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广东梅州古文化考察】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墓怎么啦!?

 昔我往兮 2013-08-02





    一、考察先观史
    据史料记载,三河建制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年)。明洪武九年(1376年)设三河驿站、递运所、巡检司,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筑三河城。自明至清沿称三河社。民国后立区,为千年古镇。三河镇群山环绕,三江汇流,山川秀丽,古城汇城,拥有从宋至清的古迹和百余年近现代史迹。
    三河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境内有古码头、古墓葬、古城遗址、古民居、古寺庙等古建筑和名人故居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近现代著名纪念建筑物。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宋末帝赵丙曾在三河旧寨建营驻跸,今存有“王子殿”遗碑一块;清初总兵吴六奇在此设营,镇守20余年;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墓御葬于此。三河镇的名人和将领众多,其中“兄弟三将军”、“一门九清华”、“国叔”徐统雄、宋湘夜访张丹崖、清代女诗人范荑香等均被传为佳话。
民国七年(1918年),孙中山曾亲临三河坝劳军,敦促陈炯明护法北伐,后人建“中山纪念堂”纪念;192710月,“八一”南昌起义军在朱德的率领下,打响了著名的三河坝战役。
    三河镇人文古迹遍布三江六岸:明代古城、三河老街、韩江源标志、城隍庙、火船屋、南安寺、永福寺、天主教堂、龙文阁、凤西亭塔、古榕渡、吴钩衙、徐统雄故居、毓荪楼、陈氏宗祠等古建筑,各具特色。
    近年来,大埔县委、县政府和三河镇加大对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力度,并大力挖掘人文资源,这里历史悠久的古街、民居等文物古迹较完整地反映了当地自宋以来各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地方特色和客家风情。
    在三河镇河西,大埔县修复了我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明代古城,新建了韩江源标志等,形成了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为主,连结王子殿、范汉杰故居、三河古城、翁万达墓、凤西亭塔等人文景观的文化长廊。在三河镇河东,扩建了国家级烈士陵园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三河坝战役展览馆、朱德纪念大桥,完善了“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配套设施,竖立了朱德元帅铜像等,形成了以纪念朱德元帅为主,连结锦山古道、水上乐园、探仙岗、古榕渡、永福寺、龙文阁和县城泰安楼、双髻山森林公园、西湖公园等、与自然生态相统一的红色之旅走廊。
    二、入山观水口
    凡入山者,先观其外水口,如有禽星、兽星或捍门、华表类塞在外水口者,内必有大封拜之山!

    我们考察队伍从大麻镇沿江而上三河镇,江边两山峻俏秀丽!突然一个小盆地映入我们的眼帘!
    你看,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交汇,江汇龙聚,龙聚大地成,风水师们,你看到了吗?大地在哪?

   三、登穴谈感受
    大家的眼力非常好,不概是周易天地的大师们,不概是深圳易学会的老师们,一眼就看出了大地会在虎形山上!不错,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墓就御葬于虎形山背上!
    大伙拾级而上,行至半山,一墓坟呈现在眼前,做法非常豪华,粗心的你以为是主坟呢。“不是,这是后土也!” 当地解说员介绍说。

    从后土往右行十来步,终于看到了壮观的尚书太子少保之墓,墓两侧三对石像守护着主人家。坐庚山甲向,周天2555度;癸方一河水从左面而来,艮寅方一大江水从左前方逆朝,两水于丑方汇聚,水走辰方;癸上有峰,寅上有峰。



   细心的你,在主墓旁蹲下,你会发现天心十道偏了,一切都明白了,不用多说了吧!徒步换营,最佳位置在哪?自己试试看吧!

    四、当地解说员说故事
    此墓后人,文革前,来祭墓的人浩浩荡荡,小车、中巴、大巴……排满了公路;文革期间被盗墓人破坏,后于1984年重修,重修后一两年祭墓的人也相当浩荡,但好景不长,第三年后组织祭墓者出事,甚至伤亡,连续几年都是这样的,现在没人敢组织了,故祭墓的人越来越少了。。。
    五、留给风水师们的思考
    考察了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墓,你收获了什么?祭墓的后人为何会这样?如后人真有一天找到风水师的您,你能帮其后人夺神功吗?
    附简介:
    翁万达(14981552),字仁夫,号东涯,谥襄敏,明潮州府揭阳人(今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一带)。嘉靖丙戌进士。历官兵部尚书,川陕巡抚,宣大总督等。军事家、诗人。
    翁万达生于1498717日(明弘治十一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折算据《辞海》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明纪年表),字仁夫,号东涯,隆庆年间追谥襄毅。明代时广东潮州府揭阳县鮀江里举登村人(今属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一带。据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纪事》附录.潮汕地区的历史沿革),是“潮州后七贤”之一。翁万达出身寒门,1526年(嘉靖五年)丙戌科进士,历任广西梧州府知府,陕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衔巡抚陕西,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保定军务兼莉粮饷,左副都御史、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左都御史等,后期统理北方边防要务,抗击蒙古族俺答汗数十万骑兵的侵扰,统边五六年间,胜仗无数。又修筑大同宣府间长城800余里,烽堠300余座,使边境得以安定,并使原每年150万两之边费减少一半。15521128日(明嘉靖三十一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回乡途中,于福建上杭背疽发作而逝世,葬于大埔三河镇。
    翁万达作为一代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潮汕,乃至岭南先贤中事功最为卓著,诗文也最具特色的人物之一。万历朝首辅、大改革家张居正就曾对其作出了世宗朝边臣“仅仅推公(指翁万达)屈一指焉”的评价。《明史》对其推崇尤高:“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寂者,万达称首”。其本传长达3330字,比同朝名相、阁老,如高拱、徐阶等人的传记还长。此后,翁万达一直广被褒扬。明世宗褒其为“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乱”、“岭南第一名臣”,或誉之为国之“干城”。而随着海外潮人的足迹,翁万达威望还远播异邦。如在泰国,他被誉为“英勇大帝”,立庙祭祀多达100余处。
    翁万达初入仕途便有“治行第一”之誉,先南征平安南王莫登庸叛乱,后理北方边防,抗击蒙古族俺答汗,又修筑大同宣府间长城800余里。1552年(明嘉靖31年)逝于回乡途中。张居正称世宗朝边臣“仅仅推公屈一指焉”。《明史》称:“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寂者,万达称首”。
    翁万达著述除现可见的《东涯集》、《稽愆集》、《稽愆诗》外,尚有见诸目录家著录的《总督奏议》、《三镇兵守议》等,近年后人辑有《翁万达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