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 诊观察(转载)

 billy.a 2013-07-31
七十年代初有不少成功的耳诊与耳针经历。
        一位孤老因右臂抬不起来,无法更衣,寒冬腊月和衣而睡已近一周。我动员了好长时间他总算答应让我扎耳针治疗(他说他这辈子身上从未扎过针眼),20分钟后解除了他的痛苦,右臂可举到最大高度。
        我校负责人蔡先生一直瞧不起我这套“江湖把戏”,直到我有一天冷不丁问他有没有便秘史,因为我发现他耳内“便秘线”糜烂。这下子他兴奋起来,说他浑身毛病都是便秘引起的!
       我给一位徐老师通过耳诊诊断出高血压病,他当即说:“胡说八道!我是血压低,怎么成了血压高呢?”过了一周他从医院看病回来,在传达室见到我,很尴尬地笑笑说:“被你讲中了,真的是血压高。”
      老友王老师卧床多天,我去探望他,为了排除肝炎,用火柴头在他耳朵的肝区划了一下,他竟出现强烈的躲避反应,我当即说,你患了肝炎。他说医院不承认有什么办法。三天后医院的病历证明写上他患了“非典型性肝炎”。
        有一次去拜访表姐,她说被偏头痛足足缠住半个月,每天靠吃优散痛过日子。她同意我替她扎耳针,当即偏头痛缓解。过了半个月我问她偏头痛怎样了?她说自你扎针后再没有痛过。
        凭经验知道耳针对治某些类型的头痛有显效。我有一位好友虽然喜欢自己用金针扎足三里、三阴交等“营养穴”,可耳朵是死活不让我碰的,因为他眼看我怎样无师自通学扎耳针,别人被扎得越痛我越乐。直到有一天他后脑疼痛欲裂,夜里主动敲我宿舍门要求我替他扎针。不一会儿右半边已完全不痛,左半边无效。于是我左半边重新找耳穴扎针,十多分钟后他轻松地去睡了。

 

  

耳穴视诊

 

  耳穴视诊是通过对耳廓及耳穴区皮肤进行细微观察,以其病理形态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视诊的准备
  耳穴视诊时要求诊室采光充足,室温适宜,环境安静,并充分暴露检查部位。诊前注意不要用力擦洗耳廓,以免引起血管扩张而变色,或把阳性物擦掉。耳廓不洁时,可用棉球轻轻擦净,同时,还要注意性别、季节、气候的差异。必要时还可藉助放大镜,以观察耳廓耳穴皮肤的细微变化。

二、视诊的方法
  视诊时医者两眼平视,以一手之拇指和食指轻轻牵拉耳廓,对著光线,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的按解剖部位顺序仔细观察。当发现阳性反应物时,用中指由耳背向前顶起,将皮肤绷紧,以观察阳性反应物的大小、形态、色泽等。如一次不易确诊,可将绷紧的皮肤慢慢放松,再慢慢绷紧,进行反复观察。并注意与对侧耳廓对照,以监别阳性反应物的真伪和性质。

  视诊中,如发现有隆起、结节等阳性反应物时,应以手指或探棒触试结节的大小、硬度、移动性、边缘是否整齐及有无压痛等。如有血管变化,应注意血管的正常分布和异常扩张及充盈血管的走向。

三、阳性反应的主要类型
  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和我们的观察,视诊时阳性反应的主要类型为:

1·变色 耳穴部位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苍白或中央苍白边缘红晕等,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肠炎等和肺炎、肾炎、关节炎、高血压及一些妇科疾病。

2·变形 常见的变形有结节状隆起、点状凹陷、圆圈形凹陷、条索状隆起或凹陷、线状交*等。多见于肝硬变,肝肿大、胆结石、结核病、肿瘤、心脏病、胃下垂等。

3·丘疹 有水泡样丘疹(似鸡皮疙瘩),红色或白色丘疹,多见于妇科疾病、肠道疾病、肾炎、心肌炎、慢性气管炎等。

4·血管充盈 耳穴部血管过于充盈或扩张,可呈顺血管走向充盈、局部充盈或成圆圈状、条段状等形态。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支气管扩张、哮喘等。 。

5·脱屑 多为糠皮样皮屑,不易擦去,常见于肺区。多见于皮肤病、更年期综合征、便秘等。

四、阳性反应的临床意义  
1·有点状或片状红晕、充血或边缘红晕的红色丘疹,脂溢有光泽时,多为急性炎症性疾患。

2·有白色点状或片状凹陷,隆起,白色丘疹,无脂溢无光泽者多为慢性器质性疾病。

3.有结节性隆起、暗灰色点状或片状时多见于肿瘤。

4·有糠皮脱屑不易擦去者,多见于皮肤病、胃肠病及妇科疾病等。

5·有条段状、线状、圆形或半圆形白色或暗灰色疤痕时,多见于手术或外伤后的疤痕。

  在临床实践中,有些健康人的耳廓上有时也可看到色素沉著、白色结节或冻伤疤痕,但压之不痛,此乃假阳性,应注意与之监别。

五、常见疾病耳穴视诊阳性反应举例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支气管炎常在气管或支气管穴区看到点状或丘疹样红晕,或呈点状白色边缘红晕,有光泽。

2·慢性支气管炎于气管、支气管穴常呈点状、片状白色、边缘红晕、无或有光泽。

3·支气管哮喘常于肺、支气管、气管穴区看到红色或白色点状丘疹,无光泽。

4·急性肺炎两肺区常呈点状、片状或丘疹样红晕,有的呈点状白色的边缘红晕、有光泽。

5·肺结核病于肺区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点状灰白色钙化点或呈索型,皮肤光亮。若呈点状或丘疹充血、有光泽或轻擦出血者,多为活动期肺结核;若呈点片状暗红凹陷、基底有光泽,则可能有肺空洞。

(二)循环系统疾病
1·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未闭动脉导管等)在心区常可见点状凹陷,或点状白色、边缘红晕等。

2·风湿性心脏病在心区常呈点片状白色、边缘不清。

3·心肌梗塞患者中有1/4的病人于心区可见充血性片状红润,或微血管扩张。

4·冠心病病人常在耳垂部出现斜行皱纹,被称为"耳垂皱"或"耳折症",同时还可能在心区观察到形态变化,如呈半圆形或条状红色、暗红等。

5·心肌炎在心区可有散在性点状红润或丘疹红晕。

6·高血压病则常在肾上腺、脑点、脑干、皮质下等穴位观察到点状或片状红晕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
1·食管炎在食管区常呈点片状红晕,边缘不清,有光泽。

2·急性胃炎于胃区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有光泽。

3·慢性胃炎则呈片状白色,部分有皮肤增厚。

4·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在胃或十二指肠穴区可见点、片状白色或线状暗红边缘红晕,少数有丘疹。

5·胃下垂患者则在胃区外侧近对耳轮处呈片状白色增厚,边缘不清。

6·慢性肠炎在大小肠区有片状或丘疹充血,并有脂溢。

7·急性阑尾炎时在阑尾区可看到点状或丘状充血,少数有水疱样红晕。

8·胰腺炎于胰胆区呈现皮肤红肿及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9·慢性胆囊炎在胰胆区可见点状白色、边缘红晕。

10·胆结石在胆区有小结节,如小砂子颗粒状,或呈点状白色斑点,边缘清楚,急性发作时边缘红晕。

(四)泌尿系统疾病
1.急性肾炎常见于肾穴区呈点或片状红晕,有光泽。
  
2·慢性肾炎于肾区多呈片状白色或圆形皱折,少数为丘疹样白色。
  
3·肾盂肾炎于肾区多呈白色丘疹或红晕,少数呈片状白色。
  
4·肾结石于肾区呈点片状白色,边缘红晕,或呈沙样白点。
  
5·急性膀胱炎于膀胱穴区则呈点片状白色、白色丘疹或皱折、不光滑。

(五)其它疾病
1·盆腔炎、附件炎于子宫穴区可见点片状或丘疹样红晕,有油脂。
  
2.痛经常在子宫穴区有点片状白色或红晕,有的呈点状丘疹,边缘有红晕、有光泽。
  
3·荨麻疹于肺区常见糠皮样脱屑,不易擦掉。
  
4·增生性脊柱炎常于相应部位呈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少数则呈点片状白色。
  
5·胃癌患者常在胃穴区呈结节状隆起、尖硬、粗糙,边缘不清,压痛显著。

六、耳廓色泽与疾病
  正常人的耳廓色泽微黄而红润。如果耳部发生不同的色泽改变,则提示有不同的疾病发生。
  
1·全耳色白,常见于暴受风寒,或寒邪直中。亦见于贫血病。
  
2·全耳色青而黑,常见于剧痛患者。
  
3.耳垂色青,为房事过多的表现。
  
4·耳轮焦黑、干枯,为肾精亏极的征象。

5·耳朵红肿,为少阳相火上攻,或为肝胆湿热火毒上蒸,也可以是中耳炎或疖肿、冻疮所致。

6·耳背上见到红色脉络,并伴耳根发凉,多为麻疹先兆。

7·耳垂经常潮红,为多血质体质者。由于受寒耳垂变为紫红色,就会肿胀,甚至发展为溃疡,还容易发生痂皮,这是体内糖过剩的表现,易患糖尿病。

8·耳垂肉厚而宽,色红,身体肥胖者容易患脑出血。

9·耳垂肉薄,连血管网都看得清者,见于患呼吸系统疾病和突眼性甲状腺肿患者;耳垂肉薄呈咖啡色,见于肾脏病、糖尿病。

心脏有疾耳朵报警



 

  有的人年老后,在耳垂处从耳朵口向外下方有一斜行皱纹,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皱纹,实际上这意味着动脉硬化,心脏缺血。

  耳垂上出现皱纹是已经得病时动脉中正在展开的过程的局部表现。当动脉出现硬化时,耳朵同其他组织一样,得到的血较少,而耳垂是耳朵上对这种缺血现象感觉最敏感的部分,因而在耳垂上出现皱纹。当耳朵出现了耳垂皱纹时,请及时检查。

耳廓分前外侧面和后内侧面。
  
一、前外侧面


图8-1 耳廓前外侧面图

1·耳轮 为耳廓周缘向前卷曲部分。
2·耳轮脚 为耳轮在外耳道口上缘伸入耳甲内的横行堤状隆起。
3·耳轮结节 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又称达尔文结节。
4·耳轮尾 耳轮下端与耳垂相接的无软骨部分。
5·耳轮棘 在耳轮与耳轮脚交界处,因该处有软骨突起如棘状故名。
6·对耳轮 耳轮前方与其相对的平行弓状隆起。由对耳轮体部、对耳轮上角和对耳轮下脚组成。
7·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上端分*之上支。
8·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上端分*之下支。
9·三角窝 对耳轮上下角之间构成的三角形浅窝。
10·耳舟 耳轮与对耳轮之间构成的凹沟。又称舟状窝。
11·耳屏 又称耳珠,为耳廓外面前缘,外耳道口前方的瓣状隆起。耳屏的个体差异较大,常有单峰、双峰、三峰等型。
12·对耳屏 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对其轮下部弯向前方的隆起。
13·屏间切迹 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槽状切迹。
14·屏上切迹 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或叫前切迹。
15·耳甲 为由耳屏、对耳轮下角、对耳轮、对耳屏,屏间切迹等所围成的凹陷。耳甲被耳轮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耳甲艇,下部为耳甲腔。
16·耳甲艇 又称耳甲窝,为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分。
17·耳甲腔 为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分。其底部有被耳屏遮盖的外耳道口。
18·轮屏切迹 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9·耳垂 指耳廓最下端,无软骨的皮垂。
  以上,见图8一1。

二、后内侧面

图8-2 耳廓后内侧面图

1·耳舟后隆起 耳舟背面的隆起部分。
2·对其轮后沟 与对耳轮相对应的背面凹沟处。
3·耳垂背面 耳垂的背面部分。
4·耳轮尾背面 耳舟后隆起与耳垂背面之间的平坦部分。
5·三角窝后隆起 三角窝的背面隆起处,位于对其轮后沟与耳后上沟之间。
6·耳甲艇后隆起 耳甲艇的背面隆起处。
7·耳后上沟 对耳轮下脚之背面,三角窝后隆起与耳甲艇后隆起之间的凹沟。
8·耳甲腔后隆起 耳甲腔背面的隆起处。
9·耳轮脚后沟 耳甲腔后隆起与耳甲艇后隆起之间的凹沟,于耳轮脚的背面。
10·耳轮脚后沟上支 耳轮脚后沟分*的上支。
11·耳轮脚后沟下支 耳轮脚后沟分*的下支。
12·珠形隆起 耳轮脚后沟上下支之间的小隆起。
13·屏间切迹后窝 耳垂背面上方、耳甲腔后隆起下方的凹窝,与屏间切迹相对的背面。
14·对耳屏后沟 对耳轮后沟与屏间切迹后窝之间的凹沟,位于对耳屏背面。
15·耳轮背面 即耳轮的外侧面,因耳轮向前卷曲,故此面多向前方。

  归纳起来,耳廓后内侧面共有:一窝、三面、四沟、五隆起。
一窝:屏间切迹后窝。
三面:耳轮背面、耳轮尾背面、耳垂背面。
四沟:对耳轮后沟、耳后上沟、耳轮脚后沟、对耳屏后沟。
五隆起:耳舟后隆起、三角窝后隆起、耳甲艇后隆起、耳甲腔后隆起、珠形隆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