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怎样才能少些“被折腾”(下)

 满天飞舞吧 2013-08-01

教师怎样才能少些“被折腾”(下)

  

教师怎样才能少些鈥湵徽厶阝潱ǘ)

                                     听雨   

 

 

    “折腾”,就是重复做一些无意义、无关联甚至不必要的事情。教师感到处于“被工作”“被折腾”的状态,除了来自所谓来自外界或管理层所给的压力外,也来自自身方面的原因,诸如教师自身抗压能力减弱,教育教学心里压力大,专业能力发展滞后等。还是那句话: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应更多地反求诸己-----不仅从外部寻找理由,还要善于从自己内部找原因。

 

    教师作为个体,生存在大的教育环境中,他们的本身,应当不断地向上,应当锤炼成一个健康成长的肌体。毋庸讳言,教师自身增强了环境适应能力,增加了自己的免疫能力,增长了专业能力才干,由“被动挨打”成为“主动出击”,自我更多“捶打”的目的,是形成自我很强的抗体,不可能再“被折腾”。在新的教育时期,改善教师自身成长的内部环境,显得格外地迫切,格外地重要。我们不妨从师德“红”上和专业“专”上两个方面做些微改善。

 

     改善措施一:任何时候,教师不能没有自己的信仰。有了教育信仰的教师,可以从根本上淡化自身“被折腾”的思想。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信仰在于肯定灵魂。”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没有真正的教育信仰的教师,难以真正自强自立。毫无例外,信仰危机的时代,也带给一些教师精神的痛苦、意义的失落、价值的迷茫、灵魂的虚无,使他们生活在一种无根感、疏离感、漂泊感之中,在没有信仰导航和意义支持的生命之旅中,像风中之烛摇曳不定。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我们自身思想教育体系不足、不行、不力有关,也与应试教育很是“纠结”-------我们的教育只注重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人生的目标教育信仰与理想。由于教育信仰的淡化,一些教师失去人生目标和教育的执著追求,从而有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教育的作祟思想。因此,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只要一遇到难题,就有“折腾感”;只要一遇到挫折,就有了“灾难感”,以致觉得事业无望、人生无趣、世界暗淡。

 

    大家知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学校教育可谓比较宁静。那时校园没有“加班加点”,教师也没有评优评先,还没有职称评定;但那时教职员工很有干劲,就是开会,没有缺席的。校长分配给老师的事,老师毫不含糊地干好,就是刻钢板到深夜,自己一个人再去油印,累的起早贪黑也是分文不要,心甘情愿。为什么呢?我常常在思索这个问题,是那时人的头脑简单?还是那时人人都不会打个人“小算盘”?有人曾试着分析过:是因为那时社会风气比较正!比较纯!是因为“向科学进军”的号角正在吹响!说得肯定有这道理。伟人说过,人总是有点精神的。因此,有人把教师美誉为“精神导师”,我看也有道理。教师就应从跨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树立自身教育信仰,这真的必要,也是教师成长的第一需要。

 

    当一个教师把教育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个人自身自我完善联系起来,那么自己就会心甘情愿地选择教师,矢志不渝地潜心教育,始终如一地忠诚于教育事业,并从中享受到无尽的幸福感。事实上,我们在一线工作久了的教师都知道,做一名好教师,仅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够,它需要从业者带有更多的“内在精神”去躬行日常教育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时,当“教育理想与教育信仰”促进教师真正认同教师职业,以及与这一职业相关的生活方式,它能为教师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不能小看这一点,它真的很重要,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教师的教育梦想。

 

    在世人普遍感到“精神危机”的现时境遇,能够守着一方教育天空的蔚蓝和宁静,一个教师能够仰望星空的站立,坚信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显得弥足珍贵。它能支持教师在万花筒般的世界中拒绝各种诱惑,引导教师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集中到所热爱的事业中去,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追求,不断地走向职业高出和深处。教育原野需要老师这种精神上的站立,讲台上需要老师这种坦然无私的站立,教师自身也需要高瞻远瞩地站立。教师要是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个“独立担当的、能够追求自由的、幸福美好生活的人”,自己首先应该成为一个独立、强大、自由、幸福的职业人。

 

    改善措施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促使自身专业成长。说穿了:这是用“自折腾”对抗“他折腾”“被折腾”,最终把那种“被折腾”化解为自身成长的“原动力”,一种自身专业成长的一种需要。特别是对于专业技术领域诸多方面,不是你“折腾我”,而是我要那样做,甚至是那样做,我能找到专业成长的一种幸福感。就像一句话说的:真正的教育是自育,真正的学习是自学,真正的作为是自为。通过学习,一方面达到自省,屏蔽一些不良信息;一方面通过自查自纠,自我完善。一点都不假,教师的职业劳动是创造性劳动,最终还是要发自教师的本意、本心,这样才能把事情真正做好。

 

    教师的学习和思考,应当成为现代教师生活的一种方式。如今,人类知识总量每三年翻一番,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翻一番,在这知识爆炸和大数据时代,在这命运多元、难以预测的年代,仅仅靠以往教师所学的那点知识,还能够自在自如地站在你熟悉的讲台宣讲吗?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没有学习,就无所谓专业,没有学会学习,就无所谓专业发展。那些名师会学习实践无不说明这样一点。于永正的精品课和专业著作《教海漫记》,无不是他用心学习所得,用他自己的话说,“感谢‘过五关斩六将’的成功对我的激励和鼓舞,更感谢‘夜走麦城’的失误对我的警示和提醒”;“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道理就在于此。诸多道理表明,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学习,这就是一个天律。那些教育家会学习,所以有了领先我们好多新的教育理念和缜密的教育思考。

 

    作为草根教师,更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教育下水”。每个教师都应找到属于自己的特有的专业突破口,深挖它、放大它、涵养它。我们习惯着“参考书”上的“本本课堂”,我们也过多地沿用着像“课程表”那样的程式化生活,内心似乎寂静如“一潭死水”。因为我们容易“满足”,容易“妥协”,容易“放开嗓门”,容易“阳光微笑”。。。其实这些,没有多少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那种源自内心流淌的东西,那种属于自己思考的东西。于我们而言:心灵的荒芜,不是一句空话;精神的贫瘠,也不再是句妄言。在日复一日的习惯中,我们很难有着自己的成就,也就难免逃不出“被折腾”之列。

 

    我们践行了好多自认为的“成功”,短暂的快乐很快地就此消逝。我们更多地追逐别人也再追捧的东西,我们忘了自己的当初,看不到自己的原点,没有自己的个性,更找不到自己真正的“下一站”在哪里。“不跟别人竞争,但更自己较劲”----这是柴静的一句话,它很能说明道理:要更多地认识自我,回归自我,发展自我,一种“简单的思维”告诫我们:教育的事业,简单地生长,朴素地生活,这是孩子的需要,也是我们的使命。

 

    我们真的要学会思考。思考我们的课堂,思考我们的学生,思考我们自己,一句话:学会思考,才会有独立的自我、独立的存在。用自己的思考换取教师更多的精神独立。我们的“被折腾”,可能来自自己的思想束缚太多:领导指示、专家讲话、参考书籍。。。诸多的条条框框,严重禁锢了教师的头脑,让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学上是这样,育人实践上也是这样,我们真的所剩无几了。因而,当务之急,我们教师要能够解放思想,能够精神独立,用孙双金老师的话说:老师,请站直了教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