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发现地球被范艾伦辐射带粒子飓风环绕

 笑熬浆糊糊 2013-07-30
科学家观测太空带电粒子时发现“粒子飓风”环绕地球,这些高能量带电粒子是范艾伦辐射带的一部分,范艾伦辐射带是两个环绕地球的同心环,通过磁场固定位置。

 

最新观测:地球被范艾伦辐射带粒子飓风环绕
 

  7月28日消息,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观测太空带电粒子时发现“粒子飓风”环绕地球,这些高能量带电粒子是范艾伦辐射带的一部分,范艾伦辐射带是两个环绕地球的同心环,通过磁场固定位置。

  由于范艾伦辐射带首次发现于1958年,天文学家试着跟踪分析超级加速带电粒子的来源,其加速度非常高,如果人造卫星在范艾伦辐射带度过很长时间,必须让这些敏感元件受到屏蔽保护。

  来源于美国宇航局太空探测器的数据表明,这些带电粒子可能被区域加速度“充电”,这非常类似于飓风被地球温暖海水蒸发而驱动。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范艾伦辐射带能够改变形状,因为带电粒子数量在不同状态下膨胀和减少。

  太空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它们可用于解释高能量辐射带为何环绕类太阳恒星一样,环绕土星和木星。1958年,美国爱荷华大学科学家詹姆斯-范艾伦(James Van Allen)首次发现了这个高能量辐射带。

  研究人员指出,范艾伦辐射带环状结构中包含的带电粒子来自于地球磁气圈,这个环绕地球的太空区域通过地球磁场来固定带电粒子。他们认为当带电粒子漂流接近地球,地球磁场将变得更强,穿行速度更快,停留在一个环状轨道上。

  然而,这种类型的带电粒子加速过程持续数周时间,仅应用于逐渐增长的范艾伦辐射带。上世纪90年代,人造卫星发现范艾伦辐射带能量和外型的变化快于最初的观点。

  科学家提出的第二个理论认为,带电粒子并非来自于磁气圈,而是范艾伦辐射带中电场撕裂来自于邻近原子的电子所致,并且在撕裂电子的过程中逐渐加速。2012年8月,美国宇航局发射两颗范艾伦探测器,从不同角度研究这个辐射带。

  这两颗探测器跟踪分析了一次太阳风暴(太阳风暴能够吹散范艾伦辐射带中的电子),发现12小时之内电子数量骤增1000倍。科学家认为,这证实了电子形成于范艾伦辐射带,并非逐渐积累形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