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教师培训 专题讲座

 一寸大海 2013-07-29
 一 教师的素质——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各位青年教师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在这里,我只是把我多年在教学一线积累的一些经验(包括教训)以及我向一些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学习的一点体会向各位做一个汇报。

    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到:正其身,修其德,学生多愿亲其师;忠其事,精其业,学生自会信其道;守规矩,师同仁,学会宽厚与帮助;多诱导,善启发,力求探索与创新。

    在我们这个特殊的学校,说它特殊,与佳市第一中学比,一中的录取分数线是590——605分,我校的录取分数线是280分左右,与佳木斯大学比,人家是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录取的高中毕业的大学本科、专科学生,我校录取的是初中毕业的学生,我校学生无论从学习成绩方面还是平时表现方面都与他们有很大的距离。在这样一所学校,面对这样一群学生,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努力做到与学生“心理相融,亦师亦友”。这里的“心理相融”是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能互相沟通交流,具体表现为:师生关系平等、民主、融洽,相互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同时也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双方心灵上达成一种无言的默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不言的权威。显然,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的最高境界。

    要达到这一境界,我们就要努力做到:

    一爱生如子,以情感人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座的同行们对职业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无私的师爱,一但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时,就会转化为与教师的教育相适应的自觉行动。关于师爱在下面的第二点中我还要讲到,这里就不多说。

    二赞美鼓励,以诚待人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你想要一个人有什么优点,你就怎样去赞美他吧。”

其实,外国人早就深谙此道,如美国的一位校长在介绍本校学生时说:“我校有1000多名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都是非常出色的。”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学生憎恨的教师是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肯定的那些教师。”各位老师,想想我们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吧。人不是为了被打败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而都是为了得到赏识来到人间的。老师的一句肯定、表扬的话可以让学生高兴好几天。所以我认为,由衷的赞美、真诚的欣赏和热情的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途径。

    首先,要坚信任何学生都可以成才,满怀诚意地赏识学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具有多种智能类型,或者这种智能占优势,或者那种智能占优势。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面对再后进的学生,也不应该放弃努力,而要以极大的耐心长期坚持做转化工作。我看过这样一份资料,是说一位优秀的班主任给班上一个同学写鉴定的时候(评价时),实在无优点可写,他想了想,这样写道“你强健的体魄,深厚的男中音,潇洒的着装,均显示出你超人的男子汉气概。真正的男子汉绝不甘居人后,相信你下学期能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对你寄以厚望的师长。”这样的评语,学生看了能不有所触动吗?当然,我们不要指望一次的鼓励会有多大的效果,但长期坚持正面引导,及时赞扬其点滴进步,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认为,一名教师的教育观念(理念)应是“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这种期望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就是教师的信念。教育研究证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很明显,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教成好学生”,那他就可能慢慢放弃对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教育。在教师的观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教师的教育效能感。我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这种主观判断定义为教师的教育效能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普路斯国王。他在雕刻一座少女像时竟钟情与这位少女,后来他的痴情感动神灵,这尊雕像变成了真人,与他结为伴侣。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对小学各年级的儿童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向教师提供信息说:“这些儿童有发展的可能性。”实际上这些孩子完全是随机抽取的。8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智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行为显然发生了影响。于是,人们就称此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是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兄弟姐妹状况等各种因素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望的,这种期望形成后,又通过各种方式如:分组、强化、提问等影响被期望的学生,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期望,最后又表现在学生的行动中,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期望。由此可见,教育的成效取决于教育观念或信念饿,来自其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的主观判断与期望。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动力,而且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想要做一位合格(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这种期望。

    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包括两个方面: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育效能感。所谓个人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的信念,例如“我一定能教好学生”,这显然是教师的个人教育信念,尽管那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观点尚不全面,因为学生成长除了教师的工作外,还有许多客观的因素(社会的、家庭的——),但这句话也反映了一些教师的教育信念。而一般教育效能感反映了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那种“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的观念就是一般教育效能感的较典型的例子。然而,在我们教师队伍中也确实存在缺乏教育效能感的现象,即不相信自己能够教好学生,更不相信学生普遍能发展,那种对学生武断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的判断,当然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他们至少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即使从师德角度来分析,尊重是爱的别名。师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一时的气话,不仅忽视了教师应有的期望值,而且也造成对学生人格的伤害、师生关系的紧张。(举例)这就又说到了我前面已提到的话题,师爱。师爱是师德之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则更困难。

    我看过一个资料,某直辖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抽取100名教师,问:“你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试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这里90%与10%之间存在多大的反差。由于师生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彼此之间要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是一件很费心思的事,要达到这一点,教师是要下一番工夫的。

    其实,师德的核心成份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不错,现在的学生状况和我们自己当学生时没法比,但我们还是要在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调整自己的心态,那里去爱他们。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但体会大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其次,充分尊重学生,真诚理解学生。自尊心是人心灵深处最敏感的情感,“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对待它”。只有平等心态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激发他们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尽量不对学生发脾气,尽量不说学生难以接受的话。在与学生谈话时,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轻言细语,与学生商量克服缺点的措施。要常常思索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设计自己的语言,若未设计好,宁可不说,也绝不随便出口。即使是批评学生,也要尽可能含蓄,寓批评于鼓励中。在这里,我提倡要真诚欣赏学生,这不是不要批评学生,而是要讲究批评艺术,尽量委婉含蓄些。要想师生心理相融,对学生的批评不可不慎重,若言语过激,势必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对立,此时教师说的越多,他越反感,你的此次教育将归于失败。多年的教学经验,成功的教育工作者的体会是:只要我们充满信心,拥有诚心、爱心和耐心,相信所有的“掉队小鸟”都能展翅高飞,相信所有的“顽石”都会熠熠生辉。

    三严于律己,以德服人

    李瑞环说过:“做好人的工作要凭两种力量,一是真理的力量,一是人格的力量。”只有学生真心佩服老师、班主任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高尚的人格,才心甘情愿服从指挥。显然,一个品德高尚、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充满爱心、开朗乐观的班主任或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

    有人说“怎样的教师就教出怎样的学生”,此话不无道理。要培养好学生,我们首先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这就要求各位老师处处以身作则,要让学生勤奋刻苦,我们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工作勤勤恳恳;要让学生作业整洁,我们上课的板书就要一丝不苟;要让学生认真学习,我们教师就要做到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我们教师应绝不允许自己一节课准备不充分、上课不流畅、讲解不到位、一次个别辅导不耐心。我们要努力做到上课教态端庄大方、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语言亲切感人、深入浅出,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争辩,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处事要客观公正,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做事要雷厉风行,说到做到,绝不拖拉。不要强制学生去做某事,而是不厌其烦的讲道理,即把教师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记得加里宁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意识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不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受学生监督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慢慢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师必须保持冷静理智,谨言慎行,精心构建自己完美的人格形象。

学基

    二教师的素质——教师的课堂教本功

关于课堂教学的方法,我借用北师大教授林崇德的说法“教无定法,选有定则。”这意思是鼓励每位教师去探索、创造自己的教法,因为别人的教法,对甲教师可能是适用的,对乙教师就可能是不适用的,而对丙教师则可能成为教学的负担或起阻碍作用。所以,我认为不应提倡固定的具体的教学方法,但是教育、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大家就要不断地探索这些规律。

  (一)备课的要领

    备课不仅是上好课的关键和前提,而且也反映了教师劳动的艰辛。我们一定提倡“不备课不进教室”(这也是许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一贯坚持的)。

什么叫备课?顾名思义,备课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的内容,但是备什么?怎么备?我现在叫一位青年教师问一下会是怎么样?一般的回答是:阅读教材,搜集资料,旁征博引,写好教案,背熟内容。这不能算作不对,但至少有不足的地方。这种备课,倒不如叫“背课”好。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备课应考虑17个字。就是“三的、三点、三实际、二基本、一灵活、纵横联系”。

    1 三个目的

    备课首先要考虑目的,使我们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应备哪些目的呢?就是要备出教学大纲的目的、单元或章节的目的和课时的目的

(具体解释)

    2 重点、难点和疑点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讲好难点,说明疑点。因此,在备课时要备这“三点”。

在任何一篇教材里,都有一些在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找出这些难点和重点。所谓疑点,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产生疑问的地方。这一切,都是我们在备课时要注意的。

    3 从三个实际出发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实际出发,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

    首先是“备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便于因材施教。(具体说明)

    其次是“备教材”,吃透自己所使用的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便于因“教材”制宜。这里有三层含义:一是在了解自己使用教材的特点;二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实质和各项知识内容,并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实际知识,使教师本体性知识和实际知识融会贯通。三是在“熟”字上下功夫,通过钻研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避免偏离主题;熟练地理解教材中基本知识和饿基本技能的要求,避免脱离教学大纲的指导;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内部联系,避免完全被教材所束缚,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不论从哪个方面组织教材,不论从什么角度进行讲解,,都能运用自如。

    4 抓好“双基”

    备课要备“二基本”,又称“双基”,即基本知识和概念,基本技能和技巧。

(具体说明)

    5 灵活发展智力和能力(结合实际展开讲)

    6 纵横联系地备课

 

    (二)讲课的艺术

    要上好课,就得讲究讲课的艺术。讲课的基本功可以概括为五个字,这就是讲、写、作、画、演。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当教师的正是用温馨而铿锵的话语,规整而有力的板书,期待而优美的动作,娇艳而多变的画面,直观而科学的演示,为学生心灵之夜点燃明灯,为高足理想之路知识航向,引导弟子勇敢地在知识海洋里遨游,扶植贤隶茁壮地在智能大地上成长。

1 “讲”

讲课,当然以讲话为特色。一位优秀的教师,上讲台后用不了多少话就能吸引住学生。这就叫基本功,这就是艺术。而这种艺术是怎么来的?影响因素很多,技巧要领也不少,主要有:

    ① 讲好课的三个前提

    一是精神面貌,就是平时在教师中流传着的三个字:精、气、神,即精力、气势和神采。我们不是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不管课前发生多少烦恼事,不管身体多么不舒服,只要一上讲台,教师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一下就精力旺盛、神采飞扬。此奇功从何而来?这里有没有从事过教师职业的人所体会不到的力量。它来自教师的职业理想。有了精气神,教师就能进入角色,否则,讲课艺术就得不到发挥。

    二是感情投入,就是把感情融入于教学全过程中去,这叫真正进入角色,以情动人,移情于听讲者,引起共鸣,达到讲课的目的。

    三是激发兴趣,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讲课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知识,而在于传授知识的前提——激励、唤醒和鼓舞。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 讲课的语言

    讲课主要靠教师的语言。讲课离不开语言,这是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上海优秀教师有一句名言,即“愿你的语言粘住学生”。他们用“确切、明白、简洁、通俗、优美、形象”12个字来表示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确切”是指语言要符合科学性。

  “明白”是指语言要有逻辑性。

  “简洁”是指语言要精练与简约。

  “通俗”是指语言要大众化。

  “优美”是指语言有的直观性。

  “形象”是指语言中抽象成分的具体化。

    ③提倡多种授课方法   灵活的讲授是教师在教学中监控能力的表现。

    2 “写”

    就是板书,上课要善于运用板书。“字若其人”,板书不仅表现出一位教师上课的基本功,而且也体现教师的教学态度乃至性格。首先要求教师在板书上下功夫,尤其是到一个新班上课,字写得好,学生就很佩服。其次是板书设计,整个板书是这一堂课的提纲。

    3 “作”

    所谓作,顾名思义是指动作。动作集中体现在教态上。教态起着很大的辅

助作用,表现在眼、手、身的动作上。

眼的动作就是要盯住学生。我们一些老师是怎么做的?

    4 “画”   及时画出图表,状物。

    5 “演” 即演示。它不仅指直观教具,教师的示范同样起演示作用。如语文的朗读教学,教师语调抑扬顿挫,富于感情,这也是一种演示方式。

讲、写、作、画、演的相互配合,形成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条件之一。“基本功”怎样,望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五字”功夫。

    我今天讲座的内容,仅仅是做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一些东西。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内容无法展开,今后有机会我们再探讨。对于我的讲座,有什么不足,还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