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名家:吴历

 tjhx0526 2013-07-30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吴历(1632年—1718年),清代著名画家。本名启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因所居有言子墨井,又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为“清初六家”之一。幼学画,稍长学琴。早年多与西人牧师、神父往来。1681年,吴历决意随柏应理神父赴罗马觐见教皇,原欲经澳门乘荷兰船赴欧洲,已至澳门,却未能成行,遂留居澳门约5个多月。1682年在澳门加入耶稣会,受洗名为西满·沙勿略,并遵习俗取葡式名雅古纳。常居圣保禄教堂,吟诗作画,有《渔山袖珍册》、《白传湓江图卷》、《秋山红叶图》等作品面世。此时他的绘画,明显有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之处。同时还著有《三巴集》,“三巴”即以其居地澳门圣保禄教堂之译音为名,其《澳门杂咏》30首,均与澳门有关,实为早期澳门重要的文学史料。1682年离澳,在江浙一带传教。卒于上海。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湖天春色图  立轴  上海博物馆藏
    吴历早年曾跟王鉴学画,同时做王时敏的学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浑朴厚润。《湖天春色图轴》作于45岁,是他中年时的代表佳作。平远景色中,近、中、远三处柳树渐远渐小。景深感很强。细笔勾皴,精微秀美,青绿淡染,明快清雅,真实地传达出了江南水乡的绮丽春色。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兴福庵感旧图卷  绢本设色 1674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吾友笔墨中,惟默公交最深。予常作客,不为话别,恐伤折柳。庚戌清和,游于燕蓟,往往南传方外书信,意甚殷殷。辛亥秋冬,将欲赋归,意谓同此岁寒冰雪,而未及渡淮,闻默公已挂履峰头,痛可言哉。自惭浪迹,有负同心,招魂作诔,未足抒写生平,形于绢素,訾笔陨涕而已。却到昙摩地,泪盈难解空。雪庭松影在,草诏墨痕融。几树春残碧,一灯门掩红。平生诗画癖,多被误吟风。鱼雁几曾隔,赋归迟悔深。自怜南北客,未尽死生心。痴蝶还疑梦,饥鸟独守林。云看无限意,何事即浮沉。甲寅年登高前二日雨霁并书。桃溪居士吴子历。钤印:吴历。卷尾有许之渐、纪萌、张景蔚三家题记。

    甲寅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历时年43岁。此图是作者为怀念故友默容而作,一段长题简述了二人的交往,情深意切。画中描绘兴福庵的景物,寺外杂树丛竹,墙内孤松白鹤,本是一处清幽之所,然人去室空,满目凄清,透露出作者以笔墨寄托哀思的心境。树木勾点结合,层次分明,穿插自然,蜿蜒曲折的围墙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山石有皴有染,大面积的青绿敷色表现了真实自然的景致,是画家兼取宋、元画法而别具一格的代表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珊瑚钩诗意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东坡称陶靖节诗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识此语之妙也。仆居陶中,稼穑是力。夏秋之交,稍旱得雨,雨余徐步,清风猎猎,禾黍竞秀,濯尘埃而泛新绿。乃悟渊明之句善体物也。此珊瑚钩诗话,是图近之并书,墨井道人。印鉴:吴历之印、墨井道人、汉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夏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666年作  (2875万元,2011年5月北京翰海)
    款识:宋元名家皆以北苑为宗,惟子久深得其微妙。此幅夏山图笔法飞舞神采奕奕真稀世之宝。丙午九秋日临不敢固辞聊以效颦未能得其神韵深用自愧。吴历。印鉴:吴历(白)、渔山(朱)、王时敏印(白)、烟客(朱)

    题跋:渔山与此图血战累旬,咄咄逼真。遂令子久重开生面,虽其灵心妙悟不繇与古人有徇知之合,不然何以浑化入神至此。王时敏题。

    《夏山图》是一幅对美术史研究颇有意义的作品,它真实地呈现出当年王时敏与吴历师徒授受的情景,又弥补了黄公望原作似已佚失的遗憾。吴历早年曾向王鉴、王时敏习画,临过不少前人真迹,奠定了坚实的笔墨基础;后来信奉基督教,又曾旅居澳门,受到西洋画的影响,将明暗光影等元素吸纳进传统,创造出“阳面皴”一类笔法,从而使作品能轶出“四王”藩篱,别具一种风貌。这幅《夏山图》则系他34岁师从王时敏时所绘。后者家藏甚富,吴历常去王家的拙修堂观画,而王氏的主要教授方法就是让学生临摹古人原作。黄公望的《夏山图》应是时敏的藏画,他自己就曾作过《仿大痴夏山图》。现在他让吴历临摹,乃是一种教学手段。吴历花10多天时间完成后,题跋上呈老师过目。跋语对黄公望原作的极口赞叹,反映出临摹珍品时的激动欣悦,也暗含着对老师的感激。因系作业,故只写“属临”而不写上款。王时敏的题跋则是对作业的评语,对临作极其满意,无保留地作了赞扬肯定。从吴历临作看来,黄公望《夏山图》不仅“笔法飞舞,神采奕奕”,而且构图讲究,设色富丽,层峦叠嶂,气势苍茫,左下部溪桥上一红一蓝两个行人之小,更加映衬出大自然的苍翠雄伟。黄公望对发扬光大董源(北苑)开创的江南画派有着他人无法企及的贡献。即从此画呈现的夏日群山万木争荣的气象,也可看出他不愧为继承弘扬董北苑画风的第一人。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空山幽寺图  立轴 纸本 戊申(1668年)作                 南山颂寿  立轴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深壑幽居  立轴  设色纸本 庚戌(1670年)作

    款识:仿黄鹤山樵笔法,庚戌清和墨井道人吴历。印鉴:渔山(朱文)、吴历(朱文)、卧雪山人(朱文)
    吴历年少时与王翚同师王时敏,山水画以黄公望为基,苍浑厚重。此图用笔沉着细致,皴染秀润工细,设色清润淡雅,风格清朗自然。采用高远、平远结合的构图方式,远山密林,闲村长水,颇有超然尘外的出世意味。此图的远景与黄公望构图相似,但中景构图繁简,皴染疏密,往往落墨轻盈,染色虚渺,伴着一种意蕴,古趣随着笔尖而来,境界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然而在近景处,在繁密的山树里,村寨清寂,人迹杳无,唯有溪水长流。这仿佛昭示了作者先儒后佛再天主教的人生弧形轨迹。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松林层峦  立轴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670年作                  秋山凉意  立轴 水墨纸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拟黄鹤山樵山水  设色纸本 壬子(1672年)作

    款识:流水闲过岳麓西,几重树色隔云溪。客来尽日吟窗下,松静门无一鸟啼。壬子谷日,拟黄鹤山樵。虞山渔山子吴历题。
印鉴:吴历、渔山、延陵、墨井
    吴历早年尝从王鑑、王时敏学山水,与王石谷同年、同里、同门,并同享盛名。早年习古甚深,尝于王时敏家中临仿其所藏宋元杰作,咄咄逼真。此为其四十一岁时所作,山重水复,林木森森,气象磅礴,笔墨健举而仍有松灵渊雅之趣。虽曰仿王蒙,但粗拙苍郁,已略具晚年风骨。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仿黄鹤山樵云壑松阴  癸丑(1673年)作           仿倪秋亭晚趣  水墨纸本癸丑(1673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松溪远峰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673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仿高房山云山图卷  手卷 水墨纸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拟山樵笔南岳云松  立轴 设色纸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秋山渔隐  设色纸本                                    仿黄鹤山樵笔意  水墨纸本 1675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山邨邨密图  立轴 丙辰(1676年)作   (1207.5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树密迷山路,邨闲远俗尘。丙辰九月十有五日写于桐荫山房,吴历。钤印:渔山(朱)吴历(朱)
    《山邨邨密图》作于康熙丙辰(1676)年,是吴历45岁时的山水佳作。此图写二山深处,有飞泉蜿蜒云谷间,其下汇成小溪,两岸土丘坡陀间,密树成林,路转蹬回;溪岸之上,有村舍隐于林间;云泉之上,一峰耸起,与群山成揖让之势。画笔清润浑厚,有静穆之致。丙辰为康熙十五年,吴历四十五岁,正是力学并面目初成之时。故构思严谨,一丝不苟,然笔墨松灵,气骨超逸,画格更在同门石谷之上。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山 水  立轴 丙辰(1676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山水册页  水墨绢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仿吴中圭笔法  水墨纸本                           临梅道人村庄归棹图  水墨纸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拟王蒙山水  立轴水墨纸本丙辰(1676年)作
    题识:丙辰年十月十四日,为衣叔先生大词宗拟黄鹤山人。延陵吴历。钤印:吴历之印、家在桃溪深处
    裱边:1.袁励准(1876-1935)题:国初画家以四王吴恽为极轨。六家中尤以吴墨井画为罕觏。近四十年来在京师鉴家所见墨井画不下十馀轴。以侯官张文厚得盛伯羲祭酒者为甲观,杨荫北京卿雪景设色者次之。要皆晚年精诣。度越寻常,盖精品之难得,直如凤毛麟角矣。此轴为墨笔,蹊径邱壑,位置井然,气象精神兼而有之。虽无张、杨所藏二轴之精,然此为康熙丙辰年作,才四十五岁,一种大家气象、名家精神即已跃现纸上。再食三十年桃花饭,宜其超轶绝群也。质卿仁兄藏此属题,为书数行以稔世之爱读墨井画者。己巳(1929年)夏日,中舟袁励准题于恐高寒斋。钤印:中舟侍讲、跋尾书、恐高寒斋
   2.宝熙(1871-1930)题:书画之道,与年俱进。每见大家中年之作,虽不能如晚岁之浑沦一气,神明于规矩准绳之外,卓然成家。然较其早岁笔墨固已有成矣。此帧为墨井四十五岁所画,意境尚未极苍浑神妙,而用笔使墨便自动与古会。超出时流万万,非后来画手所敢橅拟者也。质卿仁兄示观因题。曼殊宝熙记。钤印:宝熙之印、沈庵墨缘、御赐慈竹春晖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少陵诗意图  手卷 纸本 1675年作

    款识:乙卯年清和,写少陵诗意赠西塞山人。墨井吴子历。印鉴:吴历、墨井
    吴历以山水画闻名于清代画坛,其早年作品似王鉴,不多见;中年着重吸取王蒙﹑吴镇之长,用笔细润沉着,善用重墨、积墨;50岁至70岁期间创作甚少;70岁以后作品渐多,水墨渲染和干笔枯墨并用,反复皴染,沉郁苍秀,最具特色。渔山的绘画,远师董巨、米芾、赵大年、元四家,近师董其昌、王时敏及王鉴,继承南宗绘画的传统,而又能拟古入新,自成风格。这幅画近处是以北宋山石来构制,坡石上面杂树随风摇曳,但整个构图又是南宋以来的一角、半边的特点,故而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特别的冲击力、延伸感,让人从画面中极目远游。附近是一处草庐,里面有闲鹤在啄食,也是一种无忧。远处则是水墨染成的沙渚,空中飞着野雁,一股萧散弥漫画面。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山色青于染  立轴 纸本 1665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湖山春晓图  立轴 设色绢本 辛酉(1681年)作   仿黄鹤山樵夏日山居图  (1683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山水  立轴 设色绢本 甲子(1684年)作                 仿梅道人松壑幽居图  丙寅(1686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雨散烟峦图  手卷 设色纸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仿唐解元溪山小隐图  丙寅(1686年)作             溪山瀑布仿宋人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仿燕龙图冬晴钓艇图  立轴 戊辰(1688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溪山闲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山水  立轴 绢本 1693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溪山泛舟图  镜框 1693年作  (280万元,2010年6月广州嘉德)
    题识:夜雨新添水半篱,小船安稳载松。高人与世无还往,醉向青山读楚骚。康熙癸酉春分三日过隐湖草堂喜晤汲古诸昆,素心晨夕风雨联床,觞咏之暇,出旧楮索画,绘抚黄鹤山人法,系一诗就正。精力向衰,自愧不逮古人,远甚矣。墨井道人吴历并识。钤印:吴历之印、渔山、延陵、墨井道人
    吴历此作为其61岁时所作。于款识上,吴历记载创作此画的情景“康熙癸酉(1693)春分时节,于隐湖草堂,与几位平辈同好朝夕相处,唱和之余,平心静气摹写元朝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山水”。临了,他自谦“精力向衰,自愧不逮古人”。这幅作品用笔沉着,皴染秀润,设色清润淡雅,风格清朗自然,视野开阔,画中树木从近到远大小长短不一,使画面纵深效果十分明显,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即既自然而又清新宁静。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秋景山水图  长卷 纸本设色 1693年作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此图是作者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为汲古阁毛晋族所绘。画面重峦叠嶂,山坡树木具有明代唐寅画风;同时,画面上那种厚重的青绿、群青、赭石色彩的运用,使人产生有西洋画那种鲜艳色彩的感觉。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溪山无尽图  手卷 水墨纸本 1693年作
    款识:溪山无尽,万里长江两卷,梅道人之法巨师也。笔下清雄奇富,变态无穷。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浑然天成。五墨斋备此,盖仲圭之擅场,非后学者所能措乎。癸酉三月写奉武曾先生教正,墨井道人历。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秋江览胜图  手卷 设色绫本 1698年作
    款识:秋江览胜,落日衔山明,霞与湖光相盪,此图近之,康熙戊寅秋暮望前二日,偶仿痴翁笔于碧梧山房之南窗,画似伯翁老词袒壇教正,延陵吴历。钤印:吴历、渔山诗画、延陵
    引首:秋江览胜图,康熙庚申秋高坵宋荦题。印、宋荦之印、和松庵、字牧仲、慢堂。
    尾跋:1、相期同泛五湖舟,览遍沙汀草树幽,曲岸空白萧瑟甚,碧花红穗正凉秋。锡翁老属题,汪琬呈草。印:汪琬之印、钝翁 2、扁舟一棹放寒烟,却是江鄉九月天,两岸芦花风不定,秋山孝入好诗篆,崐山归莊题。印:归莊之印、一字玄恭 3、二人必系水云鄉,落个能离尘世间,妒然幽人闲处士,米家船上看秋山。康熙辛丑十月展观漫题,励宗万。印:衣园、石秀斋作 4、……乃六十七岁所作晚年之笔,功已增,真杰作也,不可多见,宝之宝之。六十老人袁枚跋识。印:袁枚、子李、随园皈笔。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仿黄鹤山樵万壑松风  水墨纸本 1698年作            仿梅道人笔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仿巨然秋溪渔艇  立轴 1699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仿巨然松林夕照图  手卷 设色绢本 壬午(1702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仿巨然笔法  水墨纸本 壬午(1702年)作            写巨然遗意  水墨纸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拟黄鹤山樵万壑松泉  立轴 设色纸本 1704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拟董北苑笔  立轴水墨纸本甲申(1704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山水 手卷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茆亭读书图  水墨纸本                              松壑鸣泉  立轴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湖山秋晓  立轴  甲申(1704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泉声松色图  纸本墨笔 1704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泉声松色。碧嶂峙西东,泉飞认白虹。游人不可及,松翠暗朦胧。痴翁笔下意见不凡,游戏中直接造化生动。雪窗拟此,念汉昭道词宗笃好,辄以赠之。康熙甲申正月,墨井道人并题。”下钤“墨井”朱文方形印。右下角钤“延陵”朱文方形印。甲申年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吴历时年七十三岁。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横山睛霭图卷  纸本墨笔 1706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横山晴霭。笔正写山横,烟云乱石生。破窗蕉雨过,添却砚池平。十日画成,海天雨霁,红日窗明,展卷题之。康熙丙戌年秋仲,墨井道人。钤印:墨井、延陵。

    题跋:余近年作画,似勤似懒,有时不辞呵冻,忘暑忘餐,挥毫疾就;有时春暖晴窗,楮墨精良,对之瞌睡。吾不知此病之所来,或谓老之故也。然少年辈往往亦有如此。予数日前颇觉腕力笔健,漫学山樵而成小卷,虽未得其超逸,观之亦可消长夏。五月墨道人又跋。钤印:吴历之印、墨井道人、延陵。

    “丙戌”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吴历时年75岁。作者在尾纸中说此图系学元代王蒙之笔,确有苍茫超逸之意。全图多用干笔勾廓,粗笔皴擦,浑朴厚实,脉络分明。由于画家早年曾寓居澳门,接触过一些西洋绘画,画中的群山呈显出阴阳向背,似有晴日当空之感,群峰层层推向远方,颇有些空间意识。吴历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最早融合西洋绘画的画家,该图十分自然妥贴地吸收了西洋绘画重明暗、讲透视的造型技巧,是为一绝。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秋林送别图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仿巨然溪树云烟图  立轴 水墨绢本 1710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仿北苑秋山亭子图  立轴 1710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山水卷  手卷 设色纸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仿宋元山水  册页 设色纸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溪山深秀  册页 设色绢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松山图  立轴 水墨纸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杂树小品  立轴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风簧钓叟图  镜心 纸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潇湘竹影  立轴甲申(1704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竹石迎风图  水墨纸本                                拟坡仙乔松竹石图  立轴水墨纸本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吴历作品欣赏
             竹石图  立轴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中以焦墨干笔画石,皴笔细致,淡墨晕染。以浓墨写竹叶,上下各一枝,竹叶纵横交错,疏密有致,气韵生动。款题为七言诗,并署“诗画寄赠子膺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