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慕尼黑》奥运史上最黑暗的21小时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3-08-01

《慕尼黑》奥运史上最黑暗的21小时

 

躲在水管后的一名狙击手首先向恐怖分子头领开火,这完全打乱了计划。由于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其他几名狙击手也未能同时射击。“黑九月”打爆了机场上的探照灯,双方陷入黑暗中,西德狙击手再次掉链子,深夜狙击却没有夜视设备

  德国《明镜》周刊2012618日称,德国三大情报机构之一的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最近起草了一份长达2000页的报告。未全文公布的报告称,19729月,“慕尼黑惨案”发生前,多特蒙德刑警就已获得情报,一个“阿拉伯人长相”、名叫萨阿德?瓦里的人与德国新纳粹头目威利?波尔有过接触。萨阿德?瓦里的真名叫阿布?达乌德。此人是恐怖组织“黑九月”的创始人、“慕尼黑惨案”的背后主谋,20107月在大马士革去世,终年73岁。

  报告称,这条消息没有引起情报部门的注意,德国新纳粹顺利帮助达乌德逃出德国。197210月底,波尔和持机枪、手榴弹的恐怖分子在慕尼黑被捕。在他们的行李中,警方发现一封“黑九月”写给法官的恐吓信,要求无罪释放被调查的“慕尼黑惨案”幸存恐怖分子。波尔在证词中称他在德国为达乌德当过司机。

  如今,报告内容虽尚未完全公开,但已震惊德国。一些媒体认为,如果德国情报机构当时能够重视关于德国新纳粹的信息,“慕尼黑惨案”或许能够避免。

  如果报告全文公开,新纳粹和巴勒斯特恐怖分子的合流情况将被更进一步的揭露,“慕尼黑惨案”的历史或将被改写。恰逢惨案发生40周年,又值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夕,关于国际重大赛事的反恐问题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2005年的作品《慕尼黑》也值得被拿出来重温。

  斯皮尔伯格的困惑

  《慕尼黑》是一部相当真实的电影:1972年在联邦德国举办的第20届奥运会上,巴勒斯坦的极端恐怖组织“黑九月”闯进了奥运村绑架并杀害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以色列为了报复,派出以“摩萨德”特工阿夫纳为首的五人暗杀小组,他们的目标有11人,这些人被认为和以色列运动员之死有关系??

  面对这么好的素材,斯皮尔伯格却没有拍一部眩人眼目的谍战、动作、枪战商业大片。牵扯到历史上真实的杀戮,影片的基调也沉重了许多。电影的绝大多数篇幅都集中在阿夫纳执行暗杀的过程,导演关注的是在面对恐怖主义的戕害时,使用同样血腥的手段予以回敬,这是否道德?暴力真的能制止暴力?斯皮尔伯格没有把恐怖分子脸谱化,他们有妻有女、有自己的生活。阿夫纳在近距离观察目标后对自己的任务产生了怀疑,他问上级:名单上的人都确信和惨案有关吗?名单上每划掉一个人,就会有一个更为极端的人来代替死人的位置,那么和平在哪里?

  斯皮尔伯格擅长人性的挖掘,但是牵扯到巴以恩怨,正义和非正义就很难判断了。有人批评电影把“摩萨德”清除恐怖分子的行动描绘成一个“以暴制暴”的复仇暴行;也有人认为主人公阿夫纳身上的道德焦虑并不是对巴勒斯坦受害者的同情,而是对胜利者道德退化的担忧,杀手们的纠结来自于和巴勒斯坦人的冲突弄脏了自己的手。作为一个犹太人,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中提出这样一个困惑无疑是非常大胆的:二战期间欧洲600万犹太人被屠杀,是否可以换来屠杀巴勒斯坦人建立以色列国的合法性?

  一桩未解的公案

  关于影片的真实性还有一桩未解的公案。电影改编自一本畅销书《复仇: 一个以色列反恐小组的真实故事》,作者是加拿大记者乔治?乔纳斯。1981年,出版公司给他推荐了一个自称是“摩萨德”前特工的人,名叫尤瓦勒?阿维夫。此人宣称自己是以色列复仇行动“上帝之怒”小组组长。在随后的两年中,乔纳斯花了出版商三万美元,亲临欧洲和以色列考察。他和阿维夫频频在世界各地见面,并在后者的指引下,先后采访了六个人。经过对暗杀现场的实地考察之后,乔纳斯认为阿维夫的故事大体是真实的,阿维夫就是书中“阿夫纳”的原型。

  1984年,乔纳斯的书出版,以色列立即跳出来否认,说阿维夫根本不是暗杀行动的领导,该书实际上是某个组织异想天开编造出来的。1968-1974年执掌“摩萨德”的兹维?扎米尔说他根本不认识一个叫阿维夫的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些前官员也称阿维夫是个骗子且从来没有为摩萨德工作过。一位《名利场》的作者透露,斯皮尔伯格在开拍前曾经组织了个智囊团,通过白宫和中东的关系对阿维夫再次调查,认为“阿维夫是此人真名,FBI的文件证明他和他的团队是真实存在的。”电影上映后,以色列情报部门在BBC的纪录片中再次否认:“他与这个秘密机构(摩萨德)最贴近的工作是特拉维夫机场的行李员”。

  由于“阿夫纳”在书中宣称一接受任务他们就与“摩萨德”撇清关系,以色列到现在死不认账也情有可原。但电影所描写的一些细节也颇让人们怀疑其整体的真实性:刺杀行动竟然还要开发票,“阿夫纳”在接受任务时还能见到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

  实际上,想通过公开渠道获取这些隐秘行动的细节无疑是天方夜谭。电影中被“摩萨德”清除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员都确有其人,但具体他们被谁、用何种方式所杀,恐怕还要等到相关资料的解密。

  电影对“慕尼黑惨案”着墨不多,但相当真实,并且使用了当时的新闻报道。斯皮尔伯格展示了事件带来的结果,却没有顾得上讲述血案的起因。

  在奥运会上制造恐怖求关注

  19676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迫使50万阿拉伯人背井离乡。有感于阿拉伯国家对以战争的失利,巴勒斯坦人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抗以色列。当年12月,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成立,这个组织认为“劫持一架飞机所引起的轰动效应远远大于我们在战场上杀死一百个以色列士兵”,希望以恐怖主义的手段引起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在多次劫机并杀害乘客和机组人员后,约旦国王侯赛因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决心把巴勒斯坦武装分子从自己的国土上驱逐出去。19709月,在巴勒斯坦人和约旦军队的冲突中,上万人丧生,这就是“黑九月”这个名词的由来。第二年,巴解组织不得不将总部迁至黎巴嫩。

为了报复约旦并继续开展对以斗争,19718月在大马士革召开的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大会决定建立一支在国外发动袭击和进行暗杀的秘密组织——“黑九月”。阿布?伊亚德被任命为该组织的首领,有“红色王子”之称的阿里?哈桑?萨利迈为其副手。当年11月,“黑九月”在开罗刺杀了约旦首相瓦斯菲?塔勒,此后又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4/view-3288609.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