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歌舞片的前世今生

 東泰山人 2013-08-04

中国歌舞片的前世今生

大洋新闻 时间: 2013-07-31

 

  随着《天台爱情》上映,歌舞片这个“荒漠题材”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从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到《阿诗玛》,再到《天台爱情》,中国歌舞片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呢?

  歌舞片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末的好莱坞,比较经典的影片有《红磨坊》、《雨中曲》、《歌剧魅影》等。而中国歌舞片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

  歌舞片一词按照电影来说,可把“歌”“舞”二词区分来看,纵观中国歌舞片,主要划分为四个类型。

  1、歌主舞辅

  代表作品:《夜半歌声》、《刘三姐》

  上世纪30、40年代,歌唱片成为上海娱乐电影的一种主要形式。比如第一部有插曲的影片《野草闲花》中,阮玲玉和金焰演唱的《万里寻兄》清新感人;由马徐维邦导演的《夜半歌声》根据美国百老汇歌剧《歌剧魅影》改编而来,在上海创下了连映34天、场场爆满的纪录,其中由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金山演唱的三首插曲功不可没。

  虽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歌舞片,但是歌舞的魅力已经开始在电影中闪现。其中最著名的是《马路天使》。

  电影《刘三姐》由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影片取材于广西民间传说,创作者为刘三姐设计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特色,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词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该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片中悦耳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2、舞主歌辅

  代表作品:《阿诗玛》、《精舞门》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4年的影片《阿诗玛》,则更彻底地摆脱了“讲故事”的传统模式,采用了无场次——板块式结构,以黑、绿、红、灰、金、兰、白等不同色彩的舞段,围绕着阿诗玛、阿黑、阿支的爱情矛盾,着力揭示不同的人物性格。以细腻的笔触,精心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阿诗玛、阿黑、阿支组成了很精彩的双人、三人舞段。同时,在不同色彩的板块式舞段中,从容、酣畅地展现着绚丽多彩的彝族各支系的民间舞。

  3、歌舞交融

  代表作品:《花团锦簇》、《千娇百媚》、《歌舞青春》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彩色歌舞片曾在香港风靡一时,尤其是邵氏的《花团锦簇》和《千娇百媚》,其豪华的歌舞场面蔚为壮观,是着力模仿好莱坞金碧辉煌、歌衫俪影之风格的经典作品,堪与同期好莱坞歌舞片相媲美。

  4、叙事独立歌舞片

  代表作品:《如果爱》、《天台爱情》

  叙事独立歌舞片,顾名思义就是影片的故事主线与歌舞无关,导演采用大量的音乐去辅助剧情,突出剧情。陈可辛的《如果爱》被称为“中国50年来第一部真正音乐剧电影”。该片首先属于爱情片,无论故事主线还是剧情人物都与歌舞无关,但音乐几乎从头响到尾,再加上张学友配唱的主题曲,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音乐比电影剧情印象还要深刻,故将《如果爱》定义为歌舞片。作为一部歌舞片,导演将西方文化元素和中国传统的审美视角做了很好的融合,在故事内涵、叙事形式、歌舞运用、画面声响方面,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而最近上映的《天台爱情》,无论影片质量如何,音乐或者舞蹈是否差强人意,它都是中国电影在题材狭窄大环境下的突围,都是一种努力。

  歌舞片,作为一种中国涉猎不多的稀有类型,我们要为其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不要过度抨击,这样才是中国电影之幸,影迷之幸。   (史 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