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宝书说药(1

 外院派 2013-08-03

 

 

  •  

     

     

    •  

    •  

       

    •  

     

       

       

       

       

       

       

       

      [转载]宝书说药(1--170味中药)

      中国中医报编者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宝书临证40余年,擅长运用中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今起本版将连载他对300多味常见中药的理解和应用,以期对初学中医者有所帮助。

       

       

       

      宝书说药(170)

       
             三棱常与莪术同用,相辅相成,功力大增。善于破癥消积,行气止痛。治疗产后腹痛、腹胀,脉紧涩结滞者,余常用《医略六书》中的三棱消积丸。方用:三棱90克(醋炒),莪术90克(醋炒),白术90克(炒),枳实45克(炒),香附45克(醋炒),延胡索60克(酒炒),肉桂45克(去皮),泽泻45克,木香45克。上药为末,(虫)虫汁为丸,每次服9克,红花子煎汤送服。每天服2~3次。该书中说:“产后夹气受寒,血气不化,而成五脏之积,或瘀痛不止,或腹胀不已。三棱破气中之血,莪术破血中之气,二物俱消坚削积之剂;协之白术健脾运化以培本;枳实破滞消结以治标;香附调气解郁,治积之由来;延胡索活血通经,治积之成就;木香调中气以解郁;泽泻泻浊阴以分化;肉桂暖血祛寒,以通闭结也。(虫)虫汁为丸以活血,红花子汤以散其结,使寒散结消,则积块自化,脾气健运,安有胀满疼痛之患乎?”
       
      宝书说药(169)
      莪 术
       
       莪术,善于温通经络,破血逐瘀,行气止痛,常与三棱合用,功效倍增。治疗妇人38~39岁,经血断早,瘀血未尽,不时攻痛成疾,经水不行,腹中有块痛,头晕眼花,不思饮食者,余常用《寿世保元》中的莪术散。方用:香附90克,当归(酒洗)、莪术(醋煨)、延胡索、赤芍药、枳壳(麸炒)、熟地黄、青皮(去瓤)、白术(去芦)、黄芩各30克,三棱(醋煨)、小茴香(炒)、砂仁、川芎各24克,干漆(炒尽烟)、红花各15克,甘草3克。共为细末,每服6克,空心好米酒调服。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用于治疗闭经,有较好疗效。
       
      宝书说药(168)
      姜黄
       
           姜黄能温经通络,行气止痛。余治疗产后恶露不尽,脉沉涩者,常用《医略六书》中的姜黄散。方用:姜黄24克(醋浸,炒黑)。研为细末,每服9克,米饮调下,每天服2次。该书中说:“产后污血不尽,新血又虚,故腹痛,胸闷,恶露经久不尽焉。姜黄一味,性能行散血气,醋浸炒黑又能祛血中之湿,以止多郁人污血之漏血也。为散,米饮调下,使污血去尽,则郁结顿开,而新血自生,经脉完复,何患恶露不净,腹痛胸闷不除乎?”
       
      宝书说药(167)
      郁金
       
             郁金苦寒,有很好的凉血止血作用。治疗血淋,心头烦,水道中涩痛,小肠积热,尿血出者,余常用《普济方》中的郁金散。方用:生干地黄、郁金、蒲黄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次服5克,食前以鲜车前子叶汤调下。血淋,多责之于下焦湿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郁金、蒲黄凉血止血;车前叶清热利尿。
       

      宝书说药(166)
      延胡索
       
       延胡索,行气止痛之良药。治疗妇人经正来而腹痛,余常用《陈素庵妇科补解》中的大延胡索散。方用:延胡索9克,肉桂3克,木香5克,红花9克,青皮9克,枳壳9克,香附(醋炒)9克,艾叶(搓熟)6克,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15克,吴茱萸6克(川连3克,汁拌炒)。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为行气和血之剂。妇人经正行而腹痛,是血滞。是方延胡索、红花、赤芍、生地行血;肉桂、吴茱萸祛寒逐滞;香附、青皮、木香、枳壳行气止痛;当归、川芎、艾叶补血温经,通络止痛。诸药合用,治疗寒凝痛经颇效。
       

      宝书说药(165)
      没药
       
           没药常与乳香同用,善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二者有相须为用之妙,相辅相成之功。此二药气味浓烈,水煎服,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入丸服用,则无此弊。治疗筋骨及遍身疼痛、跌打损伤疼痛、骨折疼痛,余常用《圣济总录》的没药丸。方用:没药(研)、乳香(研)地龙(去土)、甜瓜子、自然铜(醋淬,研)、骨碎补、五灵脂各50克,全蝎(去土,炒)20克。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5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以温酒送下。


      宝书说药(164)
      川芎
       
            川芎重用,善治头痛。余治疗顽固性头痛,立一方名曰川芎止痛汤,方用:川芎30克,菊花、白芷、藳本、钩藤、葛根、地龙、赤芍、桃仁、红花、延胡索、丹参各15克,罂粟壳10克,黄芪5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顽固性头痛多责之于瘀血阻滞,经络不通,方中重用川芎,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相伍,活血化瘀,血瘀去则经络通;重用黄芪补气,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矣;用菊花、钩藤、葛根、地龙清利头目,祛风止痛;用白芷、藁本、延胡索、罂粟壳通窍止痛;用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本方标本同治,共奏神功。
       

       宝书说药(163)
      藕节 
       
         藕节,生于水中,其性甘寒,善于凉血止血。治疗肺燥引起的咳嗽、痰中带血者,余常用大藕1段去头,孔内灌满蜂蜜,仍与切开的头部合在一起,用纸封好,煮极熟食之。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本方出自《集验良方》。藕为寻常之菜蔬,最能清热生津,通利肺窍,有止咳凉血之功。《本草汇言》中说:“藕,凉血散血,清热解暑之药也,其所主,皆心脾血分之疾……如血热血滞之病,悉潜消而默化矣。”蜂蜜善润肺通便,降气止咳。二药合用,治疗肺燥引起的咳嗽、咳血最为合拍。
       

       

      宝书说药(162)
      灶心土
       
           灶心土,久经火煅,有温中之力,止血之功。治疗脾气虚寒,不能统血而引起的各种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余常用《金匮要略》黄土汤。方用: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9克,灶心黄土30克。先用灶心土煎汤代水,再煎余药,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为温阳止血法,所治之症表现为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苔淡白,脉沉细无力,血热妄行而导致出血者,则非本方所宜。
       

      宝书说药(161)
      艾叶

        余在长期的临床中体会到艾叶有一种近似于现代医学中抗过敏的作用,常用北京名医冉雪峰创立的脱敏消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每获良效。方用:艾叶10克,乌梅15克,阿胶10克,当归15克,金银花20克,槐米15克,大枣50克,甘草10克,生大黄5克,白茅根20克,鸡内金15克。发热者加生地、连翘、丹皮、紫草各15克;胃肠反应加厚朴、枳壳、川楝子、黄柏各15克;关节痛加汉防己、秦艽、牛膝、鸡血藤、延胡索各15克;肾脏病变如浮肿,少尿,或出现尿蛋白、血尿、管形加生大黄5克,黄芪、滑石、猪苓、泽泻、车前子各15克;惊厥者加水牛角50克,僵蚕、钩藤、天竺黄各15克;瘫痪加马钱子粉0.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一般服用10剂左右,即可见效。待紫癜消退后,不要骤然停药,最好再以上方加工成丸药,每丸10克重,每日服3次。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几十年来,余屡屡验之,未有不效者。

      宝书说药(160)
      花蕊石

        花蕊石,止血良药,与其他止血药不同的是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血而不伤新血。治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化血丹,方用:花蕊石(煅)9克,三七6克,血余炭3克,共研细末,分2次,开水送服。每日1剂。花蕊石与三七为伍,共奏化瘀止血之功,血余炭既有止血之力,又有补血之能。合而用之,其效更彰。

      宝书说药(159)
      蒲黄

        蒲黄,止血最灵,用途广泛,获效迅速。治疗妇人月候过多,血伤漏下不止或赤白带下,余常用《圣济总录》中的蒲黄丸。方用:蒲黄90克(微炒),龙骨75克,艾叶(炒)3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煎米饮或煎艾汤送下,1日2次。本方固涩止血,治崩漏常获捷效。

      宝书说药(158)
      血余炭

        血余炭,人发灰也。治疗咳血、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化血丹。方用:花蕊石(煅存性)9克,三七6克,血余炭3克。共研细,分两次,开水送服。每日1剂。张锡纯说:“至血余,其化瘀血之力,不如花蕊石、三七,而其补血之功则过之,以其原为人身之血所生,而能自还原化,且煅之为炭,而又有止血之力也。”

      宝书说药(157)
      三七

        三七,止血之圣药。余曾遇一女子血崩,诸药不效,嘱其服用云南白药,则出血戛然而止。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为三七粉,善于止血,且能化瘀血而生新血,无留瘀之弊。

        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活血止痛散。方用:当归400克,三七、乳香(制)各80克,冰片20克,土鳖虫200克,自然铜(煅)120克。除冰片外,其余当归等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1次服1.5克,1日服2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孕妇禁用。

        关于止血药,笔者在此讲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1975年12月14日清晨起床后,笔者觉得腹部胀满,恶心欲呕,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家人赶紧将笔者送入医院接受治疗。值班的医生一量血压只有60/90毫米汞柱。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由于出血量大,不到1个小时,笔者已连续出现3次休克。医院立即输血抢救,但因血源不足还不能采用手术治疗。这时,笔者的老朋友、一位中医师来看笔者,极力主张用中药治疗,并且开了一个药方:白及、大黄、龙骨、乌贼骨、三七、百合粉各等份,研末冲服。不一会儿,按照这个处方配成的药面就送到病房来了,用水一冲,黏黏糊糊就像浆糊一样。笔者一口气喝进去一大碗,不一会儿,肠胃就开始蠕动起来,咕噜咕噜地直叫唤。三四个小时以后,排出一大盆腥臭无比的柏油便。便后,顿觉腹胀大减,心中平静了许多。后来医院找来血源,连续为笔者输血2800毫升。笔者每天按时服用这种药面,病情很快出现转机,消化道出血迅速得到控制,住院一个多月就痊愈出院了。

        这个药方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富有深意,是一首配伍精当的良方。君以白及、乌贼骨名曰乌及散,善治胃痛吞酸呕血;臣以龙骨、三七,加强固涩止血之功;佐以大黄,以其善于通六腑,使血止而不留瘀也;使以百合,不仅可以改善缺血引起的心慌气短症状,而且能够引血归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黄,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治吐衄,《神农本草经》谓其能“推陈致新”,能使瘀血除而新血生也。实践证明大黄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药物,且不可畏其性猛而弃用,亦不可谓之贱药而等闲视之!龙骨一药,为镇定安神之要药,亦是固涩止血之圣品。余少年时,用镰刀割草经常误伤手指,导致出血,每用龙骨粉敷之立止,足证其有止血之能也。

      宝书说药(156)
      白及

        白及善治咳血,研粉冲服,成人每次服10克,每日服2~3次,饭后服。连服数月,或1~2年。《本草纲目》中说白及“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一味白及称独圣散,《医方集解》中说:“白及苦辛收涩,得秋金之令,能补肺止血,故治肺损红痰。又能蚀败疽死肌,为去腐生新之圣药。”根据临床观察,经抗痨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缓慢的各型肺结核,使用白及后能收到较好效果。尤其对于治疗肺结核小量咳血有特效,大多能在3日内制止咳血症状的发生。

        治疗肺阴虚咳嗽,症见咽红,口干舌燥,咳嗽连连,痰中带血,大便干燥,余自拟一方,名曰润肺止咳饮。方用:白及25克,生地20克,沙参、玄参、麦冬、桔梗、黄芩、牛蒡子、杏仁、川贝各15克,五味子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重用白及补肺止血;用生地、沙参、玄参、麦冬润肺养阴;用桔梗、黄芩、牛蒡子清肺化痰;用杏仁、川贝、五味子、甘草敛肺止咳。用于临床多年,无效者几稀。

      宝书说药(155)
      仙鹤草

        仙鹤草善于止血,亦能止泻,收涩性强,补虚扶正之良药也。余治疗脾虚湿热内蕴所致泄泻急迫,泻而不爽,或大便溏泻,食少倦怠,腹胀腹痛,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方,改为汤剂,服之甚效。方用:仙鹤草30克,黄连、木香、蝉蜕、石菖蒲、桔梗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有清热燥湿,健脾止泻之功效,可用于急、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宝书说药(154)
      侧柏叶

        脱发的主要症状是头发油腻,如同擦油一样,亦有焦枯发蓬,缺乏光泽,有淡黄色鳞屑固着难脱,或灰白色鳞屑飞扬,自觉瘙痒。余常用侧柏叶酊涂之,疗效尚可。方法:将鲜侧柏叶浸泡于60%的酒精中,7天后滤取药液,涂擦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次。如能坚持连续涂擦,并酌量增加药物浓度,则毛发生长可较密,同时不易再脱落。若能配合内服药,则疗效更好。
      宝书说药(153)
      槐花

        槐花能清肝火,坚肾水,降血压,止吐衄。夏日以之代茶饮,可消暑健身,尤宜高血压患者品用。余曾赋诗一首云:“五月长安落槐花,千人践踏万轮轧。谁怜此药为珍品,宜做寿翁杯中茶。”

        槐树成熟的果实称之为槐实或槐角,作用与槐花相似,主要用于治疗便血或痔疮出血。治疗血热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肿痛,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槐角丸。方用:槐角(炒)100克,地榆(炭)、黄芩、枳壳(炒)、当归、防风各5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之功。用于大便下血、痔疮出血、肛裂出血等,疗效卓著。大便干燥者,可加大黄以通腑气。

      宝书说药(152)
      贯众

        贯众炒炭,有止血之功。治疗痔疮便血,余常用《圣济总录》贯众五物散。方用:贯众(去毛土)、槐花、地榆、黄连(去须)、甘草各25克。共研细末,每次服9克,每天服2次,米饮调下。方中均为清热凉血之品,协同作用,用于湿热引起的便血有良效。

      宝书说药(151)
      地榆

        痔疮出血,余常用地榆槐角丸治之,见效甚速。方药组成如下:槐花、槐角各90克,枳壳、当归、大黄、赤芍、防风、荆芥穗各30克,地榆、黄芩、生地、红花各60克。蜜丸10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地榆与槐角配伍,有相辅相成之妙,凉血止血之力更胜。此方乃治疗痔血之灵丹也。

      宝书说药(150)
      小蓟

        小蓟,俗名刺儿菜,可采食之。余少年时,母亲常用刺儿菜压汁液和面,做成绿色的面条煮食,其味甚美,有开胃下食之功,且能退热除烦,补虚益损,亦食疗之佳品也。以其汁液涂抹,止外伤出血甚效。其茎中生虫即结成疙瘩,状如小枣,其凉血之力尤胜。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开水冲服,以治吐血、衄血之因于热者尤效。名医张锡纯曾赞之为“如意珠”,推崇备至,看家切勿等闲视之。

        鲜小蓟根,治血热妄行诸病证均有捷效。方用:鲜小蓟根30克,水煎3~4沸,取清汤一大茶盅饮,日3次。本方“医者多视为寻常之物而忽之,可谓贵耳践目矣”(张锡纯)。《本草拾遗》云小蓟根“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疮出血、呕血等,绞取汁温服”。《圣惠方》用以治“心热吐血”,《简要济众方》用以治“九窍出血”,《梅氏方》用以治“卒泻鲜血”,《千金方》用以治“崩中下血”。足见其为止血之良药也。

      宝书说药(149)
      白茅根

        白茅根性凉,能去实火,味甘,能清虚热;味淡,能渗湿通便,用于小便不利,湿热水肿,均可获效。单用之,《医学衷中参西录》名之为白茅根汤,主治“阴虚不能化阳,小便不利,或有湿热壅滞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者”。鲜白茅根之作用,较干品为优。用时每次取鲜白茅根(去净皮与节间小根)500克,水煎,视其根沉水底汤即成(不可久煎)。去渣温服多半杯,日服5~6次,夜服2~3次,使药力相继,周12时,小便自利。治下焦湿热引起的尿血亦验。

      宝书说药(148)
      雷丸

        雷丸能杀虫,清热除积。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所致的疳积,症见面黄肌瘦,腹胀腹痛,厌食或食欲不振,大便失调,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化积口服液,改口服液为丸剂,疗效亦佳。方用:茯苓(去皮)、海螵蛸、鸡内金(炒)各100克,三棱(醋制)、莪术(醋制)各80克,红花、槟榔各50克,雷丸、鹤虱、使君子仁各1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5克重,每天服3次,5岁以下每次服1丸;5岁以上每次服2丸。本品有健脾导滞、化积除疳的作用,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厌食症而见上述症状者。服药期间宜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宝书说药(147)
      槟榔

        槟榔能行气利水,消肿止痛。治疗湿脚气而偏寒者,余常用《证治准绳》中的鸡鸣散。方用:槟榔15克,陈皮9克,木瓜9克,吴茱萸6克,桔梗5克,生姜(和皮)5克,紫苏茎叶6克。用水3大碗,慢火煎,留1碗半,去滓;用水2碗,煎滓取1小碗,2次以煎相和,安顿床头,次日五更分2~3次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亦得,服了用饼饵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吃亦可。服此药至天明,大便当下1碗许黑粪水,即是寒湿毒气趋下也。至早饭前后,痛住肿消,候药力过后再进食。方中以槟榔为君,质重下达,行气逐湿。臣以木瓜舒筋活络,并能化湿;陈皮健脾燥湿,更能理气。佐以紫苏叶、桔梗直通气机,外散表邪,内开郁结;吴茱萸、生姜温化寒湿,降逆止呕。诸药相合,祛湿化浊,宣通以散邪,温散寒湿,行气开壅,但总以宣通为要,适用于寒湿脚气的治疗,症之初起者,效果良好。

      宝书说药(146)
      鸡内金

        鸡内金,善化结石。余临证中治疗各种结石,多投以化石丹收效。方用:鸡内金、郁金、大黄、穿山甲、火硝、海金沙、金钱草各60克,甘草3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10克,每日服2次。

        鸡内金消食化积,健脾益胃。治疗小儿厌食,消化不良,面黄肌瘦,发育迟缓,余立一方,名曰内金化食丹,方用:鸡内金、西洋参、茯苓、白术、焦山楂、炒麦芽、神曲、陈皮、莱菔子、紫河车各30克,黄连、甘草各15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5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用四君子汤(西洋参、茯苓、白术、甘草)合紫河车补气血,健脾胃;用鸡内金、山楂、麦芽、神曲助消化,消积食;少用黄连清胃热。本方能增进小儿的消化功能,补益后天之本。脾胃运健,则饮食倍增,肌肉强健,盖因“脾主肌肉”之故也。

      宝书说药(145)
      莱菔子

        莱菔子,善于消食导滞,利气化痰。治疗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等症,余常用保和丸。方用:山楂(焦)300克,六神曲 (炒)、半夏(制)、茯苓各100克,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各5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1次服1~2丸,1日服2次;小儿酌减。《成方便读》中说:“山楂酸温性紧,善消腥膻油腻之积,行瘀破滞,为克化之药,故以为君;神曲系蒸罨而成,其辛温之性,能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辛甘下气,而化面积,麦芽咸温消谷,而行瘀积,二味以之为辅;然痞坚之处,必有伏阳,故以连翘之苦寒散结而清热;积郁之凝,必多痰滞,故以二陈化痰而行气。此方虽纯用消导,毕竟是平和之剂,故特谓之保和耳。”外感燥热者不宜服用。

        治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后重初起者,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化滞汤。方用:生杭芍50克,当归25克,山楂30克,莱菔子(炒)2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若身形壮实者,可加大黄、朴硝各10克下之。该方疗效极佳,一般服3剂即可收功。

      宝书说药(144)
      生麦芽

        生麦芽疏肝理气,炒麦芽消食回乳。余治疗小儿厌食,面黄肌瘦,消化不良,发育迟缓,自拟一方,名曰扶羸肥儿丸,方用:炒麦芽、鸡内金、白术、茯苓、神曲、焦山楂、莱菔子、党参、紫河车各30克,黄连、甘草各10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5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用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与紫河车相伍,气血双补,用焦三仙(炒麦芽、焦山楂、炒神曲)与鸡内金、莱菔子相伍健胃消食,用黄连清胃火,助消化。诸药同用,补消共施,可使补而不腻膈,消而不伤正。一般服用半月,即可显效。

        炒麦芽回乳良药,用量宜大,见效最速。余之经验,产妇每日用500克,煎汤代茶饮,频频服之。外用布包芒硝,湿敷乳房。一般3日,即可建功。

      宝书说药(143)
      神曲

        神曲开胃化食之力颇著,善消积食。治疗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大山楂丸。方用:山楂1000克,六神曲150克,  麦芽(炒)15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1次服1~2丸,1日服1~3次;小儿酌减。胃酸过多者忌用。

      宝书说药(142)
      使君子

        使君子善于驱蛔,治疗虫积腹痛。治疗小儿虫胀腹痛及食劳发黄,喜食茶米、炭土等物,余常用《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使君子丸。方用:使君子(去壳)100克,胆南星(姜制)、槟榔各50克。前药用麦芽200克,茶叶200克,木炭200克,灶心土200克,合炒至药黄色,除去同炒之品,将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1次,每服6~9克,早晨空腹时,砂糖水吞下。服药后4小时,再进饮食,勿令饱。服药期间,勿食辛热及不易消化食物。


      宝书说药(141)
      山 楂

        山楂行气消滞,化瘀止痛。产后腹痛包括腹痛和小腹痛,以小腹部疼痛最为常见。大多由于血瘀、气血虚或感受风寒所致。余常用生山楂治之,方简而效宏。方用:生山楂30克。煎汁去渣,和入红糖服。山楂有收缩子宫的作用,能促使瘀血排出。瘀血散,经络通,腹痛可止。

        山楂善化肉食,能降血脂。治疗痰浊阻滞型高脂血症,症见体形肥胖,血脂过高,头昏胸闷,大便干燥等,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血脂灵丸。方用:泽泻、决明子、山楂各100克,制何首乌150 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化浊降脂,润肠通便,坚持长期服用,效果良好。长期食用膏粱厚味之品是高血脂症产生的根源,粗茶淡饭才是灵丹妙药。

        山楂善消食积,健胃化滞。治疗饮食不节所致的食积,症见脘腹胀满、纳少饱胀、大便秘结等,余常用山楂化滞丸。方用:山楂500克,麦芽、六神曲各100克,槟榔、莱菔子、牵牛子各5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消食导滞之功,用于因过食肉食而引起的消化不良,能助消化,除积滞,健脾胃,通六腑。胃酸过多者不宜服用。

        山楂还有降压的作用。治疗阴虚阳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健忘、腰膝痿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山菊降压片方,做丸使用。方用:山楂100克,菊花、泽泻(盐制)、夏枯草、小蓟、决明子(炒)各5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平肝潜阳之功,用于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有较好疗效。

      宝书说药(140)
      甘 松

        甘松,健胃止痛之良药。治疗胃虚作痛,症见饥则痛发,得食痛缓,痛时喜按,泛酸,脉右濡左弦,余常用《严氏新定方》中的抑木建中汤。方用:甘松、党参、白术、白芍、陈皮各6克,黄精9克,煅瓦楞子12克,九香虫5克,砂仁6克,甘草5克,大枣3枚,陈饴糖30克(冲服)。方中用甘松芳香理气而开脾郁,黄精、党参、白术、甘草、大枣、饴糖补中益气而健脾胃,白芍缓中止痛,九香虫理气宽胸而止痛,砂仁、陈皮调中理气,和胃醒脾。脾胃和,则脘痛自止。


      宝书说药(139)
      檀 香

        檀香,善于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治疗寒凝气滞、心脉不通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疼痛,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冠心苏合丸。方用:苏合香50克,冰片 105克,乳香 (制) 105克,檀香 210克,青木香210克。以上五味,除苏合香、冰片外,其余乳香等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另取炼蜜适量,微温后加入苏合香,搅匀,再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1000丸,每丸重0.68 克,即得。嚼碎服,1次服1 丸,日服1~3次。本方有理气、宽胸、止痛之功,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状者,见效甚速。

      宝书说药(138)
      薤 白

        薤白,民间称之为小根蒜,初春采之以为菜蔬,蘸酱食用,其味甚美,尤宜于胸痹患者食疗之用。余常用以治疗心绞痛,效果良好。方用:薤白鲜者50克,好醋煮熟,顿服。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张仲景创瓜蒌薤白白酒汤治胸痹,成千古名方,足证其效不凡。此方重用薤白,可通调气机,通则不痛矣。用醋煮之,取其酸而敛之,使薤白理气而不致散气。

      宝书说药(137)
      青木香

        近年来发现青木香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冉氏经验方》中载有一降压方,可供参考。方用:青木香1000克,蜂蜜500克。将青木香研成粗末,用乙醇(70%)按渗漉法渗漉,收集渗出液4000毫升,减压浓缩,收回乙醇,停止抽气,改用常压加热。沸腾后,加入等量沸水,煮沸15分钟,放出,另器贮存,24小时后过滤。滤液加入精致蜂蜜,再减压或常压浓缩至1000毫升,加压过滤用蒸馏水调整至1000毫升即得。瓶贮,每瓶100毫升,蜡封。每次服10毫升,每日服2~3次。温开水冲服。本品不宜多服,多服易引起恶心呕吐,伤及肾脏。

      宝书说药(136)
      荔枝核

        荔枝核为治疝气疼痛之要药。余治疗疝气多用《冉氏经验方》中的附子大黄汤加荔枝核、橘核等药,效果甚佳。

        荔枝核善于散寒行滞,理气止痛。余治疗妇人血气刺痛,室女月经不通,常用《妇人大全良方》中的蠲痛散。方用:荔枝核(烧存性)25克,香附子(去毛,炒)50克。研为细末,盐汤、米饮调下。每日服2~3次,每次服6克。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本方有散寒、温经、通经、止痛之功,用于寒凝腹痛、寒凝痛经、寒凝闭经均有效验。

      宝书说药(135)
      川楝子

        川楝子与延胡索配伍名曰金铃子散,善于理气止痛。尤其是对于胸腹部的疼痛,皆可辨证用之。

        2009年夏的一天,笔者出诊后回到家中,觉得口苦咽干,右上腹针扎一样疼痛,难以忍受。以为挺一挺就会过去,谁料想第二天疼痛更加严重了。持续性的疼痛,弄得笔者心烦意乱,睡卧不宁。B超检查,胆囊壁毛糙,诊为胆囊炎发作。赶紧在医院自己处方抓了3服汤药。方用:川楝子、延胡索、柴胡、枳壳、龙胆草、栀子、蒲公英各15克,大黄、甘草各5克。回家就煎药服下,晚上又服了1次。当天夜里就感觉到疼痛有所减轻,可以忍受。翌日再进一剂,疼痛立止。第三天再服1剂,一如往常。

        胆囊炎急性发作,中医称之为胁痛,盖因湿热互结,侵犯肝胆使之失于疏泄调达,导致气机郁结而成。方中用金铃子散行气止痛,《绛雪园古方选注》中说:“金铃子散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时珍曰‘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虽小制,确有应手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用柴胡、枳壳疏肝利胆,又用龙胆草、栀子、蒲公英清热利湿,用大黄通腑泄热,用甘草以调和之。方虽简而效宏,药虽贱而功著。如此寻常之方,竟有如此不寻常之效,岂敢忘也!

      宝书说药(134)
      沉 香

        沉香温中散寒,善于行气止痛,降逆止呕,温胃之良药。治疗中焦气弱,脾胃受寒,饮食不美,气不调和,脏腑积冷,心腹疼痛,大便滑泄,腹中雷鸣,霍乱吐泻,手足厥逆,便利无度,及下焦阳虚,脐腹冷痛,或伤寒阴湿,形气沉困,自汗等症,余常用《内外伤辨惑论》中的沉香温胃丸。方用:附子(炮,去皮脐)50 克,巴戟(酒浸,去心)50克,干姜(炮)50克,茴香(炮)50克,官桂35克,沉香25克,甘草(炙)15克,当归25克,吴茱萸(洗,炒去苦)25 克,人参25克,白术25克,白芍药25克,白茯苓(去皮)25克,高良姜25克,木香25克,丁香15克。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3 次,每次服1丸。空心、食前以热米饮送下。服药期间,忌一切生冷物。原方用醋煮面糊为丸,余考虑胃寒胃痛,多伴有胃酸过多,用醋制丸,徒增其酸,于病不利,故将之改为蜜丸,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宝书说药(133)
      乌 药

        乌药温通,散寒止痛。治疗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症,余常用《景岳全书》暖肝煎。方用:当归9克,枸杞9克,茯苓9克,小茴香6克,肉桂3克,乌药9克,沉香5克(木香亦可)。如寒甚者,加吴茱萸、干姜;再甚者,加附子。每日1剂,加生姜三五片,水煎,2次分服。《谦斋医学讲稿》中说:“本方以温肝为主,兼有行气、散寒、利湿作用。以当归、杞子温补肝脏,肉桂、茴香温经散寒,乌药、沉香温通理气,茯苓利湿通阳。凡肝寒气滞,症状偏在下焦者,均可用此加减。”

      宝书说药(132)
      香 附

        香附为“气中之血药”,善于理气止痛,通调经脉。余治疗妇人血虚气滞,经行腹痛,月经不调,常用《中药成方配本》中的制香附丸,方用:制香附500 克,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200克,白术、广皮、泽兰叶各150克,酒炒甘草50克,酒炒黄柏5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重用香附,通血脉,止疼痛以治标;用四物汤补血活血以治本;用白术健脾,增强统血之功能;用广皮助香附理气止痛;用泽兰叶散瘀调经而不伤正气;用黄柏清热燥湿,以防香附过温,寒温并用,配搭巧妙;用甘草调和诸药。本方有调气、和血、止痛的作用,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不失为疗效卓著的名方。
      宝书说药(131)
      木 香

        木香,芳香行气,能宣三焦之气滞,解寒凝之诸痛。尤善疏利胃肠,消胀止痛。治疗肝郁气滞、脾胃不和所致的胸痞闷、胃脘疼痛、倒饱嘈杂、恶心呕吐、嗳气吞酸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木香分气丸,对药量稍作增减,用于临床颇效。方用:木香200克,砂仁、丁香、檀香、广藿香、豆蔻各50克,香附(醋炙)、厚朴(姜炙)、莪术(醋炙)各400克,陈皮、枳实、山楂(炒)白术(炒)、甘松、甘草各200克,槟榔10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宽胸消胀、理气止呕之功,可用于胃炎、胃溃疡而见上述症状者。孕妇禁用。


      宝书说药(130)
      枸橘
       枸橘之功,在于利气,健胃,通便。可用于治疗胃部胀满、消化不良、便秘、子宫脱垂、乳房结核等症。治疗因湿热下注、气滞血凝所致子痈,症见一侧睾丸肿硬,疼痛剧烈,灼热,阴囊皮肤因睾丸肿胀而紧张光亮,余常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的的枸橘汤。方用:枸橘1个,川楝6克,秦艽、陈皮、防风、泽泻、赤芍各 9克,甘草 5克。加柴胡、黄芩、山栀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外敷以金黄膏为佳。若不能消散者,则可切开排脓,或已破溃脓出,可按外痈治疗。

      宝书说药(129)
      佛 手

        佛手,行气止痛之妙药。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舒肝和胃丸。方用:佛手150 克,香附(醋制)、白芍、木香、郁金、莱菔子、乌药、槟榔(炒焦)各45克,白术(炒)60克,陈皮75克,柴胡15克,广藿香30克,甘草(蜜炙)15 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用于各种胃病而见上述病症者,有较好疗效。孕妇慎用。

      宝书说药(128)
      青皮

        青皮有降气平喘的作用。治疗气粗痰涌、痰鸣如吼、咳呛阵作、痰黄稠厚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蠲哮片,将片剂改为丸剂,效果良好。方用:葶苈子、青皮、陈皮各50克,黄荆子、槟榔、大黄各30克,生姜1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饭后服用。7日为 1个疗程。本方有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之功效,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痰瘀伏肺证,最为恰当。孕妇及久病体虚、脾胃虚弱便溏者禁用。服药后如出现大便偏稀、轻度腹痛,属正常现象,可继续用药或减少用量。

      宝书说药(127)
      橘 皮

        橘皮的应用,有橘红、橘白之分,外层色红者称之为橘红,以燥湿化痰之功为胜;内层色白者称之为橘白,化湿和胃之力较优。治疗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橘红丸,方用:化橘红75克,陈皮、半夏(制)、茯苓、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各50克,甘草25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清肺、化痰、止咳之效,用于肺热之咳嗽痰多,尤有良效。

      宝书说药(126)
      高良姜

        高良姜温胃散寒之功臣也。虚寒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多因脾胃虚弱,饮食不节,以致寒邪客胃,凝滞不通而成,临床表现为胃痛隐隐,缠绵不休,喜温喜按,口吐酸水,宿食不消,上腹胀满,余常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安中散治之,每获良效。方用:高良姜、延胡索、干姜、小茴香、肉桂各150克,牡蛎120克,甘草300克。共研细末,过100目筛。每次服5克,每天服3次。方中用延胡索止痛,牡蛎制酸,甘草和中,高良姜、干姜、小茴香、肉桂温胃驱寒。寒则凝之,温则通之,通则不痛矣,故用以治疗虚寒胃痛最为合拍,常收立竿见影之效。日人汉方医大冢敬节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极力推崇之,用以治疗寒邪引起的各种胃病均效。推而广之,还可以用来治疗寒邪所致的各种腹部疾患,如寒疝、痛经等。原书中记载:治疗“远年日近,脾痛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气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胀满攻刺腹胁及妇人血刺痛。”由此可见,本方使用的关键是以大队温药以祛寒,寒邪去则胃之功能复康,自无隐痛之患矣。

      宝书说药(125)
      小茴香

        小茴香辛散祛寒,为治疝必用之药。治疗寒凝气滞所致的寒疝,症见睾丸坠胀疼痛者,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茴香橘核丸。方用:小茴香(盐炒)、八角茴香、橘核(盐炒)、昆布、延胡索(醋制)、香附(醋制)、青皮(醋炒)、槟榔各40克,荔枝核、川楝子各80克,补骨脂(盐炒)、肉桂、莪术 (醋制)、木香、乳香(制)、桃仁、穿山甲(制)各2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散寒行气、消肿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疝气之因于寒者,须久服方可建功。

      宝书说药(124)
      丁香

        丁香温胃降逆,且芳香通络,有止痛之功。治疗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瘀血作痛、筋骨疼痛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止痛紫金丸。方用:丁香、血竭、当归、熟大黄、木香、儿茶、红花、骨碎补(烫)各50克,土鳖虫、乳香(制)、没药(制)、赤芍、自然铜(煅)、甘草各25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1次服1丸,1日服2次。本方有舒筋活血,消瘀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外伤疼痛,效果极佳。孕妇忌用。

      宝书说药(123)
      荜澄茄

        荜澄茄有温通之力,善行气止痛。治疗脾胃不和,饮食迟化,胸膈噎痞,噫气难通,呕逆恶心,脐腹胀痛,大便不调,或泄或秘等症,余常用《鸡峰普济方》中的荜澄茄子方。方用:荜澄茄150克,白豆蔻150克,缩砂仁150克,青橘皮150克,陈橘皮150克,莱菔子50克,肉豆蔻50克,茴香50克,桂 50克,丁香25克,木香25克。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橘皮汤送下,不拘时候。本方有助养脾胃、快气消食之功效,可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而见上述症状者。

      宝书说药(122)
      花 椒

        花椒有麻痹作用,故可驱除肠道寄生虫。胆道蛔虫症,中医称之为蛔厥,是一种因蛔虫感染而引起急性腹痛和四肢厥冷的病症。症见腹部绞痛,四肢发凉,痛甚则汗出,或吐涎沫,或吐蛔虫,时发时止,或伴有寒热,胃肠功能紊乱等证候。余常用一验方——花椒醋治之,有立竿见影之效。方用:花椒20粒,食醋200毫升。加水20毫升,蔗糖少许,煎沸后取出花椒,待温后1次口服。小儿酌情减量。服药后症状未完全消失者,4小时后可再服1次。戴原礼说:“凡人呕吐,服药不纳者,必有蛔在膈间,蛔闻药则动,动则药出而蛔不出,但于呕吐药中加川椒10粒,盖蛔见椒则头伏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花椒有驱蛔虫作用。蛔虫遇酸则伏,醋有安蛔之功。二药合用,止痛、驱虫效果良好。

        花椒可用于治疗蛔虫性部分性肠梗阻(早期),方用:花椒9~12克,麻油100~200毫升。将麻油放置在锅中煎熬,放入花椒,炸至微焦即捞出。待花椒油微温后1次口服。小儿酌情减量。服药后症状未完全消失者,4小时后可再服1次。如梗阻时间过长,中毒症状明显,有肠坏死或阑尾蛔虫者,则不能服用。

        花椒回乳极效,方用:花椒6~15克。用水400~500亳升,浸泡后煎煮浓缩成250亳升,然后加入红糖50~100克,于断奶当天1次服下。日服1次,约1~3次即可回乳。据临床观察,绝大多数哺乳妇女服药后6小时乳汁即显著减少,第二天乳肿胀消失或胀痛缓解。
      宝书说药(121)
      荜 茇

        荜茇辛热逐寒,善治寒凝气滞之腹痛痛腹泻。治疗大肠时泄,不欲饮食,四肢厥冷,面色青黄等症,余常用《圣惠方》中的荜茇丸。方用:荜茇15克,白术 15克,肉豆蔻15克(去壳),丁香45克,诃黎勒100克(煨,用皮),附子50克(炮裂,去皮脐),桂心15克,胡椒75克,干姜25克(炮裂,锉),厚朴5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木香25克。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本方温脏腑,去沉寒,健脾胃,止泻泄,可用于慢性肠炎而见上述症状者。

      宝书说药(120)
      吴茱萸

        吴茱萸与黄连相伍名曰左金丸,二药的用量为1:6,重用黄连清肝泻火,少佐辛热之吴茱萸以制黄连之苦寒,寒热并用,治疗肝火犯胃引起的胁肋胀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脘痞嗳气,舌红苔黄,脉弦数有较好疗效,余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胃病而见上述症状者。

        吴茱萸研粉醋调敷脚心,能引热下行,治疗口舌生疮,并且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宝书说药(119)
      肉桂

        肉桂与黄连相伍,名曰交泰丸,寒热并用,治疗心肾不交的失眠,确有疗效,但药力稍嫌单薄,收效较缓。余立一方,名曰柴胡龙牡交泰丸,用于临床,效果良好。方用:黄连30克,肉桂15克,柴胡、清半夏、黄芩、茯苓、丹参、柏子仁、玄参、麦冬、五味子、炒枣仁、龙骨、牡蛎各50克,甘草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宁心安神,用生脉饮(玄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安神,用丹参、柏子仁、炒枣仁养心安神,用交泰丸交通心肾。用于临床多年,治疗失眠颇效。

      宝书说药(118)
      冬葵子

        冬葵子善于利水消肿。治疗孕妇小便不通,脉数者,余常用《医略六书》中的冬葵子散。方用:冬葵子150克,山栀100克,赤苓75克,车前子150 克。研为细粉,荷叶梗汤下10克。每日2次。该书中说:“胎热内遏,溺窍闭塞,故小便不通,胎因不安焉。冬葵子滑利溺窍,红山栀清利小便,赤茯苓利营以渗膀胱,车前子清肝以利小水也。为散,荷梗汤下,使热化气行,则溺道自通,而溺窍无闭塞之患,胎孕无不安矣。”

      宝书说药(117)
      瞿麦

        瞿麦,清热利尿,善治血淋。治疗小便淋涩赤痛,余常用《证治准绳》中的瞿麦汤。方用:瞿麦15克,木通6克,滑石30克,竹叶9克,黄芩9克,白茅根30克(后下),冬瓜子、冬葵子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宝书说药(116)
      附子

        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余用附子、桂枝、肉桂等温热药与活血化瘀药自拟静脉通一方,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收效良好。方用:当归、丹参、乳香、没药、茯苓、牛膝、杜仲、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黄芪、地龙、五灵脂、秦艽、羌活、延胡索、白芷各50克,桂枝、附子、肉桂各30克,甘草20克,蜈蚣10条,全蝎20克。轧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可用于治疗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下肢浮肿,疼痛等症。此种病症,往往迁延数年或数十年之久,用药需持之以恒,坚持半年以上,方能获效。另外,用上方(调整药量)煎汤熏洗双下肢,见效迅速。

        附子与大黄相伍,寒热并用,治疗病情复杂的疝气,有特殊的疗效,余常用《冉氏经验方》中的附子大黄汤。方用:附片、大黄各10克,延胡索、荔枝核、橘核、川楝子各15克,小茴香10克,桂枝5克,广木香、黄柏、红花各15克,甘草10克。急性期局部肿大,疼痛,体温升高者,去桂、附,加金银花、大青叶、丹皮各15克;坠痛者加黄芪、升麻各15克;硬块难消者加红花、三棱、莪术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附子、桂枝温经散寒,大黄行滞破结,荔枝核、橘核、消肿止痛,小茴香、广木香行气散瘀,川楝子、延胡索舒筋止痛,黄柏泻火利湿,甘草和中,红花活血祛瘀。治疗寒凝气滞引起的疝气,虽然因寒而发(本),但常常出现红肿疼痛等热象(标),故用热药除寒,寒药清热,用药中的,药到病除。《止园医话》中说:“余实已经过数十年之临床实验,以附子、大黄加入治疝气之药中,迅收特效。”确为经验之谈。本方还可以用来治疗慢性附睾丸炎、鞘膜积液等。

      宝书说药(115)
      萹 蓄

        萹蓄,利水通淋,功效卓著。治疗水肿,余常用名老中医何世英创立的消水灵方。方用:茯苓、冬瓜皮、山萸肉、山药、车前子、旱莲草、瞿麦、桑白皮、路路通、猪苓、萹蓄、泽泻、陈皮各15克,滑石30克,生姜皮3克,琥珀、木通各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有补肾和利尿的作用,可用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而出现浮肿者,可缓解症状,获得一定的疗效。

      宝书说药(114)
      泽膝

        泽膝能化痰散结,解毒消肿,有人报道用复方壁虎酒治疗胃癌,获得了一定的疗效。方用:泽漆100克,壁虎50克(或活者10条),蟾蜍皮50克,锡块 50克。用黄酒1000毫升浸泡5~7天,滤渣后静置2天即成。1日3次口服,每次服25~50毫升。方中的壁虎、蟾蜍皮、锡块均有抗癌作用,没有条件做胃癌切除手术者可以一试。

      宝书说药(113)
      赤小豆

        赤小豆,亦名红小豆,五谷杂粮之一,善利水除湿,解毒消肿。《小品方》中说:“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一夜即消。”《本草纲目》中也说:“此药治一切痈疽疥疮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敷之,无不愈者。”治疗腮腺炎,余常用赤小豆适量。研末,醋调敷患处,如干,用醋常常润之即愈。

      宝书说药(112)
      冬瓜皮

        冬瓜皮利小便而消肿满,清暑热而解烦渴。治疗小便不利而发水肿者,余常用《现代实用中药》中的治肾炎小便不利、全身浮肿方。方用:冬瓜皮、西瓜皮、白茅根各30克,玉蜀黍蕊20克,赤小豆150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服。本方利水作用甚佳,可以作为治疗肾炎的辅助疗法,久服自有效验。

      宝书说药(111)
      地肤子

        广东名老中医钟思潮,临床运用地肤子体会尤深,创立复方地肤子汤一方,治疗急性肾炎,颇具新意,说理透彻,用药中的,真难得之良方也。方用:地肤子 20克,荆芥、苏叶各10克,连翘、桑白皮、瞿麦、黄柏、车前子各15克,蝉蜕10克。血尿重加重瞿麦用量;蛋白尿重加重苏叶、蝉蜕用量;尿中白细胞多加重连翘、黄柏用量;管形多加石苇。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余从1975年起至今已用于临床35年,每获良效,愈人无算。

      宝书说药(110)
      茵陈

        余幼时,母亲每年春天常采茵陈,做成麦饭,蘸醋、蒜泥当菜吃,味道鲜美,且有防病之能,真乃食疗佳品也。记得1960年前后,余乡里有一老者年过六十,忽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全身黄染如金。当时自然灾害肆虐,家贫无钱医治。适逢阳春三月,山坡上茵陈初萌。余嘱其每日采鲜茵陈二三斤,与适量白面混匀,炊熟食之。月余,黄染尽退,身体康复。由是观之,茵陈用量宜大,不可久煎,鲜者较干者疗效更好。

        治疗黄疸型肝炎,余常用北京名医关幼波创立的两首方剂:

        一曰轻型消黄汤。用于治疗湿重于热之黄疸,症见黄疸轻,恶心,厌食油腻,时呕,口不干,不思饮,困倦乏力,食后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稍数。方用:茵陈30克,生薏米、茯苓、白芍、赤芍、六一散(包)各15克,藿香、杏仁、当归、丹皮、酒炒黄芩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若有低热,加鲜茅根30克,青蒿15克;大便溏纳差者,加焦白术、谷芽各15克;转氨酶不降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石见穿、板蓝根等清热解毒药。方中用茵陈利胆退黄;用白芍、赤芍、丹皮、当归养血凉血清热,用黄芩清热解毒,用藿香芳香化浊,用杏仁宣肺利气,用薏米、茯苓、六一散利水祛湿。诸药合用,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宝书说药(109)
      萆 薢

        萆薢善利水湿而分清浊,是治疗下焦湿浊郁滞所致膏淋、小便混浊的要药。治疗湿热渗入膀胱而出现小便白浊、尿有余沥,舌苔黄腻者,余常用《医学心悟》萆薢分清饮。方用:川萆薢15克,黄柏、石菖蒲各10克,茯苓、白术各15克,莲子心5克,丹参、车前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有清热利湿、分清化浊之功,可使“湿热去而心肾通,则气化行而淋浊止矣。”(《医方集解》)

        下焦虚寒所致小便白浊,频数无度,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者,余常用《丹溪心法》中的萆薢分清饮。方用: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服时加食盐少许。方中用萆薢利湿化浊,用益智仁温肾缩泉,用石菖蒲除湿散寒,用乌药暖肾利气,一方加茯苓、甘草,其利湿化浊之力更佳。诸药合用,温暖下元,寒湿除则清浊分矣。

      宝书说药(108)
      金钱草

        金钱草,善化结石,用量宜大,收效颇速。余每剂药用150克,长期使用,未见不良反应。尿路结石,中医称之为石淋。症状表现为尿中时夹沙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路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尿中带血。治疗尿路结石,笔者常使用恩师张琪创立的消坚排石汤。方用:金钱草150克,三棱、莪术各15克,鸡内金15克(冲),丹参20克,赤芍、红花、桃仁、丹皮、车前子各15克,瞿麦、扁蓄、滑石各20克。病久肾气虚者加熟地、枸杞、山萸肉、菟丝子各20克;肾阳虚加肉桂、附子、茴香各5克;气虚加人参、黄芪各15克;结石大,难于排除者加穿山甲、皂角刺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药煎出3碗药液(约1500毫升),每4个小时服药1次,每次服1碗(500毫升)。此方疗效确实,屡用屡效。取效之关键是重用金钱草,每剂用150 克,少则效果不佳。临床使用多年,从未发现患者服后有不适之感,医者可放胆用之。

        金钱草,善清湿热,利胆止痛。余治疗慢性胆囊炎常用名医魏长春创立的金钱开郁散。方用:四川金钱草30克,柴胡、枳壳、白芍、生甘草、海螵蛸、浙贝母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热盛者,加黄芩、黄连、山栀子、苦参、茵陈;素体阴虚大便干结者,加玄参、麦冬、生地;疼痛剧烈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方中用金钱草清化湿热,解毒消肿;用郁金行气利胆,活血止痛;用四逆散(柴胡、枳壳、白芍、甘草)疏肝理脾,透邪解郁;用乌贝散(海螵蛸、浙贝母)化滞散结,和胃止痛。本方还可用于胆囊结石引起的胁痛,不仅可以止痛,而且有软化结石之功。

      宝书说药(107)
      石 韦

        石韦利水通淋,有排石作用。治疗下焦湿热所制的石淋,症见腰腹疼痛、排尿不畅或伴有血尿者,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排石颗粒方,改颗粒剂为汤剂,获效良好。方用:金钱草25克,车前子(盐水炒)25克,木通7.5克,徐长卿25克,石韦25克,忍冬藤25克,滑石25克,瞿麦25克,苘麻子 2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有清热利水、通淋排石之效,可用于泌尿系结石见上述症候者。体弱、肝功能不良者慎用;孕妇禁用。

      宝书说药(106)
      木 通

      木通,有白木通与关木通之分。白木通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的木质茎。目前药店中多以后者代前者,实在是大错特错、误人性命之举。白木通可用,关木通毒性强烈,不可轻尝。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经把关木通、马兜铃从中药中剔除,为中医者,不可不知!据报道,服用关木通过量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岂敢不慎欤?为了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凡是用木通,余皆用通草以代之,最为稳妥。

      宝书说药(105)
      滑 石

        滑石善清湿热,通利水道。治疗下焦蕴蓄实热,尿管闭塞,小便滴沥不通,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寒通汤。方用:滑石、生白芍各50克,知母、黄柏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使用时,可酌加木通、海金沙各6克。方中用滑石利水渗湿,清热通窍;用知母、黄柏滋补肾水,清利湿热;用白芍敛阴补肾,通利小便。本方清热利尿,药简效宏,用于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闭,常收立竿见影之功。

      宝书说药(104)
      牛蒡子

        牛蒡子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良药,治疗乳痈极效,如《医宗金鉴》中的栝楼牛蒡子汤:栝楼仁、牛蒡子(炒研)、花粉、黄芩、栀子(生研)、连翘(去心)、皂刺、金银花、陈皮、青皮、柴胡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笔者在治疗乳痈时,对原方作了小小的加减,改为:全栝楼、牛蒡子、金银花、柴胡、连翘、皂角刺、黄芪、蒲公英、丹皮、赤芍、橘核各15克,生石膏50克,甘草10克。每日1~2剂,多次分服,每4小时服一次,连服3剂。乳痈发病急迫,常伴有高热,加入生石膏,可增强清热效果。

        牛蒡子清瘟败毒,治疗痄腮极效,余常用《东垣试效方》中的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陈皮、玄参、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僵蚕、升麻、柴胡、桔梗各15克,薄荷、甘草各10克。气虚者,加党参15克;便秘者,加大黄5克;腮腺炎合并睾丸炎者,加川楝子、龙胆草、延胡索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李东垣说:“此邪热客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以承气泻之,是为诛伐无过,遂处此方,全活甚众。”方中黄连、黄芩清泻上焦之热毒;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上焦头面之风热;玄参、马勃、板蓝根、桔梗、甘草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通壅滞;升麻、柴胡升阳散火,疏散风热。黄芩、黄连得升麻、柴胡之引,直达病所;升麻、柴胡有黄芩、黄连之制,不致发散太过。用以治疗大头瘟,每获捷效。还可以用来治疗头面部丹毒、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聤耳等属于上焦热盛者。

        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肿痛,余常用《证治准绳》之牛蒡汤,其效颇验。方用:牛蒡子15克,防风、荆芥穗各10克,大黄、薄荷、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防风、荆芥、薄荷祛风解表,用牛蒡子、大黄清热解毒,用甘草缓急。表邪去而热毒清,咽喉肿痛即可消除。

      宝书说药(103)
      通 草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通草,通便最效,通乳有功。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热淋、血淋、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小腹急满等症,余常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八正散,改散剂为汤剂服之,以通草代木通,每获良效。方用:车前子、瞿麦、萹蓄各15克,滑石30克,山栀子15克,甘草、木通、大黄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通草、滑石、车前、瞿麦、萹蓄清热利湿,利水通淋;用山栀子、大黄泻热降火;用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证属下焦湿热者,最为中的。尿血者,加小蓟、白茅根;结石涩痛者,加金钱草、海金沙;尿液混浊者,加萆薢、菖蒲。

        治疗因气血不足而缺乳者,余常用八珍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赤芍、川芎、熟地)加通草、王不留行、穿山甲、紫河车粉(冲服),每收良效。

      宝书说药(102)
      枳 实

        枳实,消积化食之猛药。治疗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脾胃湿热引起的胸满腹痛,消化不良,积滞泻泄,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等症,余常用《内外伤辨惑论》中的枳实导滞丸。方用:大黄50克,枳实(麸炒、去瓤)、神曲(炒)、茯苓(去皮)、黄芩(去腐)、黄连(拣净、白术各25克,泽泻10克。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医方集解》中说:“此足太阴、阳明药也,饮食伤滞,作痛成积,非有以推荡之则不行,积滞不尽,病终不除。故以大黄、枳实攻而下之,而痛泻反止,经所谓‘通因通用’也;伤由湿热,黄芩、黄连佐以清热,茯苓、泽泻佐以利湿;积由酒食,神曲化食解酒,温而消之;芩、连、大黄苦寒太过,恐伤胃气,故又以白术之甘温,补土而固中也。”

        治疗脾虚气滞,脘腹痞闷,食欲不振,大便溏软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香砂枳术丸。方用:木香、枳实(麸炒)、砂仁、白术(麸炒)各150克。粉碎成细粉,用水泛丸。每次服10克,每日服2次。本方有益气开胃、行气消痞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颇效。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宝书说药(101)
      车前子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车前子善利小便而实大便,故能止水泻,尤适宜于治疗小儿夏月之泄泻。方用:炒车前子,研末,每服3~5克,调米饮服。车前子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泻自止。《海上方》云:“曾闻水泻有何方,焦炒车前子最良,细末一钱调米饮,只消七剂即安康。”

        余在临床中体会到鲜车前草的利尿作用优于车前子。有一年夏天,一位青年感到小腹部剧烈地疼痛,如针扎刀割一般,疼得他在地上直打滚。更令他难以忍受的是无论怎么使劲一滴尿也排不出来,小肚子胀得像个小圆鼓。到医院医生检查后确诊为尿路感染,在打消炎针的同时为他导尿。第三天,护士遵照医嘱为他拔掉了导尿管后,尿又点滴不通,小肚子又开始胀痛起来,疼得他双手捂着肚子在医院的走廊里跑圈圈。我告诉他说:“你去道边采一大把车前草来,洗净泥土,放在饭盒里用沸水冲后,晾凉去渣当茶饮,试试看?”喝完车前草水两个小时之后,他的小便竟然一滴一滴地拱出来了。只服用了3天,小便就恢复正常了了。他高兴地对我说:“真想不到几株车前草竟然比青霉素还管用呐!”

      宝书说药(100)
      薏苡仁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薏苡仁健脾之效甚佳。治疗脾胃气虚所致的厌食,症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黄身瘦、大便稀溏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儿康宁糖浆方,改糖浆剂为丸剂。方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麦冬、制何首乌各100克,大枣、焦山楂、麦芽(炒)、桑枝各5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5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益气健脾,消食开胃的作用,用于小儿厌食症而见于上述症状者,确有效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宝书说药(99)
      木瓜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木瓜善舒筋活络而止挛急,化湿浊而蠲痹痛。治疗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恶风寒、肢体麻木、腰膝疲软,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木瓜丸。方用:木瓜、当归、川芎、白芷、威灵仙各80克,牛膝160克,海风藤80克,狗脊(制)、鸡血藤、人参、制川乌、制草乌各4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见上述症状者。孕妇禁用。

      宝书说药(98)
      泽 泻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泽泻,渗湿利水的作用与茯苓相似,二者常相须为用。茯苓兼能补虚,泽泻兼能清热,是二者之异也。

        据临床观察,重用泽泻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治疗高血压,症见阴虚阳亢,头痛眩晕,耳鸣健忘,腰膝痿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山菊降压片,改片剂为丸剂,疗效甚佳。方用:山楂500克,菊花、小蓟、决明子(炒)各80克,泽泻(盐制)、夏枯草各6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平肝潜阳的作用,治疗高血压有良效。

      宝书说药(97)
      海金沙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海金沙,利水通淋,善化结石。若尿路结石体积大难以排出,可用黑龙江四大名医、吾之恩师马骥创立的金珀消石散:海金砂100克,琥珀40克,净芒硝100克,南硼砂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日服3次,每次服5克。坚持服用,有溶石排石之功

      宝书说药(96)
      猪苓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猪苓渗湿利水之功胜于茯苓,治疗水热互结,阴亏津伤,发热心烦,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或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满痛等症者,余常用《伤寒论》猪苓汤。方用: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有除湿泻热、滋阴利水的作用,《成方便读》中说:“二苓、泽泻,分消膀胱之水,使热势下趋;滑石甘寒,内清六腑之热,外彻肌表之邪,通行上下表里之湿;恐单治其湿,以致阴愈耗而热愈炽,故加阿胶养阴熄风,以存津液,又为治阴虚湿热之一法也。”

        治疗妊娠二便不通,余常用《陈素庵妇科补解》中的黄连猪苓汤。方用:黄连9克,甘草6克,枳壳9克,木通6克,猪苓、杏仁、百合、紫苏、香附各9克,葱根3个,川芎、白芍、当归、熟地各9克,滑石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以黄连、甘草清热泻火,为君;四物养血,为臣;以枳壳、木通、猪苓、滑石、杏仁合利二便,为佐;葱根通窍,为引。全方既补又通,使通而无伤胎元。验之于临床,颇效。

      宝书说药(95)
      茯 苓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茯苓为渗湿利水之主药,其性纯良,泻中有补,虽为渗利之品,实有健脾之功。仲景治伤寒汗出而渴者用五苓散(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不渴者用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生姜),乃善用茯苓者也。汗为心液,汗出过多,心气耗散,可致心悸,茯苓可止汗而宁心,镇惊而安神。《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医案一则,重用茯苓而收奇效,颇有启迪之意,故录之:“春间吴氏之媳病,盖产后月余,壮热口渴不引饮,汗出不止,心悸不寐。”诸药无效,后用茯苓四五两煎水,服之而痊。

        茯苓补而不滞,为补药之上品。四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丸皆用之。宫廷食品茯苓膏,为食疗佳品,既可充饥,又能健身,故数百年来广受群众的欢迎,销售火爆,长盛而不衰。《千金方》中记载的茯苓膏制法:茯苓(净,去皮)、松脂各1000克,松子仁、柏子仁各500克。上药捣筛,加白蜜和匀成膏,纳铜器中汤上,微火蒸1日1夕,搅令相得。每次服1匙,1日服3次。久服可“轻身明目,不老,发白更黑,齿落重生,延年益寿”。

      宝书说药(94)
      桑枝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桑枝善于通经络而蠲痹痛,去风湿而利水肿。治疗肩臂肘痛,余常用《青囊全集》中的桑枝秦艽汤。鲜桑枝尖50克,秦艽9克,明天麻6克,广皮6克,当归9克,川芎9克,羌活9克,桂枝6克,桔梗6克,甘草5克,皂刺6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有通络止痛、祛湿活血之功,可用于治疗肩周炎、网球肘等病而见肩臂肘痛者。

        《外科枢要》中载有神效桑枝灸一法,颇有临床使用价值,故录之以备参考。该书中说:“阳气虚弱,发背不起,或瘀肉不溃;阴疮、瘰疬、流注、臁疮、恶疮久不愈者。未溃则解热毒,止疼痛,消瘀肿;已溃则补阳气、散余毒、生肌肉。桑枝燃火,着吹熄焰,用火灸患处片刻,日3~5灸;若腐肉已去,新肉生迟,宜灸四畔。阳症肿痛甚,或重如负石,初起用此法,出毒水,即内消;其日久者用之,虽溃亦浅,且无苦楚。”

      宝书说药(93)
      徐长卿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徐长卿,善止疼痛,能解蛇毒,故有清热解毒之功。余治疗下焦湿热,小便淋结,脐下胀闷疼痛,常用《圣惠方》中的徐长卿汤。方用:徐长卿(炙)15克,茅根30克,木通6克,冬葵子30克,滑石60克,槟榔3克,瞿麦穗15克,朴硝3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血尿加生地、丹皮、琥珀、小蓟炭、白茅根;蛋白尿加黄芪、知母、黄柏;癃闭加地龙、地蝼蛄、车前草;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竹茹。本方有清热利尿之功,用于尿路感染而见上述症状者,颇有捷效。

      宝书说药(92)
      络石藤


       络石藤能舒筋活络,善治筋脉拘挛。治疗痰瘀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言语謇涩,口舌歪斜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中风回春丸,有一定疗效。方用:当归(酒制)、川芎(酒制)、桃仁、土鳖虫(炒)、茺蔚子(炒)、威灵仙(酒制)、僵蚕(麸炒)各30克,红花、丹参、鸡血藤、忍冬藤、川牛膝各100克,络石藤、伸筋草各60克,地龙(炒)90克,蜈蚣5克,全蝎10克,木瓜50克,金钱白花蛇6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可用于脑血栓而见上述症状者。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忌服。(程宝书)

      宝书说药(90)
      防 己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防己有利水退肿之功,治疗风水身肿,汗出恶风,小便不利,余常用《金匮要略》中的防己黄芪汤。方用防己9克,黄芪15克,白术9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 枚。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防己祛风行水,用黄芪益气固表,用白术补气健脾,用甘草培土和中,用姜枣调和营卫。诸药相合,使表气得固,风邪得除,水道通利,脾气运健,则风湿诸邪自解。

      宝书说药(89)
      威灵仙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威灵仙,善于温化寒湿,通经活络。除用于风寒湿痹之外,还有温通小便的作用。余治疗因寒湿阻滞引起的小便不通,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寒通汤。方用:椒目 24(炒捣)克,小茴香(炒捣)6克,威灵仙9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寒甚者,加附子、肉桂、干姜;气分虚者加人参。方中“以椒目之滑而温、茴香之香而热者,散其凝寒,即以通其窍络。更佐以威灵仙温窜之力,化三焦之凝滞,以达膀胱,即化膀胱之凝滞,以达溺管也”(张锡纯)。溺管之寒凝化解,水道自通。

      宝书说药(88)
      豨莶草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豨莶草,有清热解毒之功。治疗热毒风盛或湿热下注所致的便血、肛门肿痛、有下坠感等症状,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痔康片,改片剂为丸剂,甚效。方用:豨莶草、金银花、槐花、地榆炭、黄芩各50克,大黄2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清热凉血、泻热通便的作用,用于可用于一、二期内痔见上述证候者。孕妇忌服。

        豨莶草还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余治疗肝肾两虚,头晕目花,耳鸣,腰酸肢麻,须发早白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首乌丸。方用:制何首乌360克,生地黄200克,牛膝(酒炙)40克,桑椹182克,女贞子(制)40克,墨旱莲 235克,桑叶(制)40克,黑芝麻160克,菟丝子(酒蒸)80克,金樱子259克,补骨脂(盐炒)40克,豨莶草(制)80克,金银花(制)2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补肝肾,强筋骨,乌须发的作用,亦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

      宝书说药(87)
      独活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独活,善祛风湿,止痹痛。余治疗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症见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象细弱,常用《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独活寄生汤。方用:独活9克,桑寄生18克,秦艽、防风、白芍、杜仲、牛膝、川芎各9克,细辛3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人参12克,甘草6克,肉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寒甚者,加制附子、制川乌各6克;四肢屈伸不利,加伸筋草、络石藤各9克。本方用八珍汤气血双补,扶持正气;用牛膝、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强腰膝,健筋骨;用独活、细辛、防风、秦艽、肉桂搜风胜湿,温经祛寒。诸药配合,扶正祛邪兼顾,“使气血足而风湿除,则肝肾强而痹痛愈矣。”(《医方集解》)


      宝书说药(86)
      千金子


        千金子,峻下药也,能通利二便而消水肿。余治顽固性水肿,常用名医陈耀堂创立的泻下逐水方。方用:黑白丑12克,甘遂3克,千金子6克,沉香6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清晨空腹服,以达每日三四次水泻为度,不要太剧烈,过则伤正。方中二丑祛痰逐水,甘遂通便逐水,千金子破血逐水,沉香理气消胀。诸药合用,泻下逐水之力甚强,服后立见功效。此方只可应急,不可久服,过量则“祸不旋踵”。水肿消退后,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治,期收全功。(程宝书)

      宝书说药(85)
      商 陆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商陆,善于通利二便,消除肿满。治疗水湿壅盛,通身水肿,喘呼气急,烦躁多渴,大小便不利,服热药不得者,余常用《济生方》中的疏凿饮子。方用:泽泻、商陆、赤小豆(炒)、羌活(去节)、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去芦)、茯苓皮、槟榔各等份。研成粗末,每服12克,水500毫升,加生姜5片,煎成2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本方利水消肿之力颇强,有立竿见影之效。《医宗金鉴》中说:“以商陆为君,专行诸水。佐羌活、秦艽、腹皮、苓皮、姜皮行在表之水,从皮肤而散,佐槟榔、赤豆、椒目、泽泻、木通,行在里之水,从二便而出,上下、内外,分消其势,亦犹神禹疏凿江河之意也。”


      宝书说药(84)
      牵牛子


        小儿不懂得调节自己的饮食,特别逢年过节时家长容易疏忽,孩子饮食失去节制而出现胸腹饱胀、发闷、胃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称之为伤食。余常用牵牛子治之,药物简洁,疗效确实。方用:黑、白牵牛子各等分,炒熟共研细末,筛取头末,以一小撮合红糖少许服下,大便微见溏,即停药。此方北京名医岳美中教授得之邑中友人高聘卿,屡经投治,其验如鼓应桴。《岳美中医话》云:主治“小儿伤食,鼻下人中两傍发炎、垂两条如韭叶之红线,有时发热,不喜食,或有口臭者。”(程宝书)

      宝书说药(83)
      秦 艽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秦艽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外科启玄》中的止痛如神汤即以之为君,方用:秦艽、桃仁、皂角子、苍术、防风、黄柏、当归、泽泻、槟榔、熟大黄。主治痔疮肿痛,最为合拍。《医宗金鉴》中说:“又有因勤苦劳役,负重远行,一直气血错而生痔者,俱用止痛如神汤加减服之。”

        秦艽还有养血润燥之功。余治疗血虚风燥,症见皮肤皴揭,筋燥爪干,常用《赤水玄珠》中的滋燥养荣汤。方用:当归(酒洗)9克,生地黄9克,熟地黄9克,白芍药9克,秦艽9克,黄芩9克,防风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医方集解》中说:“此手太阴足厥阴药也。前证为血虚而水涸,当归润燥养血为君。二地滋肾水而补肝,芍药泻肝火而益血为臣。黄芩泻肺热,能养阴退阳;艽、防散肝风,为风药润剂,又秦艽能养血荣筋,防风乃血药之使;甘草甘平泻火,入润剂则补阴血为佐使也。”

      宝书说药(82)
      巴 豆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巴豆大毒之品,性极刚烈,所含油分,毒性尤巨,且有腐蚀作用。压榨去油,名为巴豆霜,则毒性减低,配入丸散应用,比较安全。涤荡胃肠,“有斩关夺门之功,气血未衰,积邪坚固者,诚有神功”(《本草通玄》)。余治疗阑尾炎(肠痈),常用名医金寿山的经验方新备急丸治之。方用:巴豆霜8克,生大黄末8克,生黄连末 14克。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3克,成人每次服2~3粒,温开水送下,一般连服3天,即可收功。方中用巴豆霜峻下逐瘀,用大黄攻下泻热,用黄连清热解毒。三药合用,作用迅猛,用之得当,可取速效。

      宝书说药(81)
      大 戟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大戟有解毒散结和涤痰逐饮的作用,治疗疔疮疖肿、痄腮、丹毒、喉风等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紫金锭醋磨外敷患处,效果良好。方用:山慈菇200克,红大戟150克,千金子霜100克,五倍子100克,麝香30克,朱砂40克, 雄黄20克。以上7味,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山慈菇、五倍子、红大戟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及千金子霜配研,过筛,混匀。另取糯米粉320克,加水做成团块,蒸熟,与上述粉末混匀,压制成锭,每锭重0.3 克或3克,低温干燥,即得。本品还有辟瘟解毒的功效,内服可用于治疗中暑、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痢疾泄泻、小儿痰厥等症,每次服0.6~1.5克,1日2 次。因其疗效卓著,被誉为“避瘟解毒第一方”。小儿用量酌减,孕妇忌服。

      宝书说药(80)
      郁李仁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郁李仁,润肠通便之良药。治疗老人及气血不足之人,大肠闭滞,传导艰难,便秘难通,余常用《世医得效方》中的五仁丸。方用:桃仁30克,杏仁(麸炒,去皮尖)30 克,柏子仁15克,松子仁15克,郁李仁(麸炒)15克,陈橘皮120克(另为末)。上共将五仁别研为膏,令与陈橘皮末同研匀,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食前,米饮送下。方中用桃仁凉血和血,用杏仁润燥下气,用松子仁、柏子仁润燥养心,用郁李仁泻气润肠,用陈皮快气利膈。临卧时服,天明便行。经常服用,自无便秘之患,且有促进五脏六腑健运之功,犹机械之运动加入润滑油也。

      宝书说药(79)
      火麻仁


        火麻仁非但润燥,更能益血。《伤寒论》炙甘草汤,治疗“脉结代、心动悸”之名方也,验之临床,屡试不爽,火麻仁益血之功不可轻视也。火麻仁润燥通便,又有补益之功,故用以治疗体虚血燥之便秘最宜。治疗肠胃积热,脘腹胀满,大便秘结之症,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麻仁润肠丸,疗效肯定。方用:火麻仁、大黄、陈皮各120克,苦杏仁(去皮炒)、木香、白芍各60 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1日服2次,每次服1~2丸。本方有润肠通便之功,治疗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均有良效。(程宝书)

      宝书说药(78)
      番泻叶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现代实用中药》中说:“番泻叶,少用为苦味健胃药,能促进消化;服适量能起缓下作用;欲其大泻则服4~6克,作浸剂,约数小时即起效用而泄泻。”《饮片新参》中说:“泄热,利肠府,通大便。”

        余治疗便秘,用本品2克泡茶饮服,即可获效。多则会引起小腹绞痛,泻后则痛减。“六腑以通为用”,适量饮用番泻叶茶,有助于增强消化功能,增进健康,以通为补之故也。

      宝书说药(77)
      芒 硝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余年轻时阅读一本线装古医书,发现书中不知何人用毛笔在页额上工整地写下一首方剂。当时感觉这是一首绝妙的好方,顺手记录下来。几十年来用于临床,效若桴鼓之应。

        洗痔方:干石榴4个,青木香15克,槐米50克,乌药、地骨皮、五倍子、皮硝各30克,川连10克,冰片0.5克。水煎熏洗,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一般熏洗3~5天,即可收到肿消痛止的效果。

        芒硝有软坚散结之功,布包外敷,可以用于回乳时的乳房肿硬。

      宝书说药(76)
      胡黄连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胡黄连善除小儿疳热。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虫积腹病,面黄肌瘦,食少腹胀泄泻,余常用肥儿丸,方用:肉豆蔻(煨)50克,木香20克,六神曲(炒)100克,麦芽(炒)50克,胡黄连100克,槟榔50克,使君子仁 100克。以上7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克粉末加炼蜜100~130克,制成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服1~2丸,1日服3次;3岁以内小儿酌减。

      宝书说药(75)
      大 黄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大黄为治疗消化道出血之首选药物,与白及、三七、海螵蛸、龙骨、百合等分为末,开水冲服15~20克,有立竿见影之效,余亲验之,乃救急之方、救命之药也。

        1975年12月14日清晨起床后,我觉得腹部胀满,恶心欲呕,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家人赶紧将我送入职工医院接受治疗,值班医生一量血压只有 60/90毫米汞柱。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由于出血量大,不到一个小时,我已连续出现3次休克。医院立即为我输血抢救,但因血源不足还不能采用手术治疗。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的老朋友、清河镇卫生院中医师吕大夫来看我,极力主张给我服用中药治疗,并且开了上述药方。不一会儿,按照这个处方配成的药面就送到病房来了,用水一冲,黏黏糊糊就像浆糊一样。我一口气喝进去一大碗,说也奇怪,药糊进肚后,肠胃就开始蠕动起来,咕噜咕噜地直叫唤。三四个小时以后,排出一大盆腥臭无比的柏油便。便后,顿觉腹胀大减,心中平静了许多。后来医院找来血源,连续为我输血2800毫升。我每天按时服用这种药面,病情很快出现转机,消化道出血迅速得到控制,住院一个多月就痊愈出院了。

        这个药方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富有深意,是一首配伍精当的良方。君以白及、乌贼骨名曰乌及散,善治胃痛吞酸呕血;臣以龙骨、三七,加强固涩止血之功;佐以大黄,以其善于通六腑,使血止而不留瘀也;使以百合,不仅可以改善缺血引起的心慌气短症状,而且能够引血归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黄,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治吐衄,《神农本草经》谓其能“推陈致新”,能使瘀血除而新血生也。实践证明大黄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药物,且不可畏其性猛而弃用,亦不可谓之贱药而等闲视之! 

        另,大黄煎汤漱口,可治口疮及牙龈出血。

      宝书说药(74)
      地骨皮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地骨皮与青蒿相伍,退热之功甚著。余治疗阴虚内热,虚劳骨蒸,症见午后或夜间潮热,肢蒸心烦,咽干盗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常用《证治准绳》中的清骨散,方用:银柴胡6克,胡黄连、秦艽、鳖甲(醋制)、地骨皮、青蒿、知母各9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重在清虚热而退骨蒸,兼以滋阴透热,用于低热不退而见上述症状者,投之即效。血虚甚者,加当归、芍药、生地;嗽多者,加阿胶、麦冬、五味子。

      宝书说药(73)
      青 蒿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青蒿止疟,犹有特效;治寒热往来,每建殊功。治疗暑湿成疟,热重于湿或受湿遏热郁三焦气机不畅,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余常用《重订通俗伤寒论》中的蒿芩清胆汤,方用:青蒿6克,淡竹茹9克,制半夏6克,赤茯苓9克,黄芩6克,生枳壳5克,广陈皮5克,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9克(包)。水煎服,每日1 剂,2次分服。本方“以蒿、芩、竹茹为君,以清泻胆火;胆火炽,必犯胃而液郁为痰,故臣以枳壳、二陈,和胃化痰;然必下焦之气机通畅,斯胆中之相火清和,故又佐以碧玉,引相火下泄;使以赤苓,俾湿热下出,均从膀胱而去。此为和解胆经之良方,凡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投无不效。”(《重订通俗伤寒论》)

        青蒿不仅能退虚热,也能退实热。余治疗小儿咽喉肿痛,发热不退,自拟一方名曰青蒿柴胡清热饮,方用:青蒿、柴胡、金银花、连翘、黄芩、桔梗、鱼腥草各10克,山豆根、甘草各5克,生石膏30克。每日1剂,2次分服。用之临床多年,获效甚良。

      宝书说药(72)
      绿 豆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绿豆可解马钱子毒。马钱子因其“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他药”(《医学衷中参西录》),故治疗痹证、痿证有特殊效果。但本品有毒,服用过量可引起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服后要多饮水,如果出现头晕等轻微的不适,可饮用绿豆水解之。严重中毒者,则需要急诊抢救。

        绿豆能清热解暑,为食疗之佳品。夏日常饮绿豆汤、绿豆粥或常吃绿豆糕,可以止烦渴,通小便,预防中暑。


      宝书说药(71)
      甘 遂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甘遂,行善走泄下行,善逐水湿,作用猛烈,堪称泄水圣药。《伤寒论》有十枣汤,治胁下有水气及水肿腹胀。余治疗渗出性胸膜炎,中医名悬饮者,常用名医沙星垣创立的加味十枣汤,效果良好。方用:大戟、芫花、商陆、甘遂各10克,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服时用大枣10枚,煎汤冲服胶囊。本药具有耐受性,宜递加剂量。第一天服1.2克,第二天服1.5克,第三天服1.8克。1日服1次,3天为1个疗程。胸水不净者,可再服1个疗程。药效以每天轻泻2~3次为度,泄泻次数多者,可饮米汤,并减少药物用量。此方是传统的攻下逐水方十枣汤加商陆而成,凡胸腹诸水而体壮证实者皆可用之。本方毒性较强,要严格控制药量,中病即止,不可久服。逐水之后,尚需调养脾胃,以防饮邪再起。若服用2~3个疗程,效果不佳者,即当停用,以免攻伐太过,伤脾败胃,毒损肝肾。

      宝书说药(70)
      山慈菇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山慈菇,有软坚散结、化癥除瘕之功。治疗乳痹,余自拟一方,名曰慈姑乳痹消,方用:柴胡、郁金、山慈菇、大贝、三棱、莪术、陈皮、橘核、川楝子、延胡索、丹参、当归、制乳香、制没药、天冬、麦冬、瓜蒌各50克,蜈蚣10条,罂粟壳、全蝎各30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用山慈菇、大贝、三棱、莪术软坚散结,用柴胡、郁金、川楝子、延胡索、瓜蒌疏肝理气,用丹参、当归、乳香、没药活血化瘀,用天冬、麦冬软化痞块,消肿除瘤(据现代研究成果),用蜈蚣、罂粟壳、全蝎通络止痛。坚持服用,效果良好。

      宝书说药(69)
      芦 荟

      芦荟通便最灵,善治热结便秘。将芦荟研细末,分装6枚胶囊内。成人每次用温开水吞服2~3枚,小儿每次服1枚,日2次。如无胶囊装药末,亦可用白糖温开水吞服,成人每次2~3克,小儿每次1克。芦荟味苦性寒,有清热通便、凉肝、杀虫之作用,对肝经实火而兼大便秘结者,尤为适宜。(程宝书

      宝书说药(68)
      白鲜皮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白鲜皮,祛风止痒之良药。治疗皮肤瘙痒症,余常用《医宗金鉴》中的当归饮子加丹参、丹皮、土茯苓、白鲜皮、生石膏而每获良效。方用:生地、当归、赤芍、川芎、生黄芪、生首乌、刺蒺藜、荆芥、防风、丹皮、丹参、黄芩、土茯苓、白鲜皮各15克,生石膏30克。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本方养血活血,清热祛风,“血行风自灭”,热清痒自止。

      宝书说药(67)
      白头翁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白头翁清热有功,止痢有准。治疗热痢下脓血及妇人产后、老人、小儿下痢虚极者,余常用《金匮要略》中的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用:白头翁15克,炙甘草10克,黄连、黄柏、秦皮、阿胶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既能清热解毒,又可养血滋阴,治疗血虚热痢最效。

      宝书说药(66)
      银柴胡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银柴胡,善于清退虚热。曾余治一例患者肖某某,女,37岁。夜寐盗汗,消瘦,乏力,舌红无津,五心烦热,兼午后潮热,脉细数。诊为阴虚内热所致之盗汗。用滋阴清热(治本),固表止汗(治标)之法治之 。方用:黄芪、白术、防风、紫河车、龟板胶、鹿角胶、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太子参、麦冬、生地、当归、赤芍、川芎、白薇、银柴胡各50克,甘草20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本例盖因阴虚内热,阴阳不调,导致盗汗频频,消瘦乏力,五心烦热,夜寐不宁。方中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用龟鹿二仙胶(龟板胶、鹿角胶)、生脉饮(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四物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紫河车滋阴补血,益气生津,以治其本。用白薇、银柴胡清退虚热;用麻黄根、浮小麦固表敛汗,以治其标。用药中的,故能收效。服1 月后,津液生,阴血旺。服2月,烦热退,盗汗停,体力增,身康复。

      宝书说药(65)
      白 薇


        白薇治厥症,余师孟广奇教授之经验也。孟老治疗郁冒血厥,症见忽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开,口喑不言,气无于阳,独上不下,气过血还,移时方寤,常用《本事方》白薇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之,方用:白薇9克,人参9克,当归9克,甘草5克,柴胡、黄芩、半夏、茯苓各9克,龙骨、牡蛎各30克,桂枝5 克,大黄5克,大枣5枚,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此症妇人为多,乃血虚气旺,气不统血,血之于气,并走于上所致。故用当归补血,人参补气,白薇平上逆之气血,再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安心神,降逆气。余亲聆孟老之教,亲观临床之效,未敢忘也。(程宝书)

      宝书说药(64)
      漏 芦


        漏芦善于清热解毒,散结消痈。治疗痈疽、丹疹、毒肿等症余常用《肘后方》中的漏芦汤。方用:漏芦、白敛、黄芩、白薇、枳实(炙)、升麻、甘草(炙)、芍药、麻黄(去节)各100克,大黄150克。共锉为散,每剂用2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乳癖,症见乳房结节、数目不等、大小形态不一、质地柔软者,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乳癖消片,改片剂为丸剂,效果良好。方用:鹿角、蒲公英、昆布、天花粉、鸡血藤、三七、赤芍、牡丹皮、玄参、连翘各50克,海藻、漏芦、夏枯草、红花各30克,木香2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炎早期见上述证候者。孕妇忌服。(程宝书)

      宝书说药(63)
      白花蛇舌草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之功甚著,余治疗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小腹坠胀者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癃清片方,改片剂为汤剂,服之甚效。方用:白花蛇舌草、泽泻、车前子、败酱草、金银花、牡丹皮、赤芍、仙鹤草、黄连、黄柏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金银花、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用牡丹皮、赤芍凉血,用泽泻、车前子通淋,诸药合用,治热淋最为中的,但体虚胃寒者不宜服用。

      宝书说药(62)
      红 藤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红藤,功能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善治肠痈。余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常用名医金如寿创立的阑尾脓肿方。方用:红藤、败酱草各30克,当归尾10克,皂角刺15 克(或用炮山甲10克),大黄15克(后下)。水煎服,重症1日2剂,4次分服。方中用红藤活血通络,用败酱草清热散瘀,用当归活血化瘀,用皂刺排脓消肿,用大黄通腑泄热。诸药合用,能迅速缓解阑尾周围脓肿的腹胀腹痛症状。
      宝书说药(61)
      秦 皮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秦皮,内服止痢疾,外洗消目赤肿痛。治疗眼白睛肿起,赤碜痛痒,余常用《圣惠方》中的洗眼秦皮汤。方用:秦皮(去粗皮)50克,桑根白皮50克,玄参75克,葳蕤 50克,川大黄25克,竹叶100克,栀子仁25克,青盐25克(未成汤下)。研成粗末,以水2大盏,煎至1盏半,入盐,滤去滓,微热淋洗,冷即再暖洗之。本方有清热解毒之功,用于治疗眼结膜炎最效。

      宝书说药(60)
      鸦胆子


        余常用鸦胆子油点各种疣极效。制法:将鸦胆子去皮放入乙醚中浸泡,待乙醚挥发之后剩下来的即是鸦胆子油。使用时先将胶布剪一圆孔(孔与疣之大小相同),粘贴在疣周围的皮肤上,以防止鸦胆子油对正常皮肤产生刺激,再以少量的鸦胆子油点疣,数次,疣自脱落。

        鸦胆子治血痢尤效,方用:鸦胆子(去皮)30粒。放入胶囊吞服,成人每次服15粒,每日服2次,饭后服。连服6天为1个疗程。如未痊愈,可再服1个疗程。《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言鸦胆子“其善清血热,而性非寒凉;善化瘀滞,而力非开破。有祛邪之能,兼有补正之功,诚良药也”。张氏友人滕玉可患赤痢,服两次病愈,作诗赞曰:“一粒苦参(鸦胆子又名苦参子)一粒金,天生瑞草起疴沉。从今觅得活人药,九转神丹何用寻?”(程宝书)

      宝书说药(59)
      马齿苋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马齿苋又名蚂蚱菜,田野间处处有之,生长繁殖极速,可作菜肴,气味鲜美,既有营养,又可预防痢疾等肠道疾病,真乃食疗之佳品也。

        白带异常是指分泌量增多或性状异常,多责之于下焦湿热。余常用鲜马齿苋汁500毫升,鸡子清2枚。微温1日分两次饮之,不过再服即愈。本方出自《集验良方》。马齿苋能清湿热,其汁有兴奋子宫的作用,治疗因湿热所致之白带过多,效果甚佳。

      宝书说药(58)
      鱼腥草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本草经疏》中说鱼腥草为“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排脓消痈。余常用以上海华东医院名医沈六吉的经验方治疗肺脓肿,疗效很好。方用:鱼腥草30克(或鲜品100克),鸡蛋1个。鱼腥草加水1碗浸泡1小时,煎沸即可,不可复煎,滤去药渣,加入鸡蛋搅合。每日1剂,2次分服。10天为 1个疗程。其有效成分容易挥发,故不可久煎。临床应用鲜品优于干品。鸡子黄、鸡子白均有润肺利咽、滋阴养血之功。二者合用,攻邪为主,兼以扶正,相辅相成,故能见效。

      宝书说药(57)
      蚤 休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蚤休,清热解毒之良药也。治疗急性肺炎,余常用《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中黄星垣教授创立的蚤休汤,疗效甚佳。方用:蚤休、虎杖、败酱草、大青叶、芦根各30克,黄芩 15克,桃仁15克,茜草、瓜蒌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急性肺炎,热、痰、喘三大症,均系热毒之变。故用蚤休携虎杖、败酱草、大青叶、鱼腥草、黄芩等清热解毒,灭其炎炎之势;用桃仁、茜草活血化瘀,化痰平喘;用瓜蒌宽胸理气,芦根通便泻热。施以重剂,高热、咳喘、浓痰诸症多能较快缓解。

      宝书说药(56)
      穿心莲


        穿心莲清热解毒,清肺有功。治疗咽喉肿痛,发热头痛,牙痛眼赤,心火旺盛,余常用《福建省药品标准》中的清火栀麦片方,改片剂为汤剂,用之甚灵。方用:穿心莲、栀子、麦冬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程宝书)

      宝书说药(55)
      牛 黄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牛黄为清热解毒之圣药,治疗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牛黄解毒丸:人工牛黄5克,雄黄50克,石膏 200克,大黄200克,黄芩150克,桔梗100克,冰片25克,甘草50克。除人工牛黄、冰片外,雄黄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石膏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冰片、人工牛黄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1次服1丸,1日服2~3次。外用牛黄利咽丹:牛黄7.5克,川连、山栀子各75 克,黄芩、郁金、朱砂、大黄各50克,冰片7.5克。共研细末,蜜丸2.5克重。早晚各用1粒,含化。

      宝书说药(54)
      青 黛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青黛,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疗一般皮肤病焮肿痒痛出水者,余常用《中医外科学讲义》中的青黛散,方用:青黛、黄柏、石膏、滑石各等分,共研细末,外撒患处。日2次,有良效。治疗口疮,余常用《外科正宗》中的柳花散。方用:黄柏(净,末)30克,青黛9克,肉桂3克,冰片1克。上为细末,共再研,瓷罐收贮。每用少许,吹之。

      宝书说药(53)
      马 勃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马勃有解毒利咽之功,善止咽痛。治疗喉阻咽痛,余常用《温病条辨》中的银翘马勃散。方用:连翘50克,牛蒡子30克,银花25克,射干15克,马勃10克。喉不痛,但阻甚者,加滑石30克,桔梗25克,苇根25克。共为散。每服30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病重者,约2时1服,日3服,夜1 服;轻者3时1服,日2服,夜1服;病不解者,再服。

        治疗热毒蕴结、气滞血瘀所致的声音嘶哑、声带充血、肿胀者,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金嗓散结丸。方用:马勃25克,莪术(醋炒)、三棱(醋炒)、桃仁、红花、浙贝母(炒)、鸡内金(炒)各50克,金银花、玄参、板蓝根、蒲公英各125克,丹参、泽泻、蝉蜕、木蝴蝶各75克,麦冬10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重。一日服2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而见上述证候者。

      宝书说药(52)
      射 干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射干,专能解毒利咽。治疗外感风热,咳嗽喑哑,咽喉肿痛,余常用《张氏医通》中的射干消毒饮,方用:射干、山豆根、荆芥、防风、桔梗、甘草、僵蚕、薄荷(后下)各 10克,赤芍、归尾、山栀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有清热祛风、解毒消肿之功,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有良效。

        射干长于化痰,能止咳平喘。治疗痰饮哮喘,余常用《圣济总录》中的射干丸。方用射干、半夏(汤洗10遍,炒干)、干姜(炮裂)、款冬花(去萼,焙干)、皂荚(去皮子,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百部(焙干)、五味子(拣净)、细辛(去苗叶、贝母(去心,炒令微黄)、白茯苓(去黑皮)、郁李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研如脂)各3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宝书说药(51)
      大青叶


        大青叶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良药,治疗血热风燥型白疕和血虚风燥型白疕,症见皮疹为点滴状,基底鲜红色,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或皮疹表面覆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较干燥,基底淡红色,瘙痒较甚者,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消银片方,改片为丸,方用:地黄、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金银花、玄参、牛蒡子、白鲜皮、大青叶、红花各50克,防风、蝉蜕各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用于治疗风燥型银屑病,疗效颇佳。(程宝书)

      宝书说药(50)
      紫花地丁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善治疔疮。余常用《医宗金鉴》中的五味消毒饮治疗肿毒疮疡,每获良效。方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五味药均为清热解毒药,合而为功,其效不凡。

      宝书说药(49)
      败酱草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败酱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之要药,治疗肺痈、肠痈之功臣。

        治疗毛囊炎、疖等化脓性皮肤病,余常用《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的败酱草膏。方用:鲜败酱草(洗净)5000克,用净水煮,煎至3小时后过滤,再煎煮浓缩成膏2500克,加蜜等量贮存备用。每服6克,1日2次。本方有解毒清热、除湿消肿的功效,治疗各种化脓性皮肤病均有效验。

        治疗白带或黄带过多,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清带汤加土茯苓、金银花、连翘、败酱草等药治之。

        治疗肠痈内已成脓,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如肿胀,按之濡软,脉数者,余常用《金匮要略》中的薏苡附子败酱散。方用:薏苡仁30克,附子3克,败酱 15克。共研粗末,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金匮玉函经二注》中说:“血积于内,然后错甲于外,经所言也。肠痈何故亦然那?痈成于内,血泣而不流也。惟不流,气亦滞,遂使腹皮如肿,按之仍濡。虽其患在肠胃间,究非腹有积聚也。外无热而见数脉者,其为痈脓在里可知矣。然大肠与肺相表里,府病而或上移于脏,正可虞也。故以保肺而下走者,使不上乘。附子辛散以逐结,败酱苦寒以祛毒而排脓。务令脓化为水,仍从水道而出,将血病解而气亦开,抑何神乎。”


      宝书说药(48)
      土茯苓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土茯苓,善治湿热疮毒。阴痒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症见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亦称“阴门瘙痒”。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余常用燥湿止痒汤治之,多获立竿见影之效。方用:土茯苓30克、槟榔10克,苦参、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当归、白芍、黄柏、苍术、白鲜皮、土槿皮、川椒、百部各15克,甘草10克。每日1 剂,外洗阴部,或坐浴,早晚各1次,每次15~30分钟,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般连用5剂,阴痒即可消除。方中重用土茯苓,因其解毒利湿,善治疮毒也;用忍冬藤、车前草、地肤子、白芍清热利湿,用当归、苦参、黄柏、苍术清热燥湿,用槟榔、白鲜皮、土槿皮、川椒、百部杀虫止痒,故收效颇速。

        土茯苓有清热止带之功。治疗妇人下焦湿热,阴道有豆腐渣样分泌物,兼有黄带,散发腥臭味,余自拟一方,名曰土茯苓易黄汤,方用:土茯苓、黄芪各30克,金银花、连翘、当归、败酱草、冬瓜皮、薏苡仁、黄柏、红藤、苍术、椿根皮、白术各15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经多年临床验证,确有可靠疗效。


      宝书说药(47)
      连 翘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连翘清热解毒,最善疗疮。治疗多发性疖病(毛囊炎),余常用《冉氏经验方》中的银黄解毒汤。本方均以清热解毒药组成,效专力宏,故有良效。方用金银花15克,连翘、夏枯草、黄柏、板蓝根、蒲公英、生甘草各10克,生大黄5克,鱼腥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便溏者,去大黄;小便不利者,鱼腥草加至50克;腹胀,食欲不佳,恶心者,加厚朴、生姜、建曲;兼有外感发热者,加紫苏、麻黄;体质虚弱,阴虚贫血者,适当减少清热解毒药用量,加当归、丹参、黄芪。本方治疗疖病最为合拍,随症加减,无效者几稀。
      宝书说药(46)
      金银花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金银花清热解毒之妙药,常与连翘相伍,有相辅相成之功。治疗疖病常用《冉氏经验方》中的银黄解毒汤。方用金银花15克,连翘、夏枯草、黄柏、板蓝根、蒲公英、生甘草各10克,生大黄5克,鱼腥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服两次。便溏者,去大黄;小便不利者,鱼腥草加至50克;腹胀、食欲不佳、恶心者,加厚朴、生姜、神粬;兼有外感发热者,加紫苏、麻黄;体质虚弱、阴虚贫血者,适当减少清热解毒药用量,加当归、丹参、黄芪。本方治疗疖病最为合拍,随症加减,无效者几稀。

        金银花清热解毒而不伤正,用于治疗虚人痢疾卓有成效。《医学衷中参西录》载燮理汤一方,重用金银花治痢疾,尤宜于妇幼老弱之患者。方用生山药30克,金银花15克,生杭芍20克,牛蒡子(炒捣)10克,甘草5克,黄连、肉桂(去粗皮)各5克。单白痢,加生姜;单赤痢,加地榆;血痢,加鸦胆子。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分服。

        金银花又为消痈之必用之药。余治疗肺痈,常用名医沈仲圭《新编经验方》中的肺痈验方,方用金银花30克,薏苡仁18克,葶苈子、桔梗、白及、生甘草各10克,黄芪15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分服。方中金银花泻热解毒,薏苡仁清肺热,止咳吐脓血;桔梗化痰,葶苈子除痰下气,白及去腐生新,补肺止血,黄芪补气排脓生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合理,治疗肺痈已溃,胸中隐痛,时出浊唾腥臭,吐脓如米粥者,确有良效。

      宝书说药(45)
      蒲公英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蒲公英,俗名婆婆丁,清热解毒之良药。东北地区的老百姓采鲜草蘸酱吃,其味鲜美,且能防止疔毒、热淋、黄疸等病的产生,真乃食疗之佳品也。

        腮腺炎,用蒲公英(婆婆丁)鲜草30~60克,白糖30克。加水300~400毫升,煎煮后过滤取汁,早晚分服,每天1剂。连服3~5剂。药渣可外敷患处。《本草衍义补遗》中说:蒲公英“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服之有清热解毒之功,故治腮腺炎颇效。

        蒲公英治乳痈极效。用法:鲜蒲公英捣敷肿上,干则换之,日换药3~4次,直至痊愈。

        蒲公英治眼结膜炎最良,屡试屡验。方用:鲜蒲公英120克(无鲜者可用干者60克代之)。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乘热熏洗。张锡纯认为蒲公英“其功长于治疮,能消散痈疔毒火,然不知其能治眼疾也。使人皆知其治眼疾如此神效,天下无瞽目之人矣”。此方原名蒲公英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其主治“眼疾肿疼,或胬肉遮睛,或赤脉络目,或目睛胀疼,或目疼连脑,或羞明多泪,一切虚火实热之证”。宝书说药(44)
      紫 草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紫草外用,功能化腐生肌,解毒止痛,治疗热毒蕴结所致的溃疡,症见疮面疼痛,疮色鲜活,脓腐将尽,或外伤创面久不愈合,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紫草膏敷之,每收良效。方用:紫草50克,当归、防风、地黄、白芷、乳香、没药各15克。除紫草外,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其余当归等四味酌予碎断,另取食用植物油600毫升,同置锅内炸枯,去渣;将紫草用水湿润,置锅内炸至油呈紫红色,去渣,滤过。另加蜂蜡适量(每10克植物油加蜂蜡2~4克)熔化,待温,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即成。用时摊于纱布上贴患处,每隔1~2日换药一次。还可用于治疗烫伤。

      宝书说药(43)
      赤 芍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赤芍善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疗气滞血瘀所致胸痹,症见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心宁片方,改为丸剂使用,有较好疗效。方用:丹参300克,槐花、川芎、红花、降香、赤芍各150克,三七5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用丹参、川芎、红花、赤芍、三七活血化瘀,用降香、槐花理气止痛,诸药合用,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经络通而疼痛止。

      宝书说药(42)
      丹 皮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丹皮味苦寒而能凉血止血,性辛散而能活血化瘀。止血宜炒炭用,活血宜生用。不仅能清除湿热,又能清退虚热。治疗肠痈初起,少腹肿痛,发热恶寒,舌苔黄腻者,余常用《金匮要略》中的大黄牡丹汤。方用:大黄18克,牡丹9克,桃仁12克,冬瓜子30克,芒硝9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大黄通腑泄热,用芒硝软坚散结,用桃仁、丹皮破血散瘀,用冬瓜子排脓消痈。全方苦寒泻下、清热除湿、活血化瘀,可使痈肿迅速消散,有立竿见影之效。


      宝书说药(41)
      玄 参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玄参滋阴润燥,泄降下行,有通腑之功。治疗习惯性便秘,余常用《冉氏经验方》中的便秘汤。方用:玄参、麦冬、生地各15克,郁李仁、火麻仁、枳壳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增液汤(玄参、麦冬、生地)滋阴生津;枳壳理气,促进肠胃蠕动;郁李仁、火麻仁润肠通便。诸药配合,标本同治,疗效甚佳。

      宝书说药(40)
      生地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载有咀华清喉丹一方,方用:大生地黄50克,硼砂7.5克(研细)。将生地黄1片,裹硼砂少许,徐徐嚼细咽之,半日许宜将药服完。张锡纯说: “生地黄之性能滋阴清火,无论虚热湿热服之皆宜。硼砂能润肺,清热化痰,消肿止痛。二药并用,功力甚大。而又必细细嚼服者,因其病在上,煎汤顿服,恐其力下趋,而病转不愈。且细细嚼咽,则药之津液常清润患处也。此方愚用之屡矣,随手取效者不胜计矣。”验之于临床,确如其言。

        生地与麦冬常相须为用,滋阴清热之力更胜。余治疗因肺热引起的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常用《重楼玉钥》中的养阴清肺汤。方用:生地、麦冬、玄参、炒白芍、丹皮、贝母各 15克,薄荷、生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清热养阴润肺;用丹皮、白芍凉血解毒;用贝母清热化痰;用薄荷、甘草泻火解毒。发热重者加生石膏,大便燥结者加大黄,小便短赤者加车前子。本方养阴清肺凉血解毒,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等病症属阴虚火旺者。

      宝书说药(39)
      犀角

      □ 程宝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犀角为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之圣药,治疗热入营血之症卓有功效,常可止出血于顷刻,退热毒于即时。治疗热入血分,颇血妄行,出现吐血、尿血、便血、妇女倒经、血崩或周身发斑甚或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者。余常用《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方用:犀角(磨汁另冲)3克,生地30克,芍药15克,丹皮10克。水煎服,每日1 剂,2次分服。大怒伤肝而致吐血者,加柴胡、黄芩;热邪炽盛者,加黄连、黑山栀;斑疹较重的,加银花、连翘、牛蒡子、生甘草;咯血者,加白及、花蕊石;尿血者,加小蓟、白茅根;便血者,加地榆、槐花米;热甚神昏者,同时服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本方专为温热之邪燔于血分而设。热入血分,迫血妄行,阳络伤则血外溢为吐血,阴络伤则血内溢为便血,溢于肌肤而为斑疹,蓄于下焦发为如狂。方中用犀角清心火而解毒热,血热得清,其血自宁;用生地补血凉血而滋阴液,助已失阴血之复原;用白芍敛阴和营,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之虑;用丹皮凉血散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药味虽少,配伍周匝,是一首“虽曰清火,而实滋阴;虽曰止血,而实祛瘀,瘀去新生,阴滋火熄”(《医宗金鉴》的名方)。

      宝书说药(38)
      苦 参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苦参清热燥湿,治疗痤疮,余常用《医宗金鉴》大苦参丸。方用:苦参、蔓荆子、赤茯苓、山药、白芷、荆芥、防风、白附子、川芎、山栀、何首乌、白蒺藜、皂角、制川乌、黄芪、赤芍、独活、羌活、制草乌各50克。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3次。每次服1丸。原书中说:“治人面疮。”人面疮,即痤疮也。

        苦参燥湿止痒,用以疗癣。治疗牛皮癣,余常用《医宗金鉴》皂角苦参丸,方用:白附子、何首乌、威灵仙、白蒺藜各50克,蔓荆子30克,枫子肉60克,青风藤30克,大力子50克,明天麻30克,苦参175克,皂角50克,独活50克,连翘30克,砂仁20克,川芎50克,党参20克,荆芥25克,牛膝50克,白芷60克,当归60克,全蝎50克,制草乌30克,羌活30克,防风30克,胡麻仁50克,苍术30克,杜仲30克,白花蛇20克,甘草30克,枸杞子50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原书中说:治疗“粟疮作痒,日久肤如蛇皮者”。

      宝书说药(37)
      龙胆草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龙胆草善清肝胆实火,见效甚速,治疗胆囊炎余常用之。2009年夏的一天,余胆囊炎急性发作。方用:柴胡、枳壳、白芍、龙胆草、川楝子、延胡索、栀子、蒲公英各15克,大黄、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服1剂而痛减,服用3剂,疼痛消失。方中用龙胆草、栀子、蒲公英、白芍清热利湿,用大黄通腑泄热,用甘草以调和之。药证相符,故收捷效。


      宝书说药(36)
      黄 柏

        黄柏善清下焦湿热。治疗妇人带下色黄,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者,余常用《傅青主女科》之易黄汤。方用: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山药、芡实健脾益肾以固本,用黄柏、车前清热化湿以解毒,用白果固任止带以治标。

        使用时余常加入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等,疗效更好。

        黄柏与知母相须为用,善于滋阴清热。治疗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热痛,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之阴虚火旺证,余常用《丹溪心法》之大补阴丸。方用:熟地黄、龟板、黄柏、知母。共为细末,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服1丸,日服3次。方中用熟地、龟板滋阴潜阳,壮水制火;黄柏、知母苦寒降火,保存阴液,平其阳亢;用猪脊髓、蜂蜜为丸,滋补精髓。诸药合用,培本清原,故“是方能骤补真阴,以制相火,较之六味功效尤捷”(《医宗金鉴》)。阴虚较重者,加天冬、麦冬以润燥养阴;阴虚盗汗者,加地骨皮、银柴胡以退热除蒸;咳血吐血者,加白及、三七、白茅根以凉血止血;遗精者,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以固精止遗。


      宝书说药(35)
      青葙子

        青葙子为清肝明目之佳品,常用治疗肝虚目病,如视力减退,目生翳障,两眼昏花,夜盲、色盲等症,余常用《医宗金鉴》中的青葙子丸。方用:青葙子、生地、菟丝子、茺蔚子、防风、黑参、柴胡、泽泻、车前子、茯苓、五味子各50克,细辛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补肝肾明目之功,治疗血虚目病有较好的疗效。(程宝书)

      宝书说药(34)
      黄 芩

        黄芩善清肺热,治疗肺痈,咳嗽无休,浓痰不尽,形体虚羸,阴虚发热,余常用《医宗金鉴》清金宁肺丸治之,方用:陈皮、白茯苓、桔梗、川贝、人参、黄芩、麦冬、地骨皮、银柴胡、川芎、白芍、胡黄连、五味子、天冬、生地、熟地、当归、白术、甘草各50克。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用八珍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生地、熟地、白芍、川芎)补气血以固根本,用桔梗、川贝、陈皮、五味子化痰止咳,用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麦冬滋阴清热,用黄芩泻火解毒。诸药合用,补泻同用,攻补兼施,疗效确实,不同凡响。

        黄芩清热安胎,治疗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者,余常用《古今医统大全》泰山磐石散,方用:黄芪15克,人参、白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川断、糯米、黄芩、砂仁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八珍汤(去茯苓)加黄芪峻补气血,以固胎元;用川断补益肝肾而保胎,用黄芩清热而安胎,用砂仁理气醒脾而稳胎,用糯米补脾养胃而固胎。诸药配伍,可使气血旺盛,冲任安固,而无堕胎之患矣。(程宝书)

      宝书说药(33)
      密蒙花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密蒙花清肝明目之功甚良,治疗目赤肿痛,余常用《和剂局方》中的密蒙花散:密蒙花、羌活、白蒺藜、木贼、石决明、菊花各等分,研成细末,每次服6克,每天服2次。方中用密蒙花、菊花清肝泻火,用羌活、木贼祛风散热,用白蒺藜平肝疏肝,用决明子滋养肝阴。本方大有清肝火,泻肝热的作用,治疗因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每获佳效。

      宝书说药(32)
      谷精草

        谷精草清热退翳,善治眼病。余治疗目赤肿痛,常用《审视瑶函》之谷精草汤:谷精草9克,白芍9克,荆芥穗9克,玄参15克,牛蒡子15克,连翘9克,草决明9克,菊花9克,龙胆草9克,桔梗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外用鲜蒲公英100克煎水熏洗,效果更好。(程宝书)

      宝书说药(31)
      鸭跖草

        鸭跖草长于清热利尿。治疗肺热引起的咽喉肿痛,余常以之加入养阴清肺汤(生地、麦冬、甘草、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炒白芍)中;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小便不通,余常以之加入八正散(车前、瞿麦、萹蓄、滑石、栀子、甘草、木通、大黄)中;治疗发烧,余常以之与柴胡、石膏、白薇等药同用,能提高疗效。(程宝书)

      宝书说药(30)
      黄 连

        黄连大苦大寒,是清热燥湿之功臣,临床用途甚广。与吴茱萸相伍,名曰左金丸,善治肝气犯胃之呕吐吞酸;与木香相伍,名曰香连丸,善治泻痢之里急后重;与黄芩、大黄相伍,名曰泻心汤,善治血热妄行之吐衄;与肉桂相伍,名曰交泰丸,善治心肾不交之失眠。

        黄连尤擅清热,和胃降逆。治疗上热下寒之呕吐、腹痛,余常用《伤寒论》之黄连汤。方用: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黄连清上热,用干姜、桂枝温下寒,用半夏和胃降逆,用人参、甘草、大枣补虚缓急,温清并用,补泻兼施,使热得清,寒得散,胃气降,腹气通,脏腑气机升降复常,呕吐、腹痛诸证自愈。

        黄连亦能清心火,宁心神。治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失眠症,余常用《伤寒论》之黄连阿胶汤。方用: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先煎前三味,去渣,再加阿胶烊化,冲入鸡子黄,搅匀温服。每日1剂,2次分服。咽喉干燥者,加玄参、麦冬以滋阴;心中懊恼者,加栀子、竹叶以清心;眠后易醒者,加龙齿、珍珠母以安神;寐而不熟者,加炒枣仁、夜交藤以养心。方中用黄连、黄芩清热除烦,用芍药敛阴安神,用阿胶滋阴养血,用鸡子黄滋阴宁心。“以黄芩从黄连,外泻壮火而内坚真阴;以芍药从阿胶,内护真阴而外捍元阳。名黄连阿胶汤者,取一刚以御外侮,一柔以护内主之意也。”(《温病条辨》)本方用于治疗邪实正虚、阴虚阳亢之顽固性失眠,其效尤著。

        黄连内服疗效卓著,外用疗效亦佳。治疗目睛红肿胀痛,余常按张锡纯经验,用脱脂棉蘸黄连水趁热频擦眼上,至咽中觉苦为止,则胀痛立轻。(程宝书)

      宝书说药(29)
      寒水石

        寒水石有清热泻火之功,临床常用治小儿丹毒游走不定,焮热,赤肿疼痛。余常用《普济方》寒水石散:寒水石、石膏、黄连、黄柏各50克。上为末。水调刷患处,获效颇佳,亦可用于治疗痤疮。余读《千金要方》,见有寒水石散一方:寒水石、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大黄、甘草、黄芩、防风、川芎、麻黄根各等分。主治小儿身体壮热,不能服药。研细,以筛筛之,以粉儿身,1日3次。此种用药方法,可免去小儿服药之苦、注射之痛,可以一试。(程宝书)

      宝书说药(28)
      夏枯草

        夏枯草,散结消肿之功甚著,内服外用皆可取效。治疗颈项下颌、四肢及背部之大小不一、多少不等、无红无热、不硬不痛、推之可移的痰核,以及乳房及皮里膜外形如果核、坚而不痛的乳中结核,余常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澍江教授家传验方夏枯草膏贴之,每收良效。用法:夏至前采鲜夏枯草,用水洗净,以黄泔水(榨豆腐流下的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煎熬成浓汁,去渣后再煎收膏,用瓷瓶储以备用,上覆以醋,以免泄气变质。使用时,取布一块,将药膏加醋调匀,平摊于布上,贴于患处,3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程宝书)

      宝书说药(27)
      桑 叶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桑叶甘寒,甘能润肺燥,寒能清肺热。治疗温邪伤肺,身热头痛,口舌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带血丝等症,余常用《医门法律》之清燥救肺汤,方用:桑叶15克,生石膏30克,甘草10克,人参、胡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使用时,余常以沙参代人参,发热重时加柴胡10克,痰中带血者加白及10克。辨证加减药物,疗效甚著。

      宝书说药(26)
      淡竹叶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淡竹叶,清心除烦之妙药。夏日以之煎水代茶,可消暑热,宁心神。治疗妊娠五六月心惊胆怯、虚烦而渴的子烦证,余常用《证治准绳》中的竹叶汤,颇有效验。方用:人参、麦冬、茯苓、黄芩各5克,淡竹叶10片。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竹叶清心除烦,用黄芩泻火安胎,用麦冬生津止渴,用人参补气扶正。清补结合,标本同治,收效甚良。

        淡竹叶,生津止渴之佳品。治疗糖尿病因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者,余常用《医宗金鉴》中的竹叶黄芪汤。方用:淡竹叶、生地黄、黄芪、麦冬、当归、川芎、黄芩、甘草、芍药、人参、半夏各15克,生石膏3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即张仲景竹叶石膏汤加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芪、黄芩而成。“人参、黄芪、甘草,治烦热之圣药,是补中有泻矣。且地黄之甘寒,泻心肾之火,竹叶助芍药清肝胆之火,石膏佐芍药清脾胃之火,麦冬同黄芪清肺肠之火,则胃火不得独炽,而气血之得补可知,惟半夏一味,温中辛散,用之大寒剂中,欲其通阴阳之路也。”主要协同,补泻兼施,“寒之而不至损阳,温之而不至助火,扶正而邪却矣。”

      宝书说药(25)
      竹 叶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竹叶之功有二,一为清心火,二是除小肠热。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已伤,咽干口渴,虚烦不眠,少气欲呕,舌红少苔,脉虚数者,或中暑口渴不止者,余常用《伤寒论》竹叶石膏汤,投之效灵。方用:竹叶15克,生石膏50克,制半夏、人参、麦冬、粳米各15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此仲景白虎汤便方也”(《医宗金鉴》)。方中竹叶、石膏清阳明余热,人参、麦冬、甘草、粳米益肺安胃、补虚生津,半夏和胃降逆。诸药合用,清热而兼和胃,补虚而不恋邪,清补并行,实为两全之法。

        治疗热淋尿血,余常用《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中时逸人所创的导赤清心汤,收效亦良。方用:鲜生地、沙参各30克,麦冬、玄参、丹皮、竹叶、莲子心、茯苓各15克,益元散5克,灯心草、通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下焦热毒炽盛,伤及阴血,故尿血。方中用生地、麦冬、玄参滋阴润燥,丹皮清血中郁热,茯苓、益元散(滑石、甘草、辰砂)渗湿利尿,竹叶、莲子心、灯心草、通草清心火,导赤浊。诸药合用,滋阴清热、泻火通淋,可使血尿迅速消失。

      宝书说药(24)
      天花粉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天花粉与知母并用,善止消渴,如玉液汤;与黄芪并用,能生肌排脓,如内托生肌散;与连翘、穿山甲并用,解一切疮家热毒,如仙方活命饮。

        天花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之功效实堪赞之,不容忽视。治疗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热痛者,余常用《外科发挥》仙方活命饮,每收良效。方用:穿山甲、皂角刺、天花粉、乳香、白芷、赤芍、贝母、防风、没药、当归尾、陈皮各15克,金银花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防风、白芷疏散消肿,用金银花、甘草清热解毒,用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止痛,用穿山甲、皂角刺、天花粉、贝母软坚散结,用陈皮行气破滞。诸药合用,可使气血通畅,肿消痛止。凡疮疡初起,红肿热痛,体质壮实者皆可用之。脓未成者,服之可消;脓已成者,服之可排,故被誉为“外科之首方,疮疡之圣药”。使用时,余常加入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等以增加清热解毒之功。

      宝书说药(23)
      芦 根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芦根善清肺热,治疗发热咳嗽、痰多带血而有腥臭味、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的肺痈,余常用《千金要方》中的苇茎汤取效。方用:苇茎、薏苡仁、甜瓜子(常以冬瓜子代之)、桃仁。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成方便读》中说:“是以肺痈之症,皆由痰血火邪互结胸中,久而成脓所致。桃仁、甜瓜子皆润降之品,一则行其瘀,一则化其浊。苇茎退热而清上,薏苡除湿而下行。方虽平淡,其通瘀化痰之力,实无所遗。所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浊之药重伤其下也。”使用时,余常加入鱼腥草、蒲公英、黄芩、瓜蒌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大便干燥者加入大黄以通腹泻浊;痰多带脓血者,加桔梗、白及、川贝以化痰止血;热甚者,加柴胡、石膏以清泻肺热。方中苇茎常用芦根代之,正如名医张锡纯所说:“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则用根实胜于茎明矣。”随证加减化裁,每收良效。

      宝书说药(22)
      知母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知母与石膏相伍,善于清热除烦,如白虎汤,治疗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与黄柏相伍,善于滋阴降火。如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知母与贝母相伍,善于清肺化痰,如二母散,治疗肺燥咳嗽等症。知母与花粉相伍,善于滋阴润燥,如玉液汤,治疗消渴。

        治疗体质较虚、口渴多尿的糖尿病,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玉液汤。方用:生山药30克,生黄芪、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粉15克,生鸡内金10克(研末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张锡纯说:“消渴之证,多由于元气不升,此方乃升元气以止渴也。方中以黄芪为主,得葛根能升元气,而又佐以山药、知母、花粉以大滋真阴,使之阳生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用鸡内金者,因此证尿中皆含有糖质,用之以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也。用五味者,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肾关,不使水饮急于下趋也。”使用时,余常加入红参、山茱萸、苍术,其效更彰。

      宝书说药(21)
      木贼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木贼功擅清热明目,正如名医张山雷所言:“木贼,治疗肝胆木邪横逆诸病,能消目翳,破积滞,皆消磨有余之用也。然则为目科要药者,固不仅取其克木,能磨擦障翳,亦含有疏风、泄化湿热、升散郁火诸义。”治疗目赤肿痛,余常用《证治准绳》神消散,方用:黄芩、蝉蜕、炙甘草、木贼、谷精草、苍术、蛇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木贼、谷精草、蝉蜕、蛇蜕疏散风热,用黄芩、苍术清热燥湿,用甘草调和诸药。使用时余常加入菊花、蒲公英等药以增强清热之效,疗效更好。

      宝书说药(20)
      浮 萍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浮萍善于疏风解表,清热止痒。治疗风疹,余常用《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的麻黄方和荆防方。前者治风寒型荨麻疹(疹色发白),方用:麻黄、干姜皮、浮萍各5克,杏仁、陈皮、丹皮、白僵蚕、丹参、白鲜皮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麻黄、姜皮、浮萍散寒解表,驱除风邪,使邪从汗解;用杏仁、陈皮宣肺理气,有助于驱邪外出;丹皮、丹参养血活血,使“血行风自灭”;白僵蚕疏风通络,白鲜皮祛风止痒。活血、宣肺以治本,散风、止痒以治标。标本同治,疗效甚佳。后者治风热型荨麻疹(疹色发红),方用:荆芥穗、防风、僵蚕、生甘草、紫背浮萍各5克,金银花、牛蒡子、丹皮、干地黄、黄芩各15克,蝉蜕、薄荷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荆芥、防风、浮萍、蝉蜕疏风解表,用生地、丹皮活血凉血,用金银花、黄芩清热解毒,用僵蚕疏风止痒,用牛蒡子、薄荷疏散风热。诸药合用,有祛风、清热、活血、止痒之功,疗效亦佳。

      宝书说药(19)
      升 麻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升麻清热解毒之功甚巨,不独升阳举陷也。治疗胃有积热,上下牙痛,牵引头脑,满面发热,或口气热臭,牙龈肿烂,口舌干燥,脉大而数者,余常用《兰室秘藏》的清胃散。方用:当归身6克,黄连5克,生地12克,牡丹皮9克,升麻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晾凉口服。临床使用时常加入生石膏以增强清热解毒作用;若阳明热盛,大便秘结者,加入大黄导热下行;牙痛牵引头痛者,加入细辛、白芷疏风止痛。方中所治的主症是因阳明胃经积热化火,熏蒸脉络所致的牙龈肿痛,宜清泻胃火。故用黄连泻火,灭其炎炎之势,配以丹皮、生地滋阴凉血,当归养血和肝,有清中寓补之意。用升麻即可引诸药直入阳明,又可清热解毒而消肿。临证用之,每收佳效。

      宝书说药(18)
      柴 胡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柴胡与生石膏相伍善于退热,如柴胡石膏汤;柴胡与龙骨、牡蛎相伍善于安神,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与葛根相伍,善于解表,如柴葛解肌汤;柴胡与参芪相伍,善于补中益气,如补中益气汤。

        柴胡和解少阳功著,治疗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薄白,脉弦者,余常用《伤寒论》小柴胡汤。方用: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各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柴胡清解少阳之邪,疏畅气机之滞,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用黄芩清少阳之郁热,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人参益气调中,维持正气,既能托邪外出,又可堵邪内入;用半夏和胃止呕,开结痰,豁浊气;用姜枣调和营卫,用甘草调和诸药。本方能升清降浊,通调经腑,和其表里,以转枢机,是“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总方”(《伤寒贯珠集》)。

        柴胡治胸胁痛结效彰,治疗胆囊炎、胰腺炎、胆石症等急腹症余常用大柴胡汤,每收良效。方用:柴胡、黄芩、枳实、制半夏、白芍各15克,大黄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胸闷,加郁金、青皮、木香;黄疸,加茵陈、栀子;呕吐,加左金丸(吴萸、黄连);胁痛,加川楝子、延胡索;结石,加金钱草、海金砂;发热,加生石膏。本方出自《金匮要略》,是有名的经方之一。《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说:“柴胡证在,又复有里,故立少阳两解法。以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者,仍解其外以和其内也。去参、草者。以里不虚。少加大黄,以泻热结。倍生姜者,因呕不止也。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攻半里之效徐,虽云下之,亦下中和剂也。”

        天津南开医院在大柴胡汤的基础上通过大量临床总结出一则治疗胰腺炎的验方,名曰清胰汤1号,疗效卓著,屡试不爽。方用:柴胡、白芍、大黄(后下)各15克,黄芩、胡黄连、木香、延胡索、芒硝(后下)各10克。热重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5克;湿热重者加茵陈、栀子、龙胆草各15克;呕吐重者加竹茹10克,代赭石30克;食积者加炒莱菔子、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各15克;腹胀者加厚朴、枳实各15克;有瘀块者加穿山甲、三棱、莪术各15克;肩背痛加瓜蒌、薤白各15克;体虚中寒者去清热解毒及通利攻下药,加附子、干姜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解郁止痛;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黄芩、胡黄连清热解毒,燥湿止痛;延胡索、木香活血理气,化滞止痛;大黄、芒硝通里攻下,泻热止痛。诸药合用,治疗肝郁气滞、脾胃蕴热、腑实便结为主症的急性胰腺炎最为中的。随症加减用药,其效更彰。

      宝书说药(17)
      葛 根

        现代研究证实,葛根有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使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增加的作用。余常用以治疗冠心病和脑栓塞。

        2002年春,余之老父已九十又一,突发冠心病心绞痛,病情危急,由西北农业科技大学校医院转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救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有所缓解。但出院之后不久,心绞痛又反复发作,需要服硝酸甘油才能维持。余为老父配制丸药1料。方用:黄芪100克,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芎、桃仁、红花、三七、鸡血藤、葛根、山楂、郁金、红参、麦冬、五味子、瓜蒌、川楝子、延胡索、生地、炙甘草各50克。轧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服用半个月后,心绞痛很少再犯了。方中用活络效灵丹加川芎、桃仁、红花、三七、鸡血藤,活血化瘀;用生脉饮(红参、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强心生脉;用葛根、郁金、山楂、瓜蒌、川楝子宽胸理气;用生地、炙甘草,仿《伤寒论》炙甘草汤之意,以缓解“心动悸”之症;年老气衰,故加参芪以补之。所用药物,皆对证而设,故能收效。

        2009年6月我回到老家陕西省渭南市程家村探亲访友,见到80多岁的堂兄,他患脑梗已经一年多了,犯过两次,刻下右半身瘫痪,语言謇涩,只能坐轮椅。我回来之后就开始给他用针灸加中药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他已能拄双拐行走。方用:黄芪200克,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三七、葛根、水蛭、地鳖虫、焦山楂、鸡血藤、丹参、天麻、钩藤、乌梢蛇各50克,蜈蚣2条。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方中用《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原方活血之力尚嫌不足,故加入三七、鸡血藤、丹参以通之。水蛭、地鳖虫破血祛瘀、消癥散结之良药也,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溶栓消栓之功。用葛根者,因其现代研究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作用,使冠脉流量和脑血流量增加,有利于血栓之消除。用山楂者,以其善入血分为化瘀血之要药也,也有消栓溶栓之功,且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医学衷中参西录》用以治疗月经数月不通,屡试屡效,足证其有较强的化瘀之能也。诸药配伍,补气活血性能强,溶栓消栓功力盛,故能获取良效。(程宝书)

      宝书说药(16)
      淡豆豉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豆豉有咸淡之分,药用淡者。淡豆豉制法不同,则性味有异。用青蒿、桑叶发酵者,偏寒,用于治疗外感风热之证;用麻黄、苏叶发酵者偏温,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之证。使用时当明辨之。

        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身热,咳嗽咽痛,口干等症,余常用《通俗伤寒论》之葱豉桔梗汤,疗效甚佳。方用:鲜葱白、苦桔梗、焦山栀、淡豆豉(麻黄、苏叶制者)、薄荷、连翘、甘草、淡竹叶。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用淡豆豉、葱白祛风解表,用山栀、连翘、薄荷清热解毒,用桔梗、甘草利咽止咳,用淡竹叶除烦止渴。药证相符,其效自显。

      宝书说药(15)
      栀 子

        栀子乃清热解毒之良药也,与豆豉相伍,善于清心除烦,如栀子豉汤;与黄连、黄柏相伍,善于泻火解毒,如黄连解毒汤;与茵陈、大黄相伍,善于利湿退黄,如茵陈蒿汤;与白茅根、三七相伍善于凉血止血;与银花、连翘相伍善于消散疔疮。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阳黄者,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余常用《伤寒论》之茵陈蒿汤。方用:茵陈蒿30克,栀子15克,大黄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茵陈蒿利湿退黄,用栀子清热泻火,用大黄导热下行。三药合用,可使二便通利,前后分消,湿热得行,郁热得下,则黄疸自退。服用三五剂后,大便通利,余常以黄柏易大黄,以防过利而伤正。尿少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渗湿;胁痛者,加柴胡、川楝子以疏肝理气;转氨酶高者,加五味子以降酶。随症加减用药,可提高疗效。

        治疗口疮,余常用《赤水玄珠》中的加减泻黄散。方用:山栀子30克,防风30克,藿香20克,生石膏30克,连翘9克,甘草6克,升麻9克。小便短涩,加滑石、木通。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重用山栀子、连翘、生石膏泻肺胃之火,藿香避恶调中,甘草补脾泻热,防风发脾中之伏火,升麻清热解毒,合而用之,疗效卓著。

      宝书说药(14)
      生石膏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名医张锡纯说:“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这一经验,确实可贵。不仅如此,对于临床上查找不出原因的无名热亦有疗效。生石膏与柴胡配伍退热最灵,可代犀角。1981年秋天,我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跟随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进行临床实习,张老经常用柴胡石膏汤治疗无名高热,获得了极好疗效。张老给我讲了这样一段经历:1953年夏天,牡丹江市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烧伤数百人。黑龙江省卫生厅立即组织了一个医疗队前去救援,他作为唯一的一名中医也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救援活动。当时伤员中因伤口感染而发高烧的十居七八。由于伤员人数太多,打消炎针也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他用大铁锅熬柴胡石膏汤给发热的患者服用,每人每次一碗,1日服3次。结果出现了奇迹,大多数患者在三五天内都退了烧。从此以后,张老就用柴胡石膏汤加减治疗各种发热性的疾病,都获得了良好疗效。张老用他几十年的经验证明,柴胡石膏汤的确为退热之良方。我也将此方广泛用于临床,常收捷效。柴胡石膏汤出自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还可用于感冒发烧、各种感染后发烧等病症。

      宝书说药(13)
      辛夷

        辛夷辛温发散,芳香通窍。治疗鼻窦炎,余常用恩师孟广奇传授的冰连散,每获良效,对于因鼻窦炎引起的头痛,止痛效果尤佳。方用:辛夷、黄连各5克,冰片0.5克。共研细末,取少许吹鼻,每日2~3次。(程宝书)

      宝书说药(12)
      苍耳子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苍耳子散风通窍,又能止痛。治疗鼻窦炎,余常用苍耳油滴鼻,方法简单,疗效甚好。方用:苍耳子、白芷、辛夷、川芎、杏仁、甘遂、细辛、鹅不食草各20克,香油300毫升,液体石蜡500毫升,冰片1.5克,薄荷霜1克。先将前8味药在香油内浸泡24小时,加火炸至黑色,离火去渣加石蜡、冰片、薄荷霜搅匀过滤装瓶。滴鼻或用棉球蘸油塞入鼻内。1日2~3次。

      宝书说药(11)
      藁 本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犹善止头痛。治疗感冒头痛,余常用《活法机要》的羌活防风汤治之颇效。方用:羌活、独活、防风、藁本、蔓荆子各12克,川芎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羌活、独活散寒止痛,防风、藁本祛风止痛,蔓荆子、川芎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痛剧者,可加全蝎5克,蜈蚣1条。

        清代名医张璐说:“今人只知藁本为治巅顶头脑之药……太阳经寒湿为病,亦属客邪内犯之候,故用藁本祛风除湿,则中外之疾皆痊,岂特除风头痛而已哉!”故治疗风寒湿邪杂至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余常用《圣惠方》中的藁本散治之,效果颇佳。方用:藁本、赤箭、羌活、独活、川芎、防风、肉桂、炮附子、续断、五加皮、甘菊花、麻黄、赤芍药、细辛、干蝎各50克,当归、牛膝、枳壳、甘草各75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程宝书)

      宝书说药(10)
      蔓荆子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蔓荆子升清阳,清头目,治头痛最效。治疗因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所致的头晕头痛,耳聋耳鸣,视力减退等症,余常用《东垣试效方》中的益气聪明汤。方用:人参、黄芪、蔓荆子各15克,葛根、黄柏、白芍、升麻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医方集解》中说:“十二经脉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邪害空窍矣。参、芪甘温以补脾胃,甘草甘缓以和脾胃,干葛、升麻、蔓荆子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而耳聪目明矣。白芍敛阴而和血,黄柏补肾生水。盖目为肝窍,故又用二者平肝补肾也。”头痛甚者,加川芎、白芷以通络止痛;耳鸣甚者,加山萸肉、枸杞子补肾益精。

      宝书说药(9)
      菊 花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菊花有降血压的作用,余治疗高血压病自拟一方名曰桑菊降压丸。方用菊花、桑椹子、丹参、葛根、牛膝、钩藤、地龙、三七、当归、水蛭、白芍、山萸肉、黄芪、杜仲、鸡血藤、桃仁、红花、山楂各50克,决明子、泽泻、川芎各100克,薄荷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每次服1丸,日服3次。

        患者刘某某,男,26岁。主要症状为头晕,体倦,精力不济,记忆力减退,脉象细弱,血压(140/100毫米汞柱)。用桑菊降压丸加味治之。方用菊花、桑椹子、丹参、葛根、牛膝、钩藤、地龙、三七、当归、水蛭、白芍、山萸肉、杜仲、鸡血藤、桃仁、红花、紫河车、西洋参、麦冬、五味子各50克,决明子、黄芪、泽泻、川芎各100克,薄荷30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患者脉象虚弱,精力不济,气血虚也,加紫河车峻补气血,加生脉饮强心稳压。服用3个月,血压恢复正常。

        患者邹某,男,48岁,某看守所所长。血压(160/100毫米汞柱),伴有头疼,口干,舌燥,烦躁,失眠,心律不齐,时而悸动等症状。用桑菊降压丸加味治之。方用菊花、决明子、桑椹子、丹参、葛根、牛膝、钩藤、地龙、三七、当归、水蛭、白芍、山药、鸡血藤、泽泻、川芎、紫河车、天冬、牛膝、黄柏、龟板胶、炒枣仁、合欢花、夜交藤、麦冬、五味子各50克。共研细粉,炼蜜为丸,10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患者口干舌燥,烦躁心悸,乃肾水不足,阴虚火旺也。故加河车大造丸(紫河车、天冬、牛膝、黄柏、龟板胶)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因其失眠多梦,故加炒枣仁、合欢花、夜交藤、麦冬、五味子宁心安神,清热除烦。患者服药2个月后,血压降至120/80毫米汞柱。心律不齐完全消失,其他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自我感觉良好,已能胜任繁重的工作。嘱继续服用1个月,防止症状复萌。

      宝书说药(8)
      蝉蜕

        蝉蜕疏风透疹之主将,治疗风疹(荨麻疹)余常用《和剂局方》消风散,方用:荆芥、防风、羌活、川芎、僵蚕、藿香、茯苓、党参、陈皮、厚朴、蝉蜕、炙甘草。共研细末,每次服6~9克,1日2次。有热象者,加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腹痛,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便秘,加大黄、枳实;有湿,加苍术、苦参、土茯苓。方中荆芥、防风、羌活、蝉蜕、僵蚕祛风解表,疏散风邪;川芎活血,能祛血中之风,血行而风灭;党参、茯苓、甘草补中益气,扶正祛邪;厚朴、藿香、陈皮芳香化浊,调气醒脾。诸药配合,既可疏散风邪由表而出,又调补中气,扶正固本。标本兼顾,其效自显。

        据临床观察,蝉蜕有一定的抗过敏和降低尿蛋白的作用。治疗水肿病迁延日久,面色不荣,脸浮跗肿,按之如泥,尿蛋白很难消失,余常用《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中名医郑孙谋创立的苏蝉六味地黄丸。方用:蝉蜕、紫苏叶各10克,熟地、山萸肉、黄芪、玉米须、益母草、泽泻、山药、丹皮、桃仁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六味地黄丸(当归、山萸肉、泽泻、山药、熟地、丹皮)滋补肝肾;黄芪、益母草、玉米须补中益气,利尿通淋;蝉蜕、苏叶解表散邪;桃仁、丹皮活血化瘀,能止血尿。蛋白尿多者,加重黄芪的用量;白细胞多者,加马齿苋15克;红细胞多者,加血余炭、黑蒲黄各10克;尿少者,加怀牛膝、车前子各10克。本方治疗肾病综合征有一定疗效。

      宝书说药(7)
      牛蒡子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牛蒡子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良药,治疗乳痈极效,如瓜蒌牛蒡子汤(见瓜蒌条下)。治疗痄腮极效,如普济消毒饮。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肿痛,余常用《证治准绳》之牛蒡汤,其效颇验。方用牛蒡子15克,防风、荆芥穗各10克,大黄、薄荷、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用防风、荆芥、薄荷祛风解表,用牛蒡子、大黄清热解毒,用甘草缓急。表邪去而热毒清,咽喉肿痛即可消除

      宝书说药(6)
      薄 荷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薄荷辛凉解表,善除风热。外感风热,出现发热口渴,有汗不多(或无汗),头痛,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症状,余常用《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治之,方用:金银花、连翘各30克,桔梗、薄荷、淡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各20克。共研末为散,每次取20克,用芦根汤煎后分2次服用。注意不可久煎,香气大出,即服之。表证明显有汗者,重用银花、连翘;无汗者,重用荆芥、薄荷;汗出而热不解者,去荆芥、薄荷,加黄芩、青蒿;咽喉肿痛者,加马勃、射干、山豆根;咳嗽,加杏仁、川贝;伤津口渴,加天花粉;里热益甚者,加山栀子、黄芩。

        薄荷还有清凉解暑之长。夏日,用鲜薄荷叶沏水代茶饮,有解郁除闷之效,醒脑宁神之功,可以预防中暑、伤风、吐泻等症的发生。

      宝书说药(5)
      白 芷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白芷与川芎相伍善治头痛,白芷与羌活同用善祛风寒。其气味芳香,有通经活络之功。治疗暑月吐泻、腹痛、头晕、头痛、牙痛、中暑等病症,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卫生防疫宝丹治之,取效甚捷。方用:粉甘草300克,细辛45克,白芷30克,薄荷12克,冰片6克,朱砂15克。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次服30丸,温水送下。方中甘草解毒和中,制吐止泻;冰片振奋心阳,活血醒脑;薄荷冰芳香通窍,祛邪外散;细辛宣散风寒,温行水气;白芷散除风湿,通络止痛;朱砂安神镇静,善止呕逆。诸药熔于一炉,用途甚广,“又善治头痛、牙痛(含化)、心下胁下及周身关节经络作痛,气郁、痰郁、食郁、呃逆、呕哕。醒脑养神,在上能请,在下能温,种种利益,不能悉数。”(《医学衷中参西录》)

      宝书说药(4)
      羌 活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羌活,祛风解表之良药,止痛之佳品。治疗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病,余常用上海曙光医院的经验方——羌蒡蒲薄汤。方用羌活、牛蒡子各9克,蒲公英30克,薄荷6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咳嗽,加杏仁、桔梗、前胡各9克;咽痛,加板蓝根30克,玄参9克,马勃6克;胸闷、纳呆,舌苔腻,加厚朴、半夏、枳壳各9克。方中用羌活祛风解毒,除湿止痛;用牛蒡子疏风透邪,利咽消肿;用蒲公英清热消炎,解毒散结;用薄荷辛凉解表,疏散风热。随症加减,获效更良。

        羌活善于疏散风寒,治疗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酸痛者,余常用《此事难知》九味羌活汤,方用羌活、防风、苍术各15克,细辛5克,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各10克。每日1剂,2次分服。本方有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的作用,用于湿邪在表,兼有里热之症,颇为中的。

      宝书说药(3)
      生 姜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余在临床中体会到生姜不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作用,而且有通经活络、祛湿止痛的功能,姜汁的效果尤为显著。治疗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痹证,余皆选用姜胶膏贴之,常使患者破涕为笑。

        方用:牛皮胶150克,姜汁300毫升,花椒油100毫升,乳香、没药、独活、当归各20克,麝香0.5克。用法:前三味入锅内加热溶化,再将乳香、没药、独活、当归粉加入锅内搅匀,离火待稍温时,将麝香末拌入收膏。每日或隔日取适量敷患处,外用纱布包扎。

        本方由《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姜胶膏(牛皮胶、姜汁)加味而成,该书中说:“凡因受寒肢体疼痛,或因受寒肌肉麻木者贴之皆可治愈。”“鲜姜之辛辣开通,热而能散,故能温暖肌肉,深透筋骨,以除其凝寒痼冷而涣然者冰释也。”加花椒油温热止痛,“散寒湿,解郁结”(《本草纲目》);加乳香、没药辛散温通,行气散滞,“散血消肿,定痛生肌”(《本草纲目);加独活散寒除湿,加当归活血止痛,加麝香活血散结,消肿止痛,“开经络,透肌骨”(《本草纲目》)。诸药合之,外用治疗风寒湿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麻木,止痛迅速,疗效卓著。

      宝书说药(2)
      桂 枝
      □ 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桂枝,温经通脉、散结补虚之要药也。其代表方有《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余常以之加味治疗子宫肌瘤,可收到较好的疗效。方用: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赤芍、乳香、没药、海藻、昆布、鳖甲、三棱、莪术、炮山甲、泽泻、车前子、水蛭、虻虫、红花、丹参、当归、山慈姑、浙贝、牡蛎各50克。体虚者,加党参、黄芪、紫河车;白带多,加白术、黄柏、土茯苓;出血者加三七、茜草、侧柏叶。蜜丸10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子宫肌瘤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于中医的癥瘕、带下、崩漏等病的范畴,溯其本源大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方中用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通肝阳,滋肝阴,补心气,运心血,攻癥痼,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癥瘕消而正气存,实为寓攻于补之良方。加入张锡纯之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红花、水蛭、虻虫,破血消癥之力更胜,加入海藻、昆布、三棱、莪术、炮山甲、山慈菇、浙贝母、牡蛎、鳖甲,软坚散结之力更强,加入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之力尤佳。诸药合用,攻补兼施,久久服之,可消癥瘕于无形。

      宝书说药(1)
      麻黄

        麻黄炙之,发汗之力锐减,止咳平喘之力更增。治小儿外感咳嗽,吾师孟广奇教授授一验方,名曰:止咳糖浆,临床用之多效。方用:炙麻黄10克,生石膏20克,瓜蒌、陈皮、桔梗、黄芩各10克,炙远志、前胡、知母、炙紫菀、炙冬花各10克,甘草5克。水煎后加糖分装,1日服完。主治外感咳嗽,痰多气喘,咽干喉痒以及慢性支气管炎。

        老年咳喘日久,吾师孟广奇教授亦授一验方,名曰:咳喘灵丸,用之临床,疗效亦佳。方用:炙麻黄、炙米壳、杏仁、川贝各50克,炙紫菀、桔梗、甘草各40克,核桃仁、炙百部各100克,五味子、远志各30克。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麻黄解表发汗之力甚著,常有立竿见影之效。余曾治一8岁小儿的风水证(类似急性肾炎),患儿眼睑、四肢及全身皆肿,肢体酸重,小便不利,兼有恶寒发热。方用《金匮要略》之越婢加术汤,方用:麻黄3克,生石膏15克,生姜3片,甘草5克,白术10克,大枣5枚。先煮麻黄,去上沫,加入诸药再煎,分3次温服。服1剂,汗出,小便利,肿渐消。服3剂,肿全消。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开鬼门”之意也;生石膏清肺胃之热;姜、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保护胃气;白术健脾益气,燥湿行水,“洁净腑”之意也。诸药配合,其效甚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