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底线思维”推动创新领先发展

 革命老区 2013-08-04
以“底线思维”推动创新领先发展

  □彭城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 宋永进

  底线思维是一种符合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科学思维方法,它强调从最坏(底)处谋划工作,着力避免被动局面,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着重掌握工作主动权。深入贯彻司法部部长吴爱英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监狱工作在江苏“两个率先”的进程中担当重任、再做贡献,“继续当好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排头兵”,要求我们必须善用“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对监狱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底线思维”是维护监狱机关形象、提升执法公信力和社会认同感的迫切要求。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尤其是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人民群众对监狱机关的执法工作普遍有新期待,监狱机关的每一个执法环节、监狱民警的一言一行等都处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只有守得住底线,切实做到执法合乎公正、作风合乎形象,才能真正做到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满意。

  “底线思维”是加强民警队伍建设、提高民警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的现实需要。担当需要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作为支撑。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监狱工作的新要求对监狱民警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带来的新挑战,只有善用底线思维,直面困难和不足,不断增强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

  “底线思维”是推动监狱科学发展、提增监狱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保证。“继续争当全国监狱系统排头兵”需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需要勇于承担、善于履职的工作底蕴。只有善用底线思维,准确把握各种矛盾问题的“底”,才能明确重点、掌握态势,以积极的作为、尽最大的努力,在实际工作推进中着力规避、防范风险,因势利导创新发展、领先发展,继续争当全国监狱系统排头兵。

  运用底线思维时应处理好两个关系

  解决好“底”与“顶”的关系。“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底线思维最大的对立统一就是底与顶的有机结合,没有守底就难达其顶,而没有攀高也就无所谓守底。吴爱英部长充分肯定江苏监狱系统为全国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排头兵。但我们应充分看到,今天的“顶”也许就是明天的“底”,要继续争当全国监狱系统排头兵,只有在守住现有发展领先位置,高起点定位,高标杆推进,不断推进监狱工作创新发展、领先发展,才能始终站在全国监狱发展的前沿。

  解决好“保”底与“进”取的关系。“保”是为了“进”,而“进”必须立足于“保”。善用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为了“进”,盲目突破执法的底线;保底的第二层意思是目标有底线,这里的目标最低应超越于现在的工作或者说比不做的要好,要立足于进,进行绩效的底线管理,努力达到效益最大化。

  以底线思维推动监狱工作创新领先发展

  底线思维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改革方法论,“继续争当全国监狱系统排头兵”,应坚持以底线思维、强化底线管理推动监狱工作创新领先发展。

  培养底线思维、树立底线意识。积极引导民警树立底线思维,做任何事情都要善于、勇于思考四个方面的问题:思考有没有底线,底线在哪里,具体有哪些底线?思考能否突破这些底线,突破的后果会怎样?突破底线会触及哪些对象,防范这些底线的主体是谁?思考守住这些底线的路径和举措是什么?时刻牢记四个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底,自觉坚守道德底线、积极捍卫执法底线、时刻提高心理防线、彻底远离违法乱纪高压线。

  善用底线思维、夯实管理基础。底线来自于对风险的研判和不利因素的考量,要善于确立风险底线,善于排查各种潜在的风险,找出安全与风险、常态与危机的分水岭,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排查,一是安全的底线,夯实安全基础,培养防范思维;二是秩序的底线,排查制度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夯实制度基础;三是绩效的底线,夯实管理基础,培养绩效思维;四是利益的底线,考虑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平衡,夯实思想基础,培养全局思维。

  坚持底线管理、明确工作重点。底线既是我们前进的基础(约束性框架和范围),也是我们前进的方向(预期最低目标)。因此,底线管理注重的是危机防范、瓶颈突破、矛盾化解、风险控制。而这些,也恰恰应该成为我们的工作重点。凡是能出现如此后果的事情,都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如监管安全是监狱的底线,则凡是有利于安全的事情都可以多想多做,而有悖于安全的思想则必须花大力气予以纠正,有悖于安全的行为必须花大力气予以制止,有悖于安全的责任必须花大力气予以追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