改实践,让我感受到了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中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逐年下降。他们大多对算理知之甚少,而计算技能也就是算法也很是生疏,在新教材中大量的计算教学,特别是笔算方面非常注重从算理到算法,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算理不感兴趣,算法也很不熟练,那么到底算理和算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彼此相当;还是算理服务于算法呢。如果是后者,算理如何过渡到算法以及算理如何服务于算法,怎样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内容。

一,以下面的一次计算教学片断为例,阐述我对数学学科计算教学中算理算法关系的粗浅认识。这是学生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的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例题:57+28

师:这道题,用计算的方法怎样算?有什么好方法?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交谈、激烈的讨论声,不一会,许多同学纷纷举起了手。

生1:我是先算57加20等于77,再算77加8等于85。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生1的算法,并与学生共同点评该算法。师生一认为这种方法可行,而且简便,是个好方法。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有,有”顿时又有好多只小手高高举起。

生2:我是先算28加50等于78,再算78加7等于85。

生3:我是算7加8等于15,再算50加20等于70,15加70等于85,所以57加28等于85。

生4:我是先算50加20等于70,再算7加8等于15,70加15等于85。

生5:老师,我和他们想的不一样。你们看,57再加3个就是60,所以我把28分成3和25,57加3等于60,60再加25等于85。

生6:老师,那我也可以想28加2等于30,把57分成2和55,28加2等于30,30加55也等于85。

生7:我受刚才的言同学的启发,想到将28当作30算,用57加30等于87,87再减2等于85。

生8:那我也可以把57当作60,60加28等于88,88再减3等于85,

生9:我呀,将57和28都当成整十数,57当成60,28当成30,60加30等于90,多算了5个,所以再算90减5等于85。

转眼间,黑板上呈现出学生想到的各种处法,教师也颇为激动,不由得鼓起掌来。

师:同学们,老师为你们刚才的精彩发言而喝彩!在这些算法中,你们比较喜欢哪种算法?

学生交头接耳,各抒己见。

从以上的教学不难看出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传统的计算课教学注重了计算法则的传授,学生通过熟记法则,然后机械进行计算,强化训练形成技能。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不理解计算中的算理,形成的技能与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脱节。新课改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探究等形式,让学生确实理解算理,自主探究掌握计算方法,反复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最终形成技能,促成计算能力的提高。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

新课标中指出:提倡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中算法多样化是否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呢?不是的。算法多样化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思维的发展阶段以及算法的同类性、层次性等。有的算法是同一类型的,是一个层次上的,因而教师要善于归纳,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的算法在学生现有知识、思维阶段只能达到那一步,你逼也无法逼出来。另外,在考虑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必须思考“最优化”。计算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在展示了多种算法以后,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请你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题目。”这话没错,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个性的发展,相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已有知识经验的主动提升和超越?长此以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待观望,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必定会加剧。因此,教学中注意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进行优化,让学生自主分析、对比,加以理解,有时甚至要点拨出最佳的计算方法,让所有孩子都能学会,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计算能力。

二,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重中之重的内容。传统的计算教学模式是准备题——例题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它注重计算法则与结果,忽视算理的理解,过于强调算对、算快。学生往往不理解计算的作用,再加上计算的枯燥乏味,因而对计算缺乏兴趣。而课改初期的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教师十分重视算法多样,关注各种算法的个性化理解,但缺少计算法则的提炼,导致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当前,我们应当怎样理解计算教学,重构理想的计算教学呢?达到提高计算能力呢?以下是我对计算教学的理性思考:

1、经历过程领悟算理掌握算法。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文似看山,学如登高”。课堂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处理关注基本算理和倡导算法多样化的关系,处理好领悟算理与掌握算法的关系。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处理这些关系,孩子们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算,也就是加强算理及法则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清晰地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一课,教材呈现的是“两盒彩笔,每盒36枝,两盒一共有多少枝?”的情境,列式是36×2,最简单最省时间的方法是直接列竖式教给学生“二六十二,二三得六,六加一得七”,但是“为什么要进位”,“怎样进位”这些问题恰恰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接着,教学时,教师多数都是以讲清算法为重点。学生只要会用方法计算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我认为在计算课中,讲清算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计算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弄懂算理,使得思维环环相扣。但往往会因为教师的忽视而缺少了思维的训练。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多问一句:“为什么这么做?”这个问题,一定会给学生学习计算问题带来方便。

2、理法并重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计算能力弱化现象已成为一个引起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其途径和方法是很多的。其中,既注重算理又注重算法,当是策略之一。

“算理”顾名思义是指计算的方法与原理。在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让学生理解算理比较复杂,意义不大,所以干脆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算”,省去理解算理的教学环节,使算法成为空中楼阁;有的则满足于对算理的多角度探究,而忽略了对算法的提炼和概括,使算理不能上升为学生的计算能力。其实,感悟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计算教学的关健是正确处理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急功近利忽略对算理的教学,追求浮华轻视对算法的提炼,不但违背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而且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与深层感悟的机会,长远将会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我们知道,“算理”是学生走向“算法”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算法”的基础,学生能够理解了算理,积累了一定的计算经验,就能够实现计算方法上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算理算法并重,使算理算法相互作用共同促进。

在“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不妨剖析一下其中除法竖式的理与法的建构过程。

除法竖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写?这是学生心中的疑惑,也是算理之所在。本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结合图式在“分”的基础上,学生不难列出横式,而竖式则是在此基础上,关于“分”的抽象表达,是横式的一种变形写法。基于这样的现实,学生尝试列出的一些稚嫩的算式也不无道理,问题只是是否全面准确地表达了“分”的过程和结果。准确的讲在于对算式每部分的意义的理解:全面的讲在于表达出计算的每个过程,这才能保证计算的顺利进行。执教者在这个方面是比较重视的,例如,结合图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部分的意义,把图式和算式对应起来,使学生对初次接触的除法算式的理解有所依托,从而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思考,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心诚悦服的接纳标准的算式。

除法竖式怎样计算?这就涉及到算法的问题了,这也是学生初次学习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学生感悟算理的基础上,有必要把算理过渡到形式化的算法,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算法的学习是不能仅靠模仿获得的,还是要建立在“理”的基础之上,由理自然过渡到法,通过必要的训练,逐步达到“自由”的境界。不能只注意在“理”上的说明解释,而忽略了算法上的迁移,失去一次加深理解和巩固的机会。

计算,是我们应该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教材在编排上是有缺失的,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补充。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些必要的练习巩固。而每节课教学例题后的练习题都比较综合或者不对应的,则显得有些单薄,如能安排一些巩固算法的单项练习,如给出一个不完整的算式,让学生给填空,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是会好一些的。

3、坚持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正处于形成阶段,计算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数学科的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的引导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在于教师。下面谈谈我在计算教学中以下习惯训练方法: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恒星”。如果学生有良好的计算习惯,能正确、灵活地掌握计算方法,就会大大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对计算方法来说可以辅导使之掌握,但是对于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培养起来的。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训练才能养成。所以需要教师拥有一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恒心去进行长期训练。在这里抛砖引玉,向大家谈谈我在计算训练中的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种是坚持课前一至三分钟的计算,用来启动学生的大脑思维。可以充分利用电化教学中的视、听媒体。遵循渐进、由少到多、由简到繁,逐次递增的原则。进行视算或听算。数量的多少可由学生的基础而定。适宜在10个题以内,题目可以参照教科书力的每个练习题或专门的计算练习册。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养成了认真读题、听题、审题的好习惯。并且在限定的时间里听算,可以培养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种是坚持每周或每章、每节的综合性计算,集中限时的视算或听算一定量的单页式题单。事前必须对学生提出分层目标要求,即提出各层次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正确率是多少。这样才能让他们明确奋斗目标,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计算后才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均有成功感。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认真仔细计算的好处。达标的学生都应该给以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

其次,教师在训练时要有“重心”。即在听算、视算时注意巡视后进生的正确率,必要时应当对后进生进行点拨,使其正确计算。每次综合性计算的题目要有侧重。计算应采用公平竞争的办法。我在计算时引入激励机制,每个同学均有一个计算本,每次听算视算后批阅出A\B\C\D四个等级,根据各自对应的等级给予奖励。

第三,教师应让学生争当班上的计算“明星”。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人的差异是亘古有之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榜样。可以在平时的计算中建立奖励操行评分制度;在综合性视算和听算中建立分级达标,晋升等级奖励制度。综合性分级评估,评出各级之“明星”。如:准确星,进步星,跃级星。分别给予奖励,使之形成“看、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最终达到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总之,只要我们真正落实重理又重法的思想,真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相互促进关系,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计算准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之教师的长期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就一定能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该同志是泸州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委会泸县会员,

该篇文章属独自撰写。

2011-1-10































5

















献花(0)
+1
(本文系唐克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