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这句话出自哪里

 鱼过大海 2013-08-04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这句话出自哪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词名句,出自《
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大致意思是: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诵,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读音:zhí zǐ zhī shǒu,yǔ zǐ xié lǎo)源于《》“邶风”里的《击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文内容是歌颂战友之情,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当下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
 
 
 
子:此处为“你”的意思。
关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的“成说”,书籍中多将之翻译成“说定、约定”之意。大意是:“无论生死我们都要在一起,这是我们当初早已说好的约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6张)
原文是形容战友之间的感情的,可是后来被错误的理解为爱情诗。
不过,也有书籍将之翻译成“同‘诚悦’,即从内心相爱悦”之意,但较为罕见。
如今常被情人间用于海誓山盟,但这话原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契阔”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词名句,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全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诗经》保留至今最早的注解“毛诗“和“郑笺”中,这段话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山盟海誓说”实际上出现非常之晚,是当代学者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所提出,尽管言之凿凿,可纵观《击鼓》一诗,描写的的确是战斗场面,两相比较,似乎“毛诗”和“郑笺”稍稍靠谱些——不管谁靠谱,至少写什么唐穿、宋穿的千万别让男主、女主对唱这段“情歌”,那时候的人可是只知道毛诗、郑笺,没读过啥《管锥编》的。
 
 
现常被情人间用于海誓山盟,或各种狗血武侠、言情、架空小说用于充作男欢女爱的助兴道具,甚至有三流小说作家狗尾续貂地给补上了肉麻的几段序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