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胃炎是指胃粘膜的炎症,可以是弥漫性的,或局限于胃底、胃体或胃窦部。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反复损伤之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至粘膜发生了改建,并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慢性胃炎根据其组织病理学上的发现,分为(1)慢性浅表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3)胆汁返流性胃炎(4)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无特异性症状,多数病人常毫无症状,若发生,多诉称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如饭后饱胀、暧气等,少数可有食欲不振、恶心,但呕吐比较少见。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颇佳,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率可达40%至73%,不仅临床症状可获得减轻或消失,而且曾被视为不可逆转的胃粘膜腺体萎缩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瞩目。 方1 清胃通俯汤 {处方组成}党参15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蒲公英15克、白芍10克、厚朴12克、枳壳9克、生大黄6克、延胡索9克、陈皮9克、佛手片10克、炙甘草5克。每日一剂,水煎成200ML药液,每日煎服三次。持续两个月。 功效:清胃通俯,理气健脾。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处方来源} 摘自《湖南中医药》杂志1994,(1) {处方组成}白芍10克、黄芩20克、茯苓9克、甘草10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蒲公英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功效:益气温中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 {处方来源} 摘自《湖南中医药》杂志1995,(6) 方1 加味二陈汤 {处方组成}半夏、乌药、茯苓各12克,炙甘草、陈皮各6克、沉香3克、百合30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20剂为一疗程。 功效:理气化痰,健脾养阴。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气滞痰阻型),上腹部胀疼,暧气饱闷,舌淡,苔白腻,脉弦。 {处方来源} 摘自《四川中医药》杂志1995,(8) 方2 益气活血养胃汤 {处方组成}黄芩、党参、蛾术、乌梅各15克,丹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25克,干姜、三七粉、(冲服)、川黄连各8克,枳实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主要症状消失后将原方制成蜜丸,每丸9克,每次一丸,每日3次。 {处方来源} 摘自《新中医》杂志1996,(6) 方3 粘复汤 {处方组成}太子参、黄芩、白术、茯苓、焦三仙、丹参、枳实各15克,半枝连、延胡索各30克,广木香、五灵脂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煎取600ML,每日3次,每次200ML,2个月为一疗程。 功效:益气健脾,活血通络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型) {处方来源} 摘自《湖北中医》杂志1996,(6) 方4 温润建中汤 {处方组成}黄芩、丹参各20克,党参、仙草、百合各15克,蛾术、蒲公英各12克,淫羊藿、炒白术、白芍各10克,乌药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3个月为一疗程。 {处方来源} 摘自《浙江中医药》杂志1995,(3) (3)胆汁返流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该病是幽门扩约肌功能失调,或任何减低或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都可导致胆汁返流,使胃粘膜遭受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或胰腺扥损害,引起胃粘膜的充血、水肿、糜烂等,而形成的慢性炎症。该病占慢性胃炎的22.6%。其临床表现为:1)中上腹部持续性的烧灼痛,餐后疼痛加剧,服制酸药物无效。2)胆汁性呕吐为其特征性表现,即反复呕吐胆汁。3)可有消瘦,贫血,口苦,恶心腹泻等临床表现。 方1 胃友灵 {处方组成}代赭石30克,党参、茯苓各15克,半夏10克,陈皮、木香各6克,公丁香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1疗程结束后停药5天,继续第二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健脾化痰,降逆止吐。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脾胃虚弱,痰阻气逆型) {处方来源} 摘自《浙江中医药》杂志1997,(3) 方2 疏肝健脾汤 {处方组成}丹参、白术、延胡索、焦三仙各12克,百合、黄芩各15克,山药20克、郁金、枳壳各10克,柴胡9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一剂。30天为一疗程。 功效:疏肝和胃,益气健脾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肝郁脾虚型) {处方来源} 摘自《湖北中医药》杂志1993。(2) 方3 加减小柴胡汤 {处方组成}柴胡12克,黄芩、半夏、生姜各10克,党参15克,大枣10枚,甘草10克。日一剂,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服。 功效:疏肝健脾,利胆和胃。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肝失疏泄,胆逆犯胃型) {处方来源} 摘自《河北中医药》杂志1994,(4) 方4 黄芩枳竹六君汤 {处方组成}黄芩、陈皮各6克,枳壳、竹茹、党参、白术、茯苓、半夏、谷芽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养阴清热,和胃降逆。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胆胃不和型) {处方来源} 摘自《河北中医药》杂志1995,(3)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12.胃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